第一零五三章 急切

但這一次的情形完全不同,上一次是被動出兵,而這一次王源則是早已精心計劃好了此次大軍的出征。這是一場踏上改變天下局勢的征程,所以此次出兵沒有回頭的可能。雖然名義上王源並沒有舉旗造反,因爲王源絕不會公然打出造反這個旗號來,但實際上此次出征便是打響這造反的第一槍。

情形不同,兵馬的構成和戰力也大爲不同。若說當年神策軍尚在不斷的變革之中。作戰的勝利主要得益於將帥的智謀和神威炮這等犀利的攻城作戰器械的話。那麼今日的神策軍則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從士兵素質上,當年的十萬兵馬大多爲新募之兵,王源當時採用的是老帶新的穿插編制,才解決了一些新兵的戰鬥力的問題,但其實在實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還是不少。而如今的神策軍經歷了平息安祿山這城叛亂的大洗禮。東進西突,北上南下,那些新兵們早已一個個蛻變爲精銳的士兵,涌現了一大批從普通士兵廝殺晉升的中低級將領,早已形成了相當強大的戰鬥力。

從裝備兵器上來說,神策軍的單兵武器倒也變化不大,只是做了不少完善。之前部分兵馬武器盔甲正在做換裝,而此時基本已經換裝完畢。部分提前裝備的千餘枚單兵手.榴彈只裝備在王源貼身的數百親兵親衛身上,倒也看不出什麼。唯一有巨大變化的便是在炮營中出現的被油布緊緊包裹的數十輛大車上的物事。那些其貌不揚,大部分不知道爲何物的低調之物卻正是最新鑄造出來的被命名爲虎蹲的鐵炮。

本來王源並不打算急於使用虎蹲炮,因爲虎蹲炮尚不足規模,而且此戰將和回紇人作戰作爲重點,此炮發揮的作用不大。但王源後來決定還是帶上三十門虎蹲炮用做實戰。因爲畢竟虎蹲炮需要在實戰中進行檢驗,也需要培養虎蹲炮發射的炮手摸索其使用的效果和極限,所以在劉德海的建議下,便攜帶了三十門虎蹲炮作爲以戰代練的工具。攜帶了足額的兩千五百枚鐵彈攻這三十門虎蹲炮去使用。這些炮彈發射完畢,這三十門虎蹲炮其實也廢了,但起碼可以培養出上千名炮手來。這種炮沒有瞄準裝置,靠的便是炮手的摸索和經驗,不交點學費是不成的。

除了虎蹲炮之外,神策軍炮營的主力大型器械依舊是寶刀未老的神威炮。這種炮雖然笨重,對於堅城也作用不大。然而霹靂彈落地炸裂的特點讓他有了用武之地。在野戰戰場上倒也是可以作爲一種特殊的手段使用的,所以神策軍當然

離不開它們。

從兵種的結構上而言,此時的神策軍的兵種結構更加的優化。神策軍的騎兵兵力已經佔據了一半左右的數量。這時期正是騎兵強無敵的年代,騎兵的數量和戰力大部分決定了戰役的成敗。當然這種定律在神策軍這裡並不能奏效,因爲王源已經研製出了手雷這種大殺器,早已遠遠走在了時代潮流之先。但這種超前需要的大量的資金和原材料的累積,即便是王源也只能裝備寒酸的千餘枚手雷和三十座虎蹲炮而已。所以騎兵必將是王源第一發展的軍種。五萬餘騎兵中,重騎兵達到萬餘。這也是王源能做到的極限了。

神策軍的步兵其實非傳統意義上的步兵,王源一直強調全軍佩弓,實際上便是有一種將戰鬥結束在陣型之前的想法,所以他才摒棄了兵種過細的一些做法。說不清這種摒棄細分兵種會帶來好處或者壞處,但起碼在神策軍身上,王源沒看到有什麼太大的負面影響。或許這正是在整體強大的實力之下掩飾了帶來的弊端。但王源依舊堅持這種士兵的全面性。當然他不得不將一萬炮營士兵變成精於設計瞄準的精細兵種,因爲這種兵種太重要了,重要到王源可以捨棄讓擔負一名士兵最基本的職能而專精於炮營的運作。別人不知道,王源卻是知道的,未來的一切都掌握在誰將擁有兇猛的遠程武器上。王源知道,伏火方在他發明之後便會很快得到改良。即便自己再進行保密,也不免很快就要流傳開來。定會有更多的能工巧匠會精益求情的將之變成更恐怖的火藥,也將有更多戰力強大的火器誕生。與其如此,還不如先人一步,擁有比其他人更爲強大的掌控力。

以上這些倒也罷了,其實變化最大的還是神策軍的指揮系統。以王源高仙芝爲首的神策軍,自上而下擁有衆多實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李宓劉德海宋建功柳鈞等人都已經成長爲獨當一面的帥才。更別提軍中實戰涌現出的大批的中高級將領了。軍中的將領在軍中空暇之時都被王源逼着參加系統性的學習,王源高仙芝等人也都在這種學習中講過兵法,這樣有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些軍中將領們便更容易領會作戰意圖,指揮起來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等等等等,諸多的不同讓眼下這隻神策軍和以前那隻神策軍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這隻兵馬雖然全部兵馬只有十三萬人,但其實已經具備了極爲強悍的戰鬥力。而這一次的出征面對的便是同樣戰力強悍的草原之狼回紇人,那是這次神策軍戰力的一次終極檢驗。

沒有太對的煽情和鼓舞,沒有太多的口號和吶喊,這一次誓師大會其實很低調。低調的如同一次普通的調兵行動一般。各兵種只是象徵性的從高臺前經過,然後便沿着校場北邊的大道往北開去。先是騎兵,後是步兵,最後是輜重糧草大軍。十萬兵馬三個時辰內低調的走得乾乾淨淨,甚至很多成都的百姓們到了晚間才知道神策軍已經開拔出徵。那還是在看到城中的兵馬數量驟減的情形之下才打聽得知。

五月二十五日,大軍開拔十天後抵達

了隴右道東北城池慶州做休整。在抵達的當日,已經先期率六萬兵馬抵達南邊寧州的李珙便派人約見王源。這一切其實早有安排。五月十五日王源出兵時便得到了李瑁拒絕玄宗進京的消息,更得到了李瑁誅殺顏真卿並且將首級送達驪山宮嚇得玄宗臥病不起的消息。這一切其實王源早有預感,得到消息是也並不覺得太吃驚,只是爲顏真卿惋惜。得到消息的那一晚,王源獨自在後宅徘徊了許久,喝了不少酒,寫了一篇祭文燒了,也算是曾經相識相交一場。

這之後王源便立刻派人送信給李珙李璲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李珙。李珙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於是按照王源的安排出兵屯於寧州,等待王源大軍的到來。

慶州城中,兵馬雜沓往來,一派戰前繁忙景象。慶州太守衙門中,王源接見了早已在此等候王源的豐王李珙以及陪他一起前來的儀王李璲。寒暄客套之後,李珙開口道。

“王相國,您的兵馬可真是威武雄壯啊,我和儀王剛剛看了神策軍的兵馬入城,都驚的目瞪口呆了。再看看我們的六萬兵馬,可真是寒酸的緊。王相國,你這次全軍出動,是不是要協同我們一起作戰呢?您這樣的兵力,打起李瑁那些兵馬還不摧枯拉朽麼?”李珙呵呵笑道。

“是啊,王相國輔佐豐王直接奪位不就得了,還搞什麼花樣,鬧得咱們在戈壁灘上練了半年的兵。早知道您的兵馬這麼多這麼兵強馬壯,我們還費那個勁作甚?相國以擁護豐王或者是咱們中的任何一個爲由頭,豈非直接便奪了長安,攆了李瑁滾蛋了。”李璲大大咧咧的附和道。

王源皺了眉頭,沉聲道:“二位王爺,請你們說話小心些,莫要信口開河。我早說過,我不能直接參與你們李家皇位之爭,否則便會打破平衡。”

“哎,王相國,我有時候實在是猜不透你想些什麼?你既然支持本王,又因此被李瑁嫉恨,何不直接出兵助我奪位?我真是不太明白。”李珙嘆道。

王源微笑道:“豐王爺,不明白有時候比明白要開心的多,很多事不必去深究。”

李珙道:“罷了,本王也不亂猜了,下一步該怎麼辦?相國給個話。我們六萬大軍已經全部抵達寧州,只要你說能開始了,我們便立刻攻向長安。”

王源擺手道:“稍安勿躁,你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出兵的理由,現在要做的便是,寫好你們的討伐檄文,等待我的命令你們便可振臂一呼,討伐篡位不孝的李瑁了。但恐怕要等上一段時間,因爲我的兵馬要先行動,之後纔是你們。”

李珙點頭道:“我明白,您的兵馬將吸引回紇騎兵離開長安,給我們進攻長安的機會。不瞞相國說,檄文我都命人寫好了。就等着我等諸位皇子聯名昭告天下,發動討伐李瑁之戰了。”

王源笑道:“檄文都寫好了?可帶來了?可否讓本相先睹爲快?”

李珙呵呵笑道:“還用帶來麼?我都背熟了。這便背一遍給相國聽聽?”

(本章完)

第七五五章 秘居(續)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九零八章 遺願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三八零章 現形第一五零章 疑團第二五八章 夜訪第一三七章 交鋒第八二四章 太行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一一二四章 被動第六零七章 無路第一三三章 困居第一五一章 寵臣第四六十四章 天意第七十一章 逃離第三五三章 窘境第三三九章 誘敵第一零三二章 厚封第四一二章 大戰第三二八章 嚴峻第一零四七章 端午第四零二章 高樓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八九四章 鑄鍛第四十五章 否認第一千一百章 驪山第七十一章 逃離第三五一章 夜宿第一零二三章 杏園第一五二章 愛恨第八六十四章 試航第五十一章 高才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八九零章 神離第六五六章 談判第七二三章 蠢勇第九零三章 弱點(續)第五八六章 夜巡第六零八章 諾言第四六八章 醒悟第二二三章 灌頂第一八二章 吉溫第一一六章 約見第一零五七章 收復第八五七章 洪流 (上)第八八一章 夜殺(續)第一一三四章 傾覆第七十八章 規矩第七七二章 聲東第七三九章 馬嵬(七)第四七二章 和親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四零七章 鬼主第七六三章 再至第七五零章 偏安第一四五章 贈奴第二六十四章 審問第七一六章 密奏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一七九章 噩夢第八一零章 心跡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一一一八章 功臣第二五四章 獸行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一零四八章 夜論第一零五一章 意決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六一六章 盾陣第五章 西市第二八八章 替身第六零五章 奪城第六六八章 天價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二四九章 戰論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三二零章 試探第一零九一章 機遇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三零六章 不歡第三十一章 禮遇第七五五章 秘居(續)第五一四章 請求第二三七章 絕殺第一七二章 偏鋒第九十一章 友誼第六一七章 亂戰第三零九章 破局第四零二章 高樓第一零五一章 意決第四十章 場面第二零七章 分工第八七九章 慘劇第十三章 不識第八四四章 故技第八零八章 強盜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六零四章 夜襲(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