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氣運佛字

————

“雍親王,害我!!”

甄道學環顧着周匝,只見的一個個內侍冷漠的眼神,最後看着面帶盈盈笑意的雍親王,整個人被嚇得渾身白毛倒豎,佈滿了一層水氣。

這甄道學雖有才華,可是因爲得罪更始皇帝,在前唐時就被身爲崇國公道商陽一筆貶落,如今到了大崇天下,更應該夾起尾巴做人。

若是能撐到更始皇帝殯天,甄道學或許能喘一口氣,但甄道學這輩子的前途是不要想了。畢竟有了這個污點在,新均自然不會重用,子孫後代的前途也是休提。

正是因爲飽受皇權威嚴的迫害,甄道學才如此的忌諱參與到皇家的那些事中去,就連先前的那一番提點之言,也是一半被脅迫說,一半是不得不說。

終究,面對身爲雍親王,大崇堂堂四王爺的招攬,甄道學一個落魄舉子根本不可能,也無力抗拒雍親王這一份善意。

ωωω⊕тTk дn⊕℃o

雖然甄道學想要維持幾分讀書人的骨氣,可是這點骨氣在面對高高在上的皇權,簡直就是一觸即潰,極其不值一提。

“這,如何是害先生,先生懷才不遇,孤王求賢若渴,何必一直將孤王的好意拒之千里?”雍親王仔細端詳着甄道學的神情變化,面上恍如和煦春風。

“孤王,早就知道甄先生有大才,常自詡有臥龍鳳雛之才,只是因爲當時太過桀驁,掃落了父皇的顏面,以致被父皇貶落布衣。”

“以先生之大才,倘若棄之不用,不只是吾大崇的損失,更是億萬黎民的損失。”

雍親王徐徐道:“孤王身爲大崇的雍親王,着實不忍心見着一位大才,還未舒展胸中抱負,就老死在村野荒山之中。”

“父皇當初貶斥,只是一時盛怒所致,想必現在應該淡忘了那事,未必記得先生當時的衝撞。”

雍親王不緊不慢的端起茶盞,小口的抿了一口茶水,看了一眼面色忽青忽白的甄道學,面上淡淡的一笑,茶盞再度放在茶几上時,手掌忽的一鬆,整個茶盞重重落在茶几上,一點茶水灑落在茶几上。

“先生不如就在王府之中,爲一西席先生,王府每月有五十兩俸祿,既能讓先生養家,也能不荒廢先生的才學。”

雍親王的語氣雖然和煦,面上也是一副和善之色,一派求賢若渴之態,道:“還望先生,能理解商均的良苦用心啊!”

可是甄道學的臉色,卻漸漸的有些蒼白,尤其是茶盞落在茶几上的那一聲‘噔’,讓甄道學的心頭猛然一揪。

這是赤裸裸的警告,大崇皇室子弟都崇尚武道,雍親王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武學宗匠之流的高手,豈能拿捏不住一件小小茶盞。

不要說這一件茶盞,就是五六百斤重的青銅方鼎,落在雍親王的手中,也是舉重若輕之極,能當茶盞一般運轉如意。

“王爺如斯盛情,道學若是再拒絕王爺,豈非是忘恩負義之徒……不當人子!”

甄道學心頭泛苦,就是再有才學之人,面對皇家這等不講道理的存在,除了以死明志以外,就真的找不到其他的拒絕方法了。

而且,甄道學心裡明白,雍親王費了如此大的心思,可不真的是爲了讓他當一任西席先生,教導小郡王們讀書的。

須知,大崇開國皇帝更始帝,是以五十知天命之年登基爲帝,從更始帝御極天下,再到如今的更始八年,已是五十八歲的高齡。

而以歷代皇帝四十五左右的平均年齡,更始皇帝五十八歲已是高壽了。而且這一位更始皇帝不擅武道,身體方面較爲贏弱。

縱然有着雪蓮、人蔘、丹草等寶藥作爲滋補,更是坐擁着萬里山河予取予求,也不可能物盡其用,只能勉強彌補幾分元氣。

可是,在猛虎已老的當下,猛虎膝下的幾頭乳虎已然初步長成,漸漸露出了屬於自己的獠牙,在朝野上也逐漸的有了自己的黨羽。

更始皇帝膝下有四子,長子太子商永、次子康親王商澤,三子福親王商閩,四子雍親王商均都已成年,周圍都集結了一批心腹之人,作爲爭位奪權的砝碼所在。

這四位皇子親王殿下,在甄道學眼裡都不是易予之輩,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朝野上的劍拔弩張。這些皇子親王們也都在悄然的佈局,做好了拉起皇位爭奪的帷幕。

一旦更始皇帝駕崩,而且還沒做好交接之事,四位皇子親王怕是立刻就會化爲餓虎,剿殺一切擋在自己前路上的絆腳石。

這當中的過程一定會相當的兇險,尤其是雍親王在幾位親王中並不出彩,甄道學可沒把握雍親王能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可是,在雍親王道步步壓迫下,哪怕甄道學知道諸王爭爲的殘酷,但在這一位禮賢下士的雍親王面前,也只得硬着頭皮應下來。

“如此,道學卻之不恭!”

諸多念頭在甄道學道腦海中一閃而過,甄道學面上苦澀稍稍收斂,直接就要起身跪下,確定與雍親王的君臣名分。

“好,好,好,”

雍親王面露狂喜,重重的拍了兩下椅子的把手,起身連忙扶住甄道學,道:“孤王的先生之助,當真是如魚得水,喜不自勝啊!”

“有了先生這等大才在旁輔佐,吾商均……必能爲天下百姓,作出一番實事,福澤廣大黎庶。”雍親王扶起甄道學時,狀若不經意般,看了一眼甄道學頭頂,一道純青色本命氣高懸其上。

一絲絲一縷縷的青色雲氣,就在在甄道學與雍親王確定羣臣名分時,直接涌入到雍親王的淡紫本命之上,進一步溫養着雍親王的本命氣。

“又多一位青色本命的大才輔佐,這一份氣數……應該能讓我再進一步,臻入煉髓入霜,換血汞漿之境地,爲武道聖境。”

雍親王的心頭一動,想到了氣運金龍之上的那一枚佛文‘*’字,眸子中的那一抹幽色,也隨着愈發的純粹幽寂。

…………

夜色漸深,書房之中,燭火幽幽,一簇贏弱燭光,在公案上輕輕飄動着,昏黃的燈火,照亮着公案周匝。

一隊隊王府守衛,在書房左右徘徊着,厚重的鎧甲在夜色中,發出一聲聲清脆的碰撞聲,一片片甲葉晃動着明光。

鋥——鋥——鋥——

其間,佩刀的刀鞘與鎧甲摩擦,一絲絲微不可查的摩擦聲,隨着兵甲們整齊且沉重的腳步聲,迴盪在書房之外。

“煌煌帝唐,唯強而衰!”雍親王看着案几上,鋪平的一卷書冊,其上的兩枚唐篆‘武’和‘經’,寫的異常的顯眼,面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這一方大崇世界,雖是東嶽帝君與寶光如來無數戰場中的一個,而且還處在遙不可及的未來之中,按理說一切皆爲虛幻。

可是在這一方金敕世界,確確實實有着真正的歷史,也有着屬於自身的體系存在!

自乾元開世以來,有着元、亨、利、貞四朝,奠定人道基業。其後有着周皇取貞帝而代之,開啓成周、仙秦、神漢、帝唐四朝,近乎三千五百載的宏偉基業。

乾元四朝爲上古神話時代,大多掌故已然不可考證,其元、亨、利、貞四朝之世,神仙妖魔無數,時有帝王乘龍昇天。

只有成周、仙秦、神漢、帝唐四朝,雖也有‘神’與‘仙’的事蹟流傳,但終究不似乾元四朝一般,聽起來近乎白日臆想。

但是,在這四朝流傳的‘神’與‘仙’,只是神魂道法臻入登峰造極之境的‘神仙’,還有氣血武道踏入絕巔之上的‘人仙’。

這兩種成就雖然了不起,可與乾元四朝流傳下來的神魔傳說,何止是相差千百倍,二者簡直就堪稱是雲泥之別。

道法‘神仙’壽不過千二大限,武學‘人仙’也只是千人之敵。可縱然道法再高、武功再強,也難以得享不老長生之道。

“故而,前唐中宗曾命各方高僧高道,以及各宗各派的真人大能,共赴京城編纂修行典籍。期望修出一部廣傳天下的武學典籍,以及一部中正平和的道法典籍,進而窺伺長生之秘。”

雍親王撫摸着武經的封皮,淡淡一笑:“歷時二十三載,其中都換了兩任帝王,這兩本曠世經典才被編纂出來,武宗御筆親批爲《武經》、《道經》。”

“《道經》講神魂長生之妙,《武經》言肉身體魄剛強,二者一陰一陽,可謂正輔相合,欲圖以此窺見長生不老之妙要。”

一邊輕描淡寫的說着,雍親王的眸子中閃爍着一點笑意,顯然對於所謂的長生不老之妙不屑一顧。

只是金敕位格的大崇世界,焉能有着真正的不老長生之道,青氣方爲大道長生之氣,金氣固然可以長存,卻也不似青氣一般萬古長青。

大崇世界的金敕位格,決定了大崇世界的力量體系,無論神魂與肉身體系,都絕不會超過世界位格的侷限,更不要提真正的長生不死。

青敕位格以下的世界,最多隻能長生而已,想要不死纔是真的千難萬難,近乎於不可能。

正是因爲知道金敕世界的極限所在,雍親王在見着《武經》與《道經》時,纔會依舊淡然處之。本就是先天大神通‘與世同存’者,雍親王當然有着居高臨下,俯瞰整個體系的資格。

《道經》中的種種道術暫且不提,只是《武經》的練肉、練筋、練皮膜、練骨、練內臟、練骨髓、換血、明竅八大層次,就道盡了武道之上的諸般奧妙。

щшш✿ ттkan✿ ¢ ○ “前唐武不僅宗武功蓋世,便是氣魄也是當代無雙,以一部《武經》奠定了帝唐之後三百載的盛世,更在此基礎上開闢‘講武堂’,將整個帝唐的武力全都捏在手上。”

雍親王嘆道:“在外鎮壓各州宗門大派,在內積極提倡貴族練武,勢壓於外,而固於內,也難怪前唐武力會如此強盛。”

自從雍親王覺醒真靈本性之後,就不止一次的感慨帝唐體制,大崇奪取帝唐的天下,並非是因爲帝唐不強,只是帝唐內部博弈的結果。

崇國公商陽就是最後的贏家,全盤接收了帝唐的實力,再度延續了帝唐的舊制。

帝唐以全國之力著論《武經》、《道經》,雖說是爲廣傳天下之用。可是這所謂的‘廣傳’,也只是傳入貴族門閥之中,再一次的集中了中央權力,爲帝唐三百載強權統治奠定了基礎。

“練肉武生,練筋武徒,練皮膜武士,練骨武師,練內臟先天,練髓宗師,換血武聖,明竅人仙,將每一境的練法都打磨到了極致。”

雍親王呢喃自語:“武學八大境界,每一境都做出了精準的詳述,甚至連每一境界能與多少甲兵搏殺,都做出了精準的衡量。”

“帝唐所擁有的實力,簡直就是難以想象,不愧是一己之力就能橫壓各大宗派的存在,也難怪唐武宗曾有‘天下英雄皆入吾掌中’的豪言。”

帝唐國力發展達到巔峰,自然而發開始衰落,只不過帝唐的衰落不是從外部開始,而是從內部世家門閥們開始的。

門閥們的完全控制了帝唐的一切,帝唐六百載天下,前一百載是奠定大興的基礎,中間三百載興盛,後二百載則是世家門閥們輪流執政。

而大崇的建立,則是身爲門閥之一的商氏,與佛門這個龐然大物刻意交好,藉着佛門的力量取得了最後的勝果。

“而吾與寶光的博弈,就從這大崇開始,就從這更始皇帝開始!”雍親王眸子中透着幾分冷淡,心中依舊是波瀾不驚。

身爲先天大神通者,無論是東嶽帝君,亦或是寶光如來誰勝誰敗,二者都傷不到彼此的根本。

畢竟,證入先天不朽者與大道同存,就連大天尊一級的存在都不一定磨滅徹底,一點得失自然不會有過多的在意。

故而,這一位雍親王能以超然的心態,看待這個大崇世界,也能完全進入到自己的角色中,一言一行莫不僭越規則。

如此,雍親王才能以大崇皇子親王的身份,俯看着這一座大崇天下!

第一六二章得饒人處第三四八章強國之始第一二零章初來乍到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五九五章天機不詳第一七二章治蠻三策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一三零章涼薄至斯第三四六章清洗罪眷第四四二章神魔道域【上】第五六一章法網恢恢第二八三章變生肘腋第五八二章猖獗忘形第二七三章飛來石峰第二九一章茅山太陰第三六二章心魔玄都第四七一章軒轅血裔第二四五章天仙無法第一零一章白虎(上)第一三九章官道神道第二六六章名傳天下第二三二章築牆積糧第一五四章蠻人之勢第四八一章中州天子第五八四章天心莫測第三十七章羅漢堂前第三二八章漁翁之利第六二三章大羅天尊第五八一章時空亂入第五八五章慫的從心第一三八章暗箭難防第一八二章道人注視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一九四章一炁化身第六三七章氣運神宮第五零八章鬼死爲聻第六十二章抽筋拔骨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一三八章暗箭難防第四一三章蛟龍覆海第一八九章蕩盡天地第一五四章蠻人之勢第三八零章無食我黍第二五二章黑狗鎮屍第一零三章社稷(上)第二十八章放下屠刀第十三章謀定後動第四十七章囊中之錐(下)第五五四章時勢造就第一零七章帝宴(下)第六一九章諸佛烙印第六四九章斬我明道第六七二章蛇吞象(中)第一五二章先天盡矣第五一五章驚神一指第五四四章道佛不諧第二六四章一劍開山第六三零章至尊至貴第十八章磨牙吮血第四二九章參演神變第二二一章神道征伐第五十三章定亂(中)第五二一章混元不朽第五三九章闡教霸道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二三二章築牆積糧第三五八章最後一步第三八九章嫡長國本第六十一章易筋鍛骨第六七一章蛇吞象(上)第二三八章青霞洞天第五十二章定亂(上)第三九五章至強肉身第一二三章夢中顯聖第二八三章變生肘腋第二九八章輪迴脫身第一六五章見以顏色第九十八章諭中原檄第四零七章勝者無罪第三三四章聞師老矣第二五一章屍有餘氣第八十一章神兵軀殼第一四五章一盤亂局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四零四章大夏龍雀第五十七章逐城(中)第一零三章社稷(上)第五五九章人人如龍第五零二章趁亂脫身第三四八章強國之始第四八一章中州天子第三十二章金身污垢第四三九章青雲直入【上】第六六七章各揣心計第五八三章渾水亂態第三五四章血染佛土第六六七章各揣心計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六四六章大日扶桑第五三九章闡教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