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天地神人

————

“帝君,”文昌星君微微蹙了一下眉,道:“臣等按五嶽真形圖,佈置東嶽山川地脈,一切皆按圖所示,不差一分一毫。只是不知這一卷圖中,到底包含何等玄妙,讓帝君如此重視?”

“難道,以文昌星君的大智慧,真的看不出此圖的玄妙?”東嶽帝君聞言,面上淡淡一笑,微微搖了搖頭,好整以暇的看着文昌星君。

文昌星君面對帝君的考較,輕輕瞥了一眼,高坐帝位之上的東嶽帝君,神色間一片肅然,道:“臣下愚鈍,當不得帝君如此誇讚!臣雖經手此圖一千餘載,卻也着實看不出,這一卷圖中的玄機,不知帝君可否爲臣等解惑?”

雖然爲人臣者,有着如此旺盛的好奇心,乃至於對君主都有追根究底之心,絕然不會是一件好事,說不定何時就會觸怒帝君,招致一身禍端。

可是,文昌帝君對五嶽真形圖的疑惑,已經醞釀了一千八百載,早已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要知道,文昌星君雖以見識廣博聞達天庭,精熟十方世界丹、陣、器、術四類,是天庭文臣一系中的領袖人物,堂堂正一品的神道業位,但也看不出這一卷五嶽真形圖,箇中真正的奧秘所在。

這一度讓文昌星君心中好奇攀升至頂點,尤其經過一千八百載的沉澱,簡直讓文昌星君如梗在咽,久久淤積於胸難以釋懷。

五嶽真形圖之上,看似只有五嶽鎮壓天地,但當中實有包羅萬象之態,恍若一潭深水一般,就是文昌這位正一品大神,天人級數的大高手也看不透。

一卷五嶽真形圖中的大小脈絡,似如人體經脈一般繁雜之極,在經絡與經絡之間,縱橫交錯八億四千萬數,每一條大脈絡中包含無數小脈絡,小脈絡中又有不知幾多的更細微處。

如此繁瑣的脈絡交纏,就連文昌帝君這一位閱覽十方世界的博文廣記,也看不出東嶽帝君這一步棋,當中真正的意義何在。

衆位正一品神祇,齊聲道:“臣等,請帝君解惑!”

天庭中的幾位正一品神祗,只是知道東嶽帝君必然在下一盤大棋,一盤必然驚天動地的大棋。

但凡東嶽天庭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東嶽帝君對五嶽真形圖的看重,以及這一步棋對於全局的重要性。

畢竟,東嶽帝君只是爲了整改東嶽界山川地理,可是動用了駕前無數神靈,雷、火、鬥、瘟四部神靈盡出不說,除了一千二百東極金舟的天兵天將沒動之外。東嶽帝君可是將天庭麾下的所有兵力,都用在了此事上,耗費一千八百載的之功,纔有着今日景象。

東嶽帝君耗費了如此心力,這一卷五嶽真形圖應該起到的作用,已然是可想而知。

哪怕身爲天人級數的人物,自身有着十數萬載壽數,所謂的一千八百載歲月,對這些存在而言,都只是眨眼一過既逝,也不會空耗光陰,去做一些無用功。

“解惑?”東嶽帝君輕聲一笑,手掌緩然伸開,文昌星君手中圖卷,驟然化爲一道流光,徑直落入帝君的掌心,圖捲上靈光明滅閃爍。

他看着圖捲上的靈光點點,悠悠道:“朕這一卷五嶽真形圖,既有五嶽名山爲名,便是要接引五方五嶽神山之力。”

“以先天五嶽神山之力,勘定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以此匯聚五方五嶽神山,千百萬載的地勢,鎮壓人間四方山川地脈,有着穩定東嶽基石之功。”

幾尊正一品神祇默默聽着東嶽帝君所言,神色間個有變換,一二心思城府深沉者,微微詫異的看了一眼東嶽帝君。

所謂的五方五嶽,乃是虛空宇宙中頂頂有名的神山,僅次於傳說中的盤皇脊樑所化的周山。其存在幾乎烙印進入了宇宙本源中,貫穿了這一方虛空宇宙中的任何世界,以至於上達先天世界、下到赤敕世界,都有着五方五嶽名諱流傳。

當初,東嶽帝君開闢東嶽天庭之時,以東嶽作爲帝號,未嘗就沒有承接一分先天東嶽神山的氣運之意。東嶽天庭能從金敕位格,一路發展到今時今日的青紫位格,不能說與先天五嶽一點干係都沒有。

真正的先天五方五嶽之神,絕對是位列三千先天大神通的存在,這等存在的神通不可想象,其一絲一縷的氣運之重,都非一般道果中人所能承受。

在虛空宇宙上層中一直有傳聞,若是先天五方五嶽聯手,更是有着闢地開天的威勢,便是稱尊作祖之輩都要避讓,在先天大神通中的地位極爲超然。

東嶽帝君如今有着超品神位,一步踏入虛空宇宙的上層,以往一些天人都沒資格知道的信息,對一位神道超品業位,堪比大成道果級數的人物,也不再似以往一般朦朧不清。

文昌星君皺了皺眉,直言不諱的問道:“上稟帝君,勘定五嶽真形圖,接引先天五嶽神力之妙,臣下也是知道的。可是臣下千載之功,真的只是爲了牢固東嶽界基石?”

這語氣中有了一些質問的意味,東嶽帝君亦不在意,文昌星君在言語上的冒犯,語氣淡然道:“吾這一卷五嶽真形圖,當然不只是爲了接引五嶽神山偉力,調理東嶽界山川地脈走勢這麼簡單。”

“一卷五嶽真形圖中,包含了八億四千萬的脈絡變化,每一重變化中又有許多變化。這當中種種的變化,從微觀的視角來看,自是一目瞭然,但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又顯的有些微不足道,當真是妙的不能再妙了。”東嶽帝君輕輕擊掌長嘆,看着手中的圖卷,似乎是看着一宗瑰寶奇物一般。

幾位正一品神祇面面相覷,唯有文昌星君若有所思,似乎從中聽出了什麼。

貪狼星君上前一步,沉聲道:“帝君爲東嶽主,所想所爲皆非臣等妄自揣測,萬望帝君明示,讓臣等兀自心安。”

東嶽界發展壯大至今,一路上樹敵何其之多,當中不少都是有實力、有底蘊的強大勢力,現今的東嶽牽一髮而動全身,每走一步都要回望十步。

這些正一品神祇望向東嶽帝君,作爲東嶽天庭作爲核心的存在,這些正一品神祇已經有資格,向東嶽帝君問出這一句話。

能讓偌大的東嶽天庭發展到如今的層次,已然不只是東嶽帝君一神的天庭,還是衆多東嶽神祇們的天庭。東嶽帝君可以一言而決天庭事務,但也要得到東嶽神祇們的支持。

東嶽帝君神態微妙的一笑,指尖輕輕一彈,道:“這也沒什麼不可以說的,朕本就是以身合天地,執掌這一座東嶽界權柄,可以說東嶽界就是朕的肉身軀殼。”

“以這一方天地廣袤,其八億四千萬脈絡走向,都可以看做是朕的血脈血魄,而五方五嶽就是東嶽界中的四肢首級,日月爲目,山川爲經脈,江河爲血液,玉石金鐵爲骨骼……”

聽着東嶽帝君竟然將八億四千萬脈路,稱之爲人之一身血脈,文昌星君的面色一變,猛然擡頭看向高座的東嶽帝君,澀然道:“帝君的手筆,還真是一如既往的驚天動地,帝君是要逆行盤皇故事乎?”

看着幾位正一品神祇,仍然若有所悟,卻不得其門的模樣,東嶽帝君不由讚歎了一聲:“文昌,你果然有大智慧!!”

此刻,東嶽帝君的態度不吝於承認了文昌星君的猜想,着實讓文昌星君心頭一跳,一股難以言說的滋味涌上心頭。

這一位正一品神祇躬身一拜,肅聲道:“帝君,您纔是有大智慧之人,能想出逆演東嶽界,將東嶽界化爲一尊開天巨神。”

對於東嶽帝君的所作所爲,文昌星君歎服不已,道:“臣下與您相比,只是螢火與皓月當空,近乎就是不值一提。”

只有文昌星君才知道,東嶽帝君所行之事,將會有多麼的瘋狂,而東嶽一旦成功,其影響之深遠,定然能讓東嶽之名徹底響徹命運長河之上。

在茫茫太古神話之中,盤皇開天闢地的傳說,並一直牢牢的佔據着主流地位。

世間萬物追根溯源,正是盤皇手持神斧闢開混沌,並將一尊修行數十億萬載的混沌真身,化爲天地宇宙間的森羅萬象。

東嶽帝君看着茫茫天地,淡淡道:“既然,盤皇能身化虛空宇宙,爲何不能將一方世界逆演一遍,將整個世界化爲一尊巨神?”

正所謂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天有陰陽,人有男女;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一段篇幅,是每一位修行人必然通讀的經卷,描述着人身小天地,宇宙大天地,小天地與大天地相依相存的道理。

一方虛空宇宙中的修行人何止億萬萬數,但大多隻在《黃帝內經》中看到天人交感之妙,卻沒有東嶽帝君一般,不但以身合天地,還要將這一方天地逆演爲一尊巨神軀殼。

五嶽真形圖上所描述的,不只是五嶽神山的方位,也不只是地脈走勢,而是東嶽帝君自身血脈運轉間,八億四千萬經絡血脈的細微變化。

而東嶽帝君既然身合這一方天地,若是將東嶽界逆演爲一尊巨神,東嶽帝君自然就是這一尊巨神的靈神,並且完美契合無礙。

這瘋狂之極的想法,簡直就讓人簡直不寒而慄,若是東嶽帝君逆演過程中有一絲一毫的疏忽,東嶽界就是不立即分崩離析,也會化爲一方死界,億萬生靈顛覆其中,漂泊在虛空宇宙的某一處角落。

“帝君真是好魄力,真是好心性!”

這一位文昌星君接觸五嶽真形圖千餘載,丈量天地山川地脈之時,就有了一個不可言說的恐怖猜測,只是因爲自感太過荒誕不羈,所以纔沒放在心上,但現實也許就是如此的荒誕。

一尊正一品神祇似乎摸到了幾分脈路,語氣沉重的問道:“就是不知此事,帝君您有幾分把握?”

這一刻,一十二尊正一品神祇的目光,注視着高高在上的東嶽帝君,他們都是東嶽天庭的三公九卿,哪怕都是東嶽帝君的心腹重臣,也有着資格問詢東嶽帝君。

對此,東嶽帝君輕聲一笑,語氣中帶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道:“只要有諸位卿家支持,朕就有着八成把握,將東嶽界逆演爲一尊開天巨神的軀殼,成爲東嶽界最爲強大的戰爭利器。”

一座青紫位格世界演化的巨神,先不說其戰力如何,便是一尊萬丈巨人站在這一方界面前,都只能是一個小不點兒。

如此偉岸的軀殼,簡直就是先天大神通之下的極限,一朝所能爆發的戰力,又該是如何的恐怖絕倫。

“戰爭利器!”三公九卿這些正一品神祇,若有所思的看向東嶽界外,一艘艘東極金舟巡遊虛空。

這些東極金舟的製造材料,就是一個個金敕世界的本源,一千二百艘東極金舟就是一千二百座金敕世界。

在這當中,還不算東嶽天軍徹底踏爲塵埃的世界,東嶽界的開拓之路,就是用這些世界無數的骸骨開闢出來的。

東嶽帝君眸光中的勃勃野心,讓人感到心悸,道:“諸卿,這是吾東嶽界轉折之機,只要這一尊東嶽神人出世,咱們東嶽天庭就有了窺伺紫敕世界的實力,不用再侷限在青敕位格之上,有了更加長遠的利益。”

他徐徐道:“介時,超品道果可期,先天大神通之境亦可期!”

神道與仙道、妖道截然不同的道路,註定了東嶽帝君不能似玄都道人、東皇太一一般,只是安排一些後事,就能走的瀟灑自如。

東嶽帝君本身越強大,自身就會被天地束縛的越緊,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死結。既然這個死結解是解不開了,東嶽帝君直接帶着這個死結一起走。

在將東嶽界逆演爲一尊巨神後,東嶽帝君便會入主東嶽神人這一具軀殼中,執掌着這一尊天地軀殼。

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六七七章俱焚(上)第三二三章風波最惡第六四八章以寶證道第三七八章治大國者第三十一章大光明咒第二三七章骨墨畫皮第一二五章敕命(下)第五五二章後天因果第一零零章崩殂(上)第七十二章厲兵秣馬(中)第六六五章日漸崩壞第五十六章逐城(上)第三十四章香茗龍泉第五九零章心黑手黑第二零四章磨刀霍霍第二三零章八九金身第七十一章厲兵秣馬(上)第六一零章幽冥教主第五一零章倉皇血崩第五二四章清算因果第一七一章嗷嗷待脯第五二九章地上佛國第一零二章勃焉忽焉第二五九章爭名幾時第四九三章魔佛一念第三四五章斬禍除根第三九七章混元不死第二十四章荀氏三老第四九四章誰主沉浮第五九五章天機不詳第三一二章火中取栗第二九一章茅山太陰第四二四章神通蓋世第六四四章贏家通吃第二一九章先手一招第五六五章超脫之道第十三章謀定後動第五六七章誰言屠龍第三二二章佛門索求第二一零章暗流洶洶第六三八章混沌大鐘第三四四章呂國名器第一二五章敕命(下)第五一五章驚神一指第三九三章大哉乾元第三七零章舉世皆敵第三零二章龜息無劫第六六八章降臨禁忌第一四七章人心詭譎第六五八章道人圓滿第五五一章今非昔時第二十二章明哲保身第五四二章廣成之意第三五五章太上感應第六十二章抽筋拔骨第二三八章青霞洞天第四十一章五載悠悠第八十七章困虎(中)第三七零章舉世皆敵第五二四章清算因果第二一六章攘外安內第二二零章秩序崩塌第三零零章南陽風雲第五七八章分神化念第五六七章誰言屠龍第一零八章勇猛精進第五零六章陰雲將起第四二三章大羅無劫第三九八章大荒屠龍第三六零章天地人劫第四七一章軒轅血裔第三六三章身證天仙第一七三章十載末劫第六四一章大勢難違第七十八章混元一勁第三六九章太乙道果第六八七章玉京(中)第六八二章餘音(下)第六七二章蛇吞象(中)第二九七章金蟬脫殼第六四二章物盡其用第一零一章宣宗中興第四九三章魔佛一念第一六八章昔年一決第二零六章人存地存第一零七章帝宴(下)第四四八章機遇臨門第二零四章磨刀霍霍第十九章呂國夫人第四九零章身具雛形第六三四章正統之爭第四六零章五嶽真形第六三零章至尊至貴第六章腥檀濁世第五零八章鬼死爲聻第一六零章天方八柱第二四六章叩問心路第二八三章變生肘腋第三八四章變生肘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