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羅漢堂前

般若堂,首座禪房,

般若堂,是大慈安寺最高暴力機構。

了通和尚,既然作爲大慈安寺第一高手,亦是身兼般若堂首座之職。

其地位之高,在闔寺之內,只在主持瞭然之下。

有着如此地位,了通大和尚的禪房,雖無法稱之爲奢華,但亦絕非簡樸。

一張羅漢牀橫放牆邊,兩座青銅獸爐,分立兩側,除此之外,空空曠曠。

嫋嫋青煙,在這禪房之內,絮絮繞繞。

了通大和尚,盤膝閉眸,雙手搭在膝上,穩穩的坐在牀上,那一簇蒲團。

一枚光爍爍,圓坨坨的舍利子,在頂門三尺,垂落霞光彩華。

只見大和尚面色之中,帶着一絲絲黑氣。

在舍利圓光,每一次照耀下,那黑氣晦色,隨即消散少許。

這些祥光,內斂如液,在舍利之中,流動週轉。

一縷縷的淡淡金輝,垂垂落下,就連肌膚,都彷彿是金黃鑄就。

而身爲一寺主持,瞭然禪師則淡然的,站在禪房中央。

漠然的眼前,諸般異象,禪師手中念珠轉動,誦讀八百經文。

這老禪師,瘦骨嶙峋的手指,緩緩撥動念珠。

紫玉佛珠透着五色光華,在老禪師手上,愈發顯得明晰。

老禪師看着了通和尚,頂門上那一枚舍利,目光悠遠。

難以言明這其中,到底有着,多少情緒內涵。

“師弟啊,你何苦如此莽撞,”瞭然禪師,似水一般平靜的眸子,不見一絲其他色彩。

“爲了一枚舍利子,搭上一生修行,不值啊!”

對於了通和尚,插手王七二因果,斷絕了自家道途。

老禪師對此,是極爲痛心的。

這了通和尚,可是老禪師從小,一點點看着長大的。

數十載的師兄、弟的名分,亦父亦子的感情,自然無法讓老禪師,輕易釋懷。

這,就是做着最後的努力。

了通和尚,突兀的開口,道:“值與不值,並非表面看待,”

“舍利子,爲我佛重寶,當今之世,亦不過二、三十之數,”

“師弟我,就是立地正果金身,都未必能凝鍊出一枚,”

“爲我大慈安寺,百年基業不失,師弟認爲,值得!!”

禪師壽眉微抖,道:“胡鬧,”

“佛寶舍利,與一身道途,孰輕孰重,師弟……你糊塗了啊,”

嘴脣顫動,在八百佛言,經文法篆之下。

瞭然禪師一生,唸佛誦佛。

雖不曾臻達,梵我如一之境。

但佛法高妙,超邁凡俗,甚至觸碰到,玄之又玄的精神領域。

讓舍利子,亦漸漸生出感應,絲絲縷縷佛光金輝,緩緩然然灑下。

佛舍利,爲歷代高僧,心血精華凝聚。

每一枚,在佛門中人眼中,都是無價之寶,萬萬金都難求的神物、聖物。

而且,能締結舍利子者,必是佛法高深之輩,歷經諸般大、小劫數,功德廣大的大德高僧。

舍利子,非大德高僧,不可證就;然而,就是大德高僧,也並非人人,可締結出舍利子。

古往今來,能締結舍利子者,就是在高僧大德之中,亦都是十不存一。

這舍利子,非但象徵着佛門大成就,亦是蘊含着大智慧,大法力之物。

舍利圓光之中,智慧靈光碰撞,洗滌殺戾兇孽。可作爲鎮壓,一脈氣數的至寶,珍貴無比。

這點點金輝,揮灑而下,宛如金雨一般,落下之時,即融入大和尚身軀。

那一道黑氣,浮起眉心,久久不散。任憑金雨,如何妙處,也無法將這道黑氣,徹徹底底泯滅虛無。

這一道筆直黑氣,就是了通和尚,罪孽顯化。

任憑圓光舍利,無數洗煉,亦去不得這些罪孽。

這些罪孽,儼然根深蒂固,動搖不得。

無奈之下,了通和尚,雙手合十,苦苦勸道:“還請師兄,收了佛言經篆,勿再空耗舍利精華,”

說罷之後,不待老禪師開口阻攔。

那舍利圓光一震,絲絲流轉金絮,蕩起層層漣漪,徐徐落在,他的掌心之上。

老禪師面露不忍,道:“師弟,大道之途斷絕,一生難證大道涅槃,何苦來哉啊!”

了通和尚,道:“師兄,”

“吾大慈安寺,立下根基,已有五百餘載,”

“幾興,幾衰,纔有今日氣象,”

“貧僧不願己身超拔,願度衆生,無悔!無悔!”

見此,老禪師沉默半響,幽然道:“是老衲,害了你,”

大慈安寺,這一代有了距離正果金身,只差毫釐的了通和尚,可以說是過去五百餘載中,最爲強盛之時。

甚至,未嘗不可與拿下天下名寺,千載道派,去一爭長短。

而大慈安寺,現在缺的,並不是威懾性質的武力。反而是可以持續,這種威懾性的保障。

一些真正的大道派,有着至寶,鎮壓氣數。可保千載不衰,百世不墮。代代皆有真人出,護佑名位不移。

“師兄,勿要如此,”

舍利子落在,了通和尚掌心,和尚手掌一握。

“王朝鼎革,亂象已起,貧僧未嘗不可,立下勳功,涅槃無餘,”

大和尚語氣昂揚,正是氣勢如虹。

“讓我大慈安寺,亦爲千載不衰,”

…………

大慈安寺,羅漢堂!

一位位武僧,手持棍棒,口中呼喝不絕。

“嘿!!”

僧人們,身着勁裝,青筋凸起,渾身上下,散發着絲絲水霧。

“哈!!”

這些武僧人,一隊一排,棍棒似長蛇,揮舞起來,呼嘯聲,獵獵而起。

一位中年武僧,一襲灰黃僧袍,虯髯鬍須,青銅色的肌膚,透着一種堅實的光澤。

“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

五指緊握着一根,兩頭包着鐵皮的僧棍,摩擦在石板上,冒出零星火光。

這僧人,眉宇之間,神采燦然。僧鞋踩着厚實的石板,每一步都似數百斤力道砸下,在摩擦着腳下的石板。

“哈!!”

棍影似山,重重疊疊。

大有山嶽壓下,波濤洶涌之態。

只見中年僧人,氣度森嚴,每一步邁出之時,都宛如一頭猛虎,在躍然而出,環視周匝。

荀少彧沉穩心神,亦步亦趨的,跟在這中年僧人身後。

任由數百武僧人,棍影重重,聲勢驚人。

但,小和尚心中,卻猶有一片平和,波瀾起伏不驚。

對於見過大場面,大氣象的荀少彧來說,這些武僧人,縱是訓練有素,堪稱精兵悍勇。

但,在荀少彧眼中,又算得了什麼。

在偉力歸於自身的主世界,一尊高端武力的價值,遠遠無法估量。

“師弟,”

中年僧人環視衆武僧,滿意的頷首,對身後的荀少彧,道:“你初來乍到,對闔寺上下,尚不熟悉,”

“我大慈安寺,建在前衛中後期,彼時儒家士大夫,禮敬我佛,香火一時興盛,佛門大昌,”

“我大慈安寺祖師,就是在當時,興建我寺,歷時五百五十載,幾經興衰起落,才讓我慈安寺,興盛至此,”

這就是大講、特講,發展歷史,用來增加認同感了。

“阿彌陀佛,”

荀少彧,長誦一聲佛號,躬身道:“小弟受教,”

圓光和尚滿意的頷首點頭,開口道:“師弟作爲圓字輩弟子,在衆僧之內,除了每日,必備的早、晚二課以外,”

“其他時間,可自由支配,不用過於拘泥,隨意即可,”

荀少彧雙手合十,態度恭謹,道:“是,圓光師兄,”

這圓光和尚,乃是羅漢堂首座,圓字輩僧人中,有數的人物。

要知道,羅漢堂,是大慈安寺的鼎鼎有名的暴力機構。

麾下一十八位羅漢,各個都是了不得的武道高手。

更有數百武僧人,不事生產,專研武學技擊。每位武僧人,都是三、五人敵,精悍非常。

而圓光和尚,能壓的下這些武僧,穩坐羅漢堂首座之位。一身武學造詣,自然亦是極端強橫,

如今大慈安寺,有空、了、圓、明,四代僧人。

圓字輩僧人,地位着實不低了。

第一零七章新舊交替第一七五章虛空劫數第二四七章押注仙道第六二五章禍端苗頭第三六八章玄門內丹第六十一章易筋鍛骨第一三四章狹路相逢第二九六章殺盡餘患第三一九章寶體鎮世第二八九章衆仙法駕第四四三章神魔道域【下】第一三三章人道九州第三五六章仙道劫數第一四二章駭猴(上)第四九三章魔佛一念第一七二章治蠻三策第五七三章忘情與世第四三三章天象禁忌第四六一章天地神人第五五五章舊怨新仇第二九七章金蟬脫殼第二一八章長江儲君第五九三章亂象叢生第三十一章大光明咒第三四三章宣武諸侯第四七二章崆峒僞印第五八一章時空亂入第三九四章因果成劫第四零二章勢如破竹第二一五章大亂起乎第三九零章神祠兵冢第二一九章先手一招第四四四章鎮守一方第一一六章武功大夫第三五八章最後一步第三零六章自強之機第一八七章浴日冥海第二九四章衆矢之的第四五六章道果成矣第四九五章太平治世第四七五章一元初始第一七四章世界升格第二九十章仙道是非第六一九章諸佛烙印第六十八章餘波二三(上)第一二七章惡意(下)第三九二章八門金臺第一七六章舊時餘毒第五七二章各有來頭第三四五章斬禍除根第四二九章參演神變第二九九章名符其實第四四一章青雲直入【下】第三二六章詭邪三刀第一五五章橫縱連橫第五五三章生身恩仇第六八三章大羅(上)第一三八章暗箭難防第五十五章老奸巨猾第五二八章氣運佛字第三五二章五臺寶剎第三零七章南呂小霸第四二八章入世軍侯第四零六章人道長河第一八七章浴日冥海第一四零章正位七品第七十九章驟然風雨第二八六章天仙聚會第三五八章最後一步第五九五章天機不詳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三八二章沉痾痼疾第五一八章永生門戶第一二七章惡意(下)第三五三章亂局開端第一零八章勇猛精進第三三七章北極折柱第四一三章蛟龍覆海第一零三章金剛不壞第四零八章聖賢氣象第四一六章天外有天第二十七章舍利圓光第二零六章人存地存第五八九章火裡澆油第七十一章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九章老屋陰風第五一五章驚神一指第五零二章趁亂脫身第一七一章嗷嗷待脯第六五七章潛龍出淵第一一零章神魔武學第九十章雷雨(中)第三三九章十絕仙人第一一六章武功大夫第五三九章闡教霸道第五五七章人情債來第二十八章放下屠刀第九十四章掙開金鎖第八十九章雷雨(上)第一九七章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