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制化肥(上)

夏日炎炎,老樹下,陳昊趁着有時間去,就教育族人知識。

過來學習的人主要是七到十三歲的孩子,以及各個管理層。

用幾片破開、修整過的木頭並湊成的木板,木板的表面塗了一層黑漆,這便是一塊長兩米、寬一米五的黑板。

這塊黑板用木架子支起來,面向着老樹下的五張石桌,這裡可作爲召開氏族會議用,也能作爲教育之地。

黑板上寫了十幾個簡體字,那是常用的我你他、人、犬、粟、斤等的簡體漢字。

每一個簡體漢字的旁邊都有對應的原始圖畫,比如人字就畫一個人的樣子,然後就告訴族人,人字爲什麼要這樣寫。

漢字是表意字,從陶文演變成甲骨文,再到銘文,之後發展到西周時的小篆、秦朝的大篆,再演變爲隸書、楷書、宋體等,華夏的文字經過不斷地改進,最終演變爲簡體字。

簡體字雖然已與象形文字差別很大,但簡體字的優勢就是筆畫少,字可以寫得更小、更清晰,簡單易學,便於傳播。

最重要的是筆畫少,非常適合用毛筆將字寫在纖細的竹簡上,這可以大大降低學習成本。

“這個犬字,就是從這個圖畫簡化而來,這個簡體字,便於我們書寫,你們明白嗎?”

“明白!”

陳昊拿着一塊石灰,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字的演變,給族人講解漢字是從哪裡來的,讓族人知道這字該怎麼寫,可石灰的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附着力差,可不是制粉筆的材料,用碳酸鈣在黑板上寫字會很模糊。

接下來就是造句。

“吾有一犬!”

“你們寫一遍”

陳昊教大家用文言文進行書寫造句,並確定部落的書寫體。

文言文的最大優勢是節省字數,降低書寫成本,陳昊規定的是,族人是說話一套,書寫又是一套。

其實,最主要是文言文的格式能清楚簡單地突出表達的重點。

在古代華夏人,並不是說文言文,那個時候,每個地方的人說話的口音、用詞的習慣都不一樣,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的口語和用詞都會出現變化,這就會導致大家在書寫上出現誤差,久而久之,就會讓大家即使用同一種文字,也造成溝通困難,但文言文因爲是有一套的寫法,將表意字的作用運用到極致,因爲結構簡單,沒有多餘的詞彙,所以就完全不受這些因素影響,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也不爲過。

縱觀華夏曆朝歷代的人,即使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的人、產生了不同的口語,還創造了很多新的詞語,經歷了數千年,華夏曆代人的書寫體都採用文言文,文化知識就得到很好的傳承。

甚至能讓數千年後的人,可以破解古人記錄下來的字的意思,文言文是華夏族人一項偉大的發明。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人用幾個圖畫表達文字,就與文言文一脈相承。

大家學起來反而比較容易,不同的是,以前是圖畫,現在卻把圖畫變成簡體文字。

今日的知識教育持續到中午才結束。

陳昊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卷竹簡,讓他們在竹簡有竹皮的那面練習寫字,在竹簡的內側寫墨水字不容易擦,但竹子外側那面光滑的表皮卻可以用獸皮輕易抹掉,竹簡很適合作爲大家的練習冊。

剛處理完教育的事情,耘嫂又過來催促。

“太昊,我們的肥料不夠啊!”

“嗯,我知道了,你們繼續堆肥。”陳昊憂愁地點頭說道。

部落的田地、果林、甚至是新種的竹子、植物城牆都需要大量的肥料,要想讓植物長得好、長得快,就必須施肥。

部落現在堆的農家肥雖然營養全面,適合作物生長,可用農家肥的氮鉀磷含量相對較少,其肥效遠沒有化肥強大,在進行大規模種植時,農家肥始終遠沒有化肥的效率高。

化肥主要是爲植物提供氮鉀磷三大元素,在19世紀...化肥被髮明出來之前,世界上的農作物的畝產都很低。

如果擁有化肥,毫無疑問,媧氏族的農田產量絕對能翻一倍,那些瘦田也會變成肥田,部落的種植業以後就不用愁了,可化肥是19世紀工業化產物,需要一定的化工技術。

“唉!上哪找化肥呢?除非能找到那種礦物,我或許能搞出化肥!”

陳昊搖了搖頭,魚塘那邊的堆肥廠產出的肥根本供不應求,如果到時候再接收陰康氏族,如果沒有肥料,那陰康氏族人種地的面積就要用更多的田地、更多的人手才能達到媧氏族人的水平,這無疑是非常浪費人力的。

“幾百畝的地,上哪找那麼多肥呢?”

“算了算了,還是去巡山吧,還要安排人燒石灰、制魚藤草農藥,給農作物殺蟲呢。”

“多制點農藥和石灰,給慄陸氏族他們送去!”

安排完耘嫂去處理魚藤草農藥的事情,陳昊就帶着十個男人,帶上武器去部落的領地進行巡邏。

每到春夏時節,就有很多野豬過來禍害果林下的灰灰菜、莧菜、蕁麻等經濟作物,所以陳昊他們幾乎每日都要去驅趕野豬。

“唉!又來了又來了,這幫野豬總是過來,我們的莧菜又被糟蹋了!”

來到後山的果林,陳昊看到這裡的莧菜被拱吃了不少,他不禁大罵起來。

“看來得儘快種上枸桔才行啊,這樣被它們搞,我們的牲畜都沒有東西吃了。”

一行人繼續巡山,在樹莓林,大家看到遠處有七八隻的大野豬,這羣野豬現在也變聰明瞭,每次人們過來,它們就提前跑得遠遠的,這可把衆人氣得半死。

“可惡,它們又跑遠了唉!”阿揮很是懊惱地吐了一抹口水,阿揮很有投射天賦,他的弓箭技術僅次於陳昊。

“唉,算了,我們繼續走吧,到石灰石礦那裡看看。”陳昊回道。

石灰石雖然隨處能找到,但要進行大規模使用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一個礦。

“我們別回去了,從這裡直接過到石灰石礦那裡,看看這一帶有什麼礦!”看到族人準備離開,陳昊就叫回他們,指着遠處的樹林吩咐道。

現在每個人都配了複合弓和帶着一條狗,就算遇到豹子也是不太需要擔心的,這十個男人幾乎能在這一帶的樹林裡橫着走。

在樹林中行進的時候,陳昊還會向阿虎這個狩獵隊長學習叢林裡的知識,比如辨認各種動物的蹤跡、在樹林裡尋找水源的方法,遇到各種毒蛇猛獸時該怎麼做等的大荒生存知識。

“翻過前面一個山頭,應該很快就到了。”

衆人不知不覺就快要到達石灰石礦山附近,這是大家第一次從樹莓叢那邊翻過來的,這裡有一個數千平米的湖,周圍是茂密的樹叢,藍藍的湖水倒影着白雲,陳昊在湖邊走着,他走着走着,突然被腳下一塊白色的石頭吸引住了。

腳下有很多這種白色的石頭,估計這一帶都產這種石頭,陳昊撿起這塊石頭,擦掉表面的水份就研究起來。

這塊石頭呈白色長塊狀的晶體,質量比較重,也軟,掰開一半,在其裂面有像絹一樣的光澤。

“這肯定是一種礦物!”陳昊拿着這些特別的石頭認真地研究起來,並且思索着這可能是哪種的礦物。

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290章 衛星城第483章 刺頭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152章 朱襄氏族的養殖場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178章 建窯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46章 節氣與日晷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316章 兩難之境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98章 歲星第249章 搖籃第25章 燒山種豆第470章第280章 男人的地位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468章 歸屬第358章 給奴隸上課第376章 追隨之箭第429章 十三年秋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387章 東方形勢第123章 大建造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6章 粟食第19章 養雞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115章 新飼料第70章 割豬草第402章 進貢第203章 礦石第468章 歸屬第190章 一起幹壞事情(上)第77章 秋獵第330章 廟算 (上)第484章 蕭關危機第530章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358章 給奴隸上課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232章 產鉗第225章 糧食問題第321章 羊皮地圖(下)第532章 糧道第554章第406章 太昊的附屬氏族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430章 決定人口上限的因素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368章 原始市場(五)第71章 十進制第73章 水中惡獸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298章 處置奴隸(上)第511章第249章 搖籃第497章 騎兵襲擊第430章 決定人口上限的因素第534章 風白城守衛戰(下)第413章 除虎第122章 割蕁麻與養殖計劃第362章 牛族第343章 圍城(上)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117章 風溼關節炎第187章 大山裡的粉條第440章 大散關第153章 香菇與樹莓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53章 狩獵(二)第467章 野外拉練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430章 決定人口上限的因素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540章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490章 援軍第344章 圍城(下)第226章 紅磚與窯第132章 我是老中醫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474章 抽絲、調絲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293章 攻伐戎人(二)第272章 六年春耕第314章 河道圍殲(上)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375章 歸來第266章 折 枝第414章 叛民第542章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322章 大庭村寨第78章 割禾第402章 進貢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