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

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

橫澗山鬱鬱蔥蔥,竹林流綠滴翠。

遠眺着橫澗山山頂,看上去頗爲平坦。

程德一行人卻沒有繼續前行。

程德下了馬,皺着眉頭,望着眼前的橫澗山。

隨即,程德將張五四叫了過來。

指着橫澗山,程德開口道:“我記得你說劉聚,在橫澗山以西約莫七百丈遠的一處山寨?”

“是的,將軍。”張五四躬身行禮道。

程德踩了踩地面上的泥土,看着張五四,“你派幾個錦衣衛,在橫澗山前面探路,看有沒有什麼埋伏?”

張五四聞言,連忙應道:“是。”

隨即,張五四便派出了八個錦衣衛,朝着橫澗山四個方向探路,每個方向兩人。

時間過去沒多久。

一行人回來了。

張五四與回來的錦衣衛交流了一陣後,便走到程德面前,躬身道:“將軍,橫澗山東邊、南邊、北邊走到盡頭沒了路,唯一能行的便是橫澗山以西的路。據探查西邊方向的錦衣衛說,西邊很安靜。”

安靜?

會不會有陷阱呢?

程德皺眉沉思須臾。

“魏重七!”程德點起了一位親兵營百戶長的名。

“屬下在!”在程德身後的一位壯漢,快速走到程德眼前。

看着魏重七,想到他是泗州軍的老人,且還會些拳腳功夫。

程德便看着魏重七說道:“你帶着麾下的一百人,走在大軍前面,拔出劉聚可能暗中佈置的暗樁。此外,小心佈置隱晦的陷阱。”

“遵令。”魏重七躬身回道。

隨後,魏重七便帶着一百人朝着橫澗山以西而去。

程德留下一萬人(包括錦衣衛在內)原地駐守等待,帶着五千人朝着橫澗山以西行進。

騎兵營和神機營、三千營、神箭營都被他留下了,而只帶着親兵營的三千人馬,和討虜營的兩千人馬。

與此同時。

劉聚所統領的綠林大盜,卻渾然不知程德一行人上了山。

此時,劉聚所在的飛虎寨,因天冷,各個都找有火取暖的地方。

三三兩兩的待在一個屋裡,有的會整點小酒,有的會划拳取樂,還有的比劃着拳腳功夫助興。

熱鬧非凡。

而劉聚此時,正在飛虎寨大廳。

大廳中還有常遇春、以及一名儒雅的中年文士。

“先生,這些日子,我劉聚好吃好喝地招待你,沒有半點對不住先生的地方。唯一所想的是,想要讓先生當我的軍師,平時也不會要求做什麼,只需先生有時幫忙出謀劃策。不知先生考慮得怎樣了?”劉聚目光死死盯着中年文士。

“我此次途經懷遠,只爲拜訪一位好友。卻不料,被劉寨主所擄。這些日子,我宋濂也暗中觀察了劉寨主,劉寨主平日所爲——不過是攔路搶掠,入宅爲盜,欺凌百姓,此乃小人行徑,我宋某深以爲恥之。至於平日所食所居,我宋某已付了銀錢,與劉寨主並無瓜葛。”宋濂從容回道。

劉聚勃然大怒,瞪着雙眼看向宋濂,咬牙切齒地說道:“難道你不怕我現在就殺了你?”

宋濂卻是面色平靜,沒有迴應,目光更沒有半點看向劉聚。

無聲勝有聲。

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宋濂的態度,讓劉聚氣得臉色鐵青。

一旁的常遇春見此,卻是目露迷茫。

起初,投靠劉聚,是因爲覺得很新鮮,跟往日平淡如水的生活不同。

每天不僅能大口吃肉,大碗飲酒,還能分到銀兩補貼家用。

可是連續幾個月了,這劉聚只知道打家劫舍,四處劫掠,沒有什麼大的野心或抱負。

而這位宋先生知識淵博,是個聰明有智慧的人。

他的眼光,比起自己來,肯定高得多。

連他都不看好劉聚,看來,這劉聚是成不了什麼大事了。

看來,我也得好好打算一下了。

男兒大丈夫,豈可長久爲盜?

不如脫離這盜羣,另尋他路。

常遇春低着頭想着這一切,愈加堅定了離開這個飛虎寨的念頭。

“常遇春,你說我們飛虎寨下一步去哪裡弄吃的?”劉聚惜才,終究沒捨得殺了宋濂,寒着臉看向常遇春。

常遇春陡然一驚,思索着劉聚的問題,卻是無處着手。

這附近,除了泗州軍的地盤,便是元軍的地盤。

無論哪一方都不好惹。

憑藉這飛虎寨不到兩千的人馬,能幹什麼?

誰都惹不起。

而且,之前那定遠李定國剿匪甚多,而自己等人還不是因此被逼退到橫澗山躲藏。

“這個——我不知道。”常遇春看向劉聚回道。

劉聚一怔,便感到有些頹然,無奈地感嘆道:“如今我飛虎寨處境不大好,糧食存的不多,再過些日子,恐怕就面臨沒有糧食的處境了。前些日子,都在傳即將有蝗災,只怕以後我們飛虎寨的收穫將會越來越少。”

宋濂沉默着。

常遇春沒有接話,皺着眉頭,目露思索。

就在這時。

一個下人來報。

“寨主,不好了,寨子外面來了很多人,我們寨子被包圍了!”

劉聚聞言悚然一驚,看向慌張的下人,連忙問道:“來了多少人?”

“寨主,漫山遍野都是。”

劉聚心中一慌,穩了穩心神,“他們是哪方的人馬?”

“看他們的穿着,不像是元軍。不過,他們的旗幟上寫着個程字。”

“是泗州軍。”常遇春開口道。

劉聚卻是面色焦急,“這泗州軍怎麼會盯上我們飛虎寨了呢?”

這時候,宋濂開口了,“劉寨主在定遠——懷遠一帶打家劫舍,被劫的有些可是那徵虜將軍治下的百姓。”

劉聚聽後面色一變,連忙將目光看向宋濂,“先生,可有何辦法,讓泗州軍退去?”

宋濂搖搖頭,劉聚的心猛地一沉。

“爲今之計,劉寨主唯有領着飛虎寨的人馬,投靠那徵虜將軍,得一生機,或可謀得一官職,但若是劉寨主選擇抵抗,則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宋濂平靜地答道。

劉聚面色有些變幻不定,須臾,才苦笑道:“如今,我還有何可選擇的餘地呢?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罷了!”

一旁的常遇春卻是聞言,目露精光。

或許,投靠這泗州軍,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這徵虜將軍程德的大名,他早有耳聞。

在泗州、定遠、濠州、盱眙等地,這程德的名聲極好。

從未聽說過有欺凌百姓之舉。

反而,爲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

那麼,就選擇他了。

不過,也要見一見此人,是否比劉聚更有抱負。

若是比之還不如,倒不如再另覓它路。

若是遠勝劉聚,則可投之。

想到這些,常遇春也出聲道:“或許,投靠泗州軍,纔是我們飛虎寨一線生機。事不宜遲,我們還是去見一見泗州軍!既然寨子外出現了程字旗幟,表明這徵虜將軍是親自來了。這樣的話,我們就更不能怠慢了他。”

劉聚點點頭:“也好,見一見吧!只是,我有些擔憂——”

“若是誠心投靠,料想不會拒絕。”宋濂平靜地說道。

劉聚聽後,信心大增,相信了宋濂的話。

於是,劉聚一行人來到了飛虎寨門口。

程德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飛虎寨,有意將劉聚一行人引出來。

更重要地是,要將常遇春引出來。

無論如何戰鬥,他都不懼怕這劉聚的飛虎寨。

飛虎寨的門突然開了。

看到劉聚一行三人出現了,在他們身後跟着一羣人,程德連忙將目光朝着他們望去。

爲首中間的人,程德直接判斷出來是劉聚了。

當看到劉聚身旁的一位體貌奇偉,身高臂長的男子時,程德目露欣喜。

果然是常遇春。

不過,當看到劉聚身旁的一位中年儒雅文士時,卻是有些愕然。

“來的人,可是泗州軍徵虜將軍程將軍?在下飛虎寨寨主劉聚。”劉聚看向程德的方向。

“你就是劉聚?”程德面色平靜,喜怒不明。

“未曾想,將軍聽過我的名字,我想說之前的事情都是誤會。”劉聚急忙解釋道。

程德沉默着。

劉聚一慌,“程將軍,我劉聚率領我飛虎寨兩千人,想要投靠程將軍,不知程將軍可願意接納?”

程德緩緩擡起頭,看向劉聚,又望了望常遇春,和那位中年文士。

須臾。

“投靠可以,不過——”程德停頓了一下,而劉聚卻是心提到嗓子眼了,眼巴巴地看着程德。

“我泗州軍軍令如山,你們未必能忍受的下來。”程德補充了一句。

劉聚卻是心裡一鬆,比起活命來說,軍令如山,不過是小事而已。

“程將軍,我飛虎寨的人,什麼場面沒見過,既然決定加入泗州軍,自然會嚴格遵從泗州軍軍令,絕不會違背軍令的。我劉聚以我的項上人頭起誓。”劉聚拍着胸膛笑着說道。

程德思忖道:這劉聚我先收着,若是以後犯了事,我再慢慢地進行秋後算賬,新賬舊賬一起算。

等他投靠後,就讓張五四派人盯死他。

目前,還是將常遇春早點收入麾下,這樣纔可以安心些。

於是,程德笑道:“既然如此,我泗州軍上下歡迎你們加入。”

劉聚笑了,便下令讓衆人放下手中武器,然後朝着程德單膝跪地,“拜見將軍!”

“拜見將軍!!”

“拜見將軍!!”

聲震天地。

“大家都起來吧!”

程德看到剛剛在場衆人中,有兩人沒有跪,一個是常遇春,一個是中年文士。

“你是何人?”程德目光平靜地看向常遇春。

而劉聚忽然面色一變,連忙拉着常遇春,讓他跟着行禮。

可是,他發現根本拉不動,心中着急不已。

“常遇春!”常遇春拍着胸膛說道。

“你不準備投靠我?”程德笑容溫和,目光平靜。

若是不投靠,那麼,其他人也別想投靠。

不爲我所用,殺之。

常遇春仿若未察覺一般,“敢問將軍之志?”

程德聞言,並沒有立即回答,奇怪地看着常遇春。

沒過多久。

程德回道:“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日月所照,皆爲漢人。”

常遇春聞言目光大亮,連忙躬身行禮道:“常遇春拜見將軍,從今往後,將軍指到哪,我就打到那裡,願爲一先鋒。”

而在一旁的宋濂,仔細地品味着這十六字,卻是目光中透露着駭然。

他沒想到,程德的志向竟如此遠大。

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程德此人。

程德笑道:“善!我泗州軍並無先鋒之職,但我可爲你常遇春單獨設立此職。暫時,這先鋒之職與我泗州軍百戶長相當。不知你可願意來我親兵營當先鋒呢?”

“將軍,我願意。”常遇春單膝跪地,目露感激。

程德雙手扶起常遇春後,又將目光看向了宋濂。

“還未請教先生名諱?”

“宋濂。”

程德一愣,以往塵封許久的一篇古文,霎時間便浮現在腦海中: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雖然時間隔了這麼久,開頭的這幾句卻永生難忘。

因爲這篇古文,他不知受了多少次批評?多少次罰站?多少次罰抄寫?

說來都是淚。

痛苦的記憶,是最難忘的。

看到眼前的始作俑者,程德覺得很荒謬,心中極爲複雜。

“原來是宋先生,久仰大名,永生難忘。”程德臉上忽然露出微笑。

宋濂卻是聞言直接犯迷糊了。

久仰大名?還永生難忘?

憑藉老夫幾十年的閱歷來看,這程將軍說的不是好話。

看他眼裡的表情,像是有些咬牙切齒。

可是,我從哪裡得罪過這位程將軍。

突如其來的感到很委屈。

算是什麼回事?

翻遍腦海中的各種記憶,宋濂心中可謂鬱悶至極。

不過,他還是行禮道:“將軍之名,如雷貫耳。”

程德聞言笑道:“宋先生不知哪裡高就?”

宋濂回道:“宋某一直在山中著書。”

程德目光一喜,他的治下若是由宋濂這樣的人教學生,就可以爲他培養無數人才了。

況且,泗洲城將軍府養着的戰死士兵的孩子有很多了,需要人管管了。

那就讓他們讀書去吧。

“我欲在泗洲城設泗州學院,想請宋先生當泗州學院的山長。不知宋先生意下如何?”

聽到程德的邀請,宋濂沉默了。

他在想,要是拒絕了這程德,自己還能走出這橫澗山嗎?

對於梟雄的心思,他也無法揣測。

而程德在宋濂心裡,已經被認定是一位梟雄了。

可是,他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思考再三,宋濂便沉聲道:“將軍盛情邀請,宋某願爲泗州學院一山長。”

程德笑道:“宋先生肯答應做泗州學院的山長,我治下的學子,有福了。”

瞥了宋濂一眼後,又看向了劉聚。

“劉聚,你飛虎寨的人馬全都編入我泗州軍討虜營,你擔任我泗州軍討虜營的大都統,可領一千人,意下如何?”

“劉聚謝將軍厚恩。”

劉聚心中歡喜不已,本以爲活着就已經很不錯了。

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

隨後,程德又看向劉聚說道:“我即將攻打滁州,宋先生的安危,我想讓你領着飛虎寨的人馬,將宋先生送往泗洲城。”,程德頓了頓,“同時,你在到達泗洲城後,聽從泗洲城守將李三七的命令,而你麾下的人馬,需要按照我泗州軍練軍之法練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一定要練出名堂來。如果有什麼難處,可以向李三七尋求幫助。”

“屬下遵令!”劉聚躬身行禮道。

程德吩咐劉聚去召集所有飛虎寨的人馬,收拾好一切物資。

給了劉聚半個時辰的準備時間。

而宋濂與常遇春在一棵松樹下交談,只不過,宋濂在講,而常遇春在聽。

與此同時,程德找來了張五四。

“張五四,你麾下選出幾個錦衣衛,跟着劉聚他們,暗中監督他們,將他們的一言一行全都記錄下來。尤其是到了泗洲城後,記好他們的一言一行。明白了嗎?”

“是。”張五四答道。

半個時辰後。

劉聚領着兩千飛虎寨的原班人馬,保護着宋濂朝着泗洲城趕去。

而在他們身後,暗中緊跟着幾位錦衣衛。

程德領軍下了橫澗山,與原地駐守的泗州軍匯合一道後,便率軍直奔定遠。

他準備帶着大軍在定遠休整一夜,然後明日在滁州一帶活動。

三個時辰後。

程德一行人進了定遠城歇息。

而此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

(本章完)

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195章 和州終克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08章 先攻其心,再採用圍師必闕和四面撓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51章 千載一時,不可失也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65章 元使突至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蘄對策第14章 肅正風氣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209章 背水一戰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70章 泗州瑣事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61章 坐鎮淮安李三七,金湖先鋒常遇春第13章 雄心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106章 商議反攻揚州路第44章 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第258章 奪取陳漢地盤佈置與班師回朝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109章 《泗州日報》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44章 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第190章 陳兵樑縣,伺機奪廬州路第128章 深夜商議攻江都,爲攻金陵招一萬水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30章 蒼天佑你不佑我第178章 程德赴約人間醉,意外見到沈萬三第15章 鄧友德第97章 才設軍機處,便有緊急軍情到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235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97章 才設軍機處,便有緊急軍情到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5章 狐假虎威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85章 大婚第61章 坐鎮淮安李三七,金湖先鋒常遇春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276章 父子相談,用心良苦第189章 爲陳霆解惑第16章 回村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澤湖,羅茂的假戲真做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5章 狐假虎威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90章 陳兵樑縣,伺機奪廬州路第45章 周七三叛變,圖赤魯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