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

至正二十三年五月十日,聖武十年五月十日,大魏三年五月十日。

徵虜大將軍李三七與副將馮國用,兵分兩路,直破保定路,破開大都路防守。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聞之,親領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出奔上都。

元順帝一路上如驚弓之鳥,連山峰塌方都以爲是明軍到來。

五月十五日,順帝一行終於抵達上都,此前大都已經在六月二日被李三七所領明軍攻佔,脫脫、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等殉國。

元順帝在北逃時感慨道:“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

到上都後又“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

“召見羣臣,詢恢復之計”,頗有重新振作的姿態。

當時,哈剌章請求順帝命擴廓帖木兒入援,得到元順帝同意。

元順帝多次叮囑擴廓帖木兒一定要將大都收復。

擴廓帖木兒自信滿滿,於六月五日,親領二十萬大軍,欲強攻大都。

然而,李三七令馮國用守大都,而自己親自領着三十萬大軍出城,雙方戰於興和路。

此戰,擴廓帖木兒大敗,李三七一路緊咬不放,直將擴廓帖木兒打得不敢再回頭應戰,僅以十八騎逃走,一路上,只顧着倉皇地往上都路逃去。

李三七一路打,一路收編元軍,明軍人數越打越多,直到李三七由三十萬大軍擴增至四十萬大軍後,李三七這纔將大軍佈置在上都路城外。

欲藉此拿下上都路。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聽聞擴廓帖木兒敗得如此之慘,甚是不敢相信,氣得當場吐血,待他醒來後,開始變得消沉,終日沉湎於美色之中,以此麻痹自己。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十日,聖武十年六月十日,大魏三年六月十日。

元順帝身體每況愈下,平日託病不上朝,由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總軍國諸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聖武十年六月二十七日,大魏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馮國用領着二十萬大軍,與李三七四十萬大軍會合於上都城外,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日夜驚恐,令擴廓帖木兒領十五萬元軍守城應敵,而他與自己一衆妃子、皇太子等,棄上都奔應昌。

李三七得知元順帝逃往應昌,心中大怒。

於是,在聖武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卯時時分,下令六十萬大軍強攻上都路。

以新式聖武大炮第七代、新式火銃第十代開路,不要錢似地猛攻上都,上都城牆東城牆轟然倒塌,李三七與馮國用領着六十萬大軍一擁而入。

擴廓帖木兒下令副將禿魯帖木兒留下對付李三七等大明軍,而他則是親領百騎往應昌逃去。

禿魯帖木兒,是如今元朝中書省左丞相妹婿。

禿魯帖木兒見大明軍個個悍不畏死,心生畏懼,也不敢留下應對,他命令副將留下應敵後,也領着自己的數百親信,嚮應昌逃去,緊跟在擴廓帖木兒身後。

大明軍於聖武十年六月二十八日辰時時分徹底拿下上都路。

拿下上都路後,李三七令鄧友德領軍十萬,直奔應昌,欲要拿下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等人。

而令徐達領軍五萬直奔全寧路,將全寧路拿下。

同時,李三七令何九四領軍五萬駐守上都路。

此外,李三七、馮國用等人紛紛聯名上奏疏給大明皇帝程德,提出要攻下大魏,欲一戰而平定天下。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五日,聖武十年七月五日,大魏三年七月五日。

大明皇帝程德同意徵虜大將軍李三七的意見——滅魏。

同時,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退出應昌,領着一衆妃子等往哈拉和林逃去。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聖武十年七月二十日,大魏三年七月二十日。

滅魏之戰開啓。

同時,鄧友德所領十萬大軍攻佔應昌,徐達五萬大軍收全寧路。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逃往哈拉和林途中,元朝皇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聯合擴廓帖木兒發動政變,擊敗向着元順帝的孛羅帖木兒一派,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被軟禁。

父子二人,經過一番友好討論,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當着衆人面,友好地讓出皇帝位。

元朝皇太子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在剛入草原時迫不及待稱帝,改元“宣光”。

至正年後落幕,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聖武十年七月二十五日,大魏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病死。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母爲奇皇后。

到達哈拉和林後,力圖中興元朝,重新起用擴廓帖木兒,試圖再進中原,收復上都、大都等地,心中對中原依然虎視眈眈。

聖武十年八月五日,大魏三年八月五日,宣光元年八月五日。

馮國用領大軍二十萬,與劉福通領大魏十萬大軍戰於大寧路。

雙方交戰,分外慘烈。

大寧路的地上,幾乎全是血。廝殺慘烈之後,白骨數十萬。

聖武十年八月六日辰時,大魏三年八月六日辰時,宣光元年八月六日辰時。

大寧路被馮國用所領大軍拿下,劉福通戰死。

遠在平壤的何三五得知此事後,心中驚怒交加。

更令大魏雪上加霜的是,劉福通死後,馮國用領着十幾萬大軍,在遼陽行省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大魏軍隊面對大明軍隊沒有戰意,紛紛見勢不妙,投降大明。

聖武十年八月八日,大魏三年八月八日,宣光元年八月八日。

大魏遼陽行省丟失,被大明佔據。

隨後,李三七領着大軍,共計四十萬大軍,與馮國用匯合於遼陽城。

呂不用、姚廣孝、朱元璋、陳霆等人見謀劃何三五之事失敗,請求隨軍作戰。

李三七同意了,並將此事寫成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城。

程德接到李三七的奏疏,沒有絲毫遲疑,直接允准。

同時,他對李三七奪取大魏期待不已。

一旦大魏被滅,從此以後,天下,便是大明的天下。

平壤。

皇宮。

英務殿。

何三五,此時,獨自坐在大殿中,目中平靜如水。

就在這時。

李成桂來了。

此刻,李成桂在向何三五行完禮後,低着頭,不敢看着何三五。

何三五面無表情地望着李成桂,問:“船隻可都準備好了?”

“回陛下,一切都已備好。”李成桂回道。

“此路,生機茫茫。朕不希望增加較多的變數。你之前說的那個人,昔日真去過日本?”何三五緊緊地看着李成桂。

李成桂沒有絲毫磨蹭,重重地點頭:“回陛下,那人昔日確實去過日本。”

何三五沉默了。

“這一次,你可願意隨我前往日本?”何三五望着李成桂問道。

李成桂思索片刻,便道:“陛下,末將願意。”

何三五心中鬆了口氣:“下去準備吧!今夜,我們就離開平壤。”

李成桂擡頭看向何三五:“陛下,大明,真的不能戰勝嗎?”

何三五聞言,目露不甘,開口道:“至少,現在不能戰勝。一旦大魏的火器研究得比大明還好,朕便有信心對付大明。而且,大明來勢洶洶,此次,朕的大魏只能先避一避。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將來,朕有的是時間對付大明。”

“到了日本,我們大魏該如何做呢?”李成桂追問道。

何三五目光泛着冷意道:“到了日本,這日本國土自然可以當做朕的大魏國土了。這一次,朕必親自率領大魏精銳之軍向日本而去。”

李成桂神色一愣。

“日本國民,皆爲奴隸。凡大魏子民,皆可在日本爲人上人,可隨意驅使奴隸。”何三五補充道。

李成桂點點頭。

“朕目前對付不了大明,難道朕還對付不了一個區區小國?”何三五心中藏着巨大的不甘。

李成桂保持沉默,沒敢接話。

聖武十年八月九日,大魏三年八月九日,宣光元年八月九日。

大魏皇帝何三五與一衆文武大臣,以及一衆嬪妃,並大魏京軍十萬人,乘船東渡,不知去向。

聖武十年八月十二日,大魏三年八月十二日,宣光元年八月十二日。

大魏滅。

大明自此一統天下。

而這年,按照西方歷計算,正是公元1364年。

聖武十年八月二十日,宣光元年八月二十日。

大明皇帝改年號聖武爲神武,是年爲神武元年。

 

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21章 李善長調任吏部主簿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第263章 羅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殺心起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178章 程德赴約人間醉,意外見到沈萬三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236章 分權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16章 回村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澤湖,羅茂的假戲真做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149章 夜襲泗陽城,李孝慈斬殺達魯花赤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44章 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21章 攻克盱眙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5章 鄧友德第133章 張七九心甘情願做紅娘,程德計劃在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209章 背水一戰第224章 佈局北方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65章 元使突至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176章 吳儉夜見章溢吳家存,與沒有泗州軍第256章 黃州之戰(九)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77章 元廷詔令第236章 分權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201章 陳友諒行毒計,欲削弱泗州軍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251章 黃州大戰(四)第117章 張邋遢:天意難測第95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一)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175章 程德欲應沈家人間醉之約,泗州城商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6章 楊威投靠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5章 狐假虎威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79章 劉家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