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

宣政殿,因爲程德的話,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短暫的安靜,讓武將們紛紛陷入沉思。

程德見此,面帶淺笑。

文臣那一列,所有人都有些詫異地看向武將那一列。

誰也沒想到,剛剛都一門心思爲請戰一事爭破頭的武將,到了現在,卻又不爭了。

這一幕,讓文臣衆人有些錯愕。

但是很快,他們就想明白了,這些武將爲了成爲討伐北元的主將,肯定是在想着討伐北元的計策,好說服陛下,讓陛下采用他的計策,並以他爲主將。

以李善長爲首的文臣,此時,也都開動腦筋,想着能不能在討伐北元一事上,分一分一杯羹,好能也立下功勞。

於是,文臣也都思索着,或低頭沉思,或閉目默思,或唸唸有詞……

程德望着眼前宣政殿的這一幕,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

大明,有這幫臣子,一定能國力鼎盛,蒸蒸日上的。

對於大明,程德很有信心。

見所有大臣都在思索,八歲的兒子程標忽地將目光看向程德,程德也看向程標。

“標兒,可有什麼疑問?”程德壓低聲音問道。

程標暼了一下底下文武大臣,見他們注意力不在自己這邊,然後纔將視線移到程德身上。

“父皇,那些武將伯伯們怎麼都不說話了,是因爲討伐北元一事太難,還是他們在思索如何討伐北元?”程標輕聲問道。

程德笑了,便問:“那標兒以爲是哪種呢?”

程標認真思索,須臾,方回道:“父皇,標兒記得您說過,這些武將伯伯都是精通兵法,通曉軍事之人,所以,標兒認爲,對於這些伯伯們來說,肯定不是因爲討伐北元太難,他們是在思索如何討伐北元。”

程德目露欣慰,“標兒說得沒錯,他們都是在思索着如何討伐北元。”

聽到程德的回答,程標小臉上露出微笑。

只是,底下的李三七忽地說道:“陛下,臣剛剛思得一計。”

程標臉上笑容消失,重新恢復了沉穩而嚴肅的模樣,目不斜視,挺直身子,端坐如鬆。

其餘武將紛紛詫異地看向李三七,至於文臣那一列,都是目露驚訝。

竟然這麼快,就想到了討伐北元?

這也太快了吧!

見此,程德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將目光看向李三七,“何計?”

語速平緩,語氣平淡。

李三七沒有絲毫猶豫,開口說道:“戰術從屬於戰略,戰略從屬於政治,而政治從屬於經濟,這就是原則。”

“我們大明若是要討伐北元而北進中原,就必須要爭取北方中原百姓的民心支持。”

“陛下可以向天下,發佈北伐佈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可以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也是陛下最初起事反元的目標,如今在北伐中打起,一來可以向天下百姓表明陛下不忘初心,始終如一堅持抗元的決心,二來,以此來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

“這就是北伐的戰略,也屬於政治。這個問題確定了,那麼,就是關於經濟的比拼了,說通俗點,也就是錢、糧、武器等方面的比拼。”

“末將以爲,論糧食,如今大明各地糧倉都屯滿了糧食,可供我大明軍隊持久地與元朝作戰,從而處於不敗之地。”

“而論武器,如今新式聖武大炮第七代,威力巨大,精準度極高,可以打出三百丈的射程。新式火銃也已經到了第十代,射程達到了一百五十丈遠,準確度更是改進到了七成左右,接近八成。”

“若是將新式聖武大炮第七代、新式火銃第十代,全都拉到北伐戰場上,可以最大程度殺敵,而減少我大明軍的傷亡。”

“在末將看來,此所謂以武器強而勝。”

“唯一的弊端,若是將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拉入到北伐戰場,就是太消耗錢了,但末將以爲,若是能憑藉這些武器迅速消滅北元,結束天下戰亂,而讓天下一統,則天下元氣可以早些恢復,北方人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反而對於大明的強盛而從心底發自內心敬畏、順服,對於大明國力增強,穩定天下民心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所以,末將以爲這些都是值得的。”

“末將的計策便是憑藉武器上的優勢,直接迅速地平定北方,消滅北元。如此一來,可以讓天下萬民早些恢復元氣。”

“而且,此舉還可以保存大明的軍事力量,用以應對其他敵人。”

李三七說完後,滿朝文武大臣紛紛陷入沉思。

尤其是武將一列中,許多人都驚訝地望着李三七的背影。

程德深深地看了一眼李三七,他也沒想到李三七竟然能有如此高論,心中對李三七的表現感到很欣慰。

“諸位愛卿都說說,鎮國侯所言如何?”程德掃了一眼羣臣問道。

羣臣一片安靜,無人迴應。

就在這時,馮國用出列,說道:“回陛下,末將以爲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絕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終究還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這些都是要人去掌握的。”

“在末將看來,戰場,不是盲目的殺戮,而是智慧的比拼。”

“即便有新式聖武大炮、新式火銃,但它們都是需要人去指揮的。”

“如果說智慧的使用它們,就可以少一些消耗,這樣也可以減少一些錢的損失。”

“當然,末將還是贊成鎮國侯的看法,但末將以爲這些強大的武器,需要智慧的指揮,一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二來智慧使用它們,可以積累這方面的經驗,方便完善大明以後領軍打仗的兵法。”

“這些,都是末將的看法,還望陛下明鑑。”

程德點點頭,“英侯之言,朕以爲善。結合鎮國侯與英侯之言,對於此次如何討伐北元,想必諸位愛卿也都心中有數了。”

“朕以爲,如果武器改進了,技術有了新的進步,那麼軍事組織的形式、軍隊指揮的方法也會隨着改變。”

“朕希望諸位領軍的將領,不要抱着以前的那種領軍方法而不因時而變,如今大明武器強盛無比,諸位領軍將領的一些領軍方法,也都要與強大的武器相匹配才行。”

“這一次討伐北元中,與北元相戰的戰爭經驗,朕希望諸位將領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然後多加思索,多加在今後的戰場上驗證,以便今後能整理一套新的兵法教材,然後傳授于軍事學院。”

“討伐北元,朕意已決,令鎮國侯李三七擔任徵虜大將軍,英侯馮國用擔任副將軍,領軍五十萬北伐。”

“鄧友德、張九四、魏曉、楊威、徐達、周德興、耿再成、花雲、張九一、劉重五、劉仁、徐英傑、程瑩、馮勝、傅友德、等人受鎮國侯統領。”

“羅茂、劉伯溫、何文輝、葉兌、馮章、龔伯遂,你們六人,以羅茂爲首席軍師參謀,其餘人皆受其節制,隨軍而出動。”

李三七、馮國用等人紛紛躬身行禮:“末將(微臣)遵旨。”

“半月之後,大軍即可出動。”

“從明日起,朕向天下發布討伐北元檄文。”

“大明各部都要配合此次大軍出動,朕希望諸位臣工能夠盡心盡力,爲大明一統天下而努力,朕有言在先,在大明一統天下後,朕會根據諸位臣工在大明討伐北元期間所做的貢獻而給予封賞。”

“此次封賞,絕對空前絕後。”

“世襲國公爵、非世襲國公爵、世襲侯爵、非世襲侯爵、伯爵等爵位,朕都會在大明一統天下後封賞以昭告天下,望爾等知悉。”

程德的話說完後,滿殿文武大臣紛紛道:“臣等遵旨。”

程德瞥了一眼程忠,程忠心領神會,便開口道:“退朝——”

滿殿文武大臣,除了呂不用、姚廣孝、朱元璋、陳霆,還有錦衣衛指揮使張七九留下後,其他人全都退了出去。

程德掃了一眼五人,然後才平靜地開口道:“接下來,朕之所言,朕希望爾等都不要與他人言。若是被朕發現事情泄密,朕決不輕饒。”

呂不用等人紛紛心神一凜,都屏息凝神,擡頭看向程德。

程德這才說道:“北方新近而聞名天下之東北王,其人實爲大明後軍都督府左都督何三五。”

程德話才落下,所有人目光裡充滿了不敢置信。

呂不用、姚廣孝心中震驚之後,快速恢復了平靜。

朱元璋、陳霆兩人心中久久難平。

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8章 經天緯地呂不用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20章 救治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76章 諫言十疏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6章 天下無飢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244章 陳友諒: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75章 施耐庵拜見上位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128章 深夜商議攻江都,爲攻金陵招一萬水第21章 攻克盱眙第74章 天作之合,賓主盡歡第114章 安東州告急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98章 整備衣甲器械與戰前動員第51章 千載一時,不可失也第168章 和馬黎諾里的一場交易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蘄對策第45章 周七三叛變,圖赤魯憤怒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23章 夜奪定遠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70章 泗州瑣事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30章 蒼天佑你不佑我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265章 衍聖公人選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89章 韓伯高低頭第249章 黃州大戰(二)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5章 鄧友德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207章 虎山破陳兆先大軍,泗州軍奪下江寧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第19章 泗州軍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194章 泗州軍炮火的可怕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121章 李善長調任吏部主簿第12章 成功奪取泗州城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35章 李善長的面試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51章 千載一時,不可失也第236章 分權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63章 濠州士子,鬧將軍府第19章 泗州軍第13章 雄心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