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仁義之道

第27章 仁義之道

次日清晨,雨停。

程德帶着大軍七千人朝着泗洲城出發。

路上泥濘,隊伍走得緩慢。

程德騎在馬上,眺望着遠方霧靄朦朧之色。

忽然,前方走來一名年輕的青衣書生。

書生的衣服很舊,上面打了很多補丁,但卻很乾淨。

他的背上揹着一個書箱,面色堅毅。

程德勒住馬,停了下來,身後的大軍也跟着停下,各個站得筆挺,不發一聲。

書生擡頭看到程德一行人,便揹着書箱朝着程德走近。

在程德身後的張七九等人,他們的手已經握住了長刀刀柄,目光銳利地審視着眼前突然出現的書生。

氣氛瀰漫着緊張。

“學生呂奇,見過將軍!”呂奇躬身行禮道。

程德看着呂奇,眸中一閃,“你是定遠人?”

“不是,回稟將軍,學生是代我家先生走一趟,來見一見將軍!”呂奇從容應道。

程德沉默了一會兒,“不知你家先生是何人?”

“我家先生說,有緣自會相見。”呂奇回道。

位於程德身後的張七九等人,卻是面露不滿,對呂奇沒有什麼好臉色。

程德怔住了,“那你來是何意?”

“我家先生讓學生呂奇問將軍,何爲仁義之道?”呂奇應道。

程德臉一黑,“無可奉告!”

突然被攔路問這個,恐怕有病,還病得不輕!

呂奇笑道:“我家先生說,他會幫將軍解決糧食的問題。”

嗯?

“你們派人監視我?難道是我的刀不利嗎?”程德寒着臉說道。

呂奇一驚,連忙道:“將軍誤會了,如今天下,哪個地方不缺糧呢?”

程德聽得氣笑了,“既然知道天下缺糧,你家先生又從哪裡弄來糧食,莫非在誑我不成?”

“學生不敢欺瞞將軍,我家先生手中掌控着一支千人的船隊,可以隨時出海。”呂奇不慌不忙地回道。

程德聽了後,目光一亮。

能出海的千人船隊,要是我的多好啊!

“你家先生想必有所求吧!”程德盯着呂奇。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呂奇應道。

“你家先生想要投靠我,如果你家先生可以幫我解決糧食問題,而有有真才實學的話,我自然會不吝嗇官職的。”程德笑着道。

“君擇臣,臣亦擇君!還請將軍回答學生剛剛的問題——何爲仁義之道?將軍的回答,我會帶帶回給我家先生,至於先生最終如何選擇,那學生就不得而知了。”呂奇看向程德說道。

“還望將軍知曉,無論將軍的回答最終如何,我家先生會答應幫將軍解決糧食的問題,而且可以供應將軍治下百姓半年所需。”呂奇面露微笑。

程德聽後內心大喜,接着開始思忖了起來。

何爲仁義之道?

每個人對仁義都有不同的理解,這呂奇的先生會是怎麼理解的呢?

看這呂奇讀的書應該是儒家的四書五經吧!

等等!

差點着相了,對方只問我對仁義的理解,而非拾人牙慧。

程德皺眉思索,良久,纔看向呂奇說道:“何爲仁義之道?在我看來,若世道治,用法寬厚,懷柔文明;若世道亂,用刑震懾,重典殺伐!這就是仁義之道!”

呂奇聞言,目中一陣驚訝,“將軍的回答,學生記住了!三日後,我家先生會派人將糧食送往泗洲城!”

“學生告退!”呂奇朝着程德躬身行禮後,便獨自一人離開了。

這時,馮勝出言道:“將軍,如果剛剛那書生的先生,沒有將糧食送到泗洲城怎麼辦?”

程德淡淡一笑,沒有迴應,而是望向了張七九,“剛剛那呂奇的樣貌記住了嗎?”

“將軍,記住了!”張七九低頭應道。

馮勝頓時心中一寒。

“走吧,回泗洲城!”程德瞥了一眼呂奇離去的方向說道。

連續行軍六個時辰後,程德一行人到達了泗洲城。

泗洲城將軍府。

議事大廳。

“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有一件事要宣佈。”程德環顧在場衆人,面露微笑。

衆人聞言,擡頭看向程德。

“盱眙、定遠皆已拿下,我如今手握一萬大軍,之前的軍職制度不再合適了。”

“各位都知曉,元朝軍隊分爲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牌子,分別由萬戶、千戶、百戶、牌子頭統領,而萬戶、千戶、百戶又分三等。這種編制極爲不便,且我們作爲反元義軍,要有別於它才行。”

“至於,像紅巾軍這樣的義軍,更是極爲混亂。有的沿用元朝這一套,還有的沿用宋朝軍制,甚至還有的直接稱首領爲大帥,很不方便。”

“我有意對軍制做些改變——”

“十戶長統領十人、百戶長統領百人、小都統統領五百人、大都統統領一千人、偏將統領三千人、牙將統領五千人、將軍可統領萬人。我自號徵虜將軍,對外宣傳我的名號,就用徵虜將軍!”

“你們有異議嗎?”

衆人紛紛搖頭,心中卻是暗中記住了程德說的這些話。

“至於文官官制,暫時設長史、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祭酒等職。”

“當然,這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以後我們的地盤越來越大,肯定會再修改的。目前,就這些足矣!”

衆人點頭,讚許程德說的這番話。

程德擡手虛壓,看到衆人安靜後,便說道:“我泗州軍,下設親兵營、騎兵營、討虜營、神機營、宿衛營,今日起,宿衛營取消,親兵營我欲擴增至五千人,騎兵營保持三千人不變,討虜營擴增至三千人,神機營擴增至三千人。所以,在泗洲城準備招兵四千人,補充我泗州軍。”

“徵兵一事,交由楊威負責!”

“楊威領命!”

“何三五,在我泗州軍攻打盱眙、定遠時,你駐守泗洲城穩定後方有功,即日起,擢升爲討虜營大都統。”

“何三五謝大哥提拔!”何三五臉上充滿喜悅,朝着程德躬身行禮。

“李三七,駐守盱眙城有功,平日也立功不少,即日起擢升爲神機營大都統!將我的任命派人告知李三七,這事就交給洛公甫了。”

“屬下遵令!”洛公甫起身行禮道。

“鄧友德,即日起調任騎兵營小都統,就由馮勝你跑一趟吧!”

“屬下領命!”

“何九四,即日起升任親兵營小都統,所統領的人馬暫時在我跟前使喚!”

“何九四謝大哥提拔!”

“張七九,即日起調任騎兵營小都統,平日多加練習騎術,不可懈怠!”

“張七九多謝將軍提拔!”

“馮國用擢升爲親兵營大都統,攻打濠州時,所部充當第一先鋒軍!洛公甫將我的話派人帶給他!”

“是,將軍!”

“魏曉,盱眙之戰、定遠之戰,製作攻城物資一事上,盡職盡責,出力頗多,即日起擢升爲親兵營小都統!”

“魏曉謝將軍提拔!”

結束議事後,程德留下了何三五在書房。

“如今泗洲城城內糧倉還有多少糧食?”

何三五沉默了會兒,開口道:“只剩下不到1000石糧食了,還有,泗洲城城內糧食大商戶那邊不肯賣糧食給我們,他們都囤着,說是留給自己吃!”

“泗洲城那些糧食大商戶,給他們下個請帖,就說明天我在將軍府設宴。”程德看向何三五。

“大哥,如果有人不來呢?”何三五問道。

“那就直接請過來!”程德面露冷笑。

何三五盯着程德的表情,便明白請的真正含義了。

若是不來,他,一定會按照大哥的意思,把他們好好請過來的!

“還有,記得把那些請過來的名單記錄一份。”程德面色平靜,目中泛着冷光。

“是,大哥,我記住了!”何三五應道。

“城內百姓有沒有出現吃人的事情?”程德語氣發顫。

吃人?

何三五心中發冷,一陣涼氣直通頭頂。

“這個——我沒注意,待會兒我便去查下!”何三五低着頭。

“若是有人吃人,將這些人全都控制起來,關押到監獄中觀察三天,每天照常供應食物,期間,若是出現發狂傷人的事情,就把那人殺了,事做的隱秘些!”程德叮囑道。

“是,大哥!”何三五回道。

“行,你先下去忙吧!”程德擺擺手。

何三五躬身行禮後,便轉身匆匆離去,離開前,他的臉上寫滿了心事。

泗洲城一座幽靜的庭院內。

一個是身穿白衫的年輕文士,一個是文士裝扮的青衫男子。

只見,身穿白衫的年輕文士說道:“先生,剛剛呂奇師弟派人送來了一封信!”

青衫男子望向年輕文士。

“信中說程將軍已經拿下了定遠,呂奇師弟已經見過了程將軍!”年輕文士笑道。

青衫男子一直盯着年輕文士的嘴脣,作出手勢:“何爲仁義之道,這程將軍是如何回答的?”

“呂奇師弟信中寫程將軍是這樣回答的:若世道治,用法寬厚,懷柔文明;若世道亂,用刑震懾,重典殺伐!”年輕文士看向青衫男子,面色恭敬。

青衫男子渾身一震,目露精光。

走到院中石桌前,拿起桌上毛筆,攤開紙張,寫道:“仁義之道,守之而不失!”

年輕文士細品纔沒多久,青衫男子忽然朝年輕文士比劃手勢:“走,我們去見程將軍!”

“先生,您之前不是說要四十天後再去見嗎?”年輕文士苦笑道。

青衫男子看着年輕文士,比劃着手勢:“你呂奇師弟送信到我這裡,恐怕是得到呂兄的授意了。之前,我和呂兄私下有過約定,若是送來書信,則表明他願意出山輔助程將軍平定亂世。”

年輕文士聽後目光一閃,“這,就說得通了!正好,我也想見一見這程將軍!”

程德在書房看書,正癡迷其中。

忽然有下人來報,說將軍府外面有兩位讀書人想來投靠將軍。

程德聽後大喜,內心暗道:終於有讀書人來投靠自己了!

這下子,有讀書人幫忙處理泗洲城政事,我的負擔可以減輕了!

沒過多猶豫,程德披頭散髮,再用桌上空碗剩下的幾粒米粥故意粘在嘴角。

因爲他想學周公吐哺,以塑造在讀書人眼中求賢若渴的形象。

程德來到將軍府外面,看到一位白衫年輕文士和一位青衫文士時,見兩人氣質不凡,便目光微喜,連忙走上前,笑道:“剛剛下人告知我,有兩位大才來相投於我,我這還沒吃完就來見一見了,想必這兩位大才就是你們吧!”

白衫年輕文士和青衫文士見了程德這副樣子,不禁嘴角一陣抽搐。

那嘴角的米粥顆粒,一看就是自己貼上去的。

披頭散髮,一看就是剛弄成的。

這演技也太拙劣了吧!

簡直毫無演技!

但白衫年輕文士和青衫文士哪敢說實話,畢竟他們還要投靠眼前這位呢!

於是,白衫年輕文士,和青衫文士互相對視了一眼!

“將軍求才之心,昭然若揭,大才之名加於我兩人身上,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白衫年輕文士連連謙虛辭讓,表情真誠無比,一副謙謙君子之風。

青衫文士在一旁默默地點頭,並暗中觀察着程德。

即使程德看了,也不得不暗中誇讚一句:真君子也!

白衫年輕文士暗道:看看,什麼叫演技!

這纔是演技!

好在將軍不知道,看他的表情,應該已經相信了自己。

程德看到眼前兩位讀書人果真感受到自己拳拳求才之心,暗道:我這演技真好!下次還用!

“兩位先生,請隨我來,裡面請!”程德一手抓着一個,直接拉着就往府裡議事大廳走。

白衫年輕文士和青衫文士互相對視了眼,嘴角露出苦笑。

(本章完)

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195章 和州終克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第12章 成功奪取泗州城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23章 夜奪定遠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85章 大婚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114章 安東州告急第2章 成爲牌子頭統領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75章 程德欲應沈家人間醉之約,泗州城商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115章 法之大務在治,治必在罰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23章 夜奪定遠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51章 設局誘崔瑩入城,程德深夜準備收服第189章 爲陳霆解惑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49章 濠州之殤,初聞噩耗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76章 吳儉夜見章溢吳家存,與沒有泗州軍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90章 陳兵樑縣,伺機奪廬州路第209章 背水一戰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5章 鄧友德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67章 刺殺餘波第270章 大肆封侯羣臣喜,徵夷將軍驚衆臣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74章 天作之合,賓主盡歡第89章 韓伯高低頭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41章 洪澤之殤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15章 鄧友德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65章 元使突至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16章 回村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21章 攻克盱眙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240章 程德:文臣也有血氣,朕心甚悅第78章 防備計略定,程德教義子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21章 攻克盱眙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