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孔北孔

黃顯臉上鎮定從容,出列之後,站在大殿上。

沒過多久,他就將帽子摘下,露出了蒼蒼白髮。

黃顯俯身將帽子放置於地上,然後起身。

程德看着黃顯,眉頭微皺,其餘衆臣紛紛詫異地看向黃顯。

“啓稟陛下,微臣冒死以諫,當今天下士子之心不附大明,以臣看來,實則因爲大明‘衍聖公’未能歸位,縱觀歷朝,衍聖公在,則國祚在,治國治民士子不絕。”

“陛下如今除掉陳漢,南方將一統,爲天下士子之心歸附大明計,爲大明國祚長久計,微臣懇請陛下下旨冊封‘衍聖公’。”

說罷,黃顯俯首貼地,一跪不起。

程德臉上立即冷了下來,目光陰沉如水。

他冷冷地掃了一眼黃顯。

“在你黃顯看來,這天下士子沒了衍聖公,就不會心向大明瞭?”

程德語氣冰冷如刀,衆臣紛紛噤若寒蟬。

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陛下如此發怒,天子一怒,仿若雷霆降落,讓人不敢直視。

黃顯仍舊沒有擡頭,“微臣之意,正是如此。”

程德寒聲道:“這大明,都是朕與諸位弟兄一刀一劍拼死從元朝那裡搶來的,爾後,又有文臣幫忙治理,纔有了今日,天下士子之心焉能不附?依你黃顯之言,朕與諸位弟兄曾經流的血,還有立下功勞的文臣,他們的心血都抵不上一個衍聖公了?”

“在朕看來,有諸位弟兄在,有滿朝文臣在,加之朕勤於政事,仁政愛民,這天下士子之心,自當歸附大明。倘若不附,那麼,他們將自絕於大明,大明在,他們一日不能踏入大明官場,這便是朕的想法。”

“黃顯,你難道還是認爲天下士子沒了衍聖公,就不會心向大明瞭?”

程德的聲音,冰冷得就像寒風,吹到耳中,冷得讓人瑟瑟發抖。

滿朝大臣皆都低頭,不敢直視。

他們心中都在爲黃顯捏了一把冷汗。

這個黃顯,難道不知道陛下對於那‘衍聖公’素來沒有好的印象嗎?

雖然陛下可能不知,這天下‘衍聖公’有南北之分。

但也沒人敢於頂撞程德,向他提出來此事。

畢竟,先前陛下的態度早已表明,他就是對衍聖公沒有好的印象。

估計,話還未說完,就被拖出去了。

黃顯仍然頭貼着地,開口道:“回陛下,老臣以爲正是如此。若是不納老臣之言,大明危矣!”

程德怒氣上涌,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從玉階上一步一步走下來,就在走到最後一階臺階時,程德猛地拔出腰懸的四尺長刀。

“錚!”

一聲響,羣臣驚。

難道說,陛下今天就要血濺朝堂了?

陛下不怕天下士子悠悠之口嗎?

程德將刀貼在黃顯脖子上,俯視着他,“黃顯,你真當朕不敢殺了你?你可知你剛剛之言,朕就可以治你個妖言惑衆之罪,難道你不怕死嗎?”

黃顯仍舊沒有擡頭,“陛下,剛剛臣已經摘下了官帽,就已經表明了臣的心意了。”

程德怔在了原地,他看着地上跪着的黃顯,陷入了思索。

羣臣目中餘光紛紛看去,個個擦汗。

這黃顯,可真是不怕死啊!

須臾。

程德收刀,轉身面向龍椅,背對着羣臣。

“黃顯,‘衍聖公’之氣節,莫非你不知?”

聽到程德的話,黃顯接話道:“陛下有所不知,這天下孔家分爲南孔北孔。”

程德愕然,他轉頭看向黃顯,“你起身回話!”黃顯也不客氣,直接起身,開口道:““靖康”年間,金兵南下,宋高宗在南方建立了小朝庭之後,馬上把當時的衍聖公孔端友召到南方,以示正統,孔端友帶着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在浙江衢州建立孔氏家廟,是爲孔氏南宗。而金朝也爲強調合法性,就把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封爲衍聖公,讓他主持山東曲阜孔廟的祭祀,是爲孔氏北宗。”

“南宋滅亡後忽必烈發現南邊還有個衍聖公叫孔洙,就要把他召回北方,孔洙以在南方已經好幾代要守祖墳爲由拒絕了忽必烈的冊封,蒙元就重新冊封了一個衍聖公,後又有幾次變故,元延佑年間據說封了個元人改姓的孔氏爲衍聖公。”

“天下喪亂而值神州動盪之際,北孔享盡天下尊榮,南孔零落仿若草木,但以氣節論,南孔不失孔子禮義廉恥之教誨。”

“微臣以爲,大明宜當扶南孔爲衍聖公,以作天下士子表率,收天下士子之心。至於北孔,不提也罷。”

程德聽完後,看了一眼黃顯,又掃了一眼羣臣,“黃顯之言,可有虛言?李愛卿,你來說說?”

聽到程德點了自己的名,李善長出列,然後恭敬地行禮道:“回陛下,黃顯之言,與臣所知,絲毫無謬。”

程德默然。

他沿着十二級玉階而上,重新坐回了龍椅。

坐定後,程德掃了一眼羣臣,“如今南孔後人品行方正之人有幾人?”

衆臣緘口不言。

程德便將目光望向黃顯,“黃顯,你持朕的旨意,找到南孔後人,然後將他們帶入南京城,朕要對他們品學考量一番後,才決定將‘衍聖公’授予誰。”

黃顯一愕,接着,臉上大喜,“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羣臣附和。

程德平靜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嘆息:儒家影響,恐怖如斯。

程德想到大明軍事學院,和大明科學院,大明學院,心中才略感安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要等他們成長起來,還需要時間。

而他們,將來必然可以與儒家影響分庭抗禮。

唉.

任重而道遠。

他在想着,大明的將來,該怎樣走?

大明,絕不能重蹈覆轍,重蹈歷史週期定律的輪迴。

程德想到這裡,瞥了李儒一眼。

李儒忙高聲道:“退朝!”

“恭送陛下!”羣臣紛紛行禮道。

程德離開宣政殿後,就直接往勤政殿而去。

程德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待在宣政殿。

心裡揣着事情的程德,到了勤政殿,一反平常,並未直接第一時間就拿着奏摺處理。

而是走到勤政殿一個大箱子面前,這箱子採用特殊材料製成,整個天下只有一把鎖,一把鑰匙。

鑰匙在程德手裡。

打開大箱子後,露出裡面一個小木箱子,打開小木箱子後,露出一本本冊子,那些冊子上面赫然寫着《圖強絕密》。

程德翻看《圖強絕密》,在上面空白之處,用拼音寫着:

新建大明,儒家影響太重,長此下去,必然逃不過歷史滅亡週期定律。

思之再三,一要繼續在大明學院推行科學,還要在大明軍事學院推行科學,還有,積極扶持各行業創新的人才,鼓勵他們著書,思想上無須控制太緊,採用黃老之學無爲而治,給予大明民衆思想足夠多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放開思想

寫完後,程德嘆了口氣,“徐徐圖之,希望在朕有生之年,能夠定下大明的方向,奠定足夠強的基礎。”

重新鎖好後,程德將李儒喚了進來。

“李儒,傳朕旨意,御史大夫黃顯敢於直言進諫,賞絹百匹,金百兩。”

李儒聞言,便躬身應道:“遵旨!”

隨後,李儒離去,程德目光有些複雜。 

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15章 鄧友德第272章 宣政殿武將請戰,對付東北王人選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87章 英雄何須問出處第279章 何三五使計而劉張妥協,大魏吏部尚第6章 楊威投靠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33章 王霸之基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121章 李善長調任吏部主簿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173章 羅茂定略鎮江路,龔伯遂談元朝朝堂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95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一)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蘄對策第114章 安東州告急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133章 張七九心甘情願做紅娘,程德計劃在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1章 重生在元末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20章 救治第240章 程德:文臣也有血氣,朕心甚悅第5章 狐假虎威第78章 防備計略定,程德教義子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86章 喜報連連第177章 沈萬三夜至泗州城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178章 程德赴約人間醉,意外見到沈萬三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209章 背水一戰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207章 虎山破陳兆先大軍,泗州軍奪下江寧第7章 安排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177章 沈萬三夜至泗州城第28章 經天緯地呂不用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陳友諒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8章 暗涌第139章 元軍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領第85章 大婚第135章 我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49章 黃州大戰(二)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161章 爲何丞相不將汝中柏留下,卻偏偏將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