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

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

至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此時,馮國用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廬江城,李三七領七萬大軍駐紮在銅陵城,耿再成領七萬軍駐紮在無爲州。

烏雲籠罩着整個廬江城上空,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刺骨入髓的寒意。

廬江城馮府,這處府邸是鄧友德挑選用作馮國用歇息的地方。

只是,馮府今夜四周充滿着一種肅殺之感。

馮府四面八方都是大明國精銳的士兵把守着,防止有外人闖入。

而馮府裡面一處大堂裡,卻聚集着一羣人,這些人中有:馮國用、鄧友德、劉重五、張遇、李三七、耿再成。

誰也不會想到,在今夜裡,銅陵城駐守的李三七和無爲州駐守的耿再成都來到了廬江城。

只不過,李三七和耿再成二人的神情看上去充滿了疲憊,眼中還帶着明顯可見的血絲。

在衆人中間是一處大案,大案上擺放着的是一幅大明國及四周勢力的詳細地圖,衆人圍繞着大案站着。

馮國用沒有先往地圖上看去,而是目光率先望向李三七與耿再成,開口道:“李將軍和耿將軍辛苦了,我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必定不會讓你們加急趕過來這裡。之所以讓你們過來,是對接下來的安慶之戰作出一些安排。自我領軍到廬江城後,便一直思索如何攻破安慶。”

說到此處,馮國用故意停頓了一會兒,便繼續說道:“本將軍已經思得一計,在本將軍看來,這計策必然萬無一失。接下來,我便將此計策向各位說一說。”

衆人都將目光落在馮國用身上,神情極爲詫異。

尤其是鄧友德,更是無比驚訝,同時,他的心中對馮國用產生了欽佩之情。

馮國用環視了在場衆人一眼,便手持着手中長刀指着地圖上的安慶路說:“像安慶和南京這的大城,敵方勢必防守堅固。我們若直接去攻城,那是正中敵人的下懷。除了給自己增添傷亡之外,不會有任何的收益。之前,耿將軍與那餘闕也交戰多次,想必對此有着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我也問過耿將軍和餘闕交戰的過程,那餘闕對安慶的防守佈置得極爲堅固,根本沒有什麼下手的地方。”

馮國用沉默了一會兒,衆人卻是陷入了思索當中。

爾後,馮國用見衆人依然沒有什麼頭緒的模樣,便繼續說道:“因此,要打安慶這樣的地方,我們就必須先掃清外圍,斷絕通往城內的糧道,圍而不打,坐等城內糧草斷絕,自然無法堅持下去了。我們這時再去攻城,就可以瓜熟蒂落地輕鬆拿下了。”

鄧友德、李三七兩人卻是聞言皺眉不已。

鄧友德問道:“如果按馮將軍之意,則安慶路要拿下,豈不是要耗時許久才能拿下?”

李三七也附和道:“鄧將軍所言,也同樣是我的疑惑。”

馮國用面色陡然間凝重了許多,稍頃,才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像安慶這樣的重要的大城,敵方勢必全力救援。我們又要圍城,又要打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一邊在全力圍城,一邊又要打擊敵方的援軍,那恐怕會造成我們的兵力不足,捉襟見肘。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這次'圍而不打',而是搞'隔而不圍'。”

鄧友德、李三七、耿再成聞言,皆目光一亮。

“隔而不圍”就是連圍城都不搞了,只是選擇敵人城池之外的要點駐守,深溝高壘,輕易不會主動出擊,主要是靜候敵人來進攻。

這樣做雖然根本無法使得城內城外的敵人斷絕聯絡,但是,我拿着一把菜刀站在你家門口,你總不能不理睬吧?更何況,大明國這方佔據的都是敵方的戰略要點,會使得敵方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一定會出兵或者請求援兵來打的。來打就好辦,大明國這方依靠着深溝高壘,可以大量地殺傷敵人。如此一來,圍城和打援兩方面的任務實際上就都兼顧到了。

“這種攻城方法,我將它稱之爲防禦性進攻。我們明軍不是不絕對地不進攻,而是進攻也像在防禦。我們的進攻看上去總是慢得像烏龜爬,每前進一步都要再次修築工事,深溝高壘,準備迎擊敵方的反撲。”

“但是,我們這樣做的最大好處,便是可以以較小的傷亡,獲得大勝。”

聽到馮國用這些話,鄧友德面露遲疑,他望着馮國用道:“馮將軍這樣想是沒問題,可是,依淮王之意,我們大明國是要在最短的時間拿下安慶路才行,以免陳友諒勢力因我們攻打安慶路時間較長而壯大,這也同樣是淮王之憂。”

шшш ◆Tтka n ◆c○

馮國用盯着鄧友德半晌,弄得鄧友德有些愣住了,鄧友德心中極爲疑惑,便道:“馮將軍,難道我說的有錯嗎?”

馮國用搖搖頭道:“你沒錯。其實,我也反覆思索過,我這種方法,應該是最穩妥的方法。至於淮王擔憂陳友諒做大一事,其實,以我之意,淮王可以另選一將領軍借道廬江路以西,然後翻越大別山,直撲黃州路,打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這領軍之將,要想領軍順利地翻越大別山,或存在一定危險,甚至有生命之憂,畢竟這大別山山中不知有多少危險存在。”

廬州路與黃州路隔着一個大別山。

這點,在場衆人都知道。

在場衆人聽到馮國用這話,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不是這方法不行,而是這方法有些冒險。

而且,執行這種方法的將領,可能會死在大別山中。

要想從廬州路翻越大別山進入黃州路境內,恐怕這一路上,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士兵?

這對領軍的將領和隨軍作戰的士兵而言,都是一大生死考驗。

衆人沉默了。

馮國用望了在場衆人一眼,然後繼續說道:“這些想法,我已經寫成摺子並派人送往南京城了。想必淮王這時候看到了我的摺子,而且,我也在摺子中自薦爲翻越大別山攻打黃州路的將領了,諸位也不必多想。”

鄧友德等人紛紛羞愧地低下了頭。

他們還以爲馮國用會推薦他們中一人去呢?沒想到卻是毛遂自薦了。

這點,着實出乎衆人的意料之外。

“這一次,攻打安慶路的時間可能會很長,我會先做好一些安排。至於攻打陳友諒黃州的事情,我以爲淮王肯定會同意的。至於我走後,誰來主持這大局,我已經向淮王推薦了鄧將軍和李將軍,至於淮王選誰,那我就不得而知了。你們二人,無論是誰接替我主持大局,我希望你們記住攻打安慶路的原則是不攻堅、不出擊,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先剪枝葉、後取根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馮國用的目光從鄧友德和李三七身上一一掃過。

鄧友德和李三七互相對視了一眼,便立即齊聲道:“馮將軍請放心,我李三七(鄧友德)一定牢記在心。”

馮國用點點頭道:“我派了不少斥候查探了安慶路以東以及安慶路東北方向的地勢,結合了絕聲衛從安慶路打探到的一些情報,纔想到了一種我們大明進兵的方案。至於具體進兵方案,我現在就和你們詳細說一說。”

鄧友德等人紛紛屏息凝神,等着馮國用繼續講下去。

馮國用也沒有絲毫磨蹭,直接開口道:“首先,我們大明軍必須攻佔安慶路東北方向的樅陽鎮。根據斥候查探到的情報,樅陽鎮與安慶之間有一個破崗湖相連,安慶路元軍的糧草和援軍都可以先到達樅陽鎮,然後從水路運抵安慶。因此,樅陽鎮實際上是安慶的重要交通要道。但是,斥候探知到元軍對於此地的防禦卻頗爲鬆懈。所以,我們大明軍可以派人偷偷挖開破崗湖與長江之間的堤壩,而後,我們大明水師直撲樅陽鎮。這一次,我在給淮王的摺子中也請調三萬水師相助。我們大明軍攻克樅陽鎮後,便可以切斷安慶路的一條重要通道。”

“其次,我們大明軍還必須拿下桐城。樅陽鎮雖然很重要,但是安慶路還有桐城這麼個後路可通,同時桐城的元軍防禦堅固,一時半會兒是無法攻克的。直接攻打桐城必然是一場硬仗,但我最開始已經說了,這次攻打安慶路採用的是隔而不圍的策略。到時候,只需派出一將率領五萬名大明軍進抵桐城附近的掛車河,實施典型的‘隔而不圍’策略。即使桐城和安慶之間的聯繫並未完全斷絕,但是,有這五萬軍隊埋伏在這裡,這兩地想要聯繫,已經幾乎不可能。”

“最後,便是重中之重,那就是主將領着廬江、銅陵三城剩餘的數十萬大軍直逼安慶城城下。根據絕聲衛的情報,主將所統領的大明軍隊可以在安慶城城北的集賢磯安營紮寨,並修築工事。但是切記一條,那就是絕不主動出擊而去進攻安慶。”

“另外,在無爲州,還有耿將軍統領的七萬人馬,抽出四萬人專門負責阻擊元軍從繁昌、南陵、宣城等方向援救安慶。剩餘的三萬人被就排在桐城與安慶之間的青草磯,作爲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應各路兵馬。”

“如此一來,我們大明對安慶路元軍佈下了天羅地網,這一次,那安慶路守將餘闕必然插翅難飛。”

衆人聽完馮國用所說的這次進兵計劃後,都臉上大喜。

鄧友德:“馮將軍思慮周詳,令我佩服之至!”

李三七:“馮將軍此計,必然可以爲淮王拿下安慶路。安慶拿下後首功當仁不讓便是馮將軍了。”

耿再成:“馮將軍智深計遠,末將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啊!”

馮國用擺了擺手,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諸位就不要再拍我馬屁了,眼下當務之急,便是按照剛剛說的進軍計劃好好下去安排。”

“還有,三日內,淮王必然有新的旨意送達。到時候,這安慶路之事,我就卸下了,得去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了。”

聽到馮國用此言,衆人心中都沉默了。

鄧友德更是問道:“馮將軍,你爲何如此肯定淮王必然讓你負責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呢?”

馮國用笑道:“容我賣個關子,這事情,你們去問淮王,至於我就先不說了。”

鄧友德:“.”

其他人:“.”

遠在南京城的程德,自然收到了馮國用遞交上去的摺子,而且他還是用八百里加急送到的。

在私人書房裡,程德認真地看着馮國用寫的摺子,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仔細地揣摩着馮國用對安慶路隔而不圍的策略。

他深思過,如果真的採用馮國用的策略,那麼,對於安慶路餘闕來說,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派出所有的元軍精銳主力,和大明軍拼一個兩敗俱傷;要麼乾脆撤出安慶,保存安慶路元軍的實力。

可是,這一切要建立在餘闕是否會想到這一步。

根據之前耿再成和餘闕之間的數十次戰役,還有絕聲衛打聽到的關於餘闕個人情報,綜合分析後,程德認爲這餘闕絕對不會認爲安慶路的元軍擊敗不了自己的大明軍。

畢竟,安慶路的元軍現如今也有十五萬,甚至更多。

程德心想:或許餘闕怎麼看,也不會是一場不對等的戰役。

只是,這安慶之戰雖未真正打響,但程德已經明白,在戰略上,大明國已經勝了,此戰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

良久。

程德在馮國用遞交上來的摺子上,寫了一個字:準。

此外,馮國用在摺子上提到從廬州路以西借道,再翻越大別山,之後奇襲黃州路。很顯然,馮國用的意思是既然和陳友諒遲早對上,倒不如先發制人。

同時,馮國用提到的這點,也兼顧了安慶之戰將會以較小傷亡而取得巨大戰果,但所花時間長將會讓陳友諒不斷壯大,也算是解決了他心中長久以來的憂慮。

只是,馮國用推薦自己去奇襲黃州路。

這點,程德思之再三,還是同意了。

對於馮國用舉薦李三七和鄧友德接替自己主持安慶之戰後續事宜,程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選李三七爲主,而鄧友德爲輔,讓他們接替馮國用主持安慶之戰。

想到這些,程德繼續在摺子上批的準字後面寫道:“安慶之戰,後以李三七爲主,而鄧友德爲輔”

批改完摺子後,程德將摺子密封好,然後同樣地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廬江城。

夜,更深了。

程德走出書房,仰望蒼穹,看着夜空中淡淡星光,陷入了遐想。

(本章完)

第106章 商議反攻揚州路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258章 奪取陳漢地盤佈置與班師回朝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5章 狐假虎威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209章 背水一戰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224章 佈局北方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151章 設局誘崔瑩入城,程德深夜準備收服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77章 元廷詔令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220章 暗謀十萬紅巾軍第142章 方丈贈五徒,泗州軍再增五猛將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44章 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14章 肅正風氣第13章 雄心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61章 爲何丞相不將汝中柏留下,卻偏偏將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41章 洪澤之殤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224章 佈局北方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23章 夜奪定遠第49章 濠州之殤,初聞噩耗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251章 黃州大戰(四)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蘄對策第26章 天下無飢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200章 計除徐壽輝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85章 大婚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上架感言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251章 黃州大戰(四)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7章 安排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