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

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我

深夜時分。

清江城一處幽靜的庭院。

程德才將各地增軍的命令文書全部寫完,便安排自己的親兵將那些簽有自己大名的命令文書,全都送往各地。

忽然。

郭英來報。

程德便在書房中見郭英。

郭英一見到程德,急忙向程德恭敬地行完一禮,然後纔開口道:“回稟將軍,江都城羅參軍那邊派人過來了。”

程德瞥了郭英一眼,目光保持着平靜:“人呢?”

郭英一怔, 看着程德說道:“人就在府外。”

程德:“讓他直接過來這裡吧!以後但凡是江都城羅參軍派過來的人,無須稟報,直接帶到我面前。”

郭英點了點頭:“是,屬下記住了。”

話音落,郭英便轉身往外面走去。

時間不長。

郭英帶着一個面色有些疲憊的士兵到了。

士兵一看到程德,便單膝跪地, 恭敬地向程德行禮道:“小的拜見將軍!”

程德擺擺手道:“你起來說話。羅茂派你來我這兒,可是有什麼事情?”

士兵聞言,起身後迅速從懷裡摸索出一封密封好的信箋,然後躬着身,低着頭,雙手託舉着信箋疾步來到程德面前。

程德接過信箋,當場便攤開書信看了起來。

看完信中內容後,程德陷入了沉思。

士兵低着頭,目視着地面。

郭英則是站在一旁,目光餘光打量着程德。

良久。

程德才拿起毛筆,“唰唰”地在文書末尾空白處寫着:可。

同時,程德還簽下了自己的大名。

寫完後,程德把命令文書遞給士兵道:“你告訴羅茂,讓他先把江都城先增軍至七萬。之後,他纔可以按照文書上的來做。當然,如果他真能有把握打下整個鎮江路,就放手而爲。總而言之, 見機行事。”

士兵:“是, 小的都記下了。”

程德:“嗯。你先下去歇息一陣, 吃飽喝足後, 再返回江都城。”

士兵聽後,面露遲疑,心中涌起一陣感動,但程德的話,他也不能不聽。

於是,士兵只好應道:“是。”

士兵離開書房後,程德便將視線移到郭英身上:“你好好去休息吧,明日天亮後,我們大軍就要開撥返回泗洲城了。”

郭英對上了程德的目光,點了點頭,朝着程德行了一禮,便退出書房外,只留程德一人面對着頻頻朝自己躬身的蠟燭。

翌日,天初亮。

程德帶着鄧友德、程瑩、郭英、周德興、柯善財以及一萬大軍,在馮國用、李孝慈等人相送下,出了清江城,往泗洲城方向而返回。

與此同時,遠在蘄水的一位姓陳的簿書掾, 他的心中開始對天完皇帝徐壽輝有所輕視,心裡多了一些其他想法。

這位仁兄, 便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陳友諒。

有關陳友諒的介紹,多如牛毛,暫且簡單介紹一下他。

陳友諒,是沔陽漁家之子。

祖父陳千一原本姓謝,因入贅陳家,纔跟隨其姓,父陳普纔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

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膂力過人,閒習武藝。

期間,有一個會算命的人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後說:“日後定會富貴。”

陳友諒信以爲真,他相信了這個算命的人說的話。

於是開始在心裡拿自己和歷史上的漢高祖發跡前對比了下,心中開始想要在這世上建立一番功業。

他擔任過沔陽縣裡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目標。

直到至正十二年三月六日,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復破沔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了紅巾軍,做了倪文俊的簿書掾,一直到現在,很是受倪文俊的賞識。

只是,最近他很苦惱。

原來這倪文俊開始對天完帝徐壽輝有了異心,由於倪文俊將陳友諒當作了心腹,也就沒有在他面前避諱。

陳友諒卻是陷入了一場人生抉擇。

權衡一番利弊後,他決定還是將倪文俊的話選擇忘掉。

目前來說,即便他向徐壽輝舉報了倪文俊,恐怕也得不到多大的功勞,反而還不利於自己進一步謀取富貴。

以他現在身份低微,若是真的向徐壽輝舉報了倪文俊,恐怕還會被徐壽輝當作別有用心之徒,到時候自己人頭難保。

他分析了一下,如今徐壽輝很是信任倪文俊,他想要憑藉倪文俊的那番話,從中爲自己撈取好處的想法,就不是那麼現實了。

除非這徐壽輝不信任了倪文俊,他纔有機會。

嗯?

要做到徐壽輝不信任倪文俊,他無法從徐壽輝身上下手,但是眼前倪文俊開始有了一些不好的想法,只要他迎合着倪文俊,一步步地引導倪文俊放大這種野心,做得滴水不漏,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在這期間,他可以藉着倪文俊獲取更多的權勢,到時候等倪文俊與徐壽輝鬧翻後,便是自己趁勢崛起的機會。

想到這裡,陳友諒的目光頓時一亮。

忽而陳友諒又想到了遠在泗洲城的程德,心中不禁又羨慕又嫉妒。

大家同是貧民,這程德卻混得風生水起,讓陳友諒心中恨不得取而代之。

他一想到自己,眼下已經三十歲了,還一事無成,只是在倪文俊手中做了個小小的簿書掾。

與程德一對比,陳友諒的心中很是不甘。

論學識,他自信比那個出身更低的程德要高。

在陳友諒看來,程德這樣的人都能成爲天下聞名的起義軍首領,他陳友諒也能。

陳友諒暗中鼓舞了一陣自己,便又想到了幾件糟心事。

首先,他無意中接觸到了遠在泗洲城傳來的《泗州日報》,還是從商人手中流傳過來的。等他看完《泗州日報》的內容後,陳友諒心中卻是有了想法。他想着天完也可以弄出一個《天完日報》出來。

對於《泗州日報》能夠帶來的好處,陳友諒略微深思便明白了這種東西,是一件利器。

可是,他將自己的想法——效仿《泗州日報》,弄出《天完日報》寫出了奏摺遞交上去後,不但沒有得到天完帝徐壽輝的讚揚,反而得到的是徐壽輝的申飭。

徐壽輝給的理由是:效仿《泗州日報》只會漲泗州軍程德的威風,而滅了天完的威風,愚不可及!

陳友諒心中也因此有些陰鬱,同時心中腹誹着這徐壽輝見識短淺、難以成大事。

其次,第二件糟心事和天完的來歷有關。

一想到天完的來歷,陳友諒心中愈發覺得這徐壽輝本事實在是平庸了些。

天完天完,一聽就不怎麼吉利?這徐壽輝是腦子進水了?

依陳友諒的才智,一眼就洞悉了徐壽輝的想法。天完兩個字的上面去掉,就可以發現是大元,這徐壽輝唯恐自己的國號不能壓制元朝,就想了這麼個餿主意,在字上面討個便宜。

不過,不知爲何,陳友諒每次看到這個國號總覺得它過幾天就要完蛋了。

這種平庸的人,都能坐在那種位置上,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他指手畫腳。

這讓陳友諒的心中更加難受。

在陳友諒心中,這徐壽輝也就長了一副好皮囊,中看不中用。

哼,不就是羅田第一美男子嗎?

論本事,比起自己現在的上級倪文俊,都差很多。

忽然,陳友諒驟然間目光大亮。

他都覺得這徐壽輝本事不行,那他的上級倪文俊呢?

一想到倪文俊,陳友諒的臉上開始有些陰晴不定。

短短的一個多月裡,陳友諒從倪文俊身上學到了幾點。

倪文俊,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算是陳友諒的老師了。

第一點便是臉皮要厚,心腸要黑。這點,他已經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第二點便是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他在倪文俊身旁呆的一個月裡,親眼目睹了倪文俊是如何斬草除根的。換言之,人不狠站不穩。

第三點,便是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點,陳友諒已經學至登峰造極,青於藍而勝於藍,只待以後在倪文俊身上練練手了。

綜合分析了下,陳友諒發現自己目前需要一次立功的機會。

這立功的機會,他已經決定就放在倪文俊身上了。

整個天完朝,他唯一忌憚的便是這倪文俊。

因爲陳友諒覺得這倪文俊和他是同一類人——心黑手狠,膽大妄爲,這類人有他陳友諒一個人就足夠了,其他人有些多餘了。

至於徐壽輝,陳友諒覺得這樣的人容易掌握,自己可以藉助他一步步地獲得更高的權勢。

他決定忍耐一番,等倪文俊與徐壽輝鬧掰的時候,從中謀利。

好在,他因爲比較有學識,這倪文俊和徐壽輝都很重視他,雖然目前地位低了點。

倪文俊這幾日還告訴他,會提拔他,並且他已經把提拔自己的奏摺遞交了上去,只待徐壽輝批准了。

但想到早上遞交上去的奏摺,結果被徐壽輝申飭了,陳友諒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徐壽輝,看來是爛泥扶不上牆了。

陳友諒從幾期《泗州日報》裡,學到了泗州軍的一些好的地方。

比如,創辦《天完日報》,擴大自己個人影響力;成立軍事學院,培養軍中將領;成立類似絕聲衛與錦衣衛的情報機構

陳友諒深吸了一口氣,罵道:他孃的,要是我坐在那個位置上發號施令記好了。

念此,陳友諒的心中怦然一動,他的眼裡迸發出了一種名爲野心的亮光。

陳友諒心道:我必須要往上爬,不斷地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頂點,要讓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終要在我的面前低下頭來。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我!

陳友諒不經意間擡起頭,才發現倪文俊已經不知何時站在了他身前,心中不禁一驚。

倪文俊來到陳友諒辦事處,本想找他商量一些事情,只是他看到陳友諒似乎因爲手中的文書而陷入了沉思。

於是,倪文俊心中也起了一絲好奇心,他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一封文書,讓自己這個頗爲信任的心腹,覺得棘手。

他悄無聲息地來到陳友諒面前時,發現他並未注意到自己,便把視線落在了陳友諒手中的文書上。

當掃了一眼後,正好看完那份文書,恰好這時候陳友諒似乎已經回過神來。

“陳友諒拜見元帥!”陳友諒急忙起身,朝着倪文俊行了一禮,臉上恰到好處的顯露出驚慌之色。

因爲陳友諒可是很瞭解眼前這個上司的,他很反感那些偷奸耍滑的人。

誰知,倪文俊卻並沒有責怪陳友諒,而是看着陳友諒的眼中露出了一絲溫和:“也難爲你了!我剛剛看了你寫的文書,在我看來,你這文書上寫的,都很有用。只是,咱們的天完皇帝卻看不懂這程德創建《泗州日報》背後的深意啊!你這寫的遞交上去,只會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滅了咱們天完的威風。”

陳友諒沉默在那裡,並沒有立即接話,而是思索一番,纔開口道:“依元帥之見,我們天完能效仿這泗州軍程德那樣創辦《天完日報》、創辦軍事學院嗎?”

倪文俊深深地看了一眼陳友諒,面色平靜地答道:“有他在,你這種想法今後還是不要再提了,免得吃力不討好。”

陳友諒一怔,心中瞭然。

“元帥,不知您有何事找友諒?”陳友諒知道倪文俊來自己這裡,多半是有事情找自己,便明知故問地開口道。

倪文俊:“我有意將天完的都城從蘄水遷至漢陽,修治宮室,並迎接天完皇帝徐壽輝入居漢陽帝宮。所以,我這一次想先拿下漢陽,一掃我大完攻打元軍的頹勢。”

陳友諒心中大驚,他看着倪文俊面色喜怒不明的樣子,心中彷彿掀起了驚濤駭浪。

聽這意思,元帥是要圖謀徐壽輝那坐的位置嗎?

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元帥才過兩日,就有了這種想法呢?

陳友諒心裡涌現出了極大的困惑,但他並沒有多問。

此外,倪文俊願意將此事告訴他,說明他在倪文俊心中還是值得信賴的。

“你覺得這一次,我能拿下漢陽嗎?”倪文俊將視線落在陳友諒身上。

陳友諒強制壓下心中的疑惑,沉吟思索一番,便對倪文俊道:“屬下以爲元帥此次必能拿下漢陽。”

“哦?你說說看!”倪文俊詫異地看了陳友諒一眼。

“元帥剛攻克武昌路不久,如今我天完士兵士氣如虹,而元帥威名遠播,至於元軍幾次被元帥擊敗,士氣低落,就此點來看,我天完士兵對上元軍的勝算很大。再加之漢陽元軍守將不過是一貪生怕死之徒,若是元帥以重兵圍困漢陽,然後再暗中聯絡漢陽元軍守將,對他威逼利誘一番,這漢陽落入元帥手上豈非輕而易舉?”

“此外,若是元帥派人聯絡漢陽各路有志之士,暗中許給他們好處,讓他們作爲內應,與我們裡應外合,這漢陽必定落入元帥手中。”

聽到陳友諒這些話,倪文俊欣慰地看着陳友諒:“不錯!你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這一次,我若是攻下漢陽,我會將你的名字上報上去。這一次,無論如何,那天完皇帝徐壽輝爲了給將士們一個交代,肯定會對你有所表示的。”

話音落,陳友諒連忙朝着倪文俊躬身行禮道:“友諒多謝元帥厚恩。”

倪文俊笑着道:“這一切,都是你應得的。之前拿下武昌路,你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那徐壽輝寒了你的心,作爲你的上司,我可不想寒了你的心,今後指望你的地方還多着呢!”

陳友諒佯裝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說道:“元帥之恩,友諒必銘記於心,永不相忘。”

倪文俊聽到陳友諒的表示,滿意地點了點頭,便準備離去,離去前摔下了一句,“你且繼續處理手中事務,我先去忙了。”

“恭送元帥!”陳友諒躬着身在倪文俊身後高聲喊着,聲音裡充滿了恭敬。

陳友諒目送着倪文俊身影消失後,眼裡閃着幽光。

哼,你若真想提拔我,憑藉你現在的地位,何須讓那位天完皇帝點頭呢?

一切,只不過是在對我畫着一張永遠也吃不到的大餅。

要想爬的更高,我陳友諒就從來沒指望過別人。

一切,我都只能靠自己,也只會指望自己。

(本章完)

第95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一)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82章 李善長的謀劃,程德的憤怒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248章 黃州大戰(一)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248章 黃州大戰(一)第114章 安東州告急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75章 程德欲應沈家人間醉之約,泗州城商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201章 陳友諒行毒計,欲削弱泗州軍第227章 廬州路大捷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115章 法之大務在治,治必在罰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178章 程德赴約人間醉,意外見到沈萬三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21章 攻克盱眙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2章 成爲牌子頭統領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63章 濠州士子,鬧將軍府第23章 夜奪定遠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3章 夜奪定遠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60章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197章 朱元璋的心上人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252章 黃州大戰(五)第233章 《大明醫典》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蘄對策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133章 張七九心甘情願做紅娘,程德計劃在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252章 黃州大戰(五)第237章 刑部欲增設三司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41章 洪澤之殤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63章 羅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殺心起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26章 天下無飢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26章 天下無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