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

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

張士德忽然開口道:“如果大哥要起事,需要有豪傑相助才行。單憑我們兄弟四人,勢單力薄,恐怕有心無力。”

張士義接話道:“是啊,大哥!我們今天在鹽場都聽了這泗州軍徵虜將軍程德的事情,大哥心中不甘,作爲弟弟的我也能理解。畢竟, 這程德起事前,也比我們好不了多少。但是,大哥要明白,他起事前至少還有二十個人呢?但我們呢?才四人。作爲弟弟的我們,自然都是願意跟着大哥闖出一番事情來的。但大哥得先在起事前做一番準備才行。”

張士城聞言,悶坐不語, 胸中只覺有一股鬱氣。

這時候, 張士信出聲道:“大哥,如果大哥想要起事的話, 我覺得有一人,大哥可以拉攏過來。”

張士誠目光一亮,連忙問道:“是誰?”

“大哥,是那個輕財仗義的王克柔,此人是真豪傑。”張士信回道。

張士誠頓時沉默了。

此人,他了解,但現在他救不了。

王克柔因爲密謀反元事情泄露,被人告發,後來被元軍給捉了去,還有重兵把守,憑他們四兄弟之力,無異於飛蛾撲火, 白白丟了性命。

仔細合計, 這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張士城心中感到有些頹然。

他心道:誰能助他成事?

這時。

張士德看着張士城,面色有些遲疑。

張士城察覺到後,面有詫異, 望着張士德問道:“你可是有什麼想要對我說的?”

張士德聽到大哥張士城詢問, 沒有絲毫猶豫:“大哥,你可記得泰州海陵的潘懋?”

張士城回想一番,回道:”你怎麼提起他來了?”

“大哥,你難道沒看出來這潘懋想要和大哥結爲親家嗎?”張士德反問道。

張士城沉默少頃,“我也聽過他的兩個兒子,都是知曉兵書的,還頗有武力。他是爲哪個兒子求婚?”

張士德回道:“次子潘元紹。”

“他啊,也行。你可知道他爲什麼想要和我結爲親家呢?”張士城心中有些不放心地問道。

張士德忽然笑了,接着說道:“我聽說是因爲潘懋的妻子戴氏,頗能識人,無有不準。有一次,大哥被戴氏看到了,她便對他兒子潘元明說‘大哥是個豪傑,你可以給他做事。’當初弟覺得頗爲荒謬,之後潘懋找上門來,被弟給打發掉了。現在的話,大哥若是同意,此事由我去說, 想必這潘懋必然同意。”

張士城對張士德說:“如此, 也好, 你替我走一趟, 與潘懋說我願與和他結成親家。”

“好的,沒問題。弟一定完成此事。”張士德應道。

之後,張士城又與三位兄弟聊了一陣後,便返回了自己屋裡。

然而,沒過多久,張士德便帶回了一個人,此人正是潘懋。

張士城心中也是吃了一驚,這怎麼如此之快?

張士城疑惑地看向張士德。

張士德似乎察覺到了張士誠眼中的意思,便出聲道:“大哥,此人,便是我和你說的潘懋。我剛剛準備要去往他家,誰知,就在我剛出了門後沒多久,就在路中遇到了他,便將他直接帶來大哥這裡了。”

張士城聞言,點點頭,看着潘懋道:“我聽聞士德說,公有與我家結爲親家之意?”

潘懋笑道:“正是如此,願爲次子元紹求之。”

張士城鄭重地說道:“公乃皇室貴胄,既有此命,我怎麼會不答應呢?”

原來,這潘懋,是前宋太祖之後,因國亡,爲避禍,才改姓潘。

潘懋聽到張士誠所言,心中大喜。

兩人既已結爲兒女之親,便置酒席,一起酣飲,張士德在一旁陪同。

席間。

張士城無意中向潘懋提及了王克柔之事。

潘懋心中似乎早已知曉張士誠之言,另有絃音,便向張士誠道:“只怕張兄意不在此吧?”

張士城略作沉思,才隱晦地提及起事一事。

潘懋也是心思靈巧之人,知曉了張士誠用意後,便笑道:“張兄,如果信得過我,我願意向張兄推薦一人,此人可助張兄成事。”

張士誠沒想到這潘懋有點東西,心中知道潘懋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卻沒有反對或被嚇退,心中漸漸地安定了下來。

於是,張士誠望向潘懋問:“不知潘兄所言之人是誰?”

潘懋回道:“此人,是我大宋呂保相之後,姓呂名珍,字國寶,興化安豐人。如果張兄想要起事,有此人相助,定能馬到成功。”

張士誠沒有立即迴應,而是問了一句:“此人如何?”

潘懋:“此人身高七尺五寸,沉毅英斷,風流倜儻。”

張士誠聞言,心中大喜,便笑道:“如此甚好。”

又過兩日,也即至正十二年二月六日。

張士誠見到了了呂珍本人,兩人一見如故,當場便和他行了八拜之禮,定下了刎頸之交。

同時,海陵有一陰陽術士,名李行素,此人頗通易理,胸有軍機韜略,在潘懋的運作下,聽聞張士城此人不凡,他便帶着兒子李伯升來拜訪他。

張士誠爲了拉攏李行素這個大才,同樣與李伯升結爲異性兄弟。

李行素無法,只好留下,且在張士誠一番肺腑之言下,便投靠了張士誠,拜了張士誠爲主公,成爲張士誠的軍師。

張士城在李行素的相助下,三日之間,四方豪傑紛紛來相投。

共聚豪傑兩百多人,其中二十人人爲首: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呂珍、李伯升、潘元明、潘元紹、莫天佑、莫天錫、徐義、徐英傑、徐志才、韓謙、韓力、宋興祖、張天麒、李寧、花平、樑五、劉仁。

至正十二年二月十日,張士誠在白駒場正式起事。

短短一日間,便先後拿下白駒場、劉莊場、五粘場、草堰場、丁翼場,擁兵數萬,勢不可擋。

在李行素的建議下,張士誠領軍在此日深夜時分,偷襲了鹽城元軍。

而鹽城元軍又有潘懋安排的人作爲內應,在子時時分,張士誠便攻下了鹽城。

一時間,鹽城張士誠聲名大振,引來不少鹽場之徒紛紛來頭。

張士誠勢力,在迅速壯大。

另一邊。

李三七自從接到程德命令後,便領軍一萬五千人,馬不停蹄地領軍往鹽城趕去。

卻沒想到,在泗陽湖遭到了幾千水賊偷襲,在與水賊周旋幾日後,李三七設局,一招引蛇出洞,攻進了水賊老巢,截獲了不少糧草軍械財物。

整理清點一番後,李三七加急行軍趕往鹽城。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建湖城的兩千元軍竟然拖住了他。

之前,程德的命令中也沒提到建湖城,在李三七看來,便是這建湖城根本沒有多少威脅。

可就是這個看不起眼的建湖城,生生地把他拖在了這將近十日。

建湖城的元軍抵抗極爲頑強,這倒是出乎李三七的意料之外。

李三七期間由於一次心急,差點鑄成大錯,在損失一些兵馬後,吸取教訓,穩紮穩打,終於在至正十二年二月十日拿下了建湖城。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派出去鹽城的斥候回來告訴他,這鹽城被一個叫張士誠的鹽販子給佔領了,李三七聞言差點吐血。

之後,李三七繼續派斥候去鹽城,打探清楚鹽城的具體情況。

同時,李三七也開始將這一情況,寫成文書,派人加急送往高郵城城外程德處。

高郵府高郵城城外中軍大帳程德處。

程德坐在伏案旁,看着泗州治下各地送來的文書,快堆成了一座小山,眉頭緊鎖。

這些文書,本來他想讓羅茂和他一起處理的,結果羅茂自從來了高郵城後,便大病一場,臥病不起,程德每日派軍中醫師細心照顧,同時不忘每日前去探看。

至於爲何不交給劉伯溫,只是因爲程德從劉伯溫身上,並未看到對泗州軍有歸屬感,他心中暫時並不信任劉伯溫。

所以,只能自己親自上陣了。

他心想:以前羅茂每天處理這麼多事情,很可能是受自己的連累所致久勞成疾了。

這時候,他忽然想到了還在泗洲城的姚廣孝,便心中一動。

也許,姚廣孝可以暫時代替一下羅茂。

“來人!”程德當機立斷,便朝着大帳外喊道。

“將軍!”劉重五朝着程德躬身行禮道。

“從你手下的人中,挑選一個機靈的人。八百里加急,趕往泗洲城,傳我命令:命令姚廣孝攜帶一些攻城器械,來我高郵城我此處中軍大帳!速去安排此事!”程德直接吩咐道。

“是,將軍!”劉重五應道,接着劉重五匆匆離去。

程德看着劉重五離去後,心中開始擔心攻打鹽城的李三七,還有攻打興化城的何三五了。

這一連半個月多,他都沒有收到李三七與何三五的消息,他便派了一些絕聲衛,前往鹽城和興化城查明李三七與何三五的情況。

這半個月來,也不是沒有一點好消息。

鄧友德已經拿下了天長城、徐達拿下了六合城,馮勝與湯和、耿再成也拿下了來安城。

因滁州易守難攻,馮國用暫時還未拿下滁州城。

此外,關於糧食的問題,他派人讓李善長他們想辦法。

他們商量出的辦法,便是除了安排好泗州軍治下各地春耕一事外,再就是從泗州軍治下各地田主手中購糧,還有那些糧商大戶手中買糧。

沒想到,迫切的糧食問題解決了,算是意外之喜。

也算是讓他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地了。

李善長寫信告訴他,說這一切,都是因爲《泗州日報》的原因,這些田主以及糧商大戶才願意賣糧給泗州軍。

按着李善長的意思,便是他們看清了形勢,再就是他們也先對泗州軍示好,希望從泗州軍身上獲得一些好處。

具體什麼好處,恐怕遲早他們會提出來的。

提及《泗州日報》,施耐庵之前派人送來了第一期,程德看了後很滿意,但他還是有關《泗州日報》向施耐庵寫信,告訴他不少可行的建議。

撇開這些雜緒後,程德開始翻看伏案上堆積的文書。

(本章完)

第82章 李善長的謀劃,程德的憤怒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108章 先攻其心,再採用圍師必闕和四面撓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7章 入世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172章 爲科學院選才之研究院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章 重生在元末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33章 王霸之基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248章 黃州大戰(一)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06章 商議反攻揚州路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85章 大婚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16章 回村第12章 成功奪取泗州城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109章 《泗州日報》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139章 元軍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領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60章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襲國公爵糧國公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陳友諒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129章 脫脫:我定要讓那程德後悔不迭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79章 劉家認親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36章 章溢談泗州港口提聯姻,何七一效仿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240章 程德:文臣也有血氣,朕心甚悅第251章 黃州大戰(四)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21章 攻克盱眙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35章 李善長的面試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216章 內閣之用與馬車失控第9章 紅巾軍來襲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279章 何三五使計而劉張妥協,大魏吏部尚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267章 陳友諒親屬處理,水軍增至二十萬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54章 何三五歸來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97章 朱元璋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