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乃是春秋時期,晉靈公的臣子在勸諫完晉靈公後所說的話。

因爲對於一個身居高位者而言,知錯並認錯往往乃是一件很損害自己威嚴的事情。所以對於上位者們而言,也真的沒有什麼是比“知錯能改”更好的品格了。

是以由此可知,身居上位而對下屬承認自己的錯誤,那真的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尤其是像趙威他現在的情況。

爲了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嚴,他十分嚴厲的駁斥了張世輝的提議。

而現在,當張世輝的提議被證明是正確的之後。那麼按道理來講,他的確應該採納張世輝的提議了。

可如果他這樣的這樣做了,那麼他的所作所爲又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如此一來,他現在所在軍中樹立威儀的舉動,豈不就徹底的成爲了一個笑話。

因而這下來何去何從,着實讓趙威陷入了兩難之中。

而也就在他爲難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的時候,營帳的門簾卻是被人從外面打開了。

“元帥,屬下拜見元帥。”打開營帳門簾的乃是一名長得身材有些肥碩的文士,相貌平平,一聲儒袍穿在身上,不但沒有讀書人的儒雅氣質,反倒像是一個重利輕義的商人。

不過見到他,正處在兩難之中的趙威卻是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這麼晚了,先生還不休息嗎?”

“屬下以爲元帥心中應有困惑,所以此時乃是特意爲元帥您解惑來了。”這身材肥碩的文士搖了搖手中的扇子,這般說着,倒也是毫不客氣的在營帳之中找了一個座位做了下來。

“哈哈,困惑。先生果真是料事如神啊!”趙威苦笑搖頭,感嘆一聲,並沒有因爲這肥碩文士的舉動而有所不喜。反而還直接對其問道:“巨先生,此事本帥倒也真想請巨先生您指教一番。”

“哈哈,元帥言重了,指教可不敢當。”巨百芳搖了搖頭,然後手中摺扇一張,先是輕搖了兩下摺扇,而後便也就不由眯起了自己那不是很大的眼睛,看着趙威言道:“元帥,對此,我看您真的是當局者迷啊。

知錯便改,這樣的道理,即便的田野間的農夫也都是知曉的。可爲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到了元帥這裡,就變得如此的難以決策了呢。”

“……”趙威聞言,皺了皺眉,不由一言不發。

但對於此,那身材肥碩十足,真的算是人如其姓的巨百芳卻是呵呵一笑,搖着扇子站了起來,“想來之所以如此,元帥不過就是怕這般做了,會讓副帥他更爲跋扈,從而部將元帥您放在眼中了吧。

可在某看來,元帥您在這件事上,可真的是一眼障目,不見泰山。錯的,太多太多了!”

“恩,先生什麼意思!”趙威終於發了話,不過聲音卻十分的嚴厲。

然而即便是如此,立在帳中,曾經做過元廷的推官而後被趙威請來做自己軍中幕僚的巨百芳卻依舊是毫不在意。反而在這個時候盯住了趙威的眼睛,看着其言道:“元帥。元帥現如今官居贛省平章,在大楚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到了元帥這樣的地位,除非有一日大王稱帝建極,否則元帥您就算是立下再大的功勳,說實話也當是升無可升了。那麼元帥,在此之時,您又爲何非要與張副帥他相爭呢。

沒錯,論官職,張副帥的確不如您。可您莫要忘了,張副帥可是大王他唯一的親堂弟。日後大王若稱帝建極,張副帥便就是板上釘釘的一地藩王。您此時與其相爭,到了日後,您又能得到多大的好處呢!”

“這……”聽到巨百芳這話,趙威臉色終不由一變。

而那邊,巨百芳見此,則也不由繼續趁熱打鐵的言道:“您對我有知遇之恩,對您,我便就再說一句不該說的話。元帥,在大楚之中,您雖深受大王信重,可您終究乃是一個外人啊。

如今您與川省郭平章齊名,可您要知道川省郭平章,乃是大王妻兄。故而郭平章他即便身居高位,在衆將佐們看來,卻也是應該的。可元帥您呢,衆將佐們真的這樣看您嗎?

元帥,有道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番,您與其不討好的和張副帥相爭,倒不如直接順水推舟,賣張副帥他一個面子。畢竟以張副帥的身份,只要不出大錯,早晚都是要坐鎮一省的。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呵……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趙威終於被幕僚巨百芳他勸服了。

“還有有百芳你在,要不然此番,我可就真的要犯下大錯了。那好,等到明日,我便就採用張世輝他的計策,給予他兩萬兵馬,讓他去攻打常遇春。如果他此番能夠建功,我爲主帥,自然也少不了一份指揮調度之功。

而就算失敗不能建功,他作爲大王之弟,有他在當也能減輕大王的責罰。”

“呵呵,元帥真英明也!”

……

“什麼,元帥您同意了我先前之策!”翌日一早,立在中軍大帳之中的張世輝此時不禁因趙威的方纔的一番話而顯得興奮異常。

“對。怎麼,仲耀你難道在此時沒有了前日的那般豪情了嗎?”看着興奮異常,抱拳揖禮,對他的禮節再度變得十分尊敬的張世輝,趙威微微一笑,便也不由隨手激了一下將。

“哈哈,怎麼會。元帥且放心,一切就如某先前所想元帥保證的那般,十日之後,我必率軍爲元帥擊破常遇春等吳軍兵馬!”

待到消息確認,張世輝倒也頓時便就恢復了先前的那般壯志豪情。當着衆人的面,自信滿滿的向着趙威做出了這樣的保證。而後等到趙威的准許,當即便也就帶着石開達、張定邊等在此戰中協助他的兩位軍帥,着手下去準備去了。

……

“你們都知道,常遇春乃是吳軍之中公認的第一勇將,吳軍甚至贊其爲“常十萬”。因而此番一戰,常遇春極其麾下的七千士卒,便也就是此戰的破局之點。”

當知道乃是石開達和張定邊這兩員軍帥協助他破敵時,張世輝在離開趙威的中軍大帳之後,當即便也就將他們兩人帶到了自己的營帳,就這樣和他們兩人來了一次戰前會議。

“有句話說的好“將乃兵之膽”。而現如今,這個被吳軍上下公認爲第一勇將的常遇春,便也就是整個徽州吳軍的膽氣所在了。只要有他在,哪怕就算他只是在城外領七千兵馬固營死守,婺源城中的守軍便也成爲找到光亮的迷途之人,敢於與我軍死戰。

同理,此番只要其戰敗。那麼哪怕我軍不主動攻打婺源城,婺源城中的守軍也一定變得人心惶惶從而自潰陣腳。故而此番一戰,在某看來,也唯戰而已。兩位以爲呢!?”

“我等願遵元帥調遣!”兩人聞言,卻也是想也沒想,趕忙便就應聲答應下來。

石開達不用說了,他算是張世輝的親信,自然是緊跟張世輝的腳步。而至於張定邊,不得不說,張世輝這樣的戰術,的確也是十分的符合張定邊的性格。

因而在此番話罷之後,同樣也是迫切想要立下一番功勳的張定邊,就也不由難得的做了一個出頭鳥,主動的站了出來。

“大王留下我這敗軍之將的性命,對我可謂恩同再造。故而此番,末將原請爲先鋒,還請元帥准許!”

“這……哈哈哈,好,好!我要的便就是張將軍的這番豪情。那麼等到下午,便就看將軍的了。”

“是,必不讓元帥失望!”

張定邊豪情十足,而一場龍爭虎鬥也就即將開始了。

……

“咚!咚!咚!”下午申時初刻,這個猴子喜歡啼叫的時候,正好也是一天之中炎熱天氣開始降溫的時候。

是以在此之時,震耳欲聾的戰鼓聲,便也就不由在婺源城西北的那條寬達數裡的道路上響徹。卻是楚軍在徽州和吳軍的第一場白刃之戰,終於要開始了。

足足兩萬楚軍士卒,陣仗擺開,簡直鋪滿了目光所及的平整土地。

即便婺源城西北這處在丘陵之間的谷地道路已然算是十分的寬廣,可此時看去,卻依舊不禁有一種擁擠之感。

炎熱的天氣之下,楚軍士卒雖然無法穿戴他們那防禦極好的厚重板甲。可在此時大楚那雄厚的國力的支撐之下,這些士卒的身上卻依舊穿戴着比較精良的輕甲。

一面一面黑色的旗幟在軍陣之中樹立,迎風招展,看起來就像是能夠遮蔽天空的黑雲;而那一柄柄鋒利無比的槍矛兵刃,此時則又如同山丘上那密集的山林,閃閃寒光彷彿可以刺破天際。

立在高高的哨塔之上,常遇春俯看着這一切,拳頭也不禁鬆開握緊握緊鬆開。

此番,楚軍近二十萬大軍攻打浙西江南,所用的戰略卻是極爲的簡單明瞭。

楚王張世華將麾下的二十餘萬大軍分爲了兩路,一路乃是水路也是主路軍,兵馬足有十餘萬,大軍將會沿江進攻;而另外一路走陸上的六萬兵馬,則也就是他眼前的這些了。

這些人的目標,就是他所鎮守的徽州路。

因而不得不說,哪位他從來都沒有見過面的楚王,真的是一位很會用兵的人。如果說現在的吳軍乃是一條蟒蛇的話,這位楚王所制定的戰略,正好便就打中了這條蟒蛇的七寸。

如今,吳軍在浙西江南的地盤正好便就是一個C形。

而徽州路,則便就是C形中間那最爲重要的一段。此路,向北聯繫這寧國路、太平路、廣德路、集慶路(金陵所在),向南則聯繫建德路、婺州路、紹興路等地。

所以說,徽州路便就是吳軍現在在陸上最爲重要的一環。

此地聯繫和吳軍南北兩端,對於吳軍的重要性,遠遠的超出了池州路十倍。

池州路雖然乃是吳軍的屯田之地,可放眼全局,卻不過就是一個邊角。即便丟掉了,對於吳軍來講,損失的也僅僅只是皮毛。

可徽州路卻是吳軍的腹心之地,一旦丟掉,吳軍整體就相當於被楚軍來了一個腰斬。

是以常遇春早就不止一次的在心中默默的下過決心,“此戰,即便他常遇春受萬箭穿心之苦,也絕不能看着徽州路在他的手中丟掉”!

“全軍聽令!”看着耀武揚威聲勢駭人的楚軍終於分出了七千兵馬,敲打着響亮的戰鼓,聲勢浩大的向着這邊殺來,常遇春也終不由拔出了腰間的寶劍,“此戰,不勝,則死。全軍將士,準備殺賊!!!”

“殺賊!!!”震耳欲聾的喊殺聲終於從吳軍的營壘之中掀起。

這聲音響亮的,簡直就像是天上的雷公在怒吼。張定邊、常遇春,這兩個曾經決定了天下歸屬的勇將,此時也終於迎來了他們這近乎是宿命般的對決。

……

“殺啊!!!”手持包鐵硬盾的刀盾手舉着手中那堅固的盾牌,排着嚴密的整形,按着節奏性極強的戰鼓之聲踩着無比整齊的步伐,如同黑色的浪潮一般,開始對着營壘之中固守的吳軍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這個時候,雖然天氣依舊炎熱,這此時這成千上百的士卒,卻像是不知道疲憊一般,努力破開敵人先前所設下的一道道防線,努力的向前壓去。

哪怕在這個過程之中,敵人射出的箭矢密集的就像是冰雹,身旁的同袍也會一個接着一個的倒下。

到底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張定邊軍中那些個基層的將官們,在這個時候也是奮聲鼓舞着大軍的士氣。

“弟兄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日。殺上去,得斬首,得軍銜,得免役。弟兄們,爲了咱們的日後將來,妻兒老小,殺啊!”

一個個將官們這般怒吼這,然後在伴着這樣的怒吼之聲,數以千計的楚軍士卒,便就又不由往上再度衝了一大截。

可,常十萬也不愧爲常十萬。

這個說出“能將十萬衆,橫行天下間”的虎將,雖然一身勇力無雙。可除了勇力之外,這個半路加入吳軍還得以身居高位鎮守重要無比的徽州路的大將,除了各人勇武,在兵法上自然也有着不素的見識。

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隨州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五百零二章 援軍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壇’第四百八十六章 移駕 封賞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輕而易舉下長林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再起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十章 練軍2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無膽氣援軍現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二十四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臉無情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二百六十六章 資助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二百一十八章 激戰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六十章 獨領千軍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二十九章 交戰第二十一章 徐城鎮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三十二章 提親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三百五十一章 糧道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五百零三章 戰太平第十五章 擴招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得勝顯榮耀(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