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

“老天保佑,保佑兒媳生的是個男孩兒。”這個時候,因爲只有張世華這一個獨苗兒子,故而一直都希望能抱孫子的張烈武,也不由這般祈求禱告起來。而此時除了他在這樣禱告之外,張世華的哪位老岳父,竟然也是在這樣禱告。

不過不同於他們,張世華在這個時候卻是一個箭步向產房那邊竄了過去。

因爲在這個時候,比起生男還是生女這樣的問題,張世華還是更加希望聽到妻子平安無事的消息。

“老爺,恭喜老爺您了,娘子生了一位白白胖胖的公子,母子平安,母子平安。”終於,就在張世華將要走到產房門前的時候,一位產婆倒也是滿臉笑意的抱着一個被裹在襁褓中不停哭泣的小嬰兒走出了房門。

“太好了,是個孫子,母子平安,好啊好啊!”聽到產婆這話,跟在張世華身後走過了的父母親人和岳父岳母倒也不由歡呼起來。

而在這個時候,張世華本人聽到這樣的話也已然是笑着合不攏嘴了。

“哈哈,我有兒子了,我有兒子了!”張世華笑着,滿臉都是興奮的表情。

“來,讓我抱抱這孩子。”看着在襁褓中正閉着眼睛不停哭泣着的小孩子,感受到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之後,張世華也不由小心翼翼的從產婆的手中將孩子接了過來。

不過畢竟是第一次當奶爸,所以張世華抱孩子的姿勢就顯得很不專業。所以被他接過來後,明顯感覺到不舒服的孩子也不由哭泣的更加響亮了。

而感受着自家兒子在懷中的哭泣,如同抱着稀世珍寶一樣的張世華,也不由抱着兒子小心翼翼的走進了產房。

“薇兒,看,我們有孩子了。熙兒,我們的兒子。”張世華抱着兒子,看着因爲剛剛生產而有些脫力的妻子,也不由笑着說出了這樣的話。

而郭薇兒聽到自家相公這話,臉上也不由露出了一個充滿母性的微笑。“相公,快,讓我再看看我們兒子。”

“恩。”聽到妻子這話,張世華自也是忙答應着,便就把孩子顯得笨拙而小心的交到了妻子的手上。

倒也是奇怪,不知是哭累了還是怎樣,當郭薇兒從自家相公的手中接過張熙之後,躺在媽媽懷抱中的張熙,慢慢的睜開了自己的眼睛,看看了眼前的夫婦之後,動了動自己那粉嘟嘟的小手,便也不由躺在郭薇兒的懷抱中睡着了。

而見此一幕,夫妻二人倒也不由因兒子的可愛行爲發出了一聲輕笑。

“相公,看咱們兒子的眉眼多想你,長大了一定也能成爲像相公一般的大英雄。”看着懷中的孩子,郭薇兒忽也不由對張世華輕聲說出了這樣的話。

而聽到妻子這話,張世華看着在妻子懷中睡着了的兒子,也不由面帶微笑的對妻子輕聲說道:“我看咱們而起的眉眼到時特別想你,所以咱們兒子長大了,也一定是一個英俊的美男子。”

“呵呵~”聽到自家相公這話,郭薇兒也不由輕笑了起來。

而也就在此時,張世華的母親和岳母倒也不由走了進來。

“母親!”見到母親和岳母(婆婆),張世華和郭薇兒也不由齊聲叫了一聲母親。而聽到這聲母親,這兩位母親,自也是喜笑顏開的答應着。

“薇兒,你真是孃的好兒媳,爲我張家添了一個男丁,還讓伯昌他有了後人,真的是立了大功了。”看着半躺在牀上的郭薇兒,作爲婆婆的雪姨也不由這般誇讚道。

而聽到婆婆這樣的話,郭薇兒自然也是面帶微微的笑了笑。然後就這般,這兩位母親與對着郭薇兒囑咐了好些關心的話之後,便也不由小心的從郭薇兒的懷中再度接過了孩子。

畢竟院子裡還有張世華的父親、岳父以及親人們等着呢。孩子出生了,他們也要看看不是。

“薇兒,廚房一會就能把熬好的蔘湯送來,你喝一些,然後好好的休息休息。”做婆婆的雪姨抱着孩子走出房門前,不由再度關切的囑咐道。

而聽到這樣的囑咐,郭薇兒自然也是笑着點了點頭,並乖巧的應道:“恩,我知道了母親。”

“對,親家說的沒錯,孩子你受苦了,先好好的休息休息。”看着自家女兒因爲生產分娩,而導致的蒼白麪容,郭母也不由頗顯關切的附和道。

而再度聽到這樣的話,不等郭薇兒回答,坐在牀邊的張世華便也不由道:“岳母我會照護好薇兒的,您放心吧。”

“恩,那就好。”見此,這兩位做母親的應了一聲,便也不由抱着孩子,出了房間。而等她們一出房間,房間外自也不由傳來了“快,讓我抱抱我的孫子”或是“大娘,讓我看看我大侄子”這樣的話。

而在屋子裡面,夫妻兩人聽到這樣的話,臉上自也不由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容。

到了這個時候,夫妻二人便也沒有再說什麼了。張世華此時只是握着妻子的一雙纖手,依靠在了這張拔步牀上。而妻子郭薇兒則是半躺在牀上,且身子還斜靠着張世華的肩膀。兩人此時輕聲交談着,倒也顯得是那樣的溫馨。

而就這般,不過片刻,廚房處的丫鬟也不由將蔘湯送了過來。

“薇兒,蔘湯送來了。”張世華輕聲說道。不過一回頭,卻也不由發在妻子已經斜靠着自己的肩膀睡着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張世華也不由輕搖了搖妻子的身子。等她醒來,然後將蔘湯給她一口一口的親自喂下,再看這她躺在牀上睡下,這才輕輕邁着步子,離開了房間。

……

翌日一早,一處早點攤上,兩個路人也不由面帶笑意的交談起來。

路人甲:“嘿,你知道嗎,就在昨天,咱們平章娘子生了,母子平安,咱們平章大人建下的這份功業,也算是有了一個正兒八經的繼承人了。”

路人乙:“可不是嗎,這可真是一件好事情啊。咱平章大人那是多好的人,自從來到咱襄陽城之後,咱這日子,那真的是比以前好過了十倍啊!現在平章大人又後了,咱們襄陽百姓之後的日子,也算是保本嘍。”

如此這般的交談,襄陽城可謂是到處都是。短短的一夜時間過去,在元帥府的宣揚之下,整個襄陽城倒也知道了這件好消息。

是的,現在的襄陽百姓的確將這件事情當成了一件好消息。

按說像這樣的事情和這些個百姓之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可自從張世華佔據襄陽之後,減輕賦稅、發展農商,使得襄陽的百姓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而且在加上說書人和抗韃神劇對他們潛移默化間造成的精神洗禮。所以在不知不覺之間,這些個百姓便也不由將張世華,視爲了他們整個襄陽的正統統治者。

因而當他們知道張世華有了兒子之後,便也的確很爲張世華感到高興。因爲他們覺得,這樣一來,襄陽也就可以永遠的在張世華及其後人的統治之下了。

不過在此之時,除了張家和郭家之外,爲這件事最感到高興的則還是張世華手下的那些個將官們。

因爲古代的華夏,本質上就是家天下的社會。這也就是說在古人的價值觀中,家族的利息其實是要高於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所以這樣一來,在古人看來,父輩所立下的功業也好、債務也罷,都是可以傳承給子孫後人的。

所以在這些個將官們想來,他們現在所建立的功業,早晚有一天也是要傳給自己的兒孫們的。

但這麼一來,作爲他們效忠對象的張世華,也就必須要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因爲只有這樣,等到張世華和他們百年之後,他們生前所做的一切纔不會是無用功。自己的兒孫也纔會有東西可以繼承。

所以,即便張世華現在才二十二歲,還只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人。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們內心的歡喜。

畢竟宗法制早在古華夏的商周時期就已經確立了。兩千年多年下來,這種價值觀早已經印到了華夏人的血脈中了。

故而,即便是張世華這樣一個穿越者,也免不了會在心底默默期盼着妻子頭胎能生一個男孩兒。

但不管怎麼說,喜得貴子這都是一件好事。因而歡喜異常的張世華,也不由派人給駐紮在襄陽城周圍的黑衣軍士卒,送去了大量的酒菜以和他們分享自己的喜悅。

而除此之外,張世華還給襄陽城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送去了一石糧食和一升油。

畢竟在這個醫療衛生技術及其底下的時代,能活到六十歲的老人,那放在後世,比起世紀老人、百歲老人也是不遑多讓的。

單看襄陽城這裡就知道了,諾大的襄陽城,全部的人口加起來足足十八九萬人。

這真麼多人中,年紀超過六十歲的平民百姓,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就區區一百多人而已。

所以給這些人送些糧油除了尊老之外,倒也有着希望自家兒子可以平平安安順利長大的意思。

畢竟這個時代兒童的夭折率實在是太高了。要知道,在現在即便是皇子乃是皇帝,未成年便就夭折的可也不在少數。所以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順順利利的長大,以此求一些心理安慰,便也就不奇怪了。

這不,在孩子出生的短短几天時間裡,張世華的兩位父母親大人,就差不多吧襄陽城及襄陽周邊的那些個寺院道觀給轉遍了。

單單是各種種類的護身符,就爲張世華的兒子張熙求了十好幾個。

而對此,張世華本人除了苦笑之外,倒也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

一天又一天,時間過去的依舊是那樣的快。

就這般眨眼間的功夫,在不知不覺之中,一個月的時間竟也就這般過去了。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在自打過年以來的這兩個多月裡。天下的局勢,也不由便的越發複雜了。

在這個時候,天下的義軍勢力,除了張世華這邊依舊是如日中天以外,同樣是割據一方的劉福通和徐壽輝卻都遭受了重大打擊。

劉福通就不用多說了,上年年底的李察罕起兵,使他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兵馬實力都大受影響。不過在這個時候,徐壽輝卻比他都還要慘。

在這幾個月來,徐壽輝可以說是一天不如一天。以前的時候好不容易纔攻打下來的地盤,也是被元蒙朝廷一個接着一個的拔掉。以至於到現在爲止,徐壽輝除了蘄州路之外,在餘下的地方便也就沒有剩下多少地盤了。

不過義軍倒也並不是沒有好消息,雖然說中原和江南地區的義軍都遭受了重大打擊。

但淮上地區的義軍局勢,卻因爲工部尚書賈魯的病死,朝廷兵馬潰敗,而大有好轉。

原本被脫脫打的抱頭鼠竄,只能寄身在濠州趙均用和彭大兩人更是因此得以名聲大漲。現在這個時候,兩人不但已經反客爲主佔據了濠州和淮南地區,更是齊齊稱王。

而至於原本的濠州名義上的義軍首領郭子興,則在這個時候近乎完全淪爲了這兩人的附庸。

故而,在發生瞭如此多的事情之後,郭子興的女婿兼部下的朱元璋,對於這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岳父也是徹底失望。在濠州解圍,攻打濠州的朝廷兵馬因爲主帥的病死而自行潰散之後。朱元璋便也不由毅然決然的帶着妻子和一些個心腹屬下離開了濠州,返回了自己的家鄉鳳陽,準備招募家鄉子弟兵,自己另起爐竈單幹。

所以在這個時候,元末亂局也漸漸的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了。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爭之世即將開始,後世人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元蒙梟雄,如李察罕、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等也將開始一個接着一個的粉墨登場。元末時期的名將和智者,也開始如同井噴一般的涌現出現,並開始肆意的在這個時代,綻放屬於自己的耀眼光彩。

不過就在這元末的亂世將要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在襄陽城,張世華卻也不由忙裡偷閒的給自己的兒子大操大辦起了滿月酒。

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論功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終決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五十二章 催稅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擇主而事第十五章 擴招第十五章 擴招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四百五十九章 動盪 重病第九十二章 出發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九十三章 講故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二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各有算第九章 練軍1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戰而逃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場風波終落幕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四百零七章 聯合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三百三十九章 滿月宴及火炮改造第八十五章 去潁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發兵入西平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討公道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四百三十四章 陽謀布天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盡收貧民之心第五十三章 絕望中的瘋狂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八十三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安站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戰而逃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亂 南下 軍制改革第四百零六章 忠義民賊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三百八十四章 沙盤 福通第一百四十九章 官兵潰敗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四百五十七章 詐城 攻堅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三百二十八章 ‘義軍’再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三十一章 匯合郭羽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頂山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爾好時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表其志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二百四十五章 劍賞猛士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十七章 賊蹤元朝官職表第十五章 擴招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十七章 賊蹤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二百三十二章 重返南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