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噩夢中的美國還未醒

司徒美堂聽得屠千軍的話不禁點了點頭,的確現在都破產了能夠有個收購機器、收容工人的地方就不錯了!哪裡顧得上這麼許多啊?!而且這還是州政府組織的,相信這也會對羅斯福的聲望產生積極的作用。(《》.)

是以,羅斯福同意這份提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此時屠千軍卻對着司徒美堂輕聲問道:“叔父,我們的收購計劃進行的怎麼樣了?!”

司徒美堂聽得屠千軍的話笑了笑道:“當然很順利!現在那些個農場主們要拋售都來不及呢!所以我們願意去買的話他們都很低價甚至相當於白送都肯給我們!”

說着司徒美堂笑呵呵的道:“所以,我們幾乎用不到什麼錢就收購了成批的小麥的燕麥還有幹玉米。都已經有幾百噸了,但你小子打算怎麼處理這些東西啊?!老堆在倉庫裡總不是個事兒啊!”

屠千軍聽得司徒美堂的話呵呵的笑開了,對着司徒美堂輕聲道:“不久後我們就會用上了,只要這份提案被通過了那麼相信我們的東西會都用上的……”

聽得屠千軍的話,司徒美堂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是啊,一旦這份提案被通過了那麼州政府自然會考慮收購農產品來抵付工資。而司徒美堂和屠千軍他們所收購的那些個農產品很快就會成爲搶手貨!因爲市面上的農產品已經不多了。

想到了這一點,司徒美堂不禁對於屠千軍頗爲佩服!反手之間竟然再次大賺一筆,這等手段何其之高明也!而且他還順勢讓美國人給他送去熟練工、送去大批的機器!

這點更是讓司徒美堂極爲欽佩,可以說屠千軍的這次計劃極爲成功!由於他的操作,不僅賺到了大筆的財富不說,還交好了羅斯福州長、進入了西點軍校甚至還讓美國人趕着給他送那些中國極爲需要的工業人才!幾乎等於白送那些各種機牀!

就這些點來看,屠千軍這次無疑是收穫到了極致!

隨後屠千軍又和老人聊了些細節問題後,便由司徒美堂在致公堂內給他找了間客房安然睡去。至清早時分,圖在林豹的護送下趕到了電報局給遠在張學良發去了一封極其之重要的電報!電報曰:

六哥見字如人,安好否?!弟千軍於萬里之外美利堅叩首,今國內戰事如火如荼弟已從報上得知。《》.然美利堅亦不平靜,華爾街之股市大跌美利堅民衆悽悽惶惶。而無數物資無人購買、慘淡堆積,熟練之工人滿街悽惶無人聘請。

是以,弟以爲此時正是我東三省收購於美利堅之各種機械、聘請熟練工人之良機!久聞六哥欲改制兵工爲民用,而此時美利堅卻多有熟練之工人與機器。若是此時我東三省聘請其工人、購買其機器必得美利堅之好感!

介時,我東三省必多一後盾也!而我東三省則是可藉此機會提升我工業品質、並聘請大量之熟練工人!開發我東三省之資源,便在弟發報之時美利堅甚至以小麥、玉米等糧物做以煤柴之用!而羔羊等則射殺棄之於野地,任其腐爛!

各種物價極其低廉,正是抄底之大好時機!弟已與紐約州州長羅斯福先生秘晤,由羅斯福先生承諾將由他出面爲我東三省組織人手及收購機器!並派出貨輪運往我處!

現便盼六哥儘早回電、確定訂單及所需人手。而後匯款!以便弟於美利堅爲我東三省之未來購之!切切!

弟屠千軍,1929年11月18日於美利堅。

而屠千軍等沒有多久便等到了張學良的回電。便見得回電上曰:

千軍吾弟,見字好!得弟之信,兄甚爲開心!請得知常先生一晤,先生也言之此事可行!是以,兄即電報與弟!

現兄匯五百萬於花旗銀行,做與弟之收購資金!至於機器及工人聘請,則由我東三省之衆位叔伯討論後拰定名單再電報於弟。

兄張漢卿,1929年11月18日於奉天。

收到了這封電報屠千軍總算是深深的鬆了口氣,捏着電報他緩緩的走出了大門。在林豹的護送在登上了汽車駛向了華興樓去,在那裡有着司徒美堂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一路上整個紐約街道死氣瀰漫,四處行走的人們似乎像失去了靈魂一般!看着這些失魂落魄的人們,屠千軍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了後世電影上的那些喪屍。(《》)

和這些人們何其相似的!失去了精神,眼中沒有了希望的光芒。如同行屍走肉般的走在街上,和這副情形何其相似啊!

而事實上現在的紐約確實也是一片的慘淡中,在現在的紐約200個一箱的蘋果:如果個個完好,才賣四角。

黃油:每磅三角九分,上等牛排:每磅二角一分,雞蛋:每兩打四角一分,電影票價:二角五分。雪佛蘭汽車:出廠價445元、一車燕麥還買不到四元一雙的“湯姆.麥坎”牌皮鞋。

用玉米棒子當燃料,比賣玉米買煤燒還合算。一隻羊送到市場,運費一元一角,售價不足一元。蒙大拿州有個牧場主,賒到了一些子彈,花兩個小時把一羣牲口全部殺了,扔進山溝,由它爛去,原因是賣牲口的錢還抵不過飼料。

他臨行時嘟嘟囔囔地對一個前來探訪的記者說:“唉,這也算是對付蕭條的一種辦法吧!”

整個城市,甚至整個美國皆是一片的愁雲慘霧。

而比現實的經濟狀況更爲可怕的是信心的消失,由於這次嚴重的危機而無論是大家族出手還是市場調節均沒有效果,而胡佛總統卻又沒什麼解決辦法於是導致了大多數的美國人逐漸的絕望了。

甚至不斷的有人在謀求辦法想着離開美國!前往其他的國家,又或者是每天無所事事的在自己那破報紙、紙皮搭建的屋子裡等待着未知的未來。

坐在車內的屠千軍冷然的看着車窗外的那些悽悽惶惶的人們,心中知道這場股災持續時間長達4年之久,近4000美國人跳樓自殺身亡;影響波及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最終演變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同樣這條適用於所有的行業,並敬告各位讀者:一旦有一個行業連擦鞋匠都認爲賺錢那麼這個行業已經趨向飽和了。就如我們曾經試過在前幾年裡連買菜阿嬸都和你說買股票賺錢的時候那你就不應該再進行股票投資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爲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在這場股災中,近4000人因破產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蕩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人們聞股色變,投資心態長期不能恢復。股市危機、銀行危機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是個相互推動的惡性循環,股市暴跌後,投資者損失慘重,消費慾望大減,商品積壓更爲嚴重。同時,股市和銀行出現危機,使企業找不到融資渠道,生產不景氣,反過來又加重了股市和銀行的危機,國民經濟雪上加霜。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其經濟危機又引發了遍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5000萬人失業,無數人流離失所,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生產停滯,百業凋零。

紐約股市崩潰發生之後,美國參議院隨即對股市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有着嚴重的操縱、欺詐和內幕交易行爲!但這已經無濟於事了,所有投資者都已經對着股市失去了信心,而後的1932年銀行倒閉風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諸多問題。

記錄美國曆史的《光榮與夢想》中曾這樣寫道:“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這一情景描述的正是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民生狀況。1932年,約有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其中有25萬以上是在16~21歲之間。這些被當時媒體稱爲大蕭條時期的“漂泊無依的人”中,有兩手空空的佃農;有因爲大旱三年、離鄉背井的農場主;有一大批剛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還有忽然失業的愁眉苦臉的中年漢子帶着生病的嬰兒——這些人天天奔波,居無定所。而這些人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意氣風發的銀行行長或者曾在著名報紙上發表評論的名作家,如今卻在夜間敲門討飯或蜷縮在城市排隊領麪包的人羣裡。這是自1929年“黑色星期二”開啓的大蕭條以來,美國人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據1932年9月的《財富》雜誌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此數接近人口總數的28%。而且這個研究報告一如其他報告,那正在另一種地獄裡受難的1100萬戶農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內的。關於找工作,1932年前後傳說的很多,有些聽來離奇,卻一點不假。確實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職業介紹所門口。確實有一個阿肯色州人爲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曼哈頓六號大街某職業介紹所招聘300人,確實有5000人來應聘。華盛頓州確實有人到樹林裡放火,爲的是人家能僱他當救火員。在那樣一個經濟蕭條的年代,有1500萬以上的人到處找工作,可是哪裡也沒有工作做。《商業週刊》做過調查,證實有不少人不再喜歡美國了,有的已經離開美國,有的正設法離開。30年代初期,遷居國外的人數年年超過遷入的。

當時的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主席約翰.e.埃傑頓說大蕭條的局面是某些人偷懶怠工造成的。他說:“很多現在嚷嚷要工作的人,不是有工作時偏要罷工,便是根本不想幹。他們無非想乘機替共產黨鼓吹罷了。”對於這種含沙射影的指責,失業隊伍裡着實有不少人竟也默然忍受。

他們採取這種態度,其原因在於這時候的美國基督新教的道德觀還很有勢力。千百萬人陷入絕境,當然不是咎由自取,可是社會工作者們卻一再說:失業的人自覺羞愧。

1932年2月,有個人被房東攆走,他對《紐約每日新聞》的記者說:“我已經兩年多沒有固定工作了,有時我真覺得自己像個殺人犯似的。我怎麼搞的,連自己的孩子也沒法照顧啦?”

這時候的美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依然趨向於奮鬥致富,努力工作等等。但可惜這樣的風格逐漸的在後來形成了缺失。

但就屠千軍所在的這個時候而言由於教養和新教倫理的關係,這樣的人自小就相信,誰賣力氣,誰就有出息。(說到這裡,推薦讀者看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思韋伯的書)

現在呢,由於大蕭條的緣故不管勤的懶的,一概倒黴,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喪。正如沃爾特.李普曼當時所說:“整個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覺得自己孤零零的,誰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對自己不信任了。”

17年後,里斯曼在《孤獨的人羣》一書中剖析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陷入這種困境時是如何的痛苦:“如果他屢試屢敗,前程絕望,一個人就很可能再也沒有內在的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壓力,於是滿心內疚,只恨自己無能。”

事實上在當時某某人寧可自殺也不靠救濟過活,這樣的報道當時報紙上登過不少。埃米爾.迪爾凱姆法國社會學家(1858~1917年)。——譯者早就創造了“利他主義的自殺者”這個術語,說這種人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成爲社會的負擔。

而這樣的例子在當時屢見不鮮,是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屠千軍事實上是救下了很多人的性命。不過他用的方式或許含帶了自己的好處在內而已。

第173章 傷兵的未來第1306章 逼出的承諾第461章 內閣和軍部的頭疼第1107章 血和雪的莫斯科(十四)第544章 閩變第1158章 日本登陸戰(上)第1120章 威克島血戰(下)第611章 炮爺的想法第528章 酬卹金進軍之血(中)第1203章 受降(中)第1232章 利益(上)第358章 絕望變!第828章 許昌血戰(下)第1055章 馬尼拉之血(中)第939章 大家好纔是真的好第151章 濟南保衛戰(十四)第1022章 猶太人的想法第115章 雷鳴第547章 東京血與雪(中)第612章 抵達的沉默第754章 拼殺第1303章 你們的立國,我要的一切第775章 津門戰役(一)第378章 決戰鴨綠江(上)第565章 雷暴襲來第372章 血染山海關(上)第830章 烏鴉來襲第1229章 破襲第701章 頹勢第451章 狩獵第730章 臥槽尼瑪了隔壁第1106章 血和雪的莫斯科(十三)第432章 嘔吐的小烏鴉第48章 北大校園裡的槍聲第924章 大破襲(6)第621章 決斷第807章 飄萍之雨第796章 丹陽城第428章 暗手第13章 紅窯的消息第195章 不容樂觀第759章 江中誰浮沉第216章 雲浪迭起第735章 白宮反應第176章 湯玉麟帶來的條件第639章 閩江不平第412章 國防軍的決定第120章 濟南亂戰(五)第271章 各方關注第1161章 福岡戰役(上)第980章 各懷鬼胎第680章 完爆之!第108章 討火仲宮鎮第1060章 抉擇第485章 變局第414章 大拯救(一)第154章 濟南保衛戰(十七)第974章 廝殺(下)第643章 閩江水寒(中)第174章 準備退兵第717章 中原事態第775章 津門戰役(一)第334章 參謀們的聚會第1169章 大決戰(6)第1088章 莫斯科之戰(上)第629章 心思詭異第1189章 東京之役(上)第810章 血戰南京第702章 抓對第324章 長生天賜予的英雄第990章 王宮密談第421章 大拯救(八)第789章 蘇聯的變化第890章 較勁第98章 動搖第1239章 力柱第488章 蛀蟲第1105章 血和雪的莫斯科(十二)第403章 改制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第258章 紛亂中的啓程第283章 炮兵的打算第131章 蘇宗轍的決定第576章 血染閩江(下)第188章 混戰(一)第177章 平靜下的激流!第90章 工兵鏟第946章 新局(下)第830章 烏鴉來襲第247章 軍子的打算第581章 艱難的決定第731章 撤職第1032章 老狐狸們的想法第1167章 大決戰(4)第165章 終結一役(上)第1058章 趕不上趟第256章 國內局勢新變化!皇姑屯三洞橋第907章 調虎離山第340章 石原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