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

韶州府城東南五十里,有溪曰曹溪,溪上有寺曰寶林,乃唐高僧盧慧能道場也。慧能即六祖,新州人,唐貞觀戊戌年生,有夙慧,三歲時,聞誦金剛般若經,即能尋師,二十四歲,傳五祖衣鉢,三十九歲祝髮,七十六歲而卒。唐高宗時慧能初至池州,五祖宏忍大師以鉢盂錫杖及所傳袈裟,謂五百衆僧曰:“誰作無像偈,即傳衣鉢。”首座一僧,名神秀,即題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

慧能見之,乃曰:“佛宗本是空,如此仍有像矣。”即改題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用拂塵埃?

五祖宏忍曰:“此全悟道,脫然無像,可傳衣鉢矣。”即以法寶授之。當時池州太守,問五祖曰:“會中五百僧不付衣鉢,何獨付於盧行者?”五祖曰:“雖有五百人,四百九十九人會佛法,惟盧行者不會佛法,獨悟道,方傳得衣鉢。”太守深然之。慧能受法,遂爲六祖。後再至廣州法性寺,繼至韶州曹溪寶林寺,末歸新州國恩寺。以開元三年八月十三日段。三州官吏,於中途爭迎六祖真身,不能決,乃祝曰:“焚香所指處,師即歸焉。”香指曹溪,因遷龕並衣鉢,建塔存之,而白光沖天,五日不絕。五代時,僭王劉-,迎衣鉢至廣州,夫人偶觸墜地,不能修補,因舍田數千頃贖罪。及黃巢之亂,兵犯曹溪,雲霧晝晦,軍人失道,鹹致恭乞哀而去。其肉身傳至宋末,香蕉如漆,以手摩鬚髮如剃,其衣一襲,乃達摩所傳西域屈-布,緝花心織成者,一襲乃唐元宗所賜,織成淡山水者。

一西天鉢,並非銅鐵木石;一西天履,更非革非木,不知何物也;貝葉經十七葉,字如刀削。至元丙子,元將張宏範師犯廣南,下韶州,兵屯曹溪,軍士至寺中,鹹用刀-脅,以驗真僞,遂折其指,元兵大驚,鹹叩頭乞命,相戒以爲禍不旋踵。師去後,韶州等處,士女尊禮備至,廣南一帶鄉紳士大夫,燃香禮拜,奔趨若恐不及。加以元主尊禮西僧,崇尚釋教。韶州人士,居然以爲牟尼再世。曹溪一寺,即兜率陀天矣。

時樂昌縣有蕭生含瑜,偶過曹溪,遊寺中,觀玩法相一會,至客堂坐定,問長老曰:“聞昔年六祖禪師,與智光禪師,傳法分戒於儀鳳山菩提樹下,其所演說,惟依般若三昧,令學者頓悟菩提,長老能道其詳否?”長老不能答,遂留蕭生在寺,盤桓數日,蕭生與長老,兩情相得,日見輦錢帛佈施入寺者,絡繹不已。蕭生暗思此寺,有田二萬餘頃,猶且日日-錢,將來不幾富可敵國耶?以長老待生甚厚,未便究詰其支用何處,而寺中亭臺池沼,淨室精舍,罔不閡肆華美,奇花異草,珍木怪石,處處令人賞心不置。內有一亭曰“卓錫亭”,亭前有泉曰“試甘泉”,蓋取東坡又試曹溪一勺甘之意。結構精妙,複道幽窈,花木最勝,蓋非其人,不得至也。蕭生逐日與長老接談後,必至亭前消遣一會,私念不意昔人所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卻在此間也。一日,長老出寺未歸,蕭生獨步亭前。見薔薇花含苞吐豔,芬芳襲人。

正在花架下,流連未已,忽亭子後,遠遠若聞絲竹之音,蕭生異之。由閣道左行,連過曲廊回榭數處,有一短牆,其音若自牆內出者。蕭生乃扳牆而望,見覆室中男女交錯,管絃咿啞,杯盤狼藉。首座者,即寺中老僧,左右環立。及侍坐者,無非寺中年少沙彌,俱各倚紅偎綠,調笑取樂。長老更擁抱妖姬豔女,輕吹細彈,酣歌暢飲,謔言-語,無所不至。蕭含瑜一見,心頭火起,正欲發作,忽轉念曰:“投鼠忌器。吾已入網羅中矣。”悄步而出,仍歸卓錫亭前,玩花一會,始至客堂,則長老仍從方丈而出,接談後,便欲辭去。長老再三不許,蕭生勉強住至次日,見長老禮意十分勤懇,心中不忍,乃以言挑之曰:“釋門動稱五戒,殊不盡然。”長老曰:“沙門戒律甚嚴,先生或者於五戒之外,更有所見乎?”蕭生曰:“非也!

釋子不必定守戒律,而亦有證果成佛作祖者。”長老忽色變,徐曰:“豈有此理!”蕭生曰:“不見西湖道濟,酒肉不離於口;姚秦鳩摩羅什,尚能御婦人,一交而生二子乎?”長老一聞此語,打着心病,滿面發赤,情知破綻,必爲所窺,遂勃然大怒曰:“莊嚴佛地,何物狂生,敢如此謗言?”一聲拿下,只見沙彌十餘人,奔至客堂,將蕭生擁至後面殿角下,不由分說,綁縛起來,蕭含瑜有口難辯,追悔無及,任你乞命,置之不理。少時,長老至前,數之曰:“吾念孱弱書生,故推誠待汝,乃敢訾吾短,將謂吾戒刀不利,不能取汝首耶?”蕭含瑜自知難免,乃泣請曰:“念數日盤桓,交淺言深,命死不敢辭,乞付全屍。”衆沙彌不許,惡狠狠即提刀就剁,蕭含瑜已魂不附體。長老上前止住,沉吟一會,乃曰:“負石沉江。”長老自去,蕭含瑜眼睜睜看着衆沙彌,又加一石,縛定兩臂,用兩人扛至曹溪上流,投於洪波巨浪中,兩沙彌方始歸去。

誰知蕭含瑜未合身亡,自入水中,即得奔流急湍,衝突一會,繩松石脫,人便載沉載浮,飄流水面,即大聲呼救,偶遇漁舟撈起,始得上岸。改換衣服,拜謝漁人,問明此地乃屬湘江,已至韶州府城東矣。急奔至曲江城中,走訴縣令,縣令以無所證驗,斥之不理。蕭含瑜氣填胸臆,無可發泄,搶地呼冤,再控韶州府,府尹樑伯鸞,暗思“寶林寺乃歷代名勝,豈容有此奸僧?”立拘集僧衆,並委員弁,搜捕寺中,果於復室內,得婦女一百十八名。樑府尹大怒,切責縣令不理,猶朔望日在寺中,進香不已。縣令惶恐謝罪,請案鞫問,樑府尹許之。縣令回署,將衆僧用重刑拷打,一一供出:婦女俱系佈施入寺,有慕清淨,自願帶髮修行者;有慕富足者;有戀年少沙彌,不忍歸去者。衆僧尚未供畢,縣令已怒髮衝冠,咬牙切齒,令將長老拶起,其餘以烙鐵火煅烙之,一時叫苦連天。始將婦女一一鞫問,內有一婦,頗具風格,縣令好生面善,尚未問及,婦自陳乃東莞人,姓沈名瑤枝,即縣令昔年所買侍妾,於中途逃去者也。縣令滿面發赤,雙目直瞪,揮手令速杖斃,餘者斷令歸家,須本夫家主親身來領。凡來領婦者,無不笞責之。蕭含瑜冤始白,賞銀二百兩,令歸樂昌,勉以奮志下帷。

後蕭含瑜成名,刺桂陽州,當時縣令鞫清此案,申詳府尹,樑府尹分別首從,如法處決,又將寺中田產,留五十畝,另行招僧焚修,餘盡入官,可安撫窮民數百戶,立時奏聞宋主。旨下俞允。

正值刑部尚書韓昭由翔龍府按部至韶,讚羨樑府尹此舉利國裕民,甚愜人意。樑府尹遂會同韓尚書,將寺田逐一履勘,深嘆“二萬餘頃沃壤,從前徒爲藏奸養蠹之用”,勘畢,又至寺中,韓尚書一見招提蘭若,僭擬宮殿,立命人拆毀其三分之二,惟湘山殿乃寶林祖祠,不在拆毀之數,又將六祖肉身、衣鉢等類,舉火焚之。一時煙焰並作,空中若有人語曰:“深謝韓大人,數百年明鏡無光,今始得清淨化身矣!”頃刻間,異香撲鼻,梵音盈耳,隱隱向西而去。

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九回 北固亭範國昌望氣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四十四回 周處臺馬陵伏妖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十四回 万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徵羅浮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七十七回 範僕射登臺觀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泄憤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遊五臺山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