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陰謀(一)

此刻的京師當中,陸軍部尚書鐵良的府上迎來了一位客人,鐵良與這位客人在書房當中似乎在討論着什麼,現年四十三歲的穆爾察·鐵良已然進入的不惑之年,但是作爲目前慈禧太后最爲信任的滿族官員,穆爾察·鐵良一直在爲清王朝的延續做着各種各樣的努力。

現在的穆爾察·鐵良身材略顯臃腫,臉龐也是滾圓滾圓的,顯然生活條件是極好的,雖然人長的不怎麼樣但是鐵良好歹是和袁世凱一樣有着救國能力的人。

本來鐵良早年在吉安讀書,祖父死後,他與父親服喪回京,由其母博爾濟吉特氏授學業,四年之後後鐵良的父親去世,因爲家境艱難,鐵良放棄科舉,改而研究財經、軍事,學成後鐵良入榮祿幕府,協助處理各種軍務,深得榮祿信任。

隨即榮祿將鐵良舉薦入兵部,爲兵部侍郎,會辦京旗練兵,在光緒二十九年,朝廷派鐵良赴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擢爲戶部尚書,在日本考察的這一段時間裡鐵良和日本政府有了一個初步的交流,並且認識不少日本的政要。

不久,清廷設立總理練兵處,統一對新軍的領導,*奕劻爲總理,袁世凱爲會辦練兵大臣,鐵良爲襄辦,協助袁世凱辦理各項練兵事宜,並暗中監視袁世凱。

直到袁世凱被貶至死亡,鐵良就成爲了慈禧最爲信任的官員,鐵良得此重用自然也沒有辜負慈禧的重託。

在鐵良被慈禧重用之後隨即派人離京,先後前往上海、蘇州、南京、蕪湖、武昌等地,等到再一次的返京時候,有八個省份最重要的財政來源“土膏捐稅”已被鐵良收歸中央;各地督撫的勇營武裝,或被改編或被解散;江南製造局的大筆經費及用人權亦被鐵良奪走。

至此,地方勢力大爲削弱,中央實力一時增強。回京後,鐵良復奏摺文長達萬言,詳明切實,得到慈禧的讚賞。

所以說鐵良這個人無論對於貿易、稅收,還是陸海軍建制、訓練等,“皆深研之而沿窺其奧秘”,是一位“能幹、頭腦清楚、聰明敏銳、性格果斷”的強勢官員,但是與之前的袁世凱相比之下,鐵良則是缺少了一股子果決的能力,雖有能力做事也強勢,可是在遇到大事之後卻有些猶豫不決。

而此刻坐在鐵良面前的則是一定典型的黃種人,不過體形略微顯得有些瘦弱,身高也沒有鐵良高,在加上嘴邊的鬍子和有些蒼白的面孔一看就是典型的日本人。

此人名叫林權助,是日本駐大清公使館的公使。

“公使閣下前年貴國爲了大清國的利益和俄國佬打了一仗,雖然說最後是打平了但是還是壯了我們黃種人的聲勢啊,爲我大清國的利益不被俄國人所佔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鐵良的話說的倒是好聽,全然不提這場戰爭是在自己的國家的領土上開打的,更沒有說自己的這一方所提出來的局外中立,光是給日本人臉上貼金了,全然不知大清在遠東的利益已然被日本人和俄國人所瓜分了。

林權助在聽了鐵良的話之後笑了笑說道:“尚書閣下說笑了,我們兩國的關係向來十分的親近,貴國的利益被其他國家所侵犯,我大日本帝國爲了保護友國的利益,這個出兵是分內之事。”

“是啊,貴國趕走了俄國人這關外也是清靜了許多,更何況貴國在遠東還駐紮着軍隊,現在誰又敢來搶奪我大清在關外的利益!”鐵良拍了拍日本政府的馬屁。

“那是自然,大清國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好朋友,對於朋友我們自然是要維護他的利益不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犯的。”林權助對鐵良說道。

“公使閣下說的對,但是現在我大清在關外的情況有些不妙啊。”在林權助說完之後,鐵良對林權助說道。

“哦,尚書閣下爲何怎麼說,難道貴國在關外出了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大日本帝國來爲貴國解決?”

在日俄戰爭之後清廷和日本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進入了蜜月期,對於清廷的態度不知道要好上了多少,所以對於清廷所提出來的一些要求,日本都是會酌情答應的。

而鐵良所說的關外有些不妙則是因爲王賓的原因,此前爲了穩住王賓朝廷把關外這塊地盤給了王賓,但是那是無奈之舉,等到現在局勢平穩之後,慈禧立馬就後悔了,雖說這關外的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現在是亂的不得了,但是隻要王賓收拾了這個亂象之後,那就是憑空多出了兩個省的地盤,這麼一個坐擁三省之地的封疆大臣手底下有軍隊,還緊挨着直隸,要是哪天有什麼不好的想法的話,這朝廷還能存焉?

所以慈禧責令鐵良想個法子出來,削弱王賓在關外的實力,再不濟的話也應該讓王賓忠於朝廷。

鐵良在得了慈禧的懿旨之後整天都在想着怎麼削弱王賓,直到不久前鐵良終於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利用日本人的力量來對付王賓。

想要削弱王賓就不可避免的使用武力,或者是國際壓力,但是鐵良思來想去發現國際壓力對王賓是沒什麼用的,美利堅、德國人、美國人和王賓的關係都還不錯,尤其是俄國人和美利堅還和王賓聯手在奉天城外建立了一個工業區和商業區,所以這一招是沒什麼用處了,只能考慮武力的問題了。

可是朝廷剛剛平穩下來動武是不肯能的,誰見過哪朝哪代平白無故就對自己的臣屬動用武力的,況且鐵良就是有了動武的藉口也不敢對王賓動武啊,這北洋在直隸的軍隊朝廷還沒有掌控完畢呢,這就要急匆匆的動武了,鬼知道這些北洋新軍到時候會不會臨陣反水?

所以這一來而去,鐵良就考慮到了日本人。

但是這個日本人向來是無利不起早的貨,不給點實在的甜頭是不會出手的,所以鐵良琢磨是不是讓點關外的利益給日本人,讓日本人得了甜頭來對付王賓,不過是否出賣利益還是要老佛爺點頭的。

幾天前鐵良就把這個意向給老佛爺說了,直到今天老佛爺才同意了鐵良的法子,所以鐵良在得了老佛爺的允許之後便急匆匆的日本駐清公使林權助給請了過來。(。)

第231章 九連城之戰(二)第154章 密談第167章 陰謀(二)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73章 不打你能忍?第217章 試探(一)第143章 打他一票(一)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一)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285章 天變了三十五章 反手一擊一第214章 撤退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67章 陰謀(二)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69章 軍事會議(二)第112章 定局第197章 會議(一)第280章 視察新兵營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煩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二十二章 王青天很忙第139章 心服口服第282章 慈禧病重?第5章 遲來的福利第243章 二選一第166章 陰謀(一)三十四章 遭遇伏擊第63章 清剿匪患第306章 異動第108章 改變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第168章 陰謀(三)三十一章 戰爭的進程第86章 夜談(二)第288章 亂(續)第138章 挑釁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71章 願歲月靜好第19章 錦州的洋行第133章 合作(四)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112章 定局第152章 密談(二)第292章 謀其國(二)第157章 慈禧的後手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三十八章 到達新民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70章 剿匪(一)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三)第192章 軍火之憂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142章 三月匆匆第195章 至關重要的情報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156章 亂局初顯第314章 王賓的想法第200章 大烏龍第114章 要錢第237章 擴軍第81章 匆匆數月第202章 分歧三十六章 反手一擊二三十八章 到達新民第205章 圖窮匕首見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第86章 夜談(二)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第69章 軍事會議(二)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222章 算計第300章 平衡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6章 步兵訓練方針第15章 下馬威(一)第289章 謀劃第252章 陰謀第118章 對馬海戰(二)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三十七章 反手一擊三第108章 改變第223章 夜襲第131章 合作(二)第72章 打還是不打?第233章 陰你一波(二)第20章 交易第222章 算計第196章 拖延時間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285章 天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