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天下大勢

王賓在聽到李榮的話頓時就感到了驚訝,看來這一次的會議只能開到這裡了,至於再開的話只好等到下一次有時間的了。

於是在李榮耳語完畢之後,王賓便宣佈這一次的會議到這裡就結束了,而幕僚們一看在李榮進來之後在王賓的耳邊說了幾句話之後王賓便宣佈了會議的結束,看來大人是要有事情需要去忙,所以在王賓宣佈會議結束之後這些幕僚便一個個的離開了會議室。

而王賓在結束之後則是在李榮的陪同之下來到了自己的書房,一進書房王賓就看到了自己的族叔現在的北洋大臣王英楷正坐在書房當中翻看着一些書籍。

之前李榮在王賓耳邊所說的話便是,北洋大臣王英楷來到了府上,目前正在書房等待大人。

這王英楷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族叔,而且還是信任的北洋大臣於情於理自己都是要去拜訪的,於是王賓只好中途停止了幕僚會議前來拜訪自己的族叔王英楷。

進了書房之後王賓便招呼道:“王叔,您今個怎麼有空來侄兒這裡了?”

王英楷見王賓顯得有些不理解,便開口說道:“怎麼,就不能過來看看這個新任的東三省總督了?”王英楷有些笑着的對王賓說道。

“王叔,您就別取笑侄兒了,現在您不也是新任的北洋大臣!”

“哼,佑德你是不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失啊,老夫成爲北洋大臣的代價便是要將這個第二鎮的指揮權拱手相讓啊,要知道老夫將這第二鎮苦心經營了許久,現在卻是要交給朝廷實在是有些感慨啊!”王英楷嘆了口氣後說道。

“那王叔這一次前來小侄這裡的的原因是?”王在聽了王英楷的話之後,就知道王英楷肯定是有下一句的,不然的話前面和自己說這個幹什麼!

王英楷在聽了王賓的話之後並沒有正面回答王賓的話,而是接着說道:“佑德,你觀這天下局勢現今如何?”

王英楷此話一出,王賓便知道這一次王英楷來是和自己論國事了,隨即王賓便答道:“回王叔,當今局勢小侄是這麼看待的:朝廷式微,地方權大,猶如春秋之周天子與諸侯一般。”

“賢侄此話何解?”

“依小侄所看自同治中興、湘淮兩軍興起以來,清朝內重外輕的政治格局便已經開始改變,尤其是經過漫長的洋務運動,到了清廷新政時期,地方勢力開始不斷的壯大,已從督撫專權發展到了督撫與地方鄉紳主導的自治運動合流的地步,到了這個地步,在小侄看來不僅滿人的權勢早就萎縮到了非靠漢族名臣和士紳才能勉強維持的境地,而且地方勢力的壯大現在是無法逆轉的事實。”

“佑德你這話,雖然說的有些道理,但是老夫可並不認同,地方雖然權大,但是還是不得服從朝廷的命令。”

“王叔,現在雖然朝廷尚有威嚴,那是因爲老佛爺還在啊,單單憑着老佛爺玩弄權術的制約與平衡的手段,就猶如玩弄一個夾纏不清的連環套一般,這之前的事情可不就體現了這一點,但是如果有一些連老佛爺這個最後的威嚴都沒有了,這個偌大的清廷可還制的住各地的督撫,王叔要知道此前的楊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便算得上朝廷和地方的一次交手了。”

王賓的話在王英楷的耳中聽起來顯得有些危言聳聽,甚至連老佛爺的“西去”都直言不諱的說了出來,但是王英楷在將王賓的話好好的回味了一番發現,這目前的格局果如王賓說的一般,老佛爺只要還活着,這下面的人還是不怎麼敢輕舉妄動的,畢竟老佛爺的手段擺在那裡,但是老佛爺走了之後可就不一定了。

想到這裡王英楷便開始不由的關注一下現在的地方局勢了,這麼一想王英楷發現和王賓所說的差不到那裡去:特別是這個責任內閣出來之後,組織責任內閣原本是因爲各地總督聯名上書爲立憲做準備纔出現的產物,這些督撫上書的理由很簡單,責任內閣有三點好處:一是可以確定施政方針,二是可以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有利於統一分配國家財政收入。

但是這責任內閣和預備立憲雖然是在這些督撫的壓力之下建立了,可是一看這個內閣的成員就知道了朝廷還是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力,這十二個內閣成員當中有九個是滿族,其中核心的五人更是是皇族,所以無論怎麼看,都是一種赤裸裸的收權之舉。

,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滿族少年親貴,少不更事,用魯莽的收權之舉,開罪了所有最不該開罪的人,因此地方和朝廷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這個皇族內閣一直想要將權力收歸己有,使得權力逐漸的向中央集中化。

雖然現在這個矛盾有慈禧壓着,但是慈禧一旦西去,局勢立馬便會便的混亂無比。

想通了這些之後,王英楷便向王賓問道:“佑德,那麼據你所看現在這個格局如何?”

“依小侄來看,這天下的格局往大了看,便是朝廷與地方的格局,如是再將地方分來來看便是北方的北洋和南方的南洋了,北洋現在已經被朝廷打壓的各分派系,不過小侄不是吹的,目前在這北洋當中屬小侄的關外系的實力最大了,至於南洋則是有些複雜了。”

“哦,南洋怎麼個複雜法?”

“王叔,這個南洋要說實力最大的還是屬於兩廣了,兩廣之地向來富庶情況也最爲富庶,在兩廣所練新軍均是留日士官,這些人多多少少接觸過一些革命的思想,所以這兩廣之地革命黨的力量不容小覷。”

“照佑德你這麼說,看來我大清的情況還是有些嚴重啊!”

“哼,何止是嚴重在小侄看來這大清的江山只怕沒幾年了。”王賓毫不在意的說道。

“佑德,慎言,不管怎麼說起碼現在的這個江山還是大清的。”對於王賓的話王英楷出言說道。

“王叔,小侄說的話對不對在您的心中也是有數的,再說了眼下王叔您是北洋大臣,小侄是東三省總督王叔您在朝廷,小侄身處關外可以爲王叔在朝廷壯壯聲勢,而王叔也可是在朝廷給小侄撐撐傘單憑我們叔侄兩的關係,王叔您會說出去?”王賓笑着對王英楷說道。(。)

第62章 那個計劃(二)第63章 清剿匪患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129章 改制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308章 王賓的打算三十四章 遭遇伏擊第77章 一方來使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發展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86章 夜談(二)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296章 南清朝第245章 對策(續)第250章 一探究竟(二)第242章 朝鮮大起義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94章 鎮壓(二)第267章 簽訂協議(續)第298章 防務第228章 又見火力試探第156章 亂局初顯第181章 黃雀與螳螂(二)第174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二)第316章 九里關的陷落(一)第143章 打他一票(一)第196章 拖延時間三十三章 拉攏第93章 鎮壓(一)第63章 清剿匪患第108章 改變第259章 坑一波英國佬第139章 心服口服三十四章 遭遇伏擊第5章 遲來的福利第100章 挑選(二)三十八章 到達新民第245章 對策(續)203章 補充標第274章 戰後瑣事第264章 明治天皇的聖斷(下)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76章 戰後反應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99章 挑選(一)第201章 談判第319章 投降主義(續)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321章 長驅直入第195章 至關重要的情報第202章 分歧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201章 談判第57章 資敵賣國(二)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140章 訓練事宜第58章 迫擊炮的出現第99章 挑選(一)二十一章 憲兵隊的成立第315章 東平州的危局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72章 打還是不打?第205章 圖窮匕首見第288章 亂(續)第207章 各方反應第111章 機遇第76章 戰後反應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69章 軍事會議(二)第161章 東三省的野望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3章 前去赴宴第95章 亂民結局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84章 袁世凱的視察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292章 謀其國(二)第128章 幕僚(二)第127章 幕僚(一)第232章 陰你一波(一)第124章 結束的戰爭203章 補充標第166章 陰謀(一)第278章 王伍到來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73章 不打你能忍?二十七章 老爺子的用意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247章 王賓的對策第62章 那個計劃(二)第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2章 那個計劃(二)二十四章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239章 帷幕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57章 資敵賣國(二)第198章 軍事會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