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學堂

自從在1901年擬行新政後,各地官紳紛紛響應清廷的興學詔書,設立了不少新式學堂,這些學堂或自立章程,或轉抄酌改他校章程,程度、課程、年限參差不齊。同時,納科舉於學校也被提起公議。

在這種情況之下,通過制定全國統一的學制系統來確立標準,加強規範,消除分歧,已成爲清廷和辦學者的共同願望。

於是清末開始頒佈的學制始於《欽定學堂章程》而成於《奏定學堂章程》。

隨着這些教育章程的出現,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舉,而袁世凱更是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鹹趨實學。

於是在北洋一系的的力推和諸多邊疆大吏的支持之下,朝廷終於在1905年的五月份下達了取消科舉的諭令,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並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督撫實力通籌,嚴飭府廳州縣趕緊於鄉城各處遍設蒙小學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王賓不得不臨時將改革的方向做出了一些變動,將學堂教育這件事情給提上日程。

學制主系列劃分爲三段七級。

第一階段爲初等教育,包括蒙學堂4年、尋常小學堂3年、高等小堂3年。規定兒童從6歲起入蒙學堂,畢業後方可升入小學堂學習,小學堂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識及一切有益身體之事。”

蒙學堂和尋常小學堂共7年規劃爲義務教育性質,“無論何色人等皆應受此七年教育”。

第二階段爲中等教育,設中學堂4年。第三階段爲高等教育,分爲三級:高等學堂或大學預科3年(設政、藝兩科);大學堂3年(設政治、文學、格致、農業、工藝、商務、醫術共七科,各科下又分若干專業);大學堂之上設大學院,年限不定,以研究爲主,不立課程,不主講授。

這個在張百熙的主持下擬定的學制被稱爲“壬寅學制”。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中央政府名義制定的全國性學制系統,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性質、培養目標、入學條件、在學年限、課程設置和相互銜接關係。

但是主持制定“壬寅學制”的張百熙以偏護新學遭批評,同時因爲該學制制定倉促,存在一些不足,公佈後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壬寅學制”公佈後未能得到實行。

隨後清政府重新公佈出了由張百熙、榮慶等人重新擬訂的一系列學制系統文件,統稱《奏定學堂章程》。因公佈時在陰曆癸卯年,又稱“癸卯學制”。

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頒佈並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國性法定學制系統,較“壬寅學制”更爲系統詳備。

這個學制之所以說更爲系統詳備,主要是提出了“使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童”,“以啓其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並調護兒童身體,令其發育爲宗旨”。

更重要的是,對於教學的內容比之前的壬寅學制多出了重點之初,強調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等。

學制的制訂特別是癸卯學制的頒佈,解決了各地興學無章可依的矛盾,爲新式學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實施中的問題,癸卯學制頒佈後又作過一些補充和修正,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在學制中開放了“女禁”。

在這樣的大浪潮之下,王賓也不得不將學堂的事情提到了軍制的前面。

在日俄開戰之前奉天的教育情況還是不錯的,各個府縣都有小學堂,但是在日俄開戰之後由於奉天地區很快的就成爲了戰場不少的學堂頓時就不再上課了,許多人都忙着逃難哪裡來的閒工夫去考慮教育的問題。

所以在王賓成爲盛京將軍之後,在奉天地區已然是沒有一個學堂了,但是在遼西地區的學堂還是在王賓的維穩下勉強開課。

對於教育行政王賓也相應作出了改革,先是設立了提學使司作爲各管教育的行政機構,並且由自己親自擔任提學使表示對教育的重視,還在提學使司下設省視學6人,專門負責巡視各府廳州縣學務。

對於自己轄區內的學堂王賓也開始對其進行劃分,分別分成小學堂、中學堂、以及大學堂對於學堂的建設當地的鄉紳自然是極爲支持的,在清末這個時期每個人都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況且出現建設學堂也是可以讓自己擁有不錯的名聲,所以王賓在提出建設學堂之後,這些鄉紳自然是無比的支持的。

在來自這些鄉紳的支持之下,王賓很快就完成了學堂的建設計劃,各地負責建設小學堂,但是中學堂和大學堂將會有王賓親自接手,沒個府各建立一箇中學堂來招收小學堂的優秀學生,在建設學堂同時王賓還接手了原來奉天大學堂的師生以及原本在奉天地區的各個學堂的老師和學生。

在有了這些老師和學生之後,學堂很快的就建立了起來,但是這光有不少的學堂卻沒有老師也是不行的,於是王賓又在錦州城內建設了一個錦州師範學堂,專門招收那些秀才和讀書人進行培養,在經過培養之後再由提學使司對這些完成培養的老師分配到各個學堂。

小學堂的話,目前有各地的鄉紳和縣府的支持,花費上面到是不需要考慮太多,但是中學堂就不一樣的了,中學堂的耗費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王賓爲了能讓學生上的其特意提出了讓每年由各府解決一半的花費,這樣一來就能夠爲學生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學費。

至於大學堂的話,目前只是搭出了一個架子學生和教師都是比較少只能慢慢的等中學堂的學生步入大學堂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目前的教育改革完全是王賓一手出錢的,所以對於財政壓力還是很重的根據熊希齡的報告這樣的教育辦下去的話,每年都要支出一筆不菲的銀子,以目前的財政狀況來說是無法支撐太久的。

所以在官辦教育的基礎之上,熊希齡又向王賓提出了私人建設私塾的辦法,可以極大的緩解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對於熊希齡的建議王賓也是接受了,提出了私人建立私塾的方法。

雖然現在的教育才剛剛開始,但是王賓相信在兩三年內就會看到教育的成果了。

第161章 東三省的野望二十七章 老爺子的用意第268章 巡視鳳凰城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154章 密談六十四章 新兵們的進攻第53章 新式火炮(一)第88章 夜談(四)三十七章 反手一擊三三十三章 拉攏二十二章 王青天很忙第314章 王賓的想法第一百八十五章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225章 俄國人的反應第292章 謀其國(二)三十三章 拉攏二十九章 募股建廠一第299章 防務(續)第168章 陰謀(三)第199章 軍事會議第238章 段祺瑞的誓言第262章 毫不鬆口第70章 軍事會議(三)第133章 合作(四)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決定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一)第78章 三方會談(一)第145章 結束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三十九章 擴協成鎮第223章 夜襲第313章 解圍(下)第238章 段祺瑞的誓言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兩百九十七章第127章 幕僚(一)第62章 那個計劃(二)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12章 定局第187章 小動作(續)第80章 交易達成四十章 徵兵第271章 青黴素第53章 新式火炮(一)第214章 撤退第236章 要擴軍的王賓第136章 入朝人選第291章 謀其國(一)第45章 歷史的拐點(一)第255章 局勢頓轉第274章 戰後瑣事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192章 軍火之憂第5章 遲來的福利第113章 盛京將軍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該叫什麼標題第51章 紗廠與水泥第317章 九里關的陷落(二)第217章 試探(一)第19章 錦州的洋行第233章 陰你一波(二)第9章 駐防錦州第109章 遼陽對持第318章 投降主義第288章 亂(續)第71章 願歲月靜好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275章 擴大生產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決定第76章 戰後反應第120章 講武堂第86章 夜談(二)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43章 軍事會議第57章 資敵賣國(二)第279章 治療肺癆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17章 訓話第157章 慈禧的後手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168章 陰謀(三)第80章 交易達成第121章 學堂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73章 不打你能忍?第293章 謀其國(三)第190章 泄密第299章 防務(續)第136章 入朝人選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239章 帷幕第235章 失算的立見尚文第160章 準備剿匪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第78章 三方會談(一)二十五章第246章 重新恢復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