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改革

今天重感冒,只能一更了,還望多多海涵。

從辛丑年開始,改革新政就一直在進行着此刻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千年未有的變革當中,以袁世凱爲首的北洋一系一直在不斷的推進改革。

而王賓在擔任盛京將軍之後,所提出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改革,因此在農業上面王賓提出了建立一個農業局,專門負責農業以及林業。

再有就是遼西之地的礦產資源,遼西向來礦產資源豐富,所以王賓又成立了一個礦物局,管理遼西境內的鐵礦、煤礦、銅礦等資源。

另外爲了發展遼西的經濟,王賓還特意成立了工會總局專門負責遼西的商會以及經濟情況,至於總辦的人選王賓也早就有了,那就是熊希齡。

熊希齡這個人在財政以及改革上面據王賓所知可是極爲有一手的,因此讓熊希齡來擔任這個總辦是最爲適合的。

除了這些方面,其他方面也是要多有涉足的,比如軍務、治安、教育這一系列的方面。

不過當前最爲重要的還是屬於擴軍了,有了地盤卻總不能沒有守得住地盤的力量吧,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裁汰舊軍,編練新軍了。

儘管在1905年的時候在東北日俄雙方還在進行無意義的消耗戰,但是這個和國內有什麼關係,雖然國人對此都是議論紛紛的,但是這場戰爭反而沒有影響國內的任何變化,要硬說影響的話,那就是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被刺激了。

兩方開戰,清政府卻宣佈局外中立,雖然這裡面有外界的外交壓力,但是還是刺激到了一些有識之士,這些有識之士恨不能立馬強國。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之風在國內興起,在各省不斷的推出改革的情況之下王賓卻沒有去理睬這些所謂的改革,在王賓看來這所謂的改革朝令夕改的,今天改這個明天改那個改來改去的,基本上是看什麼可以改上那麼一手就要改一下,到最後完全沒有循序漸,進反而把自己給改了個不知東西。

所以說清政府爲什麼倒的快,其一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被時代所淘汰是必然的。

這其二就是改革了,改革就改革唄,改得好說不定還能搶救一下,但是看看這改革改的都是什麼玩意啊!

左改改右改改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給改革死了,在王賓看來清政府的垮臺就是因爲改革的動作太大,太不講究過程了,完全就是希望在極短的時間裡面將國家給強盛起來卻不考慮是否可行,要知道這改革總得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吧,像這般改,不改死自己纔是怪事!

所以王賓現在的改革只不過是先是提出一個大致的方針在慢慢的改革,目前最爲關注的就是軍事改革有了強大的實力保障之後纔會使得之後的更進一步的改革不會遇到反抗。

於是在二月初的時候,王賓先是提出了巡警的重要性,隨後王賓又提出了城中央,設總局一所,城中分東西南北,設分局四所,城外設分局一所,共分局五所,每所轄小分局六所,共設小分局三十所。

對於警員王賓也是提出了一些要求,充當警員的條件有七條:“一須年在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者。二須曾經讀書識字,粗通文理者。三須身體強健,能耐勞苦者。四須性質和平,不尚血氣者。五須有保人。六須考驗。七不準以曾經犯罪之人充當。”

這些要求都保證了每個警員都有着良好的背景,不會出現不知底細的的情況。

對於細則的話王賓則是要求每局下設若干棚,每棚設警長1人,有崗哨3處,每個崗哨設3名警士,將管轄區域仍劃分爲5個警區,每一警區設1個分局,每個分局下設4個區,每區設5棚12崗,配置巡警50人。錦州全城一共設置執勤棚100個,執勤崗240個,執勤巡警1000人。

雖然對於這個警員的要求王賓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得在巡警制度在全面的建設好之後才能開始招人,目前的話王賓只能從自己的軍隊中選拔1000名士兵,進行短期的警察訓練,使之熟諳警察的職能,然後脫下軍裝,換上警察制服,稱之爲“警察”。

這警察的制服這一方面王賓會向袁世凱要求一批制服,這警察的制度早在庚子事變的時候袁世凱就提了出來,現在王賓不過是拾人牙慧。

而正是袁世凱的地方警察制度的建立,之後終於導致全國警察制度的建立,在這其中還有着西太后慈溪的大力支持。

在巡警這個玩意弄好之後,下一步王賓則是要考慮練軍這個大問題了,之前自己並沒有在奉天全境擴軍的權力,但是現在不同了,作爲盛京將軍的王賓終於有了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的權力了。

於是王賓在隨後奏報朝廷,說奉天之地軍力多糜爛,士卒毫無鬥志此番一來守衛奉天着實有些困難,於此爲響應朝廷編練新軍之號召,奉天遇裁汰舊軍從舊軍之中選出部分可用之卒,在由本地招募身家清白之百姓預期編練出兩鎮新軍編爲奉天常備軍。

這要搞出兩個鎮的奉天常備軍可不是開玩笑的,那可是足足三萬餘人接近四萬人的軍事力量,每個一年的時間是沒辦法成軍的,難度比之前擴協成鎮的難度還要大上不少!

不過現在好歹王賓還是有四個巡防營的底子,將這四個巡防營爲底子,好好的擴建一番也不是太難,最爲主要的是現在王賓可是有了裁汰舊軍的權力,原本奉天將近四五萬的舊軍,怎麼說還是能從中在挑選出一兩萬的可用之兵,當然前提是要把這些士卒好好的操練一番,這樣一來的話,兩個鎮的軍力還是能達成的,只不過這已經是王賓目前所能擴建軍隊的極限了,再擴軍話這個財政的情況可就並不允許了。

不過這光有士兵而沒有下層軍官這是一件十分尷尬的事情,所以就目前的情況對王賓而言,建立一個講武堂是一個已經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現在的王賓已經開始初步的形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派系的雛形,雖然這個雛形還是比較的弱小,但是眉頭卻已然出現。

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219章 立見尚文的異動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55章 來自東瀛的拜訪第278章 王伍到來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181章 黃雀與螳螂(二)第232章 陰你一波(一)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三)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92章 民變第259章 坑一波英國佬第132章 合作(三)第166章 陰謀(一)第75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三)第202章 分歧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186章 小動作第240章 無題第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39章 心服口服第115章 旅順陷落四十章 徵兵第199章 軍事會議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十五章 反手一擊一第168章 陰謀(三)第208章 視察前線第219章 立見尚文的異動第140章 訓練事宜第96章 事後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60章 無題第222章 算計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159章 東三省總督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與利用第306章 異動第49章 招安(一)第190章 泄密第120章 講武堂第319章 投降主義(續)第59章 錦州造第161章 東三省的野望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91章 軍費第204章 王英楷的來訪第320章 拿下東平州第5章 遲來的福利第1章 新的自己第192章 軍火之憂第234章 立見尚文的反擊第229章 定計第58章 迫擊炮的出現第75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三)三十九章 擴協成鎮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一)第61章 那個計劃(一)第174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二)第66章 迫擊炮的威力(二)第248章 查探結果第67章 戰後總結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17章 訓話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108章 改變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240章 無題第44章 會後第278章 王伍到來第165章 反心第10章 戰爭的車輪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289章 謀劃三十九章 擴協成鎮第299章 防務(續)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117章 對馬海戰(一)第234章 立見尚文的反擊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47章 兵工廠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111章 機遇第178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一)三十三章 拉攏第258章 調停開始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246章 重新恢復的補給線第233章 陰你一波(二)第二百零六章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88章 夜談(四)第61章 那個計劃(一)第301章 工商業的發展第78章 三方會談(一)第236章 要擴軍的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