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五章 刀斧加身

古代城池攻防戰,充斥了血肉橫飛。

周陽文爲了這次的蘊城之戰,提早在蘊城之外,又築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戰壕。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皆發給武器,分派地段,晝夜守城。城中存糧實行軍事管制,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

只是三王這邊也不含糊,準確的採取了圍困之法,在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連營,稱“鎖城法”。

爲了啃下蘊城這根硬骨頭,三王除了出動了三十萬的兵力,還動用數千具炮石、洞子、鵝車、編橋、雲梯、火梯。

攻城剛剛遇到了阻礙,三王大將立即撤下戰兵休整,跟着就列炮三十座;鼓聲一響,衆炮齊發。無數斗大的石塊遮天蔽日,挾着巨大動能和勢能,呼呼風響,聲威赫然。

每塊石塊砸到城牆,都可以明顯感到城池在震動,樓櫓中炮,立即倒塌,四處泥土飛揚,木屑飛濺,人不幸被砸中,直接成爲肉醬!

辰儒先生十分的老道,針對這個情況,辰儒在樓櫓四周架設虛柵,下面堆高粗糠布袋,樓櫓即使被毀,也能很快修復。

不過,很快三王大將又用填濠法向城推進:用一種下置車輪,上安巨木,狀如屋形,用生牛皮覆蓋,外面又用鐵皮裹實的“洞子”,士兵在裡面推動車輪前進,每一座洞子向城池迫近,後面都會有數不清的洞子連續跟上,座座節次相續,連接上了五十作餘輛,士兵便在裡面不斷傳輸土木、柴薪。靠近了城下濠溝,便用大板薪柴墊底,一層層加高,最後填土,與平地無異。

擁有了這些刀槍不入的洞子,無論城上拋射下的無論是箭、還是石頭、檑木,統統失效,毫無作用。

對於城內的蘊城守兵來說,如果再想不出辦法破壞這些洞子,洞子裡面的三王的士兵就填平了濠溝;填平了濠溝,就接觸到城牆了;接觸到城牆了……三王的士兵就可以躲在洞子裡面鑿城牆了!

怎麼破解洞子鑿城法呢?

辰儒用地聽算準了洞子靠城的位置,在對應城裡面放置着大型風箱,箱前放置柴火,等城牆被鑿穿,便拉起風箱,熊熊烈火頓時被吹成了一條條狂飛亂舞的巨大火舌,鑽過了城洞。

剛鑿穿了城牆的三王士兵還來不及慶祝,被火一燒,鬼哭狼嚎,卻又無從躲閃,只好沿着洞子往後退,火順着洞子往裡燎,洞子反而成了一個更加巨大、更加綿長的風箱,而且洞子裡面是木製的,遇火即燃,烈焰張火,三王士兵被燒得鬼哭狼嚎,死傷無數。

三王大將氣得七竅冒煙,命人推出幾十座鵝車,該車體積龐大,形如鵝形,下面用車輪運載,通體包着鐵皮,與城頭齊高,前面的“鵝頭”由錐形熟鐵鑄成,下面由大索拉動。每一輛鵝車都由幾百人躲在後推行,靠近了城頭就拉動大索,“鵝頭”上下硺城,情形可怖。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辰儒在城中製造跳樓,士兵站上面將一塊塊巨石捆起來,砸在對方鵝車上,又派死士在下面用繩子和搭鉤將鵝車拉倒。

雙方死傷慘重,攻城三王方面死傷一萬餘人,而周陽文這邊也死傷近八千,其中有三千多民夫,這一戰有太多的人失去了丈夫,兒子,父親....!

更可怕的是,這還僅僅只是開始,第二天還有更恐怖的瘋狂。

................................

第二天一早,戰爭繼續,這次三王將領撤去飛橋改用疊橋法過河...所謂的疊橋法,就是先用木筏浮於水面,以後鋪一層乾柴、一層葦蓆,一層厚土,依次循環,層層加高。

這種疊橋,城上的蘊城守兵用石頭砸、砸不斷,用火把燒,又燒不毀,只能望橋興嘆。

遙看橋的盡頭,直通三王大軍的營寨,燈火如晝,每五百步就設置有一瞭望臺,斧鑿之聲不斷,聞於遠近。

疊橋搭成,三王士兵運來用數丈高巨樹製成的撞竿撞城。該撞竿底部用數十條橫木穿下,由士兵手擡肩扛前進,竿頂裹以生鐵,或乾脆裝上大鐵槍頭,或裝上託叉鉤頭等等。

爲了對付三王士兵的撞竿,辰儒命人以桑木作屋,桶索相連,等其撞竿來了,士兵躲在屋裡,用鐵鉤鉤住撞竿的竿頭,與之對拉,等雙方拉得難解難分之時,突然乘勢猛放,三王士兵則連人帶竿跌落滾做一團。

跟着很快...三王士兵就新制作出來的火梯、雲梯、編橋比蘊城的城牆還要高,可以直接燃燒樓櫓,雲梯、編橋可以倚城而上,三者下面均用車軸推行。

一物降一物。

對付這三樣東西,辰儒也找來了撞竿,在每個城樓子上都設了置三兩條,等三王士兵的火梯、雲梯、編橋到了城下,便揮動撞竿撞敵梯橋,下面又用鐵鉤鉤定,使之進不得前,退不得後,再施以火攻,將敵人的梯橋毀壞無數。

三王士兵又出動攻城必備神器洞子,長達數丈,上面用牛皮生鐵裹定,裡面用溼氈,中間填充石棉,防箭、防石、防火。

辰儒再次破解。

他命人取來徑長一尺二寸的熟鐵,鑄成條縱橫布的蒺藜形,復以生鐵燒熔,灌充其中,重約五十斤,上面安有鏈鼻以鐵鎖相連,繞過滑輪,懸掛在城頭,來回敲打洞子。

也幸虧有辰儒在,如果不是辰儒先生想出一個又一個破解敵人的方法,蘊城不用幾天,就一定會破。

只是即使辰儒先生機智如妖,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辰儒先生依舊無力迴天,隨着殺戮越來越多,蘊城中的死傷超過了五萬。

其中百姓死傷近三萬,雖然還有很多百姓願意無條件守城,但是此時的周陽文已經不行了,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因爲這樣守下去,蘊城之中男丁就要死亡殆盡了。

這不是周陽文想要看到的,所以周陽文因爲徹底的崩潰...已經開始想要投降了,他想要學明朝的崇禎皇帝,刀斧全部集於一身。

明朝崇禎...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而幾乎同一時間,皇太極的大軍在叛臣吳三桂的幫助下,一路南下直逼京城,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意識到大勢已去,無可挽回。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亡國之君要麼選擇逃走,要麼選擇俯首稱臣,但崇禎二者都沒有選擇,他走到了那顆歪脖子樹下,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位期間勤勤懇懇,並無過失,也想到了先祖當年的遺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既然國家已經不在,自己應該爲它陪葬,於是他用一條白綾毅然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臨死前留下了幾句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而這最後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足以看出他的偉大,雖然他是亡國之君,但他的骨氣和仁愛之心卻值得我們敬佩!

雖然周陽文不知道崇禎,但是他想要學崇禎,因爲這兩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子民。

而也正是這個決定,讓餘夏的行動作出了變更。

..................................

第一百三九章 最慘的賀家人第一百八三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一百四五章 青山軍遠程打擊力量第一百零七章 一條毒計第一百零三章 公共馬車第九十三章 照夜玉獅子第九十五章 青山旅第八十六章 驚駭的讀書四人組二百三八章 無情和無義第二百三九章 百姓喊城第一百九五章 私生子白呈翼第一百四三章 鐵果和石弩第九十九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二百六四章 三輔九卿第一百九四章 荒城趙丘永第二百一二章 公審趙家兄弟第二百一九章 三王攻壽國第一百七三章 石弩,燃燒罐第三十章 第一次擴張第五十一章 你要成婚了第六十九章 擒拿賤民餘夏第十四章 簡易吊機第七十七章 青山二團和蘇鋼第五十二章 給餘夏選侍女第十九章 兩夥劫匪第三章 晚餐的溫馨第二百七九章 魏幅計中計第五十二章 給餘夏選侍女第四十七章 青山營餘秋第二百五九章 一夜寂靜第一百零五章 鼠疫大爆發第二百五四章 進退兩難第二百三七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一百一十章 落櫻臺是我家第一百一四章 入境者,殺無赦第二百零八章 項上人頭第六章 鳩鶿城第四十三章 第二次擴張第一百七一章 射穿龍旗第三十五章 山匪襲擊第三十七章 擊敗山匪第六十七章 迷信與科學第一百七三章 石弩,燃燒罐第六章 鳩鶿城一百二九章 意外第六十二章 發現鐵礦礦脈第二百零三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二百七五章 導火索點燃第八十九章 四級戰備第一百四二章 所有人臥倒第四十二章 製鹽但不賣鹽第一百九二章 雙搶和大豐收第二百零三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二百六三章 餘夏會妖術第一百一八章 甕城前的見面第一百六一章 歡樂父母第五十三章 兩位可愛貼身侍女第二十六章 自救第六十二章 發現鐵礦礦脈第二百六五章 宰相魏幅第二百五八章 內衛保護第一百八十章 自來水和抽水馬桶第二百六七章 龍雀軍第九十三章 照夜玉獅子第六十四章 武器改變歷史第二百五七章 大都永安第十九章 兩夥劫匪第二百一一章 大虎的心願第一百三七章 可憐的賀容鎵第二百五八章 內衛保護第一百二八章 恨意滔天第十五章 李葳蕤(weirui)第一百七一章 射穿龍旗第五十一章 你要成婚了第一百三二章 青山城六部第九十四章 讓出功勞,一箭雙鵰第二百零四章 留下一萬人第二十二章 肥皂的製作第二百二七章 三萬大賊第八十八章 不愛學習就要打第二百五二章 逃離青山城第一百三六章 賀家前往青山城第二十二章 肥皂的製作第一百八三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四十五章 虎賁丁大山第一百七五章 公平競爭第二百五六章 搞掂林冪第二百一四章 香水第二百八一章 龍雀兵魂,死戰不退第九十九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四章 檢查行李箱第二百四八章 七巧節第一百六一章 歡樂父母第四十一章 李葳蕤的崇拜第四章 檢查行李箱第二百七五章 導火索點燃第二十五章 合作生意第二百七九章 魏幅計中計第七十八章 包庇餘夏第六十二章 發現鐵礦礦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