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四章 金丹九轉內孕元胎

六百九十四章 金丹九轉,內孕元胎

着作陸庭封道傳的這位古老天仙,也是推動天地,創立道學的人物之一。

正因爲是他們那一輩人創立道學,改變方術,纔有瞭如今的道家傳承。

他們對於各方境界的認知見識,自是最爲深刻,最爲精深,也是最爲正確的。

後人揣摩他們的真意,但終究會有偏差。

而秦先羽從陸庭封道傳之中去看,實則便是以這位古老天仙的角度去看,哪怕因人而異,會有不同偏差,但差異之處也極爲細微。

……

元胎者,乃精氣神所化,其實與金丹極爲相似。

但它孕育在金丹之中,就如仙根道體之內孕育的金丹。

實爲金丹之中的金丹。

精氣神凝合之後,這也是未來天仙之體。

元胎乃是道胎之雛形,是未來仙胎之根本,它聚集了修道人一生的感悟,精氣神等真意,三魂七魄等本源,而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一點真靈本意。

有了這真靈本意,這元胎纔是活物,纔是生靈,否則,也便如同金丹一樣,是凝聚大道,收斂法力的一個仙物,而非生靈。

這一步,往往會把人阻住,一生一世難以頓悟。

而陸庭封道傳,則直接點明瞭此事。

待到金丹九轉七返,溫養至大成,人之本體,再非這一具肉身皮囊,而是丹中之胎。

丹中之胎,纔是根本,餘者皆爲皮囊外物也。

只是仙胎未成,皮囊就如渡世之舟,一旦棄之,便沉淪苦海,只有修至仙胎,纔算渡過彼岸,可以脫離肉身,逍遙自在。永駐天界,永恆不朽。

秦先羽沉思許久,終是驚覺一事。

道劍在金丹之中,便如元胎在內。只是缺了真靈意念,也缺了自己精氣神入內。

他有道劍在金丹之中,藉此爲根本,加之洞察明悟之後,便一舉凝就元胎。

以道劍爲根本。化出了一個胎兒,懷抱道劍,坐於金丹之中。

元胎已成,感悟圓滿,金丹立時大成。

他有天仙之氣溫養金丹,火候充足,無須時日磨練,無須日夜溫養,差的便是這元胎。如今元胎能成,金丹立時圓滿。經九轉七返,又自進陽火,再次退陰符。

金丹九轉,內孕元胎。

九轉地仙!

……

沒有驚天異象,沒有天崩地裂,也無氣衝九霄,也不驚動萬里,更無三災九難。

只有仙霧悠悠,縹緲難尋,無法捉摸。

仙霧之中。徐徐走來一人。

他依然如舊,面容清秀俊逸,身形頎長,而道衣色澤平淡。只是較之先前。氣息悠然縹緲,好似天上白雲,但雙眸卻又似深邃如淵,未能看出一絲半點真相。

他揹負一劍,那劍氣息沖霄,只因歸在鞘中。才斂了鋒芒。

他行走之間,白氣縈繞,遮掩身形。呼吸之間,宛如白霧吞吐。

在場者俱非俗類,都是仙家,袁守風是地仙,那三頭妖龍是妖仙,能見常人所不能見。

那年輕道士頭頂,隱約能有一個虛影,抱成一團,約拳掌大小,色澤白中泛金,朦朧之中帶着通透。

隱約可見那一團光華之中,有個人影盤膝,形如幼兒,端然安坐。

在場者俱都知曉,那虛幻光團,便是金丹虛影。而那光中人影,自是丹中胎兒。

但這一個元胎,卻和尋常九轉地仙來得不同。

只見這人影盤坐之中,懷抱一劍。

那劍纖細,卻滿是道韻。

人與劍,彷彿共生,好似不分彼此。

“此劍不受天地乾坤之氣,只在他體內運轉,如能成就,脫出金丹,必然分屬先天,與道胎相似。”

袁守風這般想道。

……

三頭妖龍面面相覷,但心中皆知,這道士非同小可,乃是九轉地仙,遠勝於它三者,非是它們能敵。

但這一頭幼龍,驚動龍王,引得龍宮封賞,也是非同尋常。

三頭妖龍俱都不願輕易放棄,正欲放低兩分姿態,問上兩句。

然而就在這時,那頭幼龍從金光之中撲了出來,繞着這位九轉地仙,盤捲起來。

初時還以爲這幼龍不識高低,想要絞殺這個年輕道士,然而見到此狀,三位妖龍俱都恍然。

那些金光已經散開,化作滿空的金翅大神鷹,圍繞海島之上。

玉肌白龍緩緩說道:“原來你就是降服了這幼龍的言分道人。”

秦先羽眉宇微挑,掃過身旁的野龍,心中念頭轉動,頓時明朗。於是他點頭說道:“正是。”

乙木青龍陡然喝道:“本龍掌控方圓萬餘里海域,怎不曾有聽過你這麼一號人物?”

秦先羽微微笑道:“自是新來的。”

那青龍頓時言語一滯。

三頭妖龍對視一眼,正欲以東海龍宮的威勢相壓,然而在這時,天空忽然出現一個聲音,說道:“你們三個,且退下。”

那聲音好似遮蔽蒼天,傳遍四面八方,沉重威嚴,使人爲之心顫。

聖閣龍王!

三龍盤踞,頭顱低伏,恭恭敬敬喚了一聲。

袁守風眼睛閃動了兩下,似是覺得愈發有趣,但心內卻無半點驚懼。

那邊滿空金翅大神鷹都爲之一滯,而野龍已是頗爲驚駭,自覺招來了麻煩。

反倒是秦先羽,依然未有變化,伸手朝着野龍拍了拍,然後看向高空。

高空處,藍天白雲,然而有風吹拂,吹出許多虛幻的線形,勾勒出一個活靈活現的龍首,沉穩厚重之餘,又顯滄桑老邁。

然而落在秦先羽眼中,那便是來自於歲月沉澱的底蘊。

聖閣龍王緩緩說道:“小道士,你是哪家的小輩?”

這位龍王倒是不曾拐彎抹角,直接點明瞭許多事情,比如看出了他並非一般散仙之流。

說來也是,秦先羽溫養金丹至大成,適才顯露氣息,乃是先天混元祖氣,可見所修煉的,是少見的直指大道之功法,多半是出身道德仙宗。然而他丹中藏劍,而劍意凜然,背後又有一柄用燕地秘術煉就的仙劍,又像是燕地的路數。

而在他身旁,又有一個修行道法,兼修方術的人物,介於道士與術士之間。

因而顯得古怪,但可以知曉,此人定非尋常散仙之流。

秦先羽微微笑了笑,說道:“言分道人,乃出自於中土幽州地界,自祖輩便處於大德聖朝之中,鄉土屬淮水之南,豐行府,奉縣。餘自幼習醫,於殘舊道觀中,幸得道法傳承。”

他輕笑道:“可詳細否?”(未完待續。

第67章 樹身上的一道劍痕第37章 滿堂靜候七百四十九章 仙道有半人衆生之幸也第55章 驚變六百七十章 餘暉七百七十三修正序號時代變遷落子破局五百五十二章 不見停歇的殺戮七百七十章 天仙落地第65章 弩箭!第108章 局勢五百八十一章 今入蠻荒者言分道人七百二十三章 一言如定律五百五十七章 朱升第77章 觀字而觀人二百十七章 挖墳三百三十三章 龍龜傳承四百三十四章 擇劍五百四十章 兇榜第三宋野百五十五章 雪蠶蠱第101章 有天雷響於地底第84章 離開相府三百七十八章 蠱蟲守護二百三十一章 按碎石階登山蓄勢二百二十五章 州府大人來訪第65章 弩箭!七百三十三章 凝氣成丹六百七十五章 大荒蠻龍之血第24章 誤會六百一十九章 先天神算七百七十三章 撼動九鼎後世災劫五百零八章 收徒下五百五十章 六劫不朽真身七百二十四章 兩方來人百九十二章 自開一門七百二十章 龍龜死後作此用三百六十二章 風寒二百零四章 有恃無恐六百六十一章 諸天破碎三百三十一章 破碎虛空七百一十七章 斬妖上五百二十六章 豢養神魔第24章 誤會四百九十八章 報個平安七百七十四章 再臨道德仙宗三百零四章 鵬心蠱蟲妖鷹三百七十六章 龍息果下七百二十二章 棄子與依仗二百零一章 三記觸地印三百六十六章 眼前事三百六十三章 兩界山四百九十二章 貧道言分四百八十八章 悟道五百四十章 兇榜第三宋野七百四十五章 大德聖龍天子下七百七十五章第74章 相府二百零五章 楊先書三百六十八章 仙人阻路六百五十九章 棄子第89章 道人二百三十六章 飛天血蛇三百八十九章 道祖坐騎五百二十章 絞滅第73章 調戲三百四十七章 殺戒五百二十一章 陰陽歡喜禪三百二十章 尋仙訪道談何易四百一十九章 輕描淡寫第50章 一劍定生死三百九十四章 商議五百三十八章 試劍百五十八章 道劍之能銳不可擋七百五十五章 風雨已至應皇山三百六十八章 仙人阻路四百二十五章 各脈首座二百六十一章 九重霧障之後二百六十章 龍虎交匯之法四百五十二章 三部劍訣第34章 百歲寒年草第82章 翅翼神蜂六百三十三章 一個平靜的時代七百二十二章 棄子與依仗七百八十五章 傳承接續六百三十四章 兩界山中二百七十章 迎戰四百八十九章 得道五百三十章 豐先六百四十四章 劍動九霄第28章 州府柳珺百二十五章 穿牆破壁無可阻擋三百九十五章 尋龍二百二十三章 地牢盟主五百二十六章 豢養神魔第66章 如煙似風蟬翼步百二十九章 白鶴童子第65章 弩箭!第94章 雷符解析四百七十六章 幽州四百一十六章 山門之前百七十九章 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