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織網(下)

側殿之中,沒有摔杯爲號的武士,有的只是一份份卷宗整齊的擺放在側殿兩側的案子上面。而在上首的地方,那是一張桌子和一張太師椅,桌子上七份奏疏的副本一字排開,文安之進入大殿後,當即便被那張桌子吸引到了注意力。只是當他拿起了其中的一份,細細的看過之後,整個人當即便愣在了當場,另外六份連看也沒看便頹然的坐倒在了太師椅上。

文安之如此,衆將也是立刻就湊到了近前,紛紛翻看起了那幾份奏疏的副本,尤其是那幾個還認識些字的,更是當即便是一片的臉色慘白。

側殿之中,從翻看紙張的聲音,到講解的竊竊私語,再到此消彼長的爭論甚至是怒喝,最後只落得是一片鴉雀無聲、落針可聞的寂靜。

直到良久之後,涪侯譚文看了看譚詣和譚弘,又看了看那幾個被他們在平日裡斥之爲賊寇的前大順軍,嚥了口唾沫,幾次張口又幾次閉上了嘴巴,直到片刻之後,咬了牙才湊到文安之身前,低聲說道:“督師,末將等接受齊王殿下的援助,也是在爲朝廷增強些日後用得上的武力。”

譚文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文安之嘆了口氣,彷彿渾身上下的氣力已經被那份奏疏副本吸光,說出的話語也變得有氣無力了起來。

“你們想怎樣便去怎樣吧,老夫沒什麼好說的了,去吧,讓老夫在此休息一會兒,安靜一會兒。”

恍惚間,當初那個六十多歲高齡,從廣西千里迢迢,不辭勞苦的趕到夔東的山區裡督師,走遍了每一個武將的駐地,每每談到忠君愛國、每每談到夷夏之防便有着哪怕後生小輩也無法期寄的活力的川鄂督師,在這一瞬間彷彿是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個老朽,活力消失殆盡。

眼見於此,衆將之中還有想要勸上兩句的,卻根本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爲好,就好像此時此刻無論是說些什麼都將是蒼白而無力的,連他們自己都說服不了,更別說是眼前的這位老人了。

片刻之後,踏入殿中的衆將行禮過後,紛紛退出了側殿。側殿的大門悄然關閉,老人依舊是頹然的坐在那裡,腳步聲從側殿的內間緩緩而來,每一步都是如此的堅定,但老人卻依然頹廢如斯。

“十幾年前,我做過一個夢,夢裡面有一位老人,年輕時曾爲權臣構陷,後來韃子入關了,老人不惜在花甲之齡重新出山。數年間,老人由內閣首輔到邊鎮督師,麾下大多是些曾經禍亂天下且桀驁不馴的賊寇,但是憑藉着過人的威望和能力,很快便能夠驅使這些互有矛盾的賊寇爲朝廷所用,竭盡全力的與韃子廝殺。”

“然則,殫精竭慮卻敵不過大勢所趨。朝中權臣作亂被平息,但是其結果卻依舊將朝廷推到了毀滅的邊緣。當是時,朝中有蓋世的名將,但是韃子不光有數倍、數十倍的大軍,更有降了韃子的權臣寫來的一封封勸降書,使得朝廷在僅存的那兩個省的文官、武將們紛紛棄甲歸降。”

“老人沒有放棄,當虜師大軍自漢中南下,越過四川直薄昆明之際,老人靠着他的威信說服了麾下的藩鎮們併力向西,進攻虜師南下的後勤轉運節點,也就是重慶府。”

“軍無糧則散,第一次,老人成功了,重慶遭到圍攻,虜師不得不回師爲重慶解圍。朝廷利用這段時間也儘可能的緩了口氣,重新調動軍隊以迎虜師。但是牽制終究是牽制,解圍過後,加固了幾個月的城防,虜師便再度南下,而老人也只得再度去說服衆將,出兵進攻重慶。”

“然而,到了第二次,作爲先鋒的賊寇與先後抵達重慶城下的兩支官軍內訌,想要降了韃子的官軍武將暗算了另一個不肯附逆的官軍武將,繼而與城內的韃子聯手,殺敗了聽從老人命令而來的賊寇。第二次重慶之戰因內訌而慘敗,虜師沒了後顧之憂,很快就殺進了雲南。”

“接下來的歲月裡,蓋世名將竭盡全力但卻未能力挽狂瀾,幾年後死於荒繳時依舊在告訴他的兒子要寧死勿降,而就在那時,天子也被韃子主帥用弓弦生生勒死了一個在後世被稱之爲逼死坡的地方。老人聞訊,幾天幾夜不眠不食,最終鬱鬱而終。而在那個故事裡,唯獨缺了的,只是我一個人而已!”

“我很佩服這位老人,佩服他的高潔志向和爲此不屈不撓的努力,但是如果這位老人能夠去江浙大地上看看,想必也一定能夠理解我。那裡的百姓有着更好的生活,有着哪怕是國朝初年也未曾有過的美好。而我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修改了太多已然腐朽的祖制,壞了太多人原本蛀蟲一般的幸福生活,我已經沒有了任何退路可言了,因爲退一步便是萬劫不復。”

“對不起,我將會毀了您的夢想。而我唯一能夠保證的是,不到萬不得已,我也不會做出太過激烈的處斷。”

側殿之中,腳步聲轉而向着大殿的大門而去。老人緩緩的擡起了頭,遙望着那一如腳步般堅定的背影遠去。當側殿的大門被一把推開,夕陽打在那人身上,更是如同山巒一般偉岸。

………………

第二天一早,陳文在武昌的城門樓上目送着川鄂督師文安之登上了返回奉節的行船。目送走了最大的阻礙,陳文也開始了與夔東衆將的會商之中,而據他所知,那幾個代表主帥前來的武將也早在昨天就派人返回駐地,一定要讓主帥趕來與陳文一會,纔好免於在接下來的商討中吃虧。

接下來的日子裡,主帥沒到的在拖時間,主帥已經在武昌的則等不急,陳文出於公平的考慮,等到他們到齊後正式會商。所幸,在此之前大體上已經有了一個基本意向,很多事情僅僅是根據情況盡行調整而已。

會商在一個月後徹底結束,冬月初,陳文與夔東衆將商定,由江浙明軍分三批向夔東各部支援物資,主要是以糧食、銀錢、種子、農具及農用牲畜和禽類爲主,以便於他們能夠儘快開始恢復四川民生。

經過會商,整個四川省被瓜分殆盡,除了在清軍手裡的保寧和已經被陳文分給了馬進忠的遵義,其他的府縣都在劃分的範圍之中。

按照會商結果,原駐紮於大昌縣的袁宗第接手賀珍的原住地,併兼有其在大昌縣的駐地,把守長江上游的節點;大寧縣交給袁宗第,賀珍則接手萬縣三譚的地盤,包括萬縣、梁山和重慶府的忠州——他做過明軍,也做過大順軍,接受三譚的地盤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矛盾。

這兩部大致瓜分了夔州府,而兩者之間的夔州府城,也就是奉節則依舊作爲督師行在,雲陽等地也繼續爲督師直領。

原駐紮於重慶府巴縣陳家坡的劉體純和馬騰雲兩部就近安置在重慶府城,此前清軍撤離,將此間的百姓盡數帶走,城裡更是點了一把大火,他們纔沒有改換駐地,如今要接受江浙明軍的物資援助,便遷駐地於重慶府城,把住那裡的水陸要衝。

至於兩部具體如何劃分,陳文不做太多幹涉,但他們的控制區當限制於重慶府的西部地區,以防侵擾到其他人的轄區。而重慶府的中部,包括酆都、涪州、武隆和長壽四地則給黨守素和塔天寶兩部負責。

陳文對四川的劃分是沿着長江航道進行的,過了重慶府,再上游便是瀘州府和敘州府。這兩地都是單獨一府的地盤,由郝搖旗和繼承了李過和高一功麾下大順軍嫡系的李來亨負責管轄。

這兩個傢伙,一個是直腸子外加沒腦子的莽夫,另一個則太過年輕,威望僅限於自身軍中,只是繼承了李、高二人的軍隊而沒能繼承二人的威望,放在那兩地其實並不適合。但是其他地方也不好劃分了,至少他們是不打算離着清軍和雲南太近的,暫時就只能分在那裡了。

四川中部和東部總體上是大順軍餘部各部的地盤,四川西部的成都依舊由總兵劉耀和副將楊有才負責管轄,不過他們也就僅限於府城一地而已。成都府北部分於譚文,成都府南部分於譚詣,再南面的嘉定州則由譚弘管轄。

這四支部隊乃是清一色的四川明軍,開會時三譚便湊在一起密議,最終決定了引劉楊二人爲援,扼守川西。遠是遠了點,總好過陷在一羣“賊寇”之中要安全吧。

剩下的唯有王光興所部,此人駐地位於湖廣北部的施州衛,北連奉節,南面和東面則皆是土司,陳文本打算也將其遷往四川的,誰知道此人似乎是對陳文的那個向土司要人口的計劃比較感興趣,表示願意繼續駐紮施州衛,陳文也只有暫時由着他了。

這樣一來,夔東明軍各部的佔領區基本上都獲得了擴大,其實按照陳文的打算是每人一個府,哪怕是大半個府的。然則他們都下意識的想要離清軍和雲南遠一些,好在自家地頭上慢慢發育,諸如潼川府、順慶府以及南部的一系列府縣就都只能繼續保持無人區的狀態,至少他們暫時還生不出什麼慾望來。

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陳文計劃是派出船隊協助遷徙。總的來說都是在長江沿岸,水力比較便捷,但是將他們請到了四川,既可以統一湖廣的事權,又可以多上一堆貿易對象,受益只會更大,陳文也就不在乎這份麻煩了。

商定完畢,衆將也需要回返各自的駐地進行準備,盟約締結,按道理是要刑白馬爲誓的,不過陳文卻並沒有打算去當衆屠宰寶貴的戰馬,而是派人將范文程從武昌府的大牢裡提了出來。

半年過去,范文程在大牢裡吃的好,睡得着,被獄卒、牢子們養的白白胖胖的。陳文將此人提來,便笑着對夔東衆將言道:“這位範經略,在韃子那裡有再世諸葛的美譽,今番本王恭送諸君入川,便以這個假孔明來盟誓的祭品。”

說到這裡,陳文便想着押解范文程而來的親兵大聲喝道:“來人,將這個狗漢奸送上行刑臺。今番,當以三千六百刀的厚禮來酬謝這廝爲韃子立下的汗馬功勳!”

………………

陳文離開了貴州,轉而在武昌開始了這對鄂西、川東的經營。陳文離開後,吳登科帶着殿後的部隊分批掩護有意願前往湖廣的軍戶撤離,而李定國則始終與其保持着距離,一步步完成了對貴州的接收工作。

貴州接手,雙方的協議也算是達成,只是留給永曆朝廷和李定國的這個貴州,卻早已是今非昔比。

貴州各地的庫房以及貴陽的秦王府被一掃而空,老鼠都已經開始成羣結隊的搬家了。只是留給他們搬遷的地方卻少了很多,城裡面還好,各處的軍屯裡卻早已是寥寥無幾,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衛所軍官和監工以及他們的家人——陳文要的只是作爲勞動力的軍戶,孫可望原本的基層管理團隊卻是沒有任何興趣可言的。

軍戶成批次的流失,屯田勢必將面臨荒蕪的境地,再加上倉儲被掏空的窘境,李定國突然發現,他接手的這個省除了在地理上避免了雲南直面江浙明軍的威脅,暫時好像並沒有得到任何實際性的好處。

如此這般,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就算是李定國接到的報告裡,陳文也沒有強制軍戶遷徙,僅僅是鼓動而已,便摧毀了孫可望的軍屯體系,人心向背到了這個地步,也確實不再是人力所能扭轉的。

財政上的問題需要解決,貴州恢復生產是需要時間的,可能還需要從雲南對其進行大量的投入才行。可是貴州的麻煩事也不只有這麼點兒,陳文還爲他留下了另外的兩個爛攤子,也足夠他繼續撓頭的。

陳文在遷徙軍戶的同時,辣手解決了寧谷寨長官司,貴州各地的土司不敢對陳文施壓,唯恐被這位蠻不講理的南明第一強藩盯上,但是對李定國他們卻是毫無顧忌。原因很簡單,永曆朝廷此前對陳文進行了申斥,有用沒有兩說着,起碼立場是站在他們這邊的。現在陳文走了,他們自然是要找李定國來討個說法,賠償一些他們的損失。

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永曆朝廷獲得了土司們的支持,自然也是要有所表達的。這個問題很是複雜,李定國起初還在琢磨怎麼解決,沒幾天他就發現了以他的政治能力好像根本就解決不了,只得將這些土司推給了永曆朝廷,讓他們直接向朝廷反映。

土司的瓜噪固然讓人厭煩,但是李定國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卻是更爲嚴峻的。陳文此前俘虜了大量的秦藩武將和戰兵,結果等李定國接手貴州,才發現這些人已經被陳文放走了,現在以馬進忠和馬惟興爲首,已經開始了在四川遵義軍民府和赤水衛等地的盤踞,僅僅是遙遵着永曆爲主,對他這個晉王則儼然是一副既不聽調,也不聽宣的獨立勢力模樣。

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很簡單,陳文挑唆,不需要,僅僅是永曆朝廷殺了孫可望這一條就足以讓他們這些秦藩的大帥們爲之惶恐。尤其是李定國之於孫可望,名爲義弟,實爲仇敵,就更是讓他們無法安心了。

所幸的是,這些秦藩武將佔據的基本上都是貴州和四川的交界地帶,不影響貴州的總體局面。但是隨着孫可望的死,剛剛收取了貴陽沒多久,正在緩緩向東推進的李定國就收到了昆明那邊王自奇和王尚禮二將率軍洗劫昆明倉儲,棄城而逃的消息。

昆明原本是劉文秀負責鎮守,然則二將兵力更爲雄厚,劉文秀也只是牽制而已。原本上永曆朝廷的正統地位、劉文秀在大西軍的威望配合少量軍隊便足以平衡二將的勢力,豈料孫可望死訊傳來,二將出於畏懼便轉而選擇了狗急跳牆,如今已然是帶着大軍逃離了昆明,向着廣西那邊流竄。

王尚禮和王自奇二將麾下各有五千戰兵,都是秦藩留守雲南的精銳,此去廣西擺明了是要與已經在南寧府站穩腳跟的賀九義一起割據廣西中、南部,在那裡更可以背靠陳文在廣西東部的地盤,以“挾齊自重”。

就這樣,幾個月下來,此前籠罩在永曆朝廷頭頂上的秦王府算是土崩瓦解了。但是這些餘部卻依舊割據在側,雲貴兩省的倉儲也不容樂觀,經濟問題將會成爲永曆朝廷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核心難題,這是完全可以預見到的。

二將逃出昆明,李定國便拋下了繼續收復貴州東部的大軍,帶着本部精銳返回昆明,以防不測。而貴州的接收工作,包括貴陽在內的中部地區交給白文選負責,而更爲靠近湖廣的東部地區則交由兵力更爲雄厚的馮雙禮負責,至少暫時只能這樣子了。

處死了孫可望,永曆便從貢院搬進了昆明秦王府,李定國返回,爲了振奮一番昆明的民氣,也搞了一回大軍入城的儀式。只是出兵平叛半載,最後卻落到個如此的局面,到了皇宮,李定國當即便跪倒在了永曆面前。

“臣,無能。”

第十二章 剿撫第二十七章 夢想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八十七章 審判(下)第十二章 大捷第四十五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七)第二十二章 死守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備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第四十二章 衡陽!(上)第八十七章 孤軍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上)第四十一章 半渡而擊(三)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二十七章 星君(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二十四章 胚胎第六十二章 興明討虜(中)第九十七章 曙光初現(上)第一百零六章 前進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七十七章 勁草(六)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八十六章 在即第九十八章 烽火第一百零一章 天崩(一)第五十二章 破立第一百零三章 銅金華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四章 加瓦第八十二章 可逆第七十三章 勁草(二)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二十三章 緊迫第八章 再戰衢州第十五章 孫鈺第八十六章 審判(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中)第四十九章 忠誠第八十六章 審判(中)第四十四章 複製(上)第五十三章 亂起(完)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三十四章 相望第八十五章 鐵面人(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三章 分地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十章 解答第八十一章 懸殊第三十九章 復活第五十五章 串聯(一)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一百零七章 天崩(七)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五十四章 南塘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數(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西(中)第八十六章 餘波第四十章 半渡而擊(二)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七十七章 鐵壁第六十一章 選擇(下)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四十二章 轉型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八十章 洋務第九十四章 質變(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桃子第七十六章 解答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四十一章 革新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十九章 楸枰三局(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五十九章 織網(下)第五十二章 比試(中)第六十四章 仁勇第二十二章 措手第八十六章 在即第八十章 頓悟第九十三章 質變(二)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北望(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望(四)第四十六章 末路第五章 八月(上)第八十一章 岔路口(上)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一百二十章 出征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十四章 分期第四十八章 改寫(下)第八十四章 鐵面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