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見歡(中)

“張尚書無須多禮。”

陳文三步並作兩步,一把拖住了張煌言的雙臂,硬是將他行禮的動作止住。

眼見於此,張煌言只得改爲拱手一禮,陳文也回禮如儀。不過及到了近處,細看去,這位“西湖三傑”之一的民族英雄在相貌很是不俗,尤其是那雙眸子,異常的炯炯有神,陳文甚至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堅定意志。

自弘光元年寧波舉義抗清而始,到清康熙三年被殺害於杭州弼教坊,堅持抗清近二十年,幾乎貫穿了整個南明時期。氣節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抗擊滿清民族壓迫的大旗下做到相忍爲國,這纔是南明時期最缺乏的東西。

“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羶!”這句充滿了悲憤的嘆息,大抵是不會出現了吧。

陳文看向張煌言之時,張煌言也在打量着陳文。年紀與其相彷彿,甚至比他還要年輕一些,更重要的是,其人氣質上鋒銳蘊含在溫和之中,綜合鄭成功和鄭泰那邊曾經提及過的感官和事情,以及他與陳文的部下們在這段時間的相處,此人絕非是如李之椿以及這段時間那些士紳所說的那般蠻不講理。

“蒼水,多年不見,君更勝當年啊。”

比之陳文,王江與張煌言是舊相識,當年吳勝兆反正失敗,張煌言在平岡立山寨抗清,與當時在大蘭山的王翊、王江所部有過很密切的交集,更是曾參與過王翊攻陷上虞縣城的作戰。後來魯監國從福建退回浙江,設行在於舟山,張煌言入衛,二人便再未有過交集,豈料再見卻實在江西的南昌,形勢比之當年更是稱得上是一片大好。

“是啊,長叔,算來已經有六年的光景了,真沒想到再度重逢會是在南昌。”

舊友重逢,免不了要共敘彼此的經歷,尤其是當年的那些共同的好友大多已經沒於國事的今天,更是不勝唏噓。

“當年以大蘭山一隅之地支撐數千精銳,今朝南昌能恢復到這般,長叔之才具,便是入廟堂爲計相亦是足夠的。”

能夠看到民生恢復,哪怕這裡並非是張煌言的故鄉也足以讓他感到欣慰和愉悅。不過,王江卻並沒有對這份功勞慨然受之。

“蒼水有所不知,其實浙江和南贛亦是如此,皆是輔仁堅持輕徭薄役,嚴肅吏治的功勞。”

“哎,長叔你總是這樣說。我回浙江大半年,明明這段時間都是你在江西操持一切嘛,現在被稱讚了,反倒說是我的功勞,我可是受之有愧的。”

陳文哈哈一笑,張煌言的視線也重新回到了陳文的身上:“殿下……”

“瞧瞧,你是長叔的朋友,我也是長叔的朋友,那咱們倆也可以算是朋友。這樣太見外了,你這邊殿下殿下的叫着,是不是我也得管蒼水你叫張尚書才行?”

“不敢,只是殿下已爲朝廷名爵,貴爲藩王,尊卑斷不可亂。”

“蒼水啊,你就聽輔仁的吧,他這人最沒有個規矩。況且這只是私下,我們在公開的場合也是使用官稱的。”

“正是如此。”

“呃。”張煌言嘆了口氣,實在耐不住這兩個傢伙一唱一和:“那就卻之不恭了。”

“就是嘛。”

稱呼的問題解決了,彼此之間的關係也無形的拉近了一層。

張煌言知道,王江是去年才被陳文從南京救出來的,在此之前,江浙明軍的民政一向是由一個叫做孫鈺的文官和陳文共同負責。不過那時江浙明軍還只是浙江明軍,現如今佔領區已是那時三倍有餘,甚至將近四倍的地盤,也分爲了浙江、江西和南贛這三個巡撫轄區,分別由孫鈺、王江和陳文的一個親信文官顧守禮負責,若說這些地區的民生恢復與陳文無關,卻是除了那些強行堅信於此的鴕鳥以外任誰也不會相信的。

“在下兵敗池州,多謝輔仁出手相助,否則只怕是已無倖免之理。”

歷史上張煌言沒有在南京之戰後的那場千里大逃亡中去世,但卻也歷盡了艱辛,一路上被各種士紳、義軍推來推去,最後全軍覆沒,帶着幾個隨從堅持着從江北的霍山、英山地區一路潛行,甚至在途中身染瘧疾也要強忍着病痛行進,一路才返回到浙江沿海。不過這一次,如果真的被張應祥抓到,估計弼教坊的慘劇就將會重演於尚未被明軍光復的南京了。

“蒼水客氣了。”

南京之戰,鄭成功還是敗了,陳文在南昌時也從軍情司南京站獲得了具體的內情,與大致上和歷史上的南京之戰沒有太大的出入,甚至就連清軍的實力遠遜也僅僅是讓鄭成功逃出生天了更多的潰兵而已,並沒有能夠將接過扭轉過來。

“輔仁此前就已經懷疑大木可能會失敗?”

陳文搖了搖頭,他已經盡力了,南京與他佔領區的最北端相距五百多裡地之遙,中間還有杭州堅城和嶽樂的大軍,他是怎麼也不可能以堂堂之師來幫助鄭成功避免這一次慘敗的,可最後就連樑化鳳沒能參戰也無法改變結局,着實讓陳文感到無語。

“鎮江大捷的消息傳來後,太長時間沒有傳來南京光復的消息,吾只是以防萬一罷了。”

“大木,哎。”

南京城下的慘敗,對於鄭成功和張煌言來說都是一次希望的破滅。歷史上,這更是南明最後的一次大規模反攻作戰,尤爲可惜的是鄭成功在已經先得勝點的情況下的大意,最終導致了以失敗告終。

打一個後世的比方,鄭成功開場五殺、超神,對面清軍上單掛機任由張煌言去拆塔,這時候對面中單管效忠來了句“我們還有不多時間就到點了,不夠再開一局也沒別的事情做,你慢點拆讓我們再玩會兒,以後大夥一起開黑”,結果鄭成功就真的信了,任由人家在線上和野區裡發育,等他們再出山時,掛了半天機的鄭成功卻發現,自己已經打不過了。

這場南京之戰看上去就是鄭成功浪輸了一場穩贏的好局。事實上,這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大木的戰略沒錯,能夠從福建浮海而來,這份魄力和對軍隊的掌控力來說,當今天下也絕少有能夠與其相提並論的。”

跨海投入戰輔兵不下十萬以奔襲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節點,而且前半段還贏了,鄭成功的才具足以碾壓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武將。張煌言沒有想到,陳文對鄭成功的評價竟如此的高,尤其是他根本不知道,陳文與其說是評價鄭成功的此番作戰,還不如說是在評價歷史上的那個更爲用兵更爲成熟的鄭成功。

“輔仁言之有理,大木其人,才具確實不凡。大軍進入長江後,先破瓜州江防,後於鎮江幾乎全殲了虜廷在江南的機動兵力,前半段沒有任何瑕疵,堪稱完美。只是收復鎮江之後,他的舉動怎麼看怎麼讓人捉摸不透。”

陳文記得,歷史上的張煌言對於鄭成功在收復鎮江之後的舉動也是多有不解,甚至這些不解更是被後世的不少人理解成張煌言看透了鄭成功的私心卻不好願明言之類的無端誹謗。原本他也不太能夠明白,可是根據自身用兵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去代入到當時的鄭成功,很多看上去無法理喻的東西也就不難理解了。

“大木兵敗的詳情,我這邊收到消息不久,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理解,或可拿出來參詳一二。”

“但請直言。”

陳文起兵五年,從一個帶幾百兵的小軍頭一步步成長爲麾下帶甲十萬的強藩,戰績更是隻有西南的那位李定國才能與其比肩,已是如今南明這邊最爲善戰的大帥了。兵法上的事情,各種說法不一,但是論權威性,陳文肯定要比其他武將,尤其是那些根本不懂軍事的士大夫要靠譜得太多。

“大木收復鎮江後,看上去的第一個錯誤是沒有陸路行進,驅馳百里奔襲南京,可有此事?”

聽到陳文的問話,張煌言點了點頭,隨即言道:“確有此事,在下當時已經前往南京,不在軍中,但在下風聞,中提督甘輝曾力勸大木陸路行軍,卻爲衆將所阻。”

“這件事情,大木做的沒錯。”

“什麼?!”

陳文語出驚人,不光是張煌言,就連王江也是一愣。他也是看過軍情司報告的,明明鄭成功如果奔襲南京,清軍兵力不足以守衛南京幾十裡的城牆,如今在陳文口中反倒是沒錯了,這實在是匪夷所思,難道陳文也瘋了嗎?

“據吾所知,大木收復鎮江之後,並沒有急着進軍,而是在鎮江修整了幾天。而蒼水在這期間倒是有過進攻南京,卻沒有成功,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鎮江大捷與鄭成功圍困南京,這之間是有一個小插曲存在的,那就是張煌言和楊戎鎮一同進軍南京周邊府縣,卻被清軍擊潰,結果乘船撤退到浦口,八個明軍下船就把浦口守軍都嚇跑了。

這個插曲聽上去就是一個樂子,但其中有一點在於,不同於浦口守軍的那些小丑,南京附近的清軍在大敗之後依舊有膽量攔截明軍,甚至敢於出擊並將這支先遣部隊擊退。

“輔仁的意思是韃子還會設法攔截或是在伺機而動?”

“正是如此。”

“不對,當時受到攔截的是我,而不是大木啊。”

聽到這話,陳文笑道:“在韃子眼裡,蒼水你和大木有區別嗎?”

確實沒有區別,都是明軍,都是來進攻南京,來要他們命的。區別只在於一支兵力稀少,而另一支則兵力雄厚而已。

“可是大木後來進軍南京時也沒有遭到韃子的攔截啊”

“當然,大木全軍而動,韃子怎麼敢攔截?”

聽到陳文有此一問,張煌言登時便陷入到了沉默之中。眼見於此,陳文便繼續說道:“蒼水當時在大木軍中,應知道他此番攜帶了多少軍需,同時還將將士們的家眷都帶來了,是吧。”

張煌言點了點頭,陳文雖然不知道此番的詳情,但是透過歷史他卻能看得更加清楚:“大木的軍隊以步兵和火器爲絕對主體,騎兵卻幾乎沒有。輜重和家眷都在船上。大軍全師而動,韃子自是不敢輕動。假設大木分出一支足夠對南京展開攻城戰的部隊急行軍前進,攜帶着輜重和火炮五、六天確實能到達城下。但是當時長江上逆水逆風,需要縴夫拉着海船才能前進,就將會更進一步的拉開前軍和後軍之間的距離。分兵之後,一旦後隊主力遭到攔截,前軍何以自處?”

這時代,一般情況下軍隊都是以步兵作爲主體,輔以騎、炮等兵種。但是鄭成功的軍隊,步兵和炮兵的規模和訓練程度都很高,但是騎兵數量太少,兵種偏科太嚴重。

尤其是此番作戰,自閩南浮海而來,中國海岸線近半的距離,戰馬不是坦克,帶來了身體虛弱也很難投入戰鬥,所以鎮江之戰鄭成功完完全全是以步克騎,硬生生的打下了這麼一場大捷出來。可是沒有足夠規模的騎兵,行軍途中對周遭變化反應速度勢必會大幅度減慢,如果出現危險,反應不及其意味着的就是慘敗。

鄭成功在南京城下的那些天證明了,軍隊失去秩序,再強的強兵也會變得與平民百姓無疑。

鎮江與南京之間不過百里,假使鄭成功如甘輝所言的那般“晝夜倍道,兼程而進”的跑起馬拉松,遭遇清軍就將會是一場大敗。

可若是如張煌言在事後的不解,“雖步兵皆鐵鎧,難疾趨,日行三十里,五日亦當達石頭城下”的那般,前軍與保護輜重、家眷的後軍脫離,清軍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完全可以先騷擾後軍引前軍來救,等到前軍馬拉松跑一半再聚衆殲滅這支失去了秩序的疲兵,這等手法在兩千年前孫臏就已經玩過了!

況且,當時的鄭成功還要面臨“正下大雨,河溝皆滿”,道路泥濘,於行軍實在不利。甚至如甘輝所言和張煌言所猜測的那般,能否達成都是一個問題。而且南京城牆之堅固,世所罕見,大軍奔襲難道就真的一定能夠一鼓而下嗎?

既然如此,與其冒險一搏,不如全軍行動以求穩妥。哪怕是慢上一兩日,總好過被清軍抓住了破綻,導致此前的一切努力全部付之東流要強吧。

“輔仁,我記得你當年在金華擊敗石廷柱的那次,好像也是步兵一夜奔襲百里。”

張煌言還在消化着陳文的說法,王江對此沒有切身之處,感受不似張煌言那般深刻,思路很快就飛到了類似的事情上面。

“長叔,你可知道,當時我可是在路上丟下了所有的火炮、輜重以及爲數不少的掉隊士兵,騎兵也是盡數撒出去,就連衛隊都沒有例外。而且這還是在金華府,當時我收復那裡已經很久了,官道是重新修復的,沿途每個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烽火臺,很是安全。類似的例子也有,當年戚少保百里奔襲,在花街擊潰了倭寇也是如此。戚少保和那時的我都是內線機動,而大木此番卻是在充滿敵意的韃子佔領區行軍,不一樣的。”

良久之後,張煌言總算是將這些消化完畢,隨即對陳文便是拱手一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蒼水受教了。”說到這裡,張煌言話鋒一轉,隨即便向便向陳文問道:“南京之敗,困擾在下多時,敢請輔仁不吝賜教。”

“關於緩兵之計以及大木攜帶家眷等事?”

“正是。”

南京之戰對於張煌言來說極其重要,歷史上對於南明時期的抗清運動更是如此。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鄭成功雖敗,但陳文尚在,他也就不是特別着急了。

“不急,已經這個時辰了,當先爲蒼水接風洗塵。”

第四十四章 馬進寶(中)第七十二章 勁草(一)第二章 渡江第三十五章 東陽縣(上)第七十四章 擴編第三十六章 野望(下)第八十三章 籌謀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八十二章 可逆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五十一章 亂起(二)第六十四章 仁勇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六十七章 國之根本第四十三章 歸來第三十一章 新軍(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未來(五)第六十三章 相見(上)第六十八章 震驚第五十章 卷平崗(下)第四十一章 半渡而擊(三)第五十章 亂起(一)第五十四章 南塘第九章 加速(中)第三十六章 野望(下)第四十五章 意如何(上)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六十章 變相(上)第六十四章 舊恨(一)第十七章 模擬(下)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八十四章 鎮壓第七十章 潼關懷古(中)第七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三十八章 經驗第六十二章 不寧第六十章 變相(上)第三十章 主權第二十七章 解套第三十章 隱憂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二十八章 善後第十六章 觸動第三十四章 聚衆第六十章 變相(上)第一百零六章 天崩(六)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十三章 攪動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四十章 同力(二)第八十七章 孤軍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五十二章 成王敗寇(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九章 恆產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六章 奏對第五十二章 成王敗寇(下)第八十九章 落幕第四十七章 同步(二)第二十三章 小事第四十五章 團隊第四十八章 改寫(下)第八章 再戰衢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十六章 在路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十八章 演技(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六十九章 關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七十八章 逆向思維第二章 生意第七十九章 疑團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情理之中(上)第六十九章 過江第一百三十一章 啓程第五十八章 破圍(一)第四十一章 根本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六十三章 除夕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見歡(上)第七十九章 疑團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七)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六十章 破圍(三)第六十七章 國之根本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略第十三章 棱堡第十三章 攪動第九十八章 質變(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未來(二)第六十七章 國之根本第八十五章 爭論第八十三章 用兵之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