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隔江

四月下旬,衢州西城牆的城頭上,陳文目光所及之處,似乎遠處還是有清軍的騎兵在驅趕着零星的百姓。而據他所知,這一幕並非只是發生在常山縣,江山縣那邊也是一樣。

洪承疇的意圖很簡單,那就是要用這些百姓來加速消耗明軍的倉儲,這個狗漢奸顯然是很清楚,比之佔據中國十之八九的滿清,只有三個府的浙江明軍的底子實在太薄。清軍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處於壓倒性的優勢,一旦發現野戰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洪承疇立刻就改變戰法,現如今就是擺明了要用銀子砸、用兵力埋、用他們的殘忍來壓垮素有愛民之稱的浙江明軍。

清軍的優勢在於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明軍底子薄,利於速戰,陳文很清楚這些,所以他才制定了那個各個擊破的計劃。這本就是內線作戰的優勢所在,古今中外太多的兵家都曾使用,就算是陳文也早已將這一手玩得純屬非常。可是誰知道,這一次卻完全不能奏效。

從十來天前開始,前後一共三次,每一次的埋伏或是突襲都會被清軍撒出老遠的探馬所發現。奈何清軍的騎兵數量實在太過於具有優勢,而明軍無論隱藏在何處,幾千戰兵也不可能不會留下些蛛絲馬跡。

事實上,如果清軍正常速度行軍,他們的探馬未必能夠撒得那麼遠且那麼密集,因爲軍隊始終在移動之中,探馬也同樣要加快探查的節奏,明軍埋伏在遠處不被發現的可能性也就並非不存在了。但無論是那支福建綠營,還是自江西出發的清軍主力,他們的行軍速度都慢得驚人。用陳文的話說,一支身體健康的蝸牛爬得都比他們快。可也正是因爲緩慢行軍,他們本就具有壓倒性優勢的騎兵可以儘可能的將周遭十幾裡範圍內的一切打探清楚,別說是幾千大軍了,就算是幾百號人也未必能做到瞞天過海。

至於夜襲,其實原本也是陳文的計劃之一,前兩次突襲碰壁後,清軍的探馬輻射強度明顯進一步加強,甚至到了全然不顧惜馬力的地步。到了第三次,陳文乾脆帥軍潛伏再更遙遠的地段,只是憑藉着極少數的探子來估量清軍大致的位置。到了晚上,大軍急行軍發起突襲。

這個計劃原本很是順利,陳文的探子在白天也沒有被清軍發現,可是到了晚上,誰知道那羣福建清軍竟然把暗哨撒得滿處都是,剛剛突進到十里地的範圍就發現了明軍的動向,緊接着在一片敲鑼打鼓的聲響中,明軍徹底暴露在清軍的視野之中,而清軍並沒有死守營盤,而是直接沿着江山港向上遊落荒而逃。

結果到了天亮,陳文確實是俘虜了一支千餘人的清軍,只是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閩北強徵來的輔兵,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而從那些戰兵的口中,陳文卻也知道原來這些清軍在這些天全都是奉了上面的命令和衣而眠,一旦暗哨發現明軍就立刻向上遊逃去,絕對不允許有絲毫戀戰。

這特麼還是福建戰鬥力最強的三支綠營兵呢,陳文聽到了這樣的答案後可謂是哭笑不得。洪承疇的戰術求的一個穩字,穩穩當當的用資源優勢壓倒明軍,這種緩緩的用重量壓人,看上去笨拙,可確實遠比陳錦那個直線條的武將出身的總督所使用的那種一旦集結了大軍就和明軍野戰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揚長避短,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可是真正能做出來的卻是極少。得到了實情後,陳文便放棄了繼續夜襲另一支清軍的打算——每次只是俘虜千餘人,還絕大多數都是輔兵,就算能繳獲一些輜重,但是清軍的實力擺在那裡,到時沒把清軍削弱多少反倒得把自己先累垮了,實在得不償失。

對於陳文而言,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沒辦法一口氣打垮一支清軍的話,光靠這麼慢慢的磨是不存在任何意義的。

歷次作戰,陳文所依仗的還是手中的步兵憑來擊敗對手,而機動能力遠勝步兵的騎兵,卻因爲浙江的地理特徵導致了其進行迂迴作戰的極端不利,使得騎兵處於劣勢中的明軍能夠一次次戰而勝之。

地利,這是兵家所關注的要點,影響戰爭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浙江水網縱橫、道路崎嶇兼起伏不平,這是滿清在浙江清軍的編制上之所以將封建軍隊最爲重要的騎兵壓縮到十分之一這個可憐的比例的原因所在。

然而,這種情況只是對於浙江和江南的清軍而言,其他地區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如此番圍剿的主力,福建和江西的綠營都是每五個戰兵就有一個是騎兵的比例,這就意味着他眼下面對的這兩路清軍之中,福建那一路的九千戰兵中有一千八百人是騎兵!

那支主力部隊的騎兵更多,不只是因爲規模更大,因爲那支經標左鎮乃是從北方調來的,七比三的步騎比,這使得他們可以最大限度的揮霍戰馬的馬力用以將周遭的情況打探清楚,使得以步兵爲主,手裡只有三個戰兵營,四五百騎兵的陳文根本沒辦法達成他的計劃。

“要不要組建一支騎馬步兵呢?”

戰術機動能力的劣勢使得陳文不自覺的冒出這個讓他一經想到就立刻否定了的想法。

戰馬對於東南明軍來說實在太過稀罕。歷史上把持着臺灣海峽的鄭成功騎兵都少得可憐,陳文靠着歷次的繳獲實現了每個戰兵營能夠擁有一支百來人的騎隊,再加上他的衛隊和各地駐軍專門用來傳遞消息的驛馬,已經達到了極限了,哪還有用來給步兵代步的戰馬。

即便是有,他也會盡可能的擴編各戰兵營的騎隊,或是直接組建起一支騎兵營,用來給步兵代步實在太過奢侈了。

對岸那些驅趕百姓的清軍越來越少,顯然只是奉了命令將百姓驅逐到明軍佔領區,他們就可以回去覆命了。原本陳文在撤離常山和江山二縣時,就曾經號召過百姓暫避一時,可是絕大多數人卻是故土難離,不願意離開家鄉。可是現在,卻被清軍驅逐到此,一時間他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孫鈺已經開始招撫流民,但考慮到衢州很可能將是明清兩軍交鋒的戰場,所以孫鈺已經儘可能的將這些百姓後送到龍遊、湯溪一線,準備在那裡建設一座流民大營,除了防止這些百姓死於飢寒,也是爲了防止這裡面混入了什麼清軍的細作。

看着百姓扶老攜幼的向東而去,過了好一會兒,陳文才回返到行轅去聽取參謀們根據雙方情報的推演結果,試圖從中挖出些洪承疇計劃中可以爲其利用的要點,即便是爲此要冒些風險也總比繼續這樣被擠壓下去要強。

數日後,清軍的主力在常山港和江山港的交匯處完成了合流,並且與衢州的明軍隔江對峙。

第三十二章 輻射(上)第十七章 初見第八十一章 懸殊第八十五章 鐵面人(下)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七十二章 平叛第四十七章 改寫(上)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三章 做媒第六十五章 圈套第六十章 轉機第九十八章 質變(七)第四十二章 條件反射第四十八章 本色(上)第三十章 隱憂第六十四章 新春(上)第七十八章 偉力(中)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章 整飭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第七十一章 孫李內訌第二十三章 舟山(四)第四十七章 同步(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王內訌(中)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七十五章 勁草(四)第十七章 偏轉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七十四章 陰晴圓缺(下)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第三十六章 歸義第五十九章 織網(下)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變數(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三章 君之所欲第十三章 棱堡第九章 恆產第六十七章 九世之仇第六章 變革第五十四章 南塘第一百三十六章 逆轉未來(五)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十八章 方向第六十八章 反應(下)第三十四章 輻射(下)第七十八章 弄權第四十二章 半渡而擊(完)第八十九章 殺之一字(中)第四十五章 團隊第五十九章 反轉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三十章 秩序第二十一章 講古第三十二章 迫降第二十四章 舟山(五)第一百六十章 朔風(上)第二十四章 他人之口第四章 串聯第一百四十七章 輪迴(中)第五十章 設局第四十九章 卷平崗(中)第六十二章 不寧第九十二章 質變(一)第二十九章 廣州第七十四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下)第七十一章 潼關懷古(下)第三十章 舊瓶第四章 波動第五十七章 串聯(三)第四十七章 意如何(下)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補牢第十章 答案(中)第十九章 質疑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第五十九章 串聯(五)第八十四章 全明星第二十章 喜憂第四十三章 馬進寶(上)第一百章 曙光初現(完)第一百零八章 步兵突擊第二十七章 遲來的正義(完)第八十八章 重拳(上)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五十九章 反轉第八十七章 宣戰第四十九章 陷害第七十二章 震驚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五十七章 誓師第八十四章 鐵面人(上)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五十三章 炸營第六十五章 舊恨(二)第十三章 堅冰第九章 擴編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