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恆產

永曆六年正月十八,今年的元宵節雖說由於金華府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兵災,但是對於金華府的百姓而言,從監國魯元年江上師潰至今已經有四年的新年被迫留着那只有蠻夷纔會頂着的金錢鼠尾,穿着建奴的服飾,使得絕大多數百姓在祭祀祖先時都會羞臊得無地自容。

而今年的新年隨着明軍收復了金華府,金華府的百姓們紛紛剪掉了頭頂的金錢鼠尾,換上藏在家中多年的漢家衣冠,即便是找不到漢家衣冠的也會買布找人去做,總要在這過年時換回衣冠以便祭祀祖先,以至於本地的布匹商人們都大賺了一筆。

元宵佳節的花燈剛剛落下幾個時辰,這天也剛剛纔亮,以徵虜將軍大蘭金華總兵官陳文與前浙江巡撫王江任命的金華知府孫鈺分別、聯名下達的一連串命令便隨着一隊隊信使自府城策馬而出,向着明軍在金華府的各個縣衙以及駐軍地點飛馳而去,而得到消息最快的自然還是金華府城的人們。

陳文的第一條命令,從即日起,金華鎮正式成立,陳文麾下的各營以及各個守備部隊全部改爲金華鎮下設的各部,而所有的旗幟、文件的擡頭從即日起也不再使用以前的大蘭山字樣,而是一律變更爲金華鎮,只有南塘營的營旗除外。

其實這條命令在軍隊內部的準備工作於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始終在進行,軍官早已到位,士卒也會隨着過年的休假而重新打散,眼下只是正式宣佈而已。唯有存在着擴充編制、此前的大戰的傷亡損耗等原因需要補充人員的各部隊只能暫代些時日,等待新兵的招募和訓練完成後才能補充到各部隊中。

與此同時,金華鎮內部的各部門也宣告成立,以鎮守金華總兵官陳文爲首的金華鎮總兵府統攔全局,下設金華鎮總軍法司、金華鎮總軍需司、以及金華鎮總參謀部這三個級別較高的部門,以及軍訓司、軍醫司、軍器司、金華鎮講武學堂等幾個小部門。

軍法司和軍需司都有基礎,顧守禮和齊秀峰只要將人員進行調動再做適當的補充就可以,制度都是現成的,就連除了講武學堂外的另外幾個小部門也有一定的人員基礎,雖然缺編比較多,但是隻要進行補充就可以。

而總參謀部則需要樓繼業重頭做起,這些天他和陳文商議過多次,其中的制度也訂立了不少,包括樓繼業以下的參謀軍官陳文也從識字的軍官和新近投軍者中挑出了數十人,而他們在適當的訓練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測繪地圖。

至於講武學堂,陳文暫時還是打算由他和一些在相關科目有經驗的軍官來先撐起來,至少要讓麾下的哨以上軍官們能夠看得懂軍令,並且瞭解最基本的戰術知識,僅此而已。

而第二條命令則是成立金華衛指揮使司來負責屯田和軍戶的訓練事宜,其中指揮同知負責屯田;而指揮僉事負責訓練,掌印指揮使總攬全局直接向陳文負責。

此前的幾次大戰,明軍雖然取勝了,但是陣亡和負傷的將士數量也並不是很少,其中有一部分負傷者由於傷勢過重,或是傷口中有異物沒有取出而在戰鬥結後去世。其他傷員大多在傷愈後重新歸隊,而剩下的那些則多有落下了傷殘,無法再行上陣。

在古代軍隊中,傷殘的士兵若是運氣好碰到心善的將主或許可以在營中做些雜務度過餘生;一般情況則是拋下不管,最多給點銀錢、糧食打發走人;若是運氣不好的,連治傷都不必浪費藥材,直接拋下或是補刀了事。

身爲現代人,陳文並不打算去學那些古代東西方軍隊中的糟粕,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作戰,不幸負傷致殘,軍隊是有義務供養的。

所以他打算將這些傷殘軍人中還能夠做事的安插到金華衛指揮使司的各級部門中與從老營借調來的那些官吏一同做事,把屯田和軍戶訓練的事情負責起來。而其他的則如陣亡者一般分配田土,修建房屋妥善安置,若是家中無人可以務農,金華衛也可以爲其招募佃戶,收取佃租。

如此一來,這些軍隊出身的衛所軍官和老營的屯田官就可以形成互相牽制的局面,暫時也可以降低出現貪腐的可能性和程度。

只不過無論是軍鎮、還是衛所,沒有土地、人口以及錢糧,這些都無法開展起來。於是乎,陳文便與孫鈺聯名下令,沒收金華鎮標營自總兵馬進寶以下所有軍官及逃亡滿清官吏在本地的全部財產,同時佔用明軍佔領區的無主荒地,充作軍用。

馬進寶初始從博洛南下,參與了金華之屠,此後被任命爲負責金衢嚴處四府軍務的總兵,後來更是將治所遷到了金華。整整五年的時間,尤其是從衢州遷到金華後,馬進寶及金華鎮標營在金華府的地面上強奪民財,橫徵暴斂,佔據了爲數甚多的產業,可謂怨聲載道,否則明軍怎麼會可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而馬進寶和他麾下的軍官們強奪民財中,很有一部分已經逃亡衢州的過程中運走,就連那些戰死的軍官士卒的家屬也多有畏懼於明軍的報復攜銀逃竄,能夠剩下的其實並不多。

但是清軍能夠將財帛、古董之類的可動產帶走,卻帶不走田土、宅院、商鋪、工坊、礦洞等不動產以及強行在本地商戶的產業中入的份子,而這些就都便宜了陳文。

只是僅僅靠這些來養活金華府的明軍和官吏卻還是不夠的,所以他便打起了佔用無主荒地的主意。金華府幾年前遭逢過屠城,即便其他地方也多有屠戮,再加上馬進寶及其部下們的所作所爲,整個金華府荒廢的田土很多,多到了老營派去調查的官吏已經數不過來的地步,用來養兵可以說是非常合適。

可是這個計劃到了孫鈺那裡卻由於唯恐過分得罪本地士紳百姓而遭到了反對,同樣有此憂慮的陳文在和孫鈺重新商議後,便決定將這個計劃進行一番處理,只是修改過的計劃同樣還是讓孫鈺有所擔憂。

在宣佈沒收財產和佔用荒地的同時,陳文下令召集本地富戶前往府城,商議認購債券以及歸還部分被馬進寶及其部下強奪的財產等一系列事項。

羣敵環伺之下,陳文只得做出妥協以團結更多的士紳百姓,只是他卻並不打算把歸還事宜做成一錘子買賣,否則團結、拉攏甚至是引誘這些士紳百姓與明軍團結在一條戰線上的目的就無法達成了。

使者已經派出,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大批的士紳百姓趕到府城。不過無主荒地陳文是佔定了,而佔了地也得需要人來耕種才能收穫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否則佔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於是乎,陳文第一步便償還了陣亡將士以及傷殘將士的撫卹田,這些人或是他們的家人曾在陳文麾下作戰,自然會分到最好的田土。而且規定若是家中無人耕種,可以由當地衛所招募佃戶,代替其收繳佃租,連手續費都不必繳納。

第二步,陳文宣佈授予麾下將士每人十畝軍田,用以安置他們的家屬。這個面積的田土若是家中人口較多的話肯定不夠的,所以他還準備建立一些工坊和作坊來吸納剩餘勞動力,以確保軍中將士無後顧之憂。同時,陳文宣佈從今年起,軍餉照常發放,軍功賞賜改銀兩爲田土,由賞賜銀兩徹底轉換爲軍功授田。

第三步,由金華衛指揮使司在金華府的各個村鎮張榜招兵,符合條件者便可以進入新兵營參加訓練,其中訓練成績優異者可以補入金華鎮的戰兵營和守備部隊成爲戰兵。而其他人則列入備補兵序列,授予二十畝軍租田,閒時務農訓練,徵辟令下達便補入戰兵序列參加戰鬥。

最後一步,便是那些從天台山跟隨明軍來到金華的百姓。這些百姓現在還都住在東陽縣的大營之中,做着老營分配的一些活計。陳文既然把他們帶來增加人口數量,平衡本地人的勢力,那麼就需要解決他們的生計,而他初步的計劃便是將他們轉爲軍戶,如備補兵般授予軍租田,等到他騰出手去插手別的行當時也會用到這些人。

有恆產恆業者有恆心,這是孟子曾經宣揚過的理論,軍功授田從本質上就是設法將士卒束縛在土地上,並且以中國人最爲看重的田土激勵他們奮勇作戰。

按照陳文所定下的制度,撫卹田爲永業田,歸其所有且二十年無須繳納稅賦;軍田的授予對象是戰兵,同樣無須繳納賦稅,不過其本身只是用來臨時安置將士家眷,所以還是屬於軍方所有,待退役時收回;相對的,軍功賞賜的田土和撫卹田一樣爲永業田,二十年內無須繳納賦稅,只是要到退役後才正式歸於受賞者,若是出現叛逃等嚴重違反軍法的事情,便會收回。至於軍租田,備補兵自然不可能享有戰兵的待遇,收取賦稅是必然的,只是由於其有義務承擔兵役,所以徭役會如戰兵、軍屬、烈屬、傷殘將士一般進行免除。

軍中的將士及其家屬是陳文最大也是最爲堅定的支持者,將佔用的田土授予他們也可以在加強凝聚力的同時吸引更多人加入明軍的陣營。而新加入者無論是成爲戰兵,還是備補兵都可以享有免除徭役的特權,而這項權利來源於衛所制度本身,所以陳文可以名正言順的實行。

明朝的軍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屯田、操練、漕運、備禦、巡捕、出哨、入衛、戍守、軍器等事項皆要參與,再加上衛所軍官的欺壓以及上升通道的狹窄使得軍戶在有明一朝不斷的逃亡,即便留下來的也徹底淪爲農奴,到了後來也就不得以必須去實行募兵制來應對外敵。

陳文打着衛所的名義所建立的制度,戰兵和備補兵一人爲兵,全家爲軍戶,軍戶家庭也不必像以前的軍戶餘丁那樣每天爲朝廷養活家中的正兵而奔忙,只要他們被錄入在冊的家人在營中行兵役或是在鄉參與訓練等待徵召,他們便可以享受到免除徭役的待遇。而他們的家中從軍的子弟,只要按照規定服完兵役,一家人就可以在退役後轉籍爲民,無須有世代爲軍的擔憂。

隨着明朝的衛所制度根據現代兵役制度的改良版本在這殘明末世的浙江誕生,陳文相信,在切實的利益的面前,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成爲他麾下這支明軍的組成部分。

第八十五章 審判(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漢否第一章 南北第二十二章 放棄第八十三章 掙扎(中)第二章 生意第七十一章 潼關懷古(下)第七章 腳步第八十九章 落幕第六十三章 除夕第四十二章 兵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韃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王內訌(上)第四章 弄巧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現(中)第五十章 盜首(中)第三十八章 敵意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六十六章 疾風(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中)第十八章 奇男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釘子第六章 變革第五十四章 歲末第八十四章 鎮壓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十一章 答案(下)第六十二章 興明討虜(中)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一百一十七章 後手第十四章 約期第七章 腳步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完)(第二更)第一百章 圍城第九十三章 質變(二)第八十一章 殺豬困蛇第二十四章 胚胎第七十三章 勁草(二)第五十八章 婉拒第六章 新桃(三)第八十章 洋務第一百零九章 黃宗羲第四十五章 量變第五十九章 反思第七十七章 先發制人(下)第六十五章 反應(上)第六十五章 反應(上)第一百七十章 北望(七)第四十九章 本色(下)第六十六章 閃擊(上)第六十五章 相見(下)第五十七章 決裂第六十三章 破圍(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裂第四十章 陽謀第四十六章 衛所第七十六章 勁草(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六十七章 九世之仇第一百四十八章 輪迴(下)第十七章 初見第十六章 觸動第十六章 李定國第十八章 使者第三十五章 起點第三十八章 敵意第一百三十章 奇兵(上)第三十二章 推銷第七十四章 復仇(中)第十章 解答第三十章 隱憂第六十六章 疾風(五)第五十三章 比試(下)第五十三章 運去(下)第十二章 算賬第十一章 答案(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西子湖畔第一百三十四章 勝券在握(中)第七十三章 勁草(二)第二章 罪罰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第三十六章 名冊第十四章 異類第八十五章 曙光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六十章 選擇(上)第三十五章 野望(中)第十一章 蘭若寺第八十四章 勝利第六十一章 相見(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兵(下)第七十二章 勁草(一)第十三章 棱堡第三十二章 因果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四十七章 國公第一百二十九章 情理之中(下)第七十九章 勁草(八)第六章 君臣第一百四十章 殺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