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桃(三)

衛所制,源於西魏、北周、隋、唐時代的府兵制,乃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顧名思義,衛所有守備和屯田兩項職能,其中的軍戶有事調發從徵,無事則還歸衛所屯田。是故,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明朝的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其下由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等軍事行政單位組成。這些軍事行政單位並不僅僅是軍營,而是由五軍都督府負責管理的如府縣式的行政單位。比如天津三衛,在明朝轄地九千兩百餘頃,與州縣無異;再如後世的廈門,在此時此刻則被稱之爲永寧衛中左守禦千戶所,是爲鄭成功的大本營。

而浙江的衛所自建立之初,最主要任務便是備倭。是故,浙江的衛所設置於沿海府縣居多,位於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台州、溫州等沿海六府的衛所多達十衛三十所,佔據浙江衛所總數的六成以上。相對的,內地的衛所則偏少,其中金華府境內更是隻有直轄於浙江都指揮使司的金華守禦千戶所。

金華守禦千戶所設立於洪武三年,編制有正千戶一、副千戶二、百戶十,其聽訟設鎮撫一,以上皆世襲軍職,其衛所衙門就在府城酒坊巷的巡按御史行臺左近。

太平天國時期,忠王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賢攻下金華後,將已經改爲試士院的巡按御史行臺與金華守禦千戶所原址統一修建爲侍王府,乃是後世中國留存的太平天國建築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等藝術品最多的一處。

而軍鎮這個單位則屬於鎮戍制,在明朝則始於永樂年間起逐步建立的用以防備蒙古人的九邊十三鎮。隨後,尤其是在募兵制盛行後,開始逐漸在全國範圍蔓延開來。

在明初的衛所軍制下,衛所武官平日在衛管軍,遇徵行,“則率其屬,聽所命主帥調度”。戰事結束,兵還衛,將歸朝,將領與兵士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繫。永樂以後,常備兵制———鎮戍制產生,總兵等將領長期鎮戍邊鎮,統率營兵,將領與兵士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在家丁制興起後也逐漸的緊密起來。

陳文口中的金華鎮源於自天台山出發前王江授予的金華總兵的名義,只是南明時期制度已徹底敗壞,他此前還有魯監國任命的大蘭山總兵的職務,可那時他和王江則早已被迫南下天台山,更不要說是在大蘭山上駐軍了。

至於金華衛在理論上則屬於是原本的金華守禦千戶所的延伸,不過陳文並不打算按照明朝的衛所制度來建設金華衛,所以原本的金華守禦千戶所則勢必會進行裁併。

聽到陳文提出要建立金華鎮和金華衛這兩個軍事行政單位,在座的數人盡皆瞪大了眼睛看着陳文,一個個如餓狼見了肉的目光讓陳文雞皮疙瘩直跳,就連那兩個文職幕僚也只是稍微含蓄了一些而已。

對於他們的反應,陳文很能夠理解。無論是軍鎮,還是衛所,新的軍事、行政機構的建立都意味着權利的授予,而他們這些追隨陳文有年,屢立功勳的高級軍官和幕僚勢必將分到最大的一塊蛋糕。

“金華鎮下設南塘、義烏、東陽三個戰兵營,鎮直屬部隊以及若干編制不一的守備部隊,負責王師在這片新近光復的土地上的進攻、守禦等軍事任務。其中金華鎮以鎮守總兵官爲主帥,三個戰兵營的指揮爲協守副總兵,鎮直屬部隊主將爲參將銜,各守備部隊負責軍官按照配置兵力和鎮戍地點分授遊擊將軍、守備和千總等軍職。”

金華鎮作爲鎮戍軍鎮,自然是總體負責本地的進攻和防禦事宜,戰兵營不提,鎮直屬部隊和守備部隊在明朝也有先例,只是名稱略有不同罷了。不過無論怎麼叫,其職能都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理解上也並不困難。

“自天台山出發前,王巡撫已經任命本帥爲鎮守金華總兵官。南塘營指揮一職由李副將接任,義烏營指揮和東陽營指揮不變,繼續由吳副將和尹副將負責。至於鎮直屬部隊,則由陳國寶參將負責。”

鎮守金華總兵官一職的歸屬可謂毋庸置疑,甚至包括義烏營和東陽營的指揮也沒有出乎意料,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李瑞鑫卻接手了南塘營指揮一職,而在孝順鎮之戰前就負責南塘營的樓繼業身爲參將反倒連鎮直屬部隊的主將都沒有撈到。一時間,衆人盡皆愕然,就連樓繼業也沒有例外。

“守備部隊的主官,本帥以爲原義烏縣加銜守備劉成在守城戰中表現不俗,可以任命爲東陽縣遊擊將軍,負責東陽一縣的守備工作,而其他的位置則按照歷次作戰的功勳再做評訂。”

東陽縣是明軍進軍金華起佔據的第一個縣,也是保存最爲完好的一個縣。明朝的東陽縣地域廣闊,包括了後世的東陽縣全境以及磐安縣的大部。

可是眼下明軍最主要的敵人分別駐紮與杭州和衢州,自然不可能在此集結重兵,而此地卻要面對着台州清軍以及立場尚不明確的周欽貴所部義軍,所以這個東陽縣遊擊將軍的任務很重,甚至可以說已經開始邁向高級軍官的序列了。

“另外,金華鎮總兵府及直屬部隊、戰兵營以及守備部隊統一下設軍需官、軍法官負責協助主官,其中各級軍需官直接向金華鎮總軍需官負責,軍法官則直隸於上一級的軍法官,各部主將不得干預軍需、軍法,違令者以越權論處。”

“鎮總軍需官和總軍法官爲贊畫參將銜,以下各級軍需官和軍法官以此類推。至於人選,便由老南塘營的顧軍需官和齊軍法官接任,以下各級官員再行商榷。”

顧守禮和齊秀峰自南塘營組建起便追隨陳文,可以說是陳文身邊最爲信得過的兩個文官幕僚了,所以他們的任命依舊沒有出乎意料之外。至於不得干涉軍需和軍法這件事情,乃是陳文自建軍以來便厲行的規矩,自然也是極爲正常的。

只是任命已經到了現在,卻依舊與已經坐到參將的樓繼業無關,着實讓衆人有些不解。難道,陳文打算讓樓繼業負責金華衛的屯田事項嗎?

前面的任命都已經完結,至於下屬軍官的任命則還需要按照功勞簿進行商榷,完全沒有吊人胃口想法的陳文便宣佈了下一個內容。

“自即日起,我金華鎮王師設立鎮總參謀部,以總參謀長爲主官,負責帶領參謀軍官根據情報進行沙盤作業,協助本帥制定計劃和指揮作戰。至於這個總參謀長的人選嘛,便由樓參將擔任,同時加樓參將爲協守副總兵銜,以後鎮總參謀長依照此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經典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八十七章 緋聞(下)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二十八章 遷民第十九章 質疑第八十三章 驚變第四十九章 陷害第八十七章 孤軍第二十一章 講古第七十六章 先發制人(上)第十六章 李定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王(一)第七十九章 贈禮第二十四章 胚胎第五十三章 雙王會(上)第六十五章 反應(上)第二十六章 天誅(下)第六十七章 三天(上)第三十九章 萌芽(下)第六十六章 東南經略第十章 答案(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進(上)第六十五章 舊恨(二)第二十三章 舟山(四)第三十八章 經驗第八十二章 用兵之道(上)第一百五十章 毀城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七十章 時移世易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六章 相見歡(上)第四十二章 條件反射第八十章 頓悟第二十八章 演技(二)第三十九章 萌芽(下)第五章 成拙第四十八章 改寫(下)第九十二章 升級第十六章 觸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困境(下)第四十四章 騎鬥第六十章 變相(上)第九十一章 激怒第一百三十七章 殺王(二)第十章 恆業第七十四章 勁草(三)第一章 整飭第三十九章 同力(一)第十五章 孫鈺第七十章 新仇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第九十六章 質變(五)第六十四章 疾風(三)第一百三十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下)第八十四章 鎮壓第一百一十六章 要想富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十八章 使者第六十九章 過江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三十四章 相望第六章 八月(下)第一百零四章 天崩(四)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四章 擴編第七十一章 觀念第六十三章 興明討虜(下)第八十七章 宣戰第六十九章 潼關懷古(上)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第四十九章 盜首(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零九章 天崩(九)第二十二章 魔盒第三十三章 壓制(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後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師必遏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第六章 前奏第二十一章 舟山(二)第四十四章 複製(上)第三十八章 期許第六十六章 疾風(五)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七章 餘音第四十七章 意如何(下)第五十四章 伏筆第五十四章 加瓦第九十二章 僵持第六十四章 新春(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殺王(四)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二章 罪罰第三十四章 相望第七十二章 成親第九十三章 偏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