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百米的距離,按道理清軍的炮手完全有時間如提標左營在四明山南部之法炮製,再進行一次炮擊。
可是出於對上一次作戰時遠程支援能力的不足,陳文在修改編制時提高了射手的比例,雖說眼下義烏營中的射手還都是以步弓作爲武器,但是這區區不足百米的距離之間,明軍弓箭手對於清軍炮手的干擾和殺傷實在讓負責指揮督標營的張國勳難以承受。
炮手被撤回,而火炮則被遺留在陣前作爲障礙物干擾明軍的陣型。面對着督標營嚴陣以待的大陣,義烏營最前排的各個鴛鴦陣殺手隊以着在接近五十米左右的時候迅速的展開,變幻爲更加利於攻擊的小三才陣。
義烏營的火器隊和督標營的火銃手、弓箭手還在步兵的掩護下進行着似乎永不停止的拋射,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彼此戰陣的接近射擊速度也愈加的慢了起來。
督標營,全名浙閩總督標營,乃是清軍在浙江、福建兩省用以鎮壓各地反抗勢力的機動部隊。這樣的精銳在戰鬥力上自然要比普通的地方綠營高上太多,至少在浙江除了杭州駐防八旗外,也只有提標營能夠與之比肩了。
作爲南方綠營的精銳部隊,督標營幾乎全員披甲,就連騎兵的數量較之其他部隊也要稍高一些。
面對義烏營的拋射,清軍受到的損傷微乎其微,可是明軍這一邊,義烏營的披甲率低得可笑,完全不像是一個連戰連捷的明軍大帥麾下應有的樣子,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在雙方的漫射中明軍的損傷遠超於清軍。
百米的距離不算遠,在後世的競技比賽中運動員們甚至只需要九到十秒就可以跑完,但是列陣而戰,則需要在保證陣型不至脫節的情況下穩步前進。
義烏營前排的各個鴛鴦陣殺手隊按照訓練時的模樣在軍官的指揮下齊頭並進,拉出了一條如潮水般的直線。而此刻的督標營則全然沒有迎上來的打算,而是將一排長槍手擺在了最前排,準備以此接戰。
督標營第一排的長槍手手持的兵器並非是明清兩軍慣常使用的那種七八尺用來格鬥的長槍,而是超過一丈三、四的長槍。
這樣的兵器由於長度過長,並不利於步戰格鬥,一般只有騎兵用的騎槍、馬槊,或是步兵用以守禦營寨和結陣對抗敵方優勢騎兵時纔會使用。而此時,明軍的騎兵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遠遜於清軍,雙方又是在平坦地形上列陣而戰,如此行事就顯得有些刻意而爲了。
比起遠處的陳文,吳登科作爲義烏營的指揮始終隨着本營的戰陣前進,遠遠望到清軍的舉動,吳登科不由得心中一驚。
鴛鴦陣中最長的兵器乃是狼筅,長約一丈五尺,用以壓陣最爲合適。可是督標營此刻擺出的這一排步兵卻手持着長度上並不遜於狼筅的長槍。這樣一來,鴛鴦陣中作爲主攻的長槍手就很難在其他兵器的配合下造成有效的威脅了。
吳登科並不知道,此前督標營在參與舟山之戰時,曾經觀察過徐磊模仿老南塘營組建的那支小部隊。後來陳文在金華連下東陽、義烏兩縣,又徹底打殘了留守的清軍,馬進寶和張國勳在從逃回來的清軍口中得知了陳文麾下所使用的乃是鴛鴦陣,所以纔會有此佈置,以圖削弱明軍的戰陣。
可是此刻的吳登科已經沒有時間考慮這些,他接到的任務乃是設法牽制住清軍的督標營,眼下雙方披甲比例懸殊,唯有迎上去與清軍戰成一線纔有機會完成任務。
派出傳令兵去將眼前這一切稟告與陳文的同時,吳登科的將旗也微微前壓。第一通鼓尚未結束,進攻的命令卻已經下達,義烏營中作爲局總、哨長的軍官們都是來自於去年的那支老南塘營,他們歷經過殘酷的戰鬥,也曾經在陳文的帶領下迎着炮火前進。此番督標營的炮擊雖然要比提標營更加密集,但是在高昂的鬥志和這些更爲堅韌的軍官們的帶領下,義烏營的新兵們在表現上卻絲毫不遜於同列的老兵。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直到狼筅和長槍的槍尖發出了第一聲金石之聲,督標營和義烏營終於戰在了一起。
在陳文過往的戰鬥中,鴛鴦陣憑藉着狼筅壓陣,可以有效的抑制對手的進攻和干擾其防禦,而與此同時,在依仗着長牌、藤牌、長槍和鏜鈀的互相配合,保持着陣型穩步的壓上去將對手的陣型撕裂開來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可是這一次,清軍的超長的長槍卻抑制住了狼筅的威勢,並且憑藉其長度壓制着長槍手的進攻。而一些藤牌手寄希望於衝入單薄的長槍陣破陣的舉動也迅速被從清軍前排長槍手每兵間隔中竄出的刀盾兵所遏制。
明軍的鴛鴦陣攻守兼備,但是清軍突發奇想的長槍陣也有效的遏制了鴛鴦陣的進攻方式,這使得義烏營彷彿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頗有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
義烏營的狼筅手雖然遠少於清軍前排的長槍手,但是憑藉着狼筅前段的枝杈作爲干擾,以及對於狼筅六式的系統訓練卻也與清軍前排那些還不是很適應手中兵器長度的長槍手們打得有來有回。
一時間,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甚至連有效的殺傷手段都施展不出來,以至於戰陣上這些肉搏步兵之間的交鋒遠沒有各自陣後的弓箭手、火銃手來得激烈,而明軍雖然射手的比例更大,但是在本身基數更大,且全員披甲的清軍面前損傷卻遠超對手。
而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義烏營有四個步兵局,一千五六的兵力,而督標營着有中左右三個營,兵力超過三千。即便在舟山之戰中有所損傷,但其實也微乎其微,並且在站前的休整中也完成了補全,此次可謂是全師而來。
雙方兵力和裝具的差距甚大,作爲宿將,張國勳非常清楚。當接戰後雙方盡皆無法寸進的情況呈現在眼前,他便不斷的命令後續部隊向義烏營遠離南塘的北面進行延伸。
義烏營和督標營兵力差距過大,而且其中義烏營由於射手佔總兵力的將近一半,以至於在肉搏步兵的比例上也遠遜於清軍。
督標營依仗着兵力的優勢不斷的延伸戰陣,試圖依靠加大戰陣的長度來壓垮義烏營。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吳登科也只得將手中本來用以一錘定音的預備隊,幾乎全部由老兵組成的義烏營第一局派出去截擊清軍,以防止其完成合圍。
義烏營延伸出去的陣線已經不再筆直,而是有意識的向外形成一定的弧度,妄圖以此來縮小戰陣中兵力的差距。但是督標營較之義烏營在兵力上優勢過大,隨着不斷的延伸陣型,義烏營有限的兵力已經盡皆派去堵截清軍了,而督標營的後續部隊卻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般不斷的從陣後延伸開來……
一旦被清軍抄到背後,對於已經被迫拉成一條直線的義烏營來說,陣型被拉扯開來後的崩潰或許就在下一刻。而此刻,陳文迫不得已將手中僅有的那一個局的預備隊派過去後,也再沒有繼續注視右翼義烏營的心思了。
比起督標營,馬進寶指揮的金衢嚴處四府綠營兵在前進速度上要慢上許多,而當督標營停下來裝填火炮時,這些地方綠營也停了下來,似乎是藉着距離的差異妄圖以此拖延更多的時間。
馬進寶的心思隨着與樓繼業藉助傳令兵的交流中已經被陳文所洞察,可是加快速度前進,對於同樣有三個局新兵的南塘營來說,也很難繼續保持速度的一致。
南塘營依舊保持着縱陣前進,如果能夠從天空俯視的話,此刻更是已經越過了義烏營與督標營交戰的那一線。兵力同樣懸殊,而且此時四府綠營兵的火炮已經裝填完畢,卻還等待着南塘營更爲接近時纔會開炮。
右翼的喊殺聲一浪高過一浪,南塘營在此間壓抑的空氣中繼續保持着前進,而雙方的距離也隨之不斷的減小。
一百三十米……
一百二十米……
一百一十米……
一百米!
相比義烏營,南塘營可謂全副武裝,肉搏步兵全員披甲不說,就連鳥銃手們也有笠盔作爲防護。由於披甲率更高的緣故,清軍弓箭手和火銃手的殺傷就要少上很多了。可是就在南塘營踏入百米左右之後,隨着清軍負責指揮炮手的軍官一聲令下,清軍的炮手們如督標營一般點燃了引線。
一連串的炮聲傳來,火炮噴射出的炮彈、石子、鐵砂以着毫不遜色的速度飛向南塘營的陣線。縱陣的優勢在於可以減小受遠程打擊的面,但是一旦被擊中,被命中者的命運和其他陣型也不會有什麼兩樣。
炮聲過後,南塘營最前排的長牌手、藤牌手、甚至是狼筅手都遭受了不小的損傷,甚至有一枚炮彈在命中一個藤牌手後將他身後一列的步兵如串糖葫蘆般盡皆穿透,直到動能被徹底耗盡才滾落到後面一排鴛鴦陣的一個藤牌手腳下。
面對清軍的炮擊,南塘營並沒有將火炮擡到陣前還擊,而是選擇了同義烏營那般,將後一排的鴛鴦陣殺手隊調動到前排,繼續前進。
雙方的距離繼續逼近,四府綠營的炮手們也如督標營一般在明軍火銃手的壓制下放棄了第二輪的炮擊,而是選擇撤退到步兵身後。
直到彼此之間的距離不過三十米時,南塘營突然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而一個又一個炮組卻或推、或擡着在陳文此前準備的大盾牌手的掩護下步入了鴛鴦陣殺手隊保持縱陣時那些不足數米的間隔之中。
裝填在此前早已結束,炮口業已對準了當面的清軍,而雙方的距離卻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