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衆望所歸

第二日,城內的明軍軍營驟然響起了嘹亮的操練聲,一直持續到了正午,阿瓦的街道上已三三兩兩的遊蕩着從城外進來的討逆緬兵,他們是從郡守各地調來的,打仗雖然沒什麼用處,吃拿卡要卻是精通的很,若是遇見脾氣不好的,抽出緬刀就要砍人,從人紛紛避讓,只可惜了沿路的商販店家,只短短几個時辰,便有幾家店鋪被散兵砸的稀爛,死傷無算。

此事立即震動了當地的官府,自然是青衣(緬甸的捕快)出來拿人,到了現場一看到對方是握着明晃晃緬刀的緬兵,哪裡還敢放肆,灰溜溜的從人羣中跑了。

到了夜裡,緬兵們三三兩兩的出城回營,許多阿瓦城中的無賴見有機可趁,紛紛出動,劫掠四里,偏偏白日裡青衣被緬兵們嚇怕了,不敢出來索人,就這樣一直鬧到天亮,城東還不知被誰放了火,整整燒了半條街,百姓們縮在屋裡不敢出來救,整個夜晚都是喧囂。

緊接着駐紮在城外的郡兵們又鬧將起來,原因無它,弟兄們辛辛苦苦跋涉千里前來討賊,如今逆賊已除,據說明軍已被新始皇帝豐厚的犒賞了一次,咱們緬兵雖然比不得明軍,但是你國庫裡好歹要掏出一些銀子來撫卹一下死難的兄弟再給其他一些兄弟送點來回的路費吧。

這個理由並不算過分,可是問題就出在這裡,管理國庫的右參政阿倫雙手一攤,直翻着白眼對索要賞賜的郡守、緬將道:“國庫早已被逆賊王莽白掏空,弟兄們辛苦了,本官也想好好的撫卹一下弟兄,可本官變不出銀子來啊,諸位還是自己想辦法吧。”

當兵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這還用說,城外的郡兵大營猶如炸營一般鬧開了,他孃的,老子出生入死(談不上,也就是跟着明軍後面吆喝,打仗時沒瞧見人影。)、跋涉千里,(這個也算功勞?)爲國爲民來打仗,你他孃的居然敢不給賞錢?於是,第二日,更多的緬兵帶着武器入城,守衛在城門的門丁屁都不敢放一個,接下來便是這些郡兵們的拿手活了,一個字——搶!

阿瓦大亂,越來越多的緬兵挨家逐戶的開始搶掠,但有不服氣的就是一個砍字,*婦女之事滿街都是,整個土瓦瞬間淪爲了人間地獄。緬官們嚇了一跳,聚在一起商量之後纔想起了城內還有一個主角沒有出場,於是紛紛跑到明軍大營請命,請求朱駿調派明軍彈壓,不想剛到大營門口時便吃了閉門羹,門口的守衛死活不讓進,最後還是周慕白出來和緬官們大談主權高於一切,這是緬甸內政,皇帝陛下終究是外人不好插手。

折騰了整整半天,周慕白這才一臉爲難的回去稟報,朱駿當即決定,明軍出營四處彈壓滋擾百姓的緬兵,這纔將此事平息下來。

一陣腥風血雨過後,阿倫帶着一干官員在明軍大營門口長跪不起,聲稱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大明皇帝監國,否則綱紀日崩,諸侯不服,只會將緬國拖入內亂。連乞求了三、四次,朱駿只是不忍奪緬國王室之國爲藉口拒絕。

另一邊,討逆的郡守、將軍們也紛紛跳出來,揚言王廷不給犒賞便發兵殺進城去。最後還是朱駿出面召集各地郡守拖緩些時日纔算作罷。

但自此之後治安日壞,許多地痞無賴肆意妄爲,城外的緬兵三五成羣的進城劫掠,雖然規模都不算大,也弄得的整個阿瓦城烏煙瘴氣,民怨甚大。正在這個時候,坊間開始流傳出各種謠言,有說各地郡守不服打算作亂從此國家不安、百姓顛沛的。有說大明皇帝仁厚英武,只有他才能鎮住緬國局勢的。有繪聲繪色描述大明皇帝如何如何英武,彈指之間便打破N(N大於或等於一萬)萬大軍的,百姓們也不是傻子,立即就明白大明皇帝監國的必要性,否則當今這種局面不但得不到改善,只會日益惡化下去,非但如此,國家還會陷入內亂,各種軍閥肆起,到時遭殃的還是自己。

誰來治理國政對於百姓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給百姓們得來實惠,眼下,大明皇帝纔是真正能夠使得國家安穩,能夠爲百姓牟利之人。於是,成千上萬的緬人百姓也紛紛隨着阿倫等緬官長跪在明軍大營前,乞求朱駿監國,以至於人數越聚越多,人們驚喜的發現,只要你在明軍大營前聚留,作亂的緬兵和當地的地痞就不敢靠近,這些人再混帳,也不至於敢在太歲面前動土。

三日之後,大營門前已聚集了黑壓壓的一大片人,每隔一刻鐘時間,無數人在阿倫的帶領下高呼:“大明皇帝萬歲,乞大明皇帝陛下奉天監國!”

聚在營門的官員百姓足有十萬之衆,一起鬨然喊開響徹天際、餘音不絕。

大營內,朱駿正與一干臣子、將領閒聊,說是閒聊,其實也不過是詢問一些李定國的緬北軍所面臨的困難,朱駿再讓周慕白一一記下,北軍身經百戰,抵擋吳三桂的大軍不成問題,所缺的只是糧草輜重。而南軍(包羅神機、神勇、山地、水師等營,統稱南軍。)訓練有餘、餉銀充足,所缺的只是戰陣的歷練,朱駿沉吟了一會對李定國道:“李愛卿,緬北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朕將它完全託付於你,從此之後,李家世代鎮守緬北,阿瓦城以西,皆是李愛卿所轄之地,所有糧草輜重、新兵丁口,李愛卿可在緬北征集。”

“皇上。”李定國大吃一驚,不由得離座道:“這如何使得,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定國的顧慮是有的,世代鎮守這樣的特權除了雲南沐家之外大明朝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來,如今朱駿要讓李定國世襲鎮守緬北難免會引人眼熱,到時反而成了衆矢之的,這就不好了。

而朱駿卻又是另一番顧慮,緬北的防務李定國的北軍是一定要挑起來的,錢糧輜重不如就地徵收,若是從緬南運輸過去,徒增損耗不說,還浪費民力。因此整個緬北的軍政大權必須交付在李定國手裡。再加上緬北貧瘠,朱駿所圖之地正在緬南,以此來控制南洋。緬北就隨便讓李定國折騰,只要能好好守住緬北給朱駿一個好好的緩衝地帶就行。

李定國的忠誠朱駿也是信得過的,似他這樣的人物若是早先便投降滿清現在至少也能落個與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的地位,世襲罔替的外姓藩王是跑不掉的,可是李定國沒有選擇降清,就算被逼到了緬北,在山林中三餐不繼也沒有選擇投降。

滿清可以讓吳三桂鎮守雲南來清剿李定國,自己爲什麼不能讓李定國鎮守緬北清剿吳三桂呢?

“李愛卿不必說了,朕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你安心去緬北整頓軍務民政,朕在後方會爲你做主的。”朱駿勸慰兩句,又道:“李愛卿忠心爲國,朕若這點識人之明都沒有,豈不是個大大的昏君,如何能挑起恢復山河的重擔,朕廣開言路,卻絕不會偏聽偏信,若有人在御前詆譭李愛卿,朕絕不饒他。”

李定國第一次聽到永曆對他給出這樣高的評價,想起曾經在四川、湖南、廣東、最後退到雲南、緬北等地的艱辛作戰,如今終於得到認同,忍不住流下眼淚哽咽着嗓音道:“微臣沐浴皇恩,敢不效死力。”

這時有校尉入賬稟道:“皇上,有人爲了懇請陛下監國,竟撞死在轅門柱上,營門外已亂成了一團。”

帳內將校們靜了下來,側耳一聽,果然聽見遠處傳來若有若無的嚎哭聲。一直坐在帳下不言聲的周慕白站了出來道:“皇上,微臣以爲火候差不多了,若皇上再拒絕,只恐會寒了緬人的心。”

朱駿長身而起:“走吧,去營門看看。”

;

第444章 橫的怕楞的第469章 對決第422章 雪原絞殺第478章 夔東十三家軍第183章 兵不血刃第187章 血戰五百六十七章 向各國宣戰第12章 拐賣兒童第262章 長夜漫漫(二)第786章 虛驚。第44章 南洋海第511章 捉到一個黃帶子第23章 防禦工事第233章 火炮釋兵權第159章 炸營第37章 論策(中)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465章 搶灘登陸第236章 晉升第235章 征服滿洲,必先征服日本第792章 東歐決戰第792章 東歐決戰第31章 亡國公主第41章 以人爲本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532章 精神永存第521章 軍心可用否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個鄉巴佬土鱉第490章 巷戰第345章 保江山還是保祖墳第65章 緬甸王子第70章 反間第574章 誘餌第63章 討賊第149章 大捷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123章 江西是個好地方第72章 閱兵第200章 驍騎營第157章 戰端開啓第261章 長夜漫漫第102章 鏖戰第246章 朝鮮戰爭第474章 屢教不改第7章 三段合擊第255章 無間道終極版第206章 壞馬要吃回頭草第115章 謠言與黨爭第108章 殺逆王第418章 貌離神合第18章 貓和老鼠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254章 無間道第486章 炮擊北岸第112章 不老實 殺你全家第256章 合圍第145章 交易第394章 同盟國第151章 黃火藥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81章 開戰第208章 權鬥第416章 私房錢第197章 以殺止殺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第442章 漢使就是個大忽悠第171章 最可怕的女人第438章 銅脈第447章 兩個衍聖公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449章 賣豬仔第518章 遼東軍團第210章 裁撤二藩第171章 最可怕的女人第141章 荷蘭遠征艦隊第470章 報捷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250章 名字很重要第144章 立後第778章 聯盟艦隊的覆沒第516章 登城第568章 蒸汽戰艦第390章 大清洗的前奏第154章 生意第62章 亂局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17章 圈套第435章 殺韃子咯第461章 蠻人來襲第252章 公主入宮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556章 殺第785章 宮變第46章 斷貨的供貨商第183章 兵不血刃第135章 廷杖也光榮第28章 歃血爲盟五百六十七章 向各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