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民不可愚

陵邸報是南京城本地的報紙,其中以奇聞異事,以息爲多,當然,若是內廷出了中旨,也是會納入頭版的,李光地從前也是接觸過邸報的,只是那是清廷內部的玩意,只有各府各道的衙門分,尋常人別說買,連看也是觸犯律令的,同樣是一張紙,但這份金陵邸報的內容就豐富多了,有衙門最新的公示,有商業資訊,有某某大街生的八卦事件,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等李光地略略看完,車子也停了下來,不待車伕呼喚,李光地已下了馬車,這裡是兵部衙門,按規矩,他和後面車輛的施琅是一起來兵部報道的。

二人並肩入了兵部,坐堂的堂官檢驗了他們的勘合,不由得擡頭望了李光地和施琅一眼:“你們就是李光地和施琅?”

李光地連忙拱手道:“正是。”

堂官將勘合丟到案上:“現在不能給你們委派職務,內廷傳來了信,讓你們先入宮覲見。”

李光地與施琅一頭,與那堂官閒聊了幾句,便匆匆告辭,又上了馬車,往皇城方向前去。……………………

“臣李光地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施琅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朱駿近來精神還算好,歐洲的使節又來了一趟,傳來的消息不是很好,奧斯曼人又敗了一仗,損失慘重,而英、法、西班牙三國也在海戰中失利,還好主力艦隊仍然保存着,倒還有負隅頑抗的實力,這樣的結果反而導致了各國對大明軍火的需求更加大了,打不贏還能怎樣?只能買唄,如今各國地造船業和軍火製造業急劇萎縮,逐漸對大明越來越依賴起來,到了這個份上,打不贏也是要打的,爲了戰爭,各國耗盡了全部的國力參加這場博弈,一旦失敗,戰勝國要想得回自己戰爭中的損失,那麼必將對戰敗國進行最殘酷的洗劫和掠奪,這一點,所有國家的貴族都十分明白,因此,不管如何,戰爭必須打下去,這不是以往那樣以爭霸爲主的戰爭,而是維繫民族存亡的決戰。

朱駿又撈了一筆銀子,大明各地船塢又有了生意,至於歐洲的戰事是勝是敗,對於朱駿來說都不重要。

“你們就是李光地和施琅?”朱駿打量了二人一眼。淡然地撫弄着御案。對於這兩個歷史中康熙朝地重要人物。朱駿眼看着他們穿着大明地官服顯然覺得無所適從:“這一次天津之戰。你們辛苦了。朕也多虧了你們。否則哪有這麼容易成功。

“皇上謬讚了。微臣愧不敢當。”李光地拱手躬身又是一禮。

“能爲大明效力。施琅絕不敢當辛苦二字。”

朱駿篤定了心情。沉靜下來。坐在鑾椅上想了想道:“《16K小說網電腦訪問 》北地你們是清楚地。今後施琅便敕爲海水師遊擊吧。天津一戰繳獲地水師船隻全部調在你地麾下。專職負責在滿清各省登陸襲擾。至於李光地嘛。暫時便做天津知府。負責天津防務。如何?”

二人自然唯唯稱是。李光地道:“皇上。臣在來地路上看到了一份新奇地事物。這東西名叫邸報。微臣以爲。此物乃千年未有之物。利弊兼有。只是有一天卻讓微臣不解。”

不得不說,此時的李光地還是單純地,沒有舊吏的謹慎習氣,想到什麼說什麼。

“但說無妨吧。”

“皇上,開禁百姓通過邸報似有不妥,聖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後歷朝以來,都奉此爲國策,皇上開禁,縱然是行太宗開明之舉,可是若是有心人利用,難免會種下禍端。”

朱駿笑了起來,這些年來他被那些書呆子逼得倒是看了一些聖人之書,在他原來的思想之中,所謂的聖人之言多半是愚民地玩意,可是翻遍了整部論語,這才知道其實事實並非這樣,不是孔子有意去讓人愚民,而是後世的讀書人爲了迎合統治故意篡改了經義而已。

“李愛卿的書恐怕是讀岔了吧,《論語伯第八》中記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今已被翰林院重新詮釋了,從前的的釋解不知誤導了多少讀書人,正確地讀法應當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纔是。”

事實上“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這句話,有兩種句讀法,意思截然相反: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地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而後的意思則恰恰相反人民,可以按照我們地意思去做,但是不可以,讓他們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

只是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點綴之後,其意思便完全不同,朱駿也相信,孔子是倡導“有教無類”地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飯的文人,後纔是他老人家的本意。

朱駿多年來與官員們的鬥爭,已經讓他的經驗極爲豐富起來,反儒是不成的,這會將整個官僚集團推向自己的對立面,他朱駿沒有一百隻手,也沒有一萬顆腦袋,制定的政策還需要他們執行貫徹,朱駿當然不會去挑動官僚集團的最後一根逆鱗,既然如此,朱駿要施行思想改革,自然也只能走彎曲路線,打着儒家反儒家,當年孔聖人他老人家沒有明標點字符,因此後世對論語的詮釋的極多,一句話可以得出好幾種意思,因此才衍生出了各種儒家派別,朱駿就是從這裡入手,打着修書的名義,召集一幫子翰林院文痞專門對論語進行篡改,當然,篡改的不是論語的內容,只是詮釋而已。

這樣一來,先可堵住那些官僚集團的嘴,哥們也是尊孔的,看到城中央廣場的那個巨大的銅質雕像沒有?大聖人每日香火不斷呢,其次,也可減輕改革的阻力,減少士子們對改革的抗拒,使人更容易接受心學。一旦新學通過廣泛教育的方式讓千千萬萬的人接受,那麼百年之後,就算朱駿的子孫想要玩閉關鎖國或是士農工商那一套也玩不轉了,工業革命一旦開啓,再輔以思想上的保證,絕對不是幾個人幾個集團所能阻擋的。就像歐洲的文藝復興那樣,一批思想家被火燒死了,可是仍有一批思想家沒有燒死,他們表面上是神學院的學,是上帝的信徒,卻不斷的在用各種方式質上帝的存在,這才使得文藝復興更加燦爛。

李光地臉色一沉,立在大殿的中央思索起來,而施琅顯然對這些話一知半解,只能訕訕的站在一邊。

朱駿已開口解釋了:“當年滿人入關,人口不過百萬,而我漢人則有一萬萬計,以百萬之寡,敵萬萬之衆,原本是絕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偏偏滿人以弱勝強,輕而易舉的奪得了天下,這是爲什麼?”

李光地並不是傻子,已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接口道:“就是因爲民不知所以然的緣故?皇上,臣似乎明白了一些,皇上的意思是,若是百姓們能知道國家興亡,知道天下大義,自然會奮起抵抗,也不至於多數人麻木不仁,原本以爲不關己事,只求芶安,最後反而讓滿人的鐵蹄能夠橫掃天下,萬民懸於水火,妻離子散,處處皆是披麻哀號之聲?”

朱駿點了點頭,人民是引導的,利用輿論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的價值觀取向纔是後世國家通用的方法,而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方法早該被淘汰了。

李光地又想了想,新的觀念與傳統的思想交雜在一起,讓他很難以消化,雖然皇上說的有道理,可是從前固有的觀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明白的,這個時候,卻聽到有太監慌忙來報:“皇上,宮外有人求見。”

朱駿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有人要見也不需這麼慌張,這個小太監膽子也忒大了些,他正要火,小太監上氣不接下氣的喘了口氣,又說話了:“是山東孔家,聽說是逃難到了江南,已知會了禮部,各部的官員蜂擁而出,都在宮外爭看衍聖公的風采,如今整個玄武門堵得水泄不通……”

“衍聖公”是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開始於西漢元始元年,當時平帝爲了張揚禮教,封孔子後裔爲侯。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爲衍聖公,後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因爲孔子的家鄉在山東曲阜,因此除衍聖公之外,世襲的孔家門人又兼任曲阜縣令,數千年來,從未間斷。……………………………

嗯,今天這章可能有點悶,正在構思好的情節,感謝一直追訂的朋友,是你們給了小弟碼字的動力,讓小弟今天去街上買了一臺彩電。

第429章 曠野決戰第63章 討賊第22章 科技的瓶頸第49章 船廠第141章 荷蘭遠征艦隊第548章 新的蒙古第432章 打落了門牙往肚子裡咽第234章 搶奪第452章 平叛第128章 會師第86章 授勳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第247章 血債第200章 驍騎營第399章 遇刺第470章 報捷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790章 兵不厭詐第135章 廷杖也光榮第67章 伏擊第522章 宣傳攻勢第495章 關內最後一戰拉開帷幕第88章 反戰第501章 以彼之道還至彼身第60章 洗腦第410章 農場主第101章 對陣第86章 授勳第5章 緬南第542章 奉旨打劫第792章 東歐決戰第485章 鴻門宴第41章 以人爲本第94章 三藩第259章 進佔婁底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241章 日本王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439章 鬥富第453章 火燒倭人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103章 不勝而勝第377章 買家宰賣家第429章 曠野決戰第48章 日進金斗第470章 報捷第788章 勇者無敵第61章 海商第443章 草原殺伐第122章 文藝復興第120章 書生暴動第471章 求和第33章 鐵礦第123章 講武堂第393章 滿漢不是一家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長部落成立鳥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205章 私產神聖不可侵犯第112章 勸降第553章 大漠潛伏第494章 殖民地第440章 競爭第112章 勸降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566章 拜占庭的財富第250章 名字很重要第205章 私產神聖不可侵犯第202章 可怕的念頭第140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86章 授勳第181章 暗戰第520章 寧死荒徼無降也第249章 喜得貴子第113章 要想富 先修路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548章 新的蒙古第238章 琉球第512章 密旨第543章 歐洲戰場第179章 叛逃第505章 救命的稻草第85章 大勝第41章 以人爲本第61章 海商第396章 北巡第83章 近在咫尺的危險第788章 勇者無敵第263章 統一戰線第115章 謠言與黨爭第35章 帝王之術第803章 英國憤青是怎樣煉成的第540章 開拓第397章 新儒家第28章 歃血爲盟第375章 最強大的教師陣容第503章 德川兄上當了第99章 冒領軍功第208章 權鬥第201章 下馬威第156章 雲南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