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鏡月樊籠

當上元夫人祭出風月玉簡之時,呂光已是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他萬萬沒有料到,原本只是開啓青丘洞天封印的十二枚玉簡單,居然能夠合爲一體,並且還能展現出如此之大的威力。

這簡直是一件奇寶,甚至跟禹王鼎相比都不遑多讓。

那風月玉簡,忽大忽小,每重砸在‘囚籠’立柱上一次時,就會變幻出各色各樣的形狀。刀槍劍戟斧嶽鉤叉,十八般兵器樣樣皆有。然而那‘鏡月樊籠’卻似萬年冰峰,巋然不動。

觀山道人面目失色,他連連催動風月玉簡,此時念頭中已然只剩幾許神魂之力。後方的紫袍老者的身影,已經越來越不凝實,似乎吹來一陣風,這紫袍巨人就會隨風而逝一般。

觀山道人面色驟變,身形一退,緊緊貼於‘囚籠’一側,身軀搖擺不停。

上元夫人站於數十丈外,但她眼力何等精確。這觀山道人已是強弩之末,念頭中的神魂之力,因爲催動那風月玉簡,而急速消耗殆盡。

觀山道人滿腔怒氣,如困獸猶鬥,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揮動雙手,錘砸着‘囚籠’,嘴裡還發出哀嚎痛苦之聲,“放我出去,放我出去!……”一邊說,一邊拍打着‘囚籠’,聲音隨着時間的消逝而逐漸縹緲,力度也越來越小。

呼!

觀山道人背後的紫袍老者,突然被一陣旋風捲走。

那抹紫色也緩緩消隕在天幕中,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上元夫人,夫人!只要你放了我,我甘願爲奴爲僕,永生侍奉夫人!”觀山道人最後的救命稻草,砰然消失。那紫袍巨人的離去,讓觀山道人變得膽小如鼠,神色恐慌,他苦苦哀求道,“姑娘,求你千萬不要把我交給‘青峰觀’!我寧可死,也不要進那鬼地方啊……”

觀山道人提起‘青峰觀’那三個字,眼神中充滿了癲狂的懼意。

就在此刻,上元夫人足尖點在虛空,疾逾流星般射向觀山道人。臨至跟前,她身形急頓,衣袂飛揚,足踝處鈴鐺輕搖,隔着‘囚籠’瞪向觀山道人:“我還沒用力,你就認輸了,實在無趣。”

呂光卻覺有趣之極!這番鬥法,過程驚心動魄,新奇特異。上元夫人自始至終,都佔盡上風。一舉一動,胸有成竹。

反觀那觀山道人士,目中無人後,再被狠狠蹂躪,該有此罪。

呂光身在上元夫人長袖之中,整個過程,他全都一一看在眼裡。他心中充滿豔羨,對於神魂修道的渴望,更是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

觀山道人如小雞啄米,頭如搗蒜,神情諂媚,道:“夫人法術精妙,貧道有眼無珠,衝撞了姑娘,還望姑娘大人不計小人過,饒過我吧!”

“放你走?我且問你,所要童男童女究竟爲何?”上元夫人完全不理會觀山道人士的哀求痛號。觀山道人神色一怔,腦中好像在思索着什麼,眼珠滴溜溜亂轉,聲調陡然一高:“夫人!貧道如若說出,可否放我離開?”

“好!只要你肯如實道來。”上元夫人志得意滿,似乎一切都在她計劃之中。

觀山道人身在‘囚籠’,心中迫切的想要出去,語速很快。稍瞬,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的一清二楚。

上元夫人越聽心內越驚,但她臉色如常,鎮定相詢,道:“你說那異寶將要在崑山天地囚籠現世?你們青峰觀只是大周王朝二流道派,也敢前去相爭,還想出獻祭童男童女這種歹毒之法。貪心不足蛇吞象,簡直是寶迷心竅!我再問你,你們是從何處得知這個消息?”

呂光驚咦一聲,“鏡月囚籠?那不是表姐修身煉氣的地方嗎?”他心思一動,便側耳繼續認真傾聽下去。“姑娘教訓的是,貧道幾次三番向掌門師兄進言,奈何師兄一意孤行,貧道毫無辦法,只得妥協!事情都是師兄授意,與貧道無半點干係。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至於那消息是否屬實……”

觀山道人飛快說着,生怕惹怒了上元夫人,“姑娘,千萬不要把貧道送交‘青峰觀’處置啊!此事關係重大,若是被‘青峰觀’知曉,恐怕姑娘也不能全身而退。”

上元夫人柳眉一彎,瓊鼻微皺,目現寒光,語聲陡然一沉,道:“你威脅我?”

觀山道人與那冰冷眼神相觸,渾身一抖,急忙擺手道:“不,不是!姑娘誤會了!貧道是爲姑娘考慮,豈敢要挾姑娘!

秋風蕭蕭,東邊朝陽將出。上元夫人暗忖道:“這觀山道人士所言,七分真三分假。把他真交給‘青峰觀’,雖然可以得到‘定魂丹’一枚,可‘青峰觀’必定會追查事情原委,到時……”

上元夫人思考過後,素手輕搖,一精緻玉瓶,在掌中倏忽而現。玉瓶質地精美,青花點紋,造型奇特,一指之高,小巧玲瓏。

“鎖魂瓶!”觀山道人一聲驚叫。

上元夫人白皙的臉龐上,露出一抹讚許的神色,點頭道:“不錯。你能認識此物,看來你也算熟悉修道界。此乃修道界‘百寶閣’所販賣之物。可以勾萬物生靈神魂,拘禁其內。瓶碎魂消,瓶在命在。”神魂不夠強大的修道者,神魂出體後,便不能沾染一絲濁物。諸如庚金青木,寒水離火、黃土風雷。微一接觸,神魂便不再凝固,立刻就會回到肉身。

唯有玉器所煉製的物品,能滋潤神魂。故神魂如玉,潤澤以溫,才能衍生道德。所以大部分修道者,都自比美玉。這鎖魂瓶乃是以極北之地的‘千年寒玉’造就,再輔以法陣相成,能拘禁修道者神魂,是修道者慣用的一件防身之物。

“走!”

“天地囚籠!”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北雁南飛,青草泛黃,正是初秋之景。夕陽銜山,林間已鋪滿一層黑幕。在這一片暮色中,有兩個白點在快速移動着。

上前細看,卻是兩匹白似寒玉的駿馬,在奔騰如飛。山路崎嶇,怪石嶙峋,可馬蹄卻仍然很快,如履平地,毫無坎坷不平之感。

每匹馬上坐有一人。前面一匹馬上,是一個年紀輕輕、神情平淡的少年書生;後者卻是一個年過古稀、神色委屈的老者道士。少年兩手緊抓馬鞍,擡頭向前方望去,林間此刻已經一片漆黑,剛纔星星點綴的夕陽,眨眼便杳無蹤影。他朗聲道:“觀山和尚,夜色已黑,我們今日暫且歇息,明日一早,再趕路。”

後方觀山道人聞聽此言,輕出一口長氣,語聲高興,道:“但聽主人吩咐。”

“這‘意馬’攀山越嶺自然是不在話下。可主人幾個時辰來,馬不停蹄,拼命趕路,還是要注意身體纔是。”觀山道人語氣殷切,露出一抹關懷,懇切的道,“天地囚籠位於崑山四十九峰之頂,離臨山城不過三百餘里,主人勿要擔心,明晨我們定能到達。”

這少年不是別人,正是踩斷韓孟江腿骨的呂光。

二人信馬由繮,下馬歇息,也不拴馬喂料,更不牽馬飲水。

呂光感慨萬分,道:“‘意馬’意馬,隨心意而動,真是馬如其名,令我大開眼界!”

“主人乍一接觸此馬,駕馭尚有些生疏。”觀山道人遙指呂光手中的一縷馬鬃,走上前來,低聲道,“只要這縷鬃毛在主人手中,此馬就是主人的另一雙腿,代步千里,毫不誇大。”觀山道人坐於溪水旁邊,擺起幾顆青石,圍成一個圓形。由‘烏有鐲’中拿出一粒石子,默默唸咒,只見他翻手向下,少頃,青石中間便升起一簇藍色火焰。

呂光驚奇道:“這是什麼火?怎麼是藍色的?再者山林中不能生火,道長不怕引來獸怪靈精?”

“此乃‘磷火’。此火焰需採集人獸骸骨,提煉火種,用時只要稍施法術,便能照耀八方,取暖烤食。跟尋常火焰唯一不同的便是,此火點燃,非得需要太陽之光來消滅它。”

呂光道:“磷火?那不是死人陰魂所燃燒的鬼火嗎?”

“唔?鬼火?這個貧道倒不曾聽說。”觀山道人皺眉思索。

咕咕!林間偶爾傳來幾聲怪異的鳥叫,幽藍火焰在兩人眼前上下跳躍,身前溪水潺潺,四周青山怪石。處處透露着陰森詭秘之象。

呂光盤坐在地,不再言語。他拿出上元夫人所贈之書,藉着藍光,翻閱起來。觀山道人擡眼一看,幽幽說道:“太上曰,長生無路,唯道可至。是以欲求長生者,先須得道明法,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呂光詫異道:“觀山和尚怎知在下所閱之書的內容?”

“太上感應篇。貧道修煉百年,又怎會不知呢?此經是太上玄君著於上古洪荒之時,傳承至今,已然成爲修道者入門必修之經。”觀山道人語氣灑脫,氣質淡然,隱隱有一派宗師的氣度。若不是呂光心知他極善僞裝,恐怕還真以爲他是一位得道高人呢。

呂光雖然閱覽羣書典籍,可那只是俗世應取功名所需,都是人道產物。此時他的注意力全被這本語言精妙的經書所吸引,開頭寥寥數語,卻是道盡人生至理。

呂光翻過這一段綜述,再向下看去。

“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供奉神魂,三觀堅定,明心入道者,皆能感應六道仙神。”上元夫人曾經告誡過呂光,六道分別爲:人、妖、鬼、仙、佛、魔。

此六道乃是天下道門總稱,無論何人何物,想要神魂修道,都是要擇一而修。

呂光聰穎好學,記性牢靠。然而,對於這樣一句晦澀難懂的話,琢磨半晌,卻是毫無頭緒。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呂光跳過此段,接着向下翻去。

單單一個字,呂光千萬分認識。可當這些字措置無序排列在一起時,簡直如觀天書。呂光正閱讀着,突然之間,在經書中間,發現夾着一張黃紙。

“這是…”

呂光凝神觀看,上面首行寫道:修道之路,一步一層,非一冬一夏可成之功,須勤勉苦修,方能入境出境,進至無境。千般道門,殊途同歸,修道者須堅守道心。若能自始至終,精修一道,則得道指日可待。夢鴻道人大周王朝隆嘉十二年記於御花園。這一大段文字,明顯是一個叫夢鴻的道人寫下的註解,夾在書中。

上元夫人曾說,在這大周王朝,能被尊稱爲道人的不過數人,這夢鴻道人恐怕就是這大周朝鳳毛麟角的存在了。就連觀山和尚這般法術精深,也只能稱爲道長。可見這道人一詞,實在是所有修道者心中的一個目標。

隆嘉年間,正是大周開國皇帝在位之朝。這夢鴻道人能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園內,隨意走動,身份地位可見一斑。隆嘉十二年,距此五十一載。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黃紙竟是完好無缺,字跡清晰。

呂光閉目凝思,認真思考着剛纔那一段話。很明顯,夢鴻道人是在勸誡後來修道者,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更要勤奮修煉,不能半途而廢。呂光收斂心情,接着向下看去。一股悲愴之感,由呂光心底竄出。這夢鴻道人,天資罕見。僅僅靠着自己一人,便能入道得法,呂光對夢鴻道人的敬佩之意,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黃紙一張,閱至此處,已然過半。呂光站起身來,仰望夜空,喟然一嘆,手中的黃紙也被風吹的嘩嘩直響。呂光聽完,當下便盤坐於地,兩手攤在雙腿之上,認真研習起這套吞納功法。若非他眼下只是一個幻影,恐怕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此人定是一個隱居世外的高人,或是遨遊四方隨遇而安的行腳道人。

呂光在運轉這套功法之後,周身各處,由裡到外,都在悄悄的發生着一些變化。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奇妙感覺,若非要用語言形容,借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

呂光覺得此時此刻,自己就好像那日在韓府地牢內餓的五臟六腑如同火燒的樣子。他很餓,但不是那種貪戀珍饈美食、燕窩魚翅的味覺觸感。

猛然間,呂光察覺到自己‘全身’就宛如一間四面透風的破屋瓦窯。

“嗖嗖——”一股股冷風,從縫隙中灌進他的身體,可是他非但沒覺得有任何不舒服的意思,反倒有一種食之有味的滿足之感。

第二百一十四章 本命法寶 中第六百七十五章 天外之玉,可以破石第九十一章 桃之夭夭第七百九十五章 恆之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萬象峰的入夜漸微涼第七百八十七章 第一難第三百零四章 朱雀離火 (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血染楓林第六百二十五章 赤心懸於天地間第十章 逃出生天第八章 下山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底水牢第八百九十章 雨來第四百二十三章 困陣之固步自封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難眠 心彷徨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第五百三十六章 龍宮之囚第五百章 大漠孤煙,玉生煙第四百四十章 天子降臨 (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第九十九章 金擊子第八百七十六章 六合第四百七十章 在路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天外之玉,可以破石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之所在 (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九九歸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畫劍第二百三十八章 絳珠仙草 上第七十三章 黑暗森林第三百七十三章 再見,再也不見第七十六章 喜鵲銜枝 大吉大利第四十三章 先餓五天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遇強敵第五百零七章 孔雀公主第六百三十七章 本來無一物第六百六十四章 上元夫人第一百零七章 暗流第六百一十五章 唯一傳人第九百零九章 靈韻之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婦人心,尾後針,第一毒第五百七十九章 衆妙之門第八百八十二章 歸鄉第三百零五章 朱雀離火 (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道之所在 (九)第五百五十七章 瓊樓遺嘆第三百四十三章 吾好夢中殺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走不出的夏日第四章 聞道開竅第九百零一章 爲你念經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髓綠蠱第七百零九章 道統第二百四十九章 前生 (六)第八十章 化身孤島的鏡第四百零九章 雲梯第七百零七章 至善若火第二十三章 要命的燈籠第八百五十八章 這一劍第八百八十六章 天狐第七百零五章 無惑第九百二十八章 卿本無名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言蔽之第五百一十七章 花逝第八百九十章 雨來第七十四章 籠中鳥第四百零九章 雲梯第五百六十六章 危機四伏第二百六十三章 寒門 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第七百二十二章 方寸之間,自有乾坤第八百八十七章 沖天香陣第七百九十九章 山鼎第四百三十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百七十章 祖神遺蹟第八百九十九章 聖域第八百六十九章 長生劫第六百九十四章 魚龍聽梵聲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可擎之死第四十八章 三個人的時光第八百章 妖男第八十六章 五魔第一百六十章 驚天秘聞第三百三十三章 第二劫:日墜第三百九十三章 篝火旁的故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品玉大會第三百七十章 養神鏡鑑第一百九十五章 瑤斷寒江第六百三十九章 指點迷津第二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三百四十五章 以形補形第一千零五章 獸潮第二百零九章 奪舍 終第六百九十六章 七星飛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萬象峰的入夜漸微涼第六十一章 空城第九十二章 青葉玉牌第六百五十四章 昔時人已歿第四百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念念不忘第三百七十七章 福木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