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〇八章 唯物

“人的最高目標,是其自我實現”,爲滿足這一目標而踐行的全民科研,沒有運動,沒有口號,完全是阿達民根據現有情況而做出的預測。

在一個生活無憂、未來無懼的時代,任何個體的最終選擇,都必然是“探尋未知”。

只有探尋未知,才能真正獲得前所未見的東西,

才能真正滿足一個人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便是人文領域的自由創造,在既有成果的框架內重新排列、組合,也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出於這種考慮,哪怕在臨時過渡的“虛擬世界”,科學研究也必須有通暢的渠道。

一個宏大而精密的“世界”,與連接客觀世界的“橋”,全部工程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完成,這是阿達民爲民衆準備的一切。

不知不覺,午餐就此結束,費曼教授準備進入“混沌”繼續工作,在中樞附屬設施的入口處,與對方道別時,他有心說幾句衷心的感謝,話剛出口,“阿達民”就擺擺手將其打斷,他並不認爲蓋亞淨土是自己一手締造:

“你相信唯物史觀嗎,教授?

今天的一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世界,不消說,每一個原子都浸透了無數前人的汗水、眼淚與鮮血;

爲全人類命運而奮鬥過的所有人,都值得緬懷。

相比之下,我,一個苟活到今天的參與者,或者,執行者,其實也沒多麼不同。

什麼是唯物史觀,機械套用到今天的人類文明身上,是否可以說,即便沒有我這個管理員的存在,人類,也能度過IT大潮的侵襲,浴火重生,建立起今天的蓋亞淨土?

不,我本人並不這樣認爲。

但是,從宏觀的層面,更全局的角度,我們恐怕卻不得不承認,‘唯物主義歷史觀’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性。

試想一下,以宇宙之浩瀚無垠,恆星,星系,數量簡直是無窮無盡,可能產生複雜構造體、乃至生命的機會,同樣近乎於無窮,經歷過漫長演化,產生智慧生物、進而產生文明的可能性,在如此巨大的基數之上,十分巨大。

即便誕生在蓋亞的人類文明,沒有挺過IT大潮的洗禮,以終產者一人獨存、或者其他方式,導致文明終結,無盡的宇宙之中,也必然會有其他文明倖存下來;

它們,正如曾經的我們,會憑藉自己的努力,邁過這一道橫亙在舊時代與新時代之間的天塹。

從這種角度理解,什麼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生命也好,智慧生物也罷,乃至於羣體、社會、文明,都是客觀世界演化的必然產物;

而蓋亞淨土的今天,則是一個文明演進到全新高度的成果;

這種演進的成果,放眼宇宙,是遲早必然會出現的,這一點,並不因任何智慧生物的主觀意識而改變。

面對這注定的出現,我們人類,又究竟做了什麼?

唯物史觀,並不是一介萬靈藥;

恰恰相反,正因這顛撲不破之客觀規律的存在,人類,才必須鼓起勇氣,砥礪前行,用自己的雙手拯救自己,拯救文明,直到盪滌這世間一切的罪惡。

歷史,並不是憑空著就,未來,也不會自己降臨,一個人,一個羣體,乃至一個文明,在尊重並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只有堅定信念,不懈奮鬥,才能舉起科學這柄利劍,去對抗這喜怒無常的大自然。

什麼是唯物史觀,是說宇宙之大,浩渺無垠,必定會誕生出一個,乃至無數個燦爛輝煌的文明,綿延至今,直到久遠的未來;

但是人類文明,是否屬於這行列中的一員,還是盛極而衰、徹底滅亡,

則取決於其中每一個人的努力,取決於每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困難,逆境乃至絕境時,

究竟會何去何從。”

“閣下,你所講的這些,——我其實一直也有同感。”

身爲理論物理研究者,民衆眼中,似乎是一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術大師,理查德*費曼對傳統意義上的鄭智、歷史,並不甚關注,但身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並沒有哪一個人,會毫不關注全人類剛剛經歷的一切。

今天,蓋亞淨土的所有資訊,保存在“盤古”等系統數據中的資料,完全對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公開,教授也因此而知曉這一段歷史,

以及書寫其中的,那些驚心動魄、或氣蕩山河的往事。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文明,從來沒有什麼法則來保駕護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任何驚人的成就,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譬如人類,在舊時代的1500年前後,若非因爲當時的濱海邊疆大區之管理員——李鐵兵的抉擇,犧牲自己而促成NEP與PSK兩個大區的合併,接下來,即便以阿達民之能,恐怕也無法打贏一切全憑實力說話的全面內戰。

一旦那種情況發生,今天的世界,會掌控在什麼樣的管理員手中,結局就殊難預料。

從這一角度,甚至也可以認爲,正是李鐵兵、以及其他歷史上的關鍵人物,締造了人類歷史,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走向;

但此時此刻,聆聽過管理員的話,理查德*費曼也不得不承認,

他說的這一切都完全正確。

仰望星空,宇宙,是如此的廣闊,存在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的無邊無際之中,如果人類認定,竟只有人類文明這唯一的產物,這未免太自大。

試想,就在自己與阿達民對話的這一時三刻,就有位於遙遠不可想象之星系中的某文明,深陷自動化、智能化、無生命化的漩渦,最終被毫無自我意識、卻擁有強大暴力的機器所毀滅,化爲星空下的塵埃;

甚至於,考慮到宇宙的誕生,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此時此刻,恐怕也必然會有無數文明的殘跡、廢墟;

或者被機器盤踞,或僅管理員獨存,甚而更被天文災難二次毀滅的遺蹟,

在無邊無際的暗夜中漂浪。

將目光從這驚悚一幕上挪開,投向希望,就在同一時刻,也必定有無數仍然發展、繁榮,延續至今,並將繼續存在下去的文明,在廣袤的星辰大海之中,開枝散葉,探尋未知,循着客觀規律的腳印,闊步向前。”

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五五八章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五五八章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十八章 社工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十三章 沾染第九十八章 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