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七章 物性

窘迫的經濟條件,一方面,讓底層民衆無力爲子女提供完善的教育條件,甚至自己整日爲生活奔波,連親自看管、教育都做不到,另一方面,這些民衆的子女,稍有成長後,也不難看到自己的暗淡未來,心懷懊喪。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乃至頭腦思維,

很容易與社會性割裂,進而,退化到一切全憑暴力說話的動物之叢林狀態。

需要吃穿,就去不擇手段得到,需要快意,就去恣意欺凌異性,凡此種種惡行,在成年與少年犯罪者的眼中,性質並不一樣。

成年犯往往是意志不堅、或權衡利弊後爲之,很多少年犯則根本未曾思考,全憑一種動物性的本能去行動,突出例證,就是即便在犯下罪行後,仍表現的若無其事,正恍若獵殺羚羊的野狼,不會呆在原地抱頭痛哭那樣,

它們,根本不會意識到所做的一切,已徹底自絕於人類社會。

這種突出而驚悚的特質,事實上,廣泛存在於因各種原因,而缺乏教養的少年身上,至於說其中的一小部分,因重罪而進入民衆實現,被口誅筆伐,

其實只是因爲其餘的一大部分,目前暫時的,還沒有犯下嚴重罪行的機會和條件。

要麼是自認可以脫罪,要麼對懲罰渾渾噩噩,不論哪一種情形,對舊時代的聯邦社會而言,任何事後懲戒的手段,都無法將這些少年從犯罪深淵中解救出來,也無法讓社會擺脫少年犯罪的陰霾。

唯一釜底抽薪、斬草除根的手段,只能是像蓋亞淨土這樣,從源頭上解決“經濟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問題。

在1510年的蓋亞淨土,或者,更早年間的東北太平洋大區,一切就已是如此,當羣體中所有成員的經濟地位,完全相仿,既不會有父母因餬口而無暇照管子女,也不會有父母自恃權財而放縱後代。

進一步的,整個社會的精神氛圍,也一掃過去的陰暗污濁。

在這種環境下,哪怕是某些人談之色變的“XYY基因攜帶者”,沒有一定的外界影響與刺激,也不會對他人構成威脅。

一旦通過釜底抽薪的方式,杜絕少年嚴重犯罪,在今天的蓋亞淨土,便可以真正貫徹實施“寬容未成年”的法條,在“保護少年學習成長”與“維護社會成員利益”之間,取得一種相對理想的平衡。

當然震懾的法條,仍然存在,動機確切的重罪一律嚴懲,根本不看年齡。

而對於ASA遞交報告中所記述的,那些後果輕微、容易糾正的不當行爲,整個懲戒體系則寬容的多,甚而並不認爲這些是犯-罪。

譬如拿取他人、或公共物品,對成年人,毫無疑問是“盜-竊”,對少年而言,則往往是一種物權規則的認識模糊所致,在今天的蓋亞淨土定居點內,這一行爲的後果也很有限,且完全可以彌補。

再譬如一時衝動,騷-擾異-性,看似性質十分惡劣,其實也不過是本性使然,需要掐滅的不是這種本性,而是經過適當教育,使其明白在現代社會之中,一個人要如何行動,才能在不傷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滿足自己的這方面需求。

凡此種種的教育、糾正,看起來,內容似乎十分繁雜,

本質卻只是很簡單的一個判據。

在現代社會,或者,在即將到來的文明2.0時代,一個人,首先要能正確評估自身利益、他人利益與整體利益,

並在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這句話怎樣理解呢,是不是說,一個人絕對不能損害他人、或整體利益,纔有資格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舊時代的頂層,很喜歡這種恐嚇性的說辭,方然卻對這種雙標嗤之以鼻。

坐擁龐大財富、至高權力的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自身利益早已滿溢橫流,出於資產增殖、追逐利益的貪婪,卻最喜歡用這一套來束縛底層的手腳。

實際又怎樣呢,一個人,但凡在現代社會,要不傷及他人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

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

一個人,要想存活下去,起碼要呼吸清新空氣,而這便要求適當的環境管制,進而必定損及周邊污染性工廠的生產利益。

反過來也可以說,一個人的崗位,倘若在污染性工廠中,其利益的實現,便必定損及周邊所有人呼吸清新空氣的利益,在既有技術條件下,不污染大氣,他的工作便沒有着落,他的工作有着落,其他人呼吸清新空氣的訴求就會落空。

至於吃飯,穿衣,同樣如此,除非如魯濱遜那樣,一個人在荒島上自給自足,否則,一個人的穿衣吃飯,就需要糧食、布匹生產者的辛勞。

這樣描述社會運轉的方方面面,角度,似乎是很奇怪。

每一天都在發生的事,剖析其本質,居然是持續不斷的利益之彼此妨害,人類社會難道就是這樣的病態嗎,

當然不。

而是隻要損害他人利益的人,會給利益受損者一定的補償,原則上,補償力度大於其利益的損失,那麼這種行爲,就與社會運轉的大方向相符。

社會的整體利益,相形之下,在今天的蓋亞淨土倒很容易理解,

無非是淨土全體民衆的利益之總合。

至於每一個人的自身利益,如何實現,途徑其實有兩種,不過在今天,第一種、也就是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已經被“全產機”體系佔據。

那麼定居點內的所有人,要實現自身利益,便只能通過與他人協商的方式,彼此交換。

這種交換,在舊時代的人類文明中,司空見慣,買賣糧食、布匹,政府稅收、福利,乃至某些不宜言說的貝才-色交易,

一切皆屬此類。

社會中,一個人要追逐自身利益,又無法取代“全產機”去從客觀世界發掘,便只有去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而必然給予其一定補償,這就是人類社會紛繁蕪雜、熙熙攘攘之表象下的本質。

至於這種損害與補償,或者,統稱爲“交易”,

一切當然要以“等價交換”爲底線,當然,彼此都認爲“所得大於付出”更好。

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一八〇章 報名第一〇三章 請教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八二〇章 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