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四章 遏制

自從擁有強人工智能,作爲管理員,方然越來越習慣於將一切交給“盤古”打理,自己之專注於戰略意圖的構建。

強AI的能力,毋庸置疑,如果說眼前的蓋亞,發生一些“盤古”意料之外的事,

那應該就是當事者不夠明智,或者另有隱情。

眼下,西大陸勢力對天竺的進攻,在方然看來就是如此,他無法想象,在遍地達利特的天竺,會有多少立即可以動用的資源,即便在對手眼中,這確乎是一個可行的戰略方向,那過去多年中,爲何卻又全無動靜。

行爲反常,一切,隱藏在厚重迷霧之後。

隔着寬闊的輻射污染帶,方然並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對手爲何要這樣做。

多少年來,一個人走在永生之路上,曾經以爲所有“同類”的想法,都一模一樣,自從成爲大區管理員、一步步締造出GPL的今天,方然不得不承認,從濱海邊疆大區,到AMA,再到尤洛浦,所見所聞充分證明,

人類並無法互相理解,並且,也猜不到對方下一步的動向。

就譬如說現在,於邊境線屯駐重兵,陸地與空中作戰單位的數量以每天120,000的幅度增長,“紅軍”卻鞭長莫及,只能眼睜睜看着西大陸勢力的南進。

南下天竺,奪取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對GPL大區而言,也曾一度是可選項。

之所以沒采取行動,原因,可能有很多,阿達民只知道“盤古”沒推薦這一選擇,其他的也不怎麼在乎,反正從自身立場出發,天竺的“物產:午餐肉之材料”,對蓋亞淨土大區而言也沒什麼用。

至於眼前,第四次蓋亞大戰亟需的油氣資源,天竺也少有出產。

但,對GPL大區缺乏價值,並不意味着,天然的也一定會對西大陸勢力缺乏價值。

對手猝然發難,機器大軍直撲天竺,在五月間,來勢洶洶的“列強軍”迅速擊潰了“紅軍”在天竺的孱弱武裝力量。

這一過程中,前線發來大量資訊,阿達民在視頻中的所見所聞,相當暴力,不禁讓他心頭一緊,同時,卻也對西大陸勢力的情形,更加感到懷疑。

南進天竺,一邊推進、一邊掠奪,正如“盤古”與自己的推測,“列強軍”此舉意在蒐集資源,不僅如此,大量隨行的工程機器人,說明其確有打算,要長期佔據、徹底吞併這片氣候酷熱的大地。

但是很顯然,今天,蓋亞表面的割據勢力,已沒有一個還仍然需要人口。

機器大軍涌入天竺,主要的任務,顯然不是戰鬥,駐紮此地的“紅軍”武裝力量十分稀少,且按照“盤古”的指示退卻到天竺西北邊陲。

面對根本無割據勢力的天竺,裝備先進且規模龐大的“列強軍”,如入無人之境,工程機器人跟在武裝單位之後,摧毀建築,蕩平一處處聚居地,到處製造並蒐集屍體,所過之處幾乎變爲白地。

這種行徑,看起來,與當年AMA大區、與尤洛浦大區的做派,近乎一致。

行爲上並無甚新意,眼見武裝機器人屠戮達利特,這,對阿達民而言,多少仍是一種揪心的體驗。

但要吩咐“紅軍”南下,阻止這一切,現在卻分明又做不到。

天竺,與蓋亞淨土大區之間,橫亙着輻射污染帶,與氣候惡劣的戈壁荒漠,從GPL大區南部邊境出發,要走幾千公里,才能到達天竺,並不適合足以正面對抗“列強軍”的龐大武力長途跋涉。

而若要“圍魏救趙”,直接攻打西大陸,

則更是一場戰略層面的豪賭,兩線作戰,徒增風險。

面對神秘莫測的西大陸割據勢力,被動放手,等待“紅軍”取得足夠大的優勢,這是相對穩妥的方案。

相反,若現在貿然出擊,編制四千多萬的“紅軍”同時應付AMA與西大陸勢力,就有些捉襟見肘,倘若兩邊都陷入消耗戰,一攻一守,事態發展就會對蓋亞淨土大區不利,甚至可能陰溝翻船。

眼下不宜擴大戰火,但,放任西大陸勢力吞併天竺,也不是辦法。

看一眼世界地圖便知,天竺,位於西大陸西南邊陲,西大陸勢力一旦將其佔據,繼續向西,便可以進佔傳統意義上的“中東”地帶。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西,就可以染指南方大陸。

西大陸勢力向西擴張,不僅能掠奪到一些資源,更重要的,會阻隔GPL大區南進的路徑,事態這樣發展下去,雙方的實力對比也有可能逆轉,站在蓋亞淨土大區的立場上,這更是無法接受的。

比阿達民早一步意識到這點,“盤古”的決策,是先集中力量對抗西大陸勢力。

只有穩住中大陸,解決後顧之憂,才能專心一致的對付AMA大區,反正西大陸的神秘力量,遲早也是要打。

決策已定,盤點“紅軍”的實力,截至1507年5月31日的總兵力約48,700,000,其中三分之一被部署在北大陸,對抗“伊甸軍”,另有幾百萬作戰單位駐紮在廣袤的GPL大區各地,機動兵力約爲25,000,000。

兩千五百萬作戰單位,對付西大陸勢力,是否足夠,方然對這一點並無把握。

在交戰過程中,觀察對手,強人工智能判斷西大陸勢力的科技水平“與蓋亞淨土大區相仿”,武器裝備的水準也互有勝負。

但,“列強軍”的規模、指揮水平究竟怎樣,相關資料太少,一切就只能靠倉促實施的戰術、戰略偵查,加上自己的推斷,在這方面,“盤古”只能給出概略的估計,GPL一方的勝率在60%以上。

近似一半對一半,這種風險,阿達民並不願承受。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擁有龐大“全產機”體系的GPL優勢還會一點點加大。

而污染帶以南的西大陸勢力,即便佔據天竺,甚至繼續向西去吞併南方大陸,一時半刻也無助於提升軍工產能。

綜合上述條件,自1507年6月開始,蓋亞淨土大區就逐漸在南線增兵,暫時按兵不動,讓時間的流逝來緩慢提升自己一方的勝率,除非對手大舉發難,“紅軍”始終只對南方之敵實施偵察、襲擾……

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六十章 凱恩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三〇〇章 孩子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六二九章 代價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一章 列車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七章 生命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六十八章 閒談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二七六章 建議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十二章 鎖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