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拉鋸

命令下達,一步步執行下去,文明,距離涅槃的奇點又近了一步。

廣闊的蓋亞淨土大區,一座座研究機構裡,白大褂們,在科學的征途上跋涉,向着永不下車的目標邁進。

而在硝煙漫天的北大陸,戰爭,依然如火如荼,西曆1506年的時光註定被鋼與火充斥,機器人漫山遍野,無人機蔽日遮天,無數光束與彈丸飛舞,在血色蒼穹下交織出一片色彩斑斕的死亡天幕。

“死亡”,在這裡很突兀,殘酷的戰爭持續了一整年,

人類的傷亡數字,卻仍是零。

交戰雙方的幾千萬機器大軍,不論“紅軍”、還是“伊甸軍”,無人化程度都已達到100%,地下世界中的管理員,安全無虞,只需坐看兩支規模空前龐大的武裝力量,爲自己的前途命運,全力相搏。

槍林彈雨,光與火照耀的大地,戰線每一分鐘都在錯動,卻始終原地拉鋸。

一場徹頭徹尾的消耗戰,正在北大陸進行,GPL與AMA大區的武裝力量源源不斷運抵前線,然後,以無法置信的速度被消耗殆盡。

“盤古”反饋的數據,在這場南北戰爭中,“紅軍”每天的損失都在100,000以上,即便計入戰場搶修與回收利用的數目,統計下來,在西曆1506年也將有逾一千五百萬作戰單位,被戰爭巨獸吞噬。

但,就算是這樣可怕的消耗,依賴徹底暴走的“全產機”體系,

“紅軍”的編制仍在逐月上升,並在1506年11月12日突破40,000,000大關。

一邊惡戰,一邊膨脹,“紅軍”的發展態勢異乎尋常,對比GPL與AMA大區的戰爭潛力,這卻又是水到渠成般的事實。

對四千萬的數目印象深刻,方然並詢問ASA,“伊甸軍”的編制如何,得到的答案則是“約三千萬”,不論具體數目,會在此基礎上波動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但,“伊甸軍”顯然居於劣勢,這判斷還是有相當把握。

一言以蔽之,當下的北大陸戰局,並非“伊甸軍”不想改變力量對比,

而是它們根本就做不到。

四千萬對三千萬,撇開一些作戰平臺的效能、參數對比,與雙方強人工智能的差距,蓋亞淨土大區的勝算仍然不小。

隨着GPL的“全產機”隆隆運轉,差距,還會越拉越大。

那麼接下來,是否可以期待一場氣貫長虹的突擊,從哈德孫灣一直打到火地島,徹底肅清AMA大區的敵對力量呢,對此,“盤古”仍氣定神閒的拋出原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該計劃到1509年才能實現。

這份報告,自己以前看過一遍,更瀏覽過多次,方然其實並不太滿意。

用人類文字,報告書竟長達943,872頁,

這一百萬頁、字數超十億的大部頭,他恐怕十年都看不完。

關於“盤古”,反正強人工智能的思路,自己身爲一介人類也根本無從追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方然只抽出時間,利用ASA來解析這份報告。

重新讓“盤古”出具報告,或許會干擾其運作,戰事正酣,他並不想冒險。

粗略梳理過這一份資料集合,交叉印證,方然才大概抓住“盤古”這份戰略方案的要點,然後才意外的發現,從西曆1505年、也就是去年開始,蓋亞淨土大區便開始撥出相當數量的資源,投入到海軍建設方面。

海軍,曾幾何時,被阿達民認爲是一種多餘,如今卻世易時移。

結合報告中的敘述,稍加思考,方然便能明白“盤古”的大致構想,而非實施細節。

在南下攻打AMA的進程中,單憑陸地推進,恐怕不會很順利,只消看一眼世界地圖,從原聯邦國土向南,北大陸的幅員逐步收窄,只有越過一條狹長的南北大陸連接帶,才能將戰火蔓延到南大陸。

在狹長地帶,不論進攻一方、還是防禦一方的兵力,都無從施展,也相對容易封鎖。

僅僅依靠陸地攻勢,恐怕,待“紅軍”推進至連接地帶,便會陷於漫長的膠着,即便最終一定能擊敗AMA,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相比之下,“盤古”的戰略構想,則複雜而多變。

一條整體的脈絡,是在原濱海邊疆大區的“紅海軍”基礎上,利用前期預言的成果,擴充規模、提升戰力,在集結起足夠龐大的海上力量後,便穿過由GPL武裝力量控制的北冰洋,在“海盜”勢力極大削弱的大西洋沿岸,發動進攻。

結合南大陸的地貌、氣候、資源等情況,應該說,這一設想相當合理,至少比從太平洋沿岸進攻要好得多。

對基礎菲薄的GPL而言,迅速打造一支強大的“紅海軍”,需要消耗巨量的資源。

不過,即便因擴充海軍,而挪用部分GPL大區的戰爭經費,這一點,也在“盤古”的預期之內,對阿達民則儘量簡單直白的解釋,在擁有遠洋海軍後,可想而知,AMA大區將被迫強化海岸防禦帶,同樣會消耗大量資源。

一旦將對手拖入消耗戰,比拼資源,作戰平臺數量,乃至大區戰爭潛力,蓋亞淨土大區的勝算就會加大。

花費不少時間,大概瞭解這些策略,方然對“盤古”又多了幾分敬畏。

不僅如此,在閱讀報告所附的資料時,他還被GPL大區的海軍建設規劃嚇了一跳。

從西曆1503年起,目標節點,是西曆1508年末,這份相當於五年計劃的“紅海軍”建設規劃中,列出了一份相當詳盡的預期目標:

預計到1508年,紅海軍將有多用途導彈艦四百五十艘(滿載排水量大於8,000噸);

攻擊艦一百五十艘(滿載排水量大於13,000噸);

防空反潛艦一百五十艘(搭載無人機約六十架,滿載排水量大於45,000噸);

機動式海上要塞二十五座(搭載無人機三百架以上,滿載排水量大於200,000噸);

搶灘型、船塢型、兩棲型對陸攻擊艦一千兩百艘(滿載排水量2,000至46,000噸);

攻擊型、巡航導彈型、彈道導彈型潛艇六百五十艘,

以及上千艘排水量與功能各異的保障、通訊、近岸巡邏與特種用途艦艇。

第三章 衰老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八七八章 採集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五五八章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三一五章 驅逐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〇三章 請教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八八二章 落成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六三章 憂心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四二九章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六一〇章 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