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五章 階段

當今時代,一提到“計算機”,幾乎總是指代“數字式電子計算機”,這是默認的常識。

一個並非顯而易見的常識,則是這種計算機,並無法承載意識。

原因,方然很早以前就想明白,也和主流科學界的觀點近乎一致,棲居於分佈參數模式計算機——人腦中的意識,自始至終都在這樣一中體系內活動,腦中流淌的生物電,沒辦法直接遷移到數字式電子計算機內,這已經爲試驗所證實。

接下來,要嘗試將意識遷移,除一系列的“腦外移植”手術外,便只有另闢蹊徑。

現在,阿達民所見的這一套實驗機型,就是PSK_077相關研發力量的最新成果,嘗試用分佈參數、模擬式的電子計算機,來承接人類的意識活動。

模擬式系統,在這方面,早年間的理聯很有一些技術積累。

雖不知經歷劇變後,這些技術,有多少傳承至今,又還有多少利用的價值,但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濱海邊疆大區並不缺乏相關人才,鋪墊性的理論、技術探索也卓有成效,這不禁讓方然五味雜陳。

李鐵兵,雖然從一開始,就沒有奢望過永不下車,但,分明對一切看得十分透徹。

他甚至猜測,PSK大區的管理長,早已有過與自己幾乎一樣的思維脈絡,明白無誤的知道,永生的鑰匙,是能承載意識的計算機系統。

不是計算機的自我意識,而是這樣的系統,能“承接”人腦中流淌的生物電,進而將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待機的“自我意識”,從註定老朽消亡的身體,轉移到理論上可以永續維護、永遠維持的電子系統中。

一邊踱步參觀,一邊瀏覽視野中疊加的介紹文字、圖表,方然走的很慢。

而教授呢,不緊不慢的跟在身旁,回答問題時,偶爾掃視幾眼身材壯實的中年男人,憂心忡忡般若有所思。

“什麼時候可以進行‘階段一’?朗道先生。”

“這要問相關人士,我本人,僅負責系統Z的理論模型,與相關的技術。”

身爲項目的總負責人,事無鉅細,對朗道教授而言是一種不可能,事實上在“系統Z”原型機搭建完成後,他的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即,結合GPL(其實只是PSK)大區的現有技術,提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案。

至於說,這種理論上可行的方案,是否真能承載意識,一切還需要實驗的探索。

不久前在NEP_791,人腦與計算機系統的互聯,取得成功,但是在意識遷移方面卻毫無進展,腦、或者說腦中的自我意識,始終將外聯計算機視爲“另一思維存在”,繼而在潛意識裡,嘗試與外聯機交流、溝通,卻始終沒有任何意識滲透、遷移的跡象。

這一點,早在方然意料之中,但出於保密需要,並未透露給原PSK大區的研究者。

反正要完成手頭的工作,並無須知道這一切,封鎖消息,避免NEP與PSK大區科研工作者的接觸,才能確保“強人工智能”不爲其所知。

至於說,以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的頭腦,是否能憑空猜到這一切,

方然就暫且不去理會。

在實驗室停留了一刻鐘,期間與朗道教授簡單交流幾句,阿達民要了解的,報告裡都有,待在地下掩蔽所也能知曉。

所謂“眼見爲實”,通過監控頭,也可以輕鬆視差PSK_077的一切。

但方然還是花費時間,驅使“替身”親臨現場,就算是儀式感,或者,對事關自身前途命運之關鍵的某種特別關注,這些時間,他認爲還是很值得,再說有“盤古”運籌帷幄,前線戰況也無須自己動一指頭。

參觀結束,看時間已到四點,方然不動聲色的與教授走向辦公室,一邊在“替身機器”裡下達命令,推遲077機構研發組的研討會。

現在,面對濱海邊疆大區的頂尖學者,他的確有些話想問。

“朗道先生,你們這一階段的工作,卓有成效,值得本人給予肯定。”

“謝謝您。”

例行公事般的表揚,朗道聽聞後,淡漠的迴應一句。

眼前的阿達民,不論表面上,是大獨裁者、抑或是明君,其實都掌握着一整片大區的生殺大權,所有人,但凡有能力、有價值,實質上都在爲其效命,否則,便將不測,所謂“表揚”就顯得格外諷刺。

“那麼,關於這一項目,您本人、或者您的研發團隊,有沒有什麼自己的觀點?

譬如其是否可行,長遠看來,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

哦,我先補充一句,即便您和您的達瓦里希們,未必會相信,但身爲阿達民的我,對待科學家、研究者們,還是比較客氣的,所以那些空洞乏味的話就免了,有什麼想法,就講,沒必要擔心那一些莫須有。”

“擔心,哦,我本人並沒有。”

原本就一直在揣測,阿達民,理應忙於蓋亞大戰的管理員,來PSK_077有何貴幹,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對自己的前途命運,委實並不是太在意,他更想知道的,則是眼前的這一位“勝出者”,

究竟想利用這一技術,去做什麼。

“既然如此,對眼下開展的研究,我就簡單的談一談也無妨。

能夠承載人類意識的計算機系統,原則上,以我所在團隊的理解,與已有的工作成果,在未來幾年內是有一定把握實現的。

繼而,對‘階段一’,也就是‘意識遷移’,您或許已瀏覽過研發組提交的報告,相關人士預計,在‘意識模擬器’、即‘階段零’基本完成後,即可進入實驗流程,進而用十年左右的時間,”

說到這裡,朗道教授看一眼阿達民的面龐,然後想起這只是“替身”,

“或許更短的時間內,取得實質性突破,可以做到,將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從大腦遷移到‘意識模擬器’內,並持續穩定運行下去。”

“是的,目前看來,這一系列研究還比較順利,沒有太大的障礙。”

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一五九章 假扮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二九五章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八一四章 生產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三八八章 東西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一章 列車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六十章 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