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盤桓

身爲這時代的阿達民,管理員,一個人掌控偌大的“一人之國”,聽起來是挺有成就感、也可以爲所欲爲的美差。

當事者呢,卻比誰都更清楚,這只不過是一種隨波逐流。

自從掌控NEP的第一天起,對這種態勢,方然就有很深刻的認知,若干年來始終以此爲指引,權衡、決策東北太平洋大區的一切,這與使命感毫無關係,而是NEP的命運與自己息息相關。

能否觸碰到永不下車的神蹟,一切寄望於此,當然不能有絲毫懈怠。

觀察、分析PSK大區的情形,與一個月前隔海峽遙望、憑空揣測的情形大有區別,意識到這世界上還存在着與NEP、PCS等等大區迥然不同的割據勢力,驚訝之餘,方然也對這樣一支勢力的管理員產生了莫大的好奇。

這個人,既然身在此位,建立起這樣一套莫名其妙的體系,是爲了什麼呢。

PSK大區的競爭力,實力遜於NEP,原因似乎就可以歸結於此,就“替身”在要塞內的所見所聞,當天下午,在基本恢復秩序的民衆居住地、學校、醫療機構與安保部門視察,方然確乎覺得,濱海邊疆區的運作大有問題。

走進黑暗中的一棟教學樓,加固建築的二層,燈光明亮的教室裡坐着十幾個半大孩子,課間休息時間出現的“阿達民”,讓包括教師在內的所有人都一陣緊張。

而“替身”的目光,則落在教室內的各種設施上,若有所思。

雖然這些場景,很快就可以用無死角的監控系統來查看,在一切進入正軌前,他還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對古拉格要塞略作考察。

從進入要塞,到造訪正在運行的學校,一路上的總體感覺,與ASA判斷相符,PSK大區的綜合實力遜色三分,表現在建築及內部設施上,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與NEP大區至少有5~6年的差距。

結合武裝力量的對比,從履帶式炮車、到多足機器人,這一差距則在8~10年左右。

武器的差距,比民用設施的差距還要大,這一數據也顯得挺反常,總而言之,走出教室、搭乘電動車前往下一處考察點時,方然的確想到,PSK的情形似乎很“以人爲本”,這是讓他驚訝的最直接原因。

以人爲本,舊時代慣用於廣告中的一句話,其意義可謂見仁見智。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所謂“以人爲本”,當然要看這裡指的“人”究竟是誰。

如果是管理員,那完全正確,如果是科學技術研究者,也基本成立,但如果是指NEP大區定居點內的一千萬民衆,這就是一句笑話。

不是說一點也不重視民衆,而是說,農民總不見得侍弄莊稼,會比伺候家人還上心,這完全沒必要。

但是在PSK大區,不僅在古拉格,前些日子陸續拿下的其他要塞,似乎也是一樣的情形。

所見所聞,不僅比NEP定居點內的情形,更加輕鬆、舒適,甚至也比舊時代的沙羅,典型資產主義國家的民衆生活條件更優越,對照過去與現在,這簡直就是一件時光倒流的不可思議之事。

PSK大區的管理員,莫非,竟會是一個慈善家;

可是慈善家,又怎可能殺出亂世,掌控至少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爲阿達民呢。

在古拉格要塞走走看看,本來是一時即興,所見所感,卻讓方然在其中盤桓了好幾個小時,直到NEPT、東北太平洋大區時間的晚六點多,他才走進一間臨時用於“審判”的會議室,目光掃過在場的幾個陌生面孔。

相由心生,或者,是職業留下的印記,用不着開口盤問、或者問ASA,他也能感覺出眼前這些都是什麼人。

IT領域的工程師、研究員,其中一半供職於PSK軍,差不多是這樣。

“姓名,亞歷山大*馬爾科夫,暫用ID:458097725,案卷顯示,你在PSK軍擔任要塞一級的防衛系統運維工程師,是這樣嗎。”

“是的,阿達民……先生。”

看得出來,身材中等、一副缺乏陽光面孔的男人,說話時還在遲疑。

但方然沒等他調整情緒,而是單刀直入,詢問了一些古拉格要塞的相關情況,這些情況AI基本都調查過,他現在又問一遍,無非是想在這樣面對面的交流中,獲得些計算機、人工智能不會在意的訊息。

分析PSK大區的反常情形,單憑人工智能,並不足以解決一切謎題。

相比於人,計算機、網絡與人工智能的“三位一體”,各方面的能力都強大得多,分析問題的視角卻受限於FSCIM體系,相對而言比較呆板、機械。

說白了,一般就只關注PSK大區的硬實力,分析、決策的動機完全在如何戰而勝之。

至於PSK大區的架構,從民衆、到管理員的諸多方面,由於和戰爭進程關係不大,基本上都會被忽略,AI也沒能力判斷PSK當下的社會形態。

一言以蔽之,FSCIM體系裡,本沒有這些條目的邏輯體系,遑論解析與判斷。

那麼濱海邊疆大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方然決定親力親爲,當然,是在不過多佔用寶貴時間的基礎上,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非同尋常之處,意義,恐怕絕非幫助NEP打贏戰爭、獲得更多資源那樣簡單。

既然要了解對手,對佔領區的一些科研生產體系、信息基礎設施,就不能簡單的以標準不同爲考量,直接當做破爛。

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從一開始,方然纔會下令,不要處決俘獲的IT工程技術人員。

侵略者的詢問,顯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迴應,諸如安娜*烏沙科娃那樣疑似PSK“骨幹”的傢伙,惱怒非常,眼前這些IT工作者倒相對比較配合。

大概是業務領域,更需要理性、而非情感,一直面對客觀現實的緣故吧,方然這樣想到。

“馬爾科夫,你剛纔提到,‘古拉格’的警戒系統,只通過幾條專線與中心相連,現在這一些通路已斷開,系統因此而癱瘓?

是否有恢復的可能,如果能,大概要多少時間。”

“阿達民先生,意思是……需要我們一個團隊去負責這件事嗎?”

“不,你想多了。”

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一〇三章 請教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十章 凱恩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六十章 凱恩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七〇九章 南下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五一四章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