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八章 歷史

民衆,固然是“盲目而愚蠢”的,但造就這一切的,卻又是誰。

生而爲人,每一天都籠罩在死亡的恐懼之下,因此而對生活充滿熱愛,用盡全力去追尋生命中的一切美好,這難道還有錯嗎。

不,這沒有錯,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的閱歷與見識做決策,走過自己的一段人生,這絕不應該被指責,那些利用人類之天性,利用民衆追尋美好生活的願望而生啖其血肉的暴君,才真正罪該萬死,註定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曾經猖狂的暴君,時至今日,已被時代的洪流一掃而空,甚至被製成“肥皂”。

但,這並不妨礙自己,在時機成熟時對其大加鞭撻,用歷史積累的寶貴案例與鐵證,讓天下所有人明白,這些披着人皮的野獸,曾經在蓋亞上犯下怎樣的滔天罪惡。

只不過,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文明都日漸式微,即將消亡……

思考這一切,謀劃再怎樣激烈的批判,又有什麼意義,又有什麼實施的機會呢。

壓抑着心中的情緒,結束遊歷,爬出“替身機器”的方然仍心有所感,吃飯也有一點心不在焉。

造訪廢棄城市,見聞令人傷感的這一切,方然的動機,並不是爲了憑弔漸行漸遠的人類文明,雖然身在其中時,他難免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的動機,從一開始就很明確:

探尋人類文明的變遷,寄望於,得到一些“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之啓示。

遙望將來,在頭腦中摹想未來,人類面對問題時的一種常規策略,在當今時代,至少在科學技術領域,已經有一些不合時宜。

基礎科學研究的停滯,與IT變革無關,而是最近幾十年來的一種常態,作爲區區NEP大區的管理員,而非全人類的“上帝”,方然並不認爲自己又改變這一切的能力,甚至沒有去嘗試的決心。

而沒有基礎研發的支撐,應用技術領域,一班人馬的調研結論,也是不出意料的“幾乎沒有突破性進展的跡象”。

文明的大勢就是如此,決定這一切的,並非人力,而是客觀規律,不自量力的挑戰註定不會有結果,身爲科學的堅定信徒,方然對此一清二楚,但,他也不想就此放棄,繼續忍受這表面上的和平。

“悲慘的結局,勝於未知的恐懼”,不論旁人如何理解這一句話,方然此刻則相當認同。

特別是,考慮到無限長的生命,必須排除任何威脅,眼下盤踞於NEP、不知何時戰爭就會降臨的人生,對他而言,顯然是一種長久的折磨。

但是科學技術的突破,倘若沒有根系,又如何開花呢。

這一問題,NEP大區的研究機構無法回答,穿行城市遺蹟的經歷,卻引發了方然的思考,進而得到一絲啓發。

科學技術的發展,歸納方法,未必只有從基礎、到應用的一種形式。

揮手人類文明的科技進步,與文明本身的週期律、震盪律相比,長期趨勢要簡單得多,從早期的樸素觀察、認識,到具體現象的歸納,再到抽象理論的演繹,科學的體系越來越龐大,內部關聯,也越來越複雜。

一磚一瓦堆砌起來的科學之大廈,差不多每年都在添磚加瓦,越來越高,這是人所共知的現象,時至今日,早已不是一個人能夠窺探全貌,更遑論掌握其內在的全部。

不過,倘若換一個視角,以人、而非客觀世界的立場去觀察:

千萬年來的文明變遷,帶來的科學技術之逐步演化,枝繁葉茂,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科學技術,毋庸置疑是客觀規律的反映,從研究到應用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之上,方然很清楚這一點,也告誡自己不要犯唯心的錯誤。

他的想法,只是嘗試換一個視角,對同樣的事實,取不同切面來作別樣的呈現。

科學,以及技術,人類之所以去探究,歸根結底還是爲文明的延續、發展而服務,這一點是不言自明的。

那麼,從這樣的動機出發,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究竟有什麼樣的助益,以怎樣的形式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一切,在當今時代,又是如何主宰了人類的命運,決定文明的變遷與演化之大方向呢。

區別於嚴肅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需要大量的社會觀察、梳理與分析,纔可能得出結論。

這方面的工作,不用講,方然本應依賴ASA的《文明基本資訊資料庫》,但單純的數據堆砌,哪怕經過一系列的統計、分析手段,也無法描摹出人類文明的幾千年發展變遷之全貌,更無法保證其準確度。

相比之下,這些單調、枯燥數字背後的事實,或許更值得關注。

作爲過去幾十年之劇變的親身經歷者,從西曆1453年,降生到這世界開始,一直到今天,這段人類歷史並無須複習,方然記得很清楚,印象十分深刻。

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只知道這一段驚濤駭浪般的歷史。

回望更久遠的過去,科學與技術,一直在改變人類社會的形態,這是很顯然的事實。

即便很多人,在閱讀歷史記述的時候,並未覺察到這一條再清晰不過的主線,而將視線集中在人文活動的表象之上,繼而衍生出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方然卻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而是清楚的追蹤着這條主線。

久遠時代的科學技術,一言以蔽之,作用,起初並不十分顯着。

從草藥到冶煉,古老的科學技術,確乎在社會之中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又是還很關鍵。

但,客觀評價的話,方然與學術界的主流觀點基本一致,並不認爲在那些年代,科學技術就已經成爲了文明的主宰,甚至決定文明的走向。

支援這一觀點的證據,在學術界,可以詳盡的列舉史料,綜述分析。

方然的論證過程,則很直白,卻又十分有力: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在人類文明的矇昧時代,擁有科學技術優勢、普遍被認爲更發達的羣體,往往並不能在戰爭中獲益,勝過相對更野蠻、更落後的其他羣體。

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十三章 沾染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十四章 適者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五五二章 喚醒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十一章 中學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六十三章 種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