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區別

當今時代,什麼樣的科學技術突破,纔有能力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

事關科技研發,一開始,方然的設想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但所得結論,卻無法達成他的期望。

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這種問題,從掌控NEP大區的第一天就在規劃,治下研究機構中也有好幾處相關,然而一旦事關科學發展的全局,這種事,就註定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充其量只能得出模糊的預測。

更不用說,早在舊時代的聯邦,方然就已經意識到的事實:

人類的基礎科學研究,在上個世紀末的一次大爆發之後,最近幾十年來進展寥寥,處於長期停滯的狀態。

這種狀態,原因,可以大做文章,方然卻興緻寥寥、沒什麼心思去研究。

他只知道一點,不論是經費、投入還是客觀規律的限制,總而言之,過去多少年的人類文明,任憑投入天文數字般的金錢,難以想象的資源,又或者是設立雄心勃勃的計劃,都沒能夠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劃時代的突破,產出與投入極大失衡。

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西曆1495年的今天,仍未有改變的跡象。

全人類都沒能辦到的事,在今天的NEP大區,僅憑接近百分之十的研發投入,其中一小部分才投入基礎研發領域,取得突破的希望自然更加渺茫。

而增加投入,對各大區的管理員而言,更是一個無需思考的不可選項。

權衡利弊,倘若極大增加基礎研發領域的投入,可以在並不遙遠的未來,獲得一些實打實的利益,譬如新型戰略武器,那麼這也還可以接受,但,有過去幾十年超級大國的探路在前,方然自然不會動這樣的心思。

基礎研究領域乏力,應用技術領域,更是一個希望渺茫的投入方向。

當今時代的應用科學與技術,究竟還有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前途,當然有,否則管理員們也不會耗費巨資,維持治下的一系列研發機構。

但這種“研究”,只不過是在既有框架內的進一步完善,隨着基礎研究領域的長期停滯,這類研究的成果,遲早會越來越難以爲繼,直到最後成爲一潭死水,再怎樣努力攪打,也掀不起一絲漣漪。

唯一不確定的,是這樣的一潭死水之狀態,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或遲,或早,人類的科學技術研究,將抵達“已有知識”這片大陸的海岸線,眼前的“未知海洋”,依然廣闊無垠,卻不再有任何材料去填海、架橋,進一步拓展腳下大地的邊界,這種前景,令方然不適,卻也是無可奈何。

回望過去的人類歷史,讓他明白,導致這一結局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人類自己。

客觀規律,宇宙萬物中蘊藏的自然法則,其本質,人類永遠也無法觸及到,能夠觸及的,只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的“人類認識”。

從古到今,人類發現、總結、定義出來的一切自然科學知識,都是從人的視角,去觀察、理解自然法則的所得,這些規律,自有其時代的侷限性,註定只是客觀規律的一種近似、演繹、特例、甚至誤解,而絕無法等同於客觀存在的法則本身。

基於這種認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研究,一個時代的科學探索,必定要建立在前一個時代的研究成果之上。

除此之外,一個很顯着的事實,是這種代際支援、遞進的過程,並沒有穩定的速率。

科學技術的研究,不同於人類習以爲常的任何日常活動,量變引發質變的“點”,絕不尋常,幾乎無法預測,而經常會在一些意料之外的時間、地點,突然有所發現,這一現象決定了科學技術的研究,無法用通常的工程管理、項目計劃模式來組織。

щшш⊕тTk án⊕¢ 〇

即便勉強應用,將科研視爲一項工程,也很少能取得預料之中的巨大成就。

譬如舊時代的基礎物理研究,自西曆1430~40年代開始,各國物理學界、尤其是尤洛浦與聯邦物理學界,圍繞新一代粒子加速器而開展大量工作,期望尤洛浦部署的“大型強子加速器”能爲基礎物理帶來新的研究方向。

這一龐大而宏偉的計劃,進行了若干年,最終於西曆1457年告一段落時,結論,

卻是令人失望的“沒有任何新發現”。

耗費十餘年時間,大量資源,天文數字般的錢財,最終只得到輕飄飄的一句話。

理論物理學家或許還能平靜的接受這一點,畢竟,他們早有預感,也並不認爲“沒有新發現”等同於一無所獲,至少現在大家可以明確,在“大型強子加速器”提供的能級上,基本粒子的態勢(意料之中的)沒有變化。

而對於提供從資金、資源到土地的各國政-府,沒有新發現,則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但又能怎樣呢,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一個抽獎般的燒錢遊戲,民衆或許不瞭解這一點,負責科學技術研究的官僚,多少總會心知肚明。

但,充斥國會與議會的政客們,基本科學素養則與他們的的良心一樣欠缺,面對“沒有新發現”的壞消息,輕則暴跳如雷,重則聯名抵制,拒絕再向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投入巨資,進而,斷絕人類在這一方向的任何重大科學研究。

研究中斷,渺茫的希望隨之一併斷絕,在方然看來,倒也算不得太糟糕,畢竟那“希望”本來就未必有。

至於西曆1490年代的今天,新時代的科學研究,更深受資源、經費的困擾。

且看NEP大區,在一切爲軍事建設服務的大前提下,科研經費的投入,不可能完全滿足科學家們的需求。

即便有限的科研經費,毋庸置疑,大部分也會用在應用技術、而非基礎研發上。

在這種條件下,基礎科學,基礎理論,這些研究機構至多隻能維持,或者開展一些聊勝於無、甚至是驗證性的實驗項目,對諸如理查德*費曼這樣的頂尖人才而言,差不多就是在虛度光陰。

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十四章 適者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四一七章 規劃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十二章 壽限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十七章 嬗變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十四章 適者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章 無限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五三六章 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