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漂移

如果不能在眼前的競爭中取勝,遙遠的未來,便沒有資格去經歷,更遑論爲之而憂慮。

這樣想着,差不多是強迫着收回目光,把事關文明存亡的遙遠未來拋諸腦後,早餐桌旁的男人一開始還以爲,這是很難達成的目標,但,從餐桌旁離開沒多久,他便不出意外的陷入又一天的緊張忙碌之中。

管理員,一個大區的“上帝”,即便有能力超強的計算機系統輔佐,時間也根本就不夠用。

上午八點開始,照例進入控制室,面對偌大一整片全息顯示屏,手指在鍵盤上疾飛,此時此刻,大區中各子系統呈交的報告正如潮水般涌來。

ASA的初步篩選,會過濾掉其中的95%左右,即便如此,每天需要查看、決策的事項,也至少有幾十件。

“人口代際更替的潛在風險”,瞥一眼題目,方然動動手指把調出文本來查看。

身爲一名日理萬機的管理員,哪怕有AI輔助,頭腦也必須時刻保持清醒,明白什麼事情該關注、什麼事情可以拖延,又是什麼事情根本無需多看一眼。

基於這種判斷,“人口更替”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領域,自己得親自經手。

成交上來的報告,標籤上,寫着NEP_760,這似乎是一個從事社會、文明動態分析的研究機構,方然想了想,還是記不起來這機構到底是因何而設立,他繼續看下去,倒是很快就明白了科學家們要傳達的訊息。

一言以蔽之,根據人類種羣的仿真演算,科學家們在擔心,以NEP大區目前的實有可繁衍人口——六百餘萬,並不足以完成人口代際更替的任務。

六百多萬人,加上“過剩”的男性和老人,總數達一千萬之衆,居然無法承擔“人口代際更替”的尋常任務,方然起初是很懷疑這點,他甚至在想,這會不會是研究機構裡的活動書櫃們在危言聳聽,或者有意戲弄。

不過,繼續拜讀分析報告,他還是逐漸理解了這一結論。

科學家們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十分簡潔,就是在目前東北太平洋大區(其他大區也一樣)的封閉態勢下,僅僅依靠幾百萬年輕男女的自由結合,繁衍生息,則“大區內之全體民衆”這一種羣的基因分佈,就會緩慢而持續的變動。

這一預測,在方然的意識中,很自然的讓他想到哈迪——溫伯格定律。

這一定律的表述,簡而言之,是對於足夠大、隨機繁衍、沒有外來基因引入的種羣,倘若不考慮突變因素,則種羣的基因分佈總會趨於穩定,經過一段時間後,種羣中某基因的各分型之比例,會自動趨近於穩定值,至多略有波動。

以東北太平洋大區的上千萬人口,難道,還不足以體現出哈迪——溫伯格定律的作用嗎。

帶着這一疑問,方然繼續看下去,才逐漸明白了科學家們想表達的,並不是整個大區之人口的基因分佈,會一直持續變動。

而是這些人口的穩態基因分佈,無法預測,因而隱含着一定的風險。

原因在於,與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相比,今天的NEP大區,乃至世界上其他大區的人類種羣,正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局面,每個種羣都空前嚴格的與其他種羣隔離,除非有意爲之,否則便不存在任何基因交流的渠道和機會。

這一態勢,是哈迪——溫伯格定律的前提之一,現在已嚴格的被滿足。

在這樣的基礎上,另一個現實,則是今天人類種羣的生存狀態,周遭環境,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盡相同。

近一萬人居住在十平方公里的定居點內,人口密度達1,000人/平方公里,這一數據,不僅比當年之聯邦的數字高了三十多倍,也超過某些人口十分密集之國家、地區的人口密度,是相當驚人的。

除此之外,這一萬人生活其間的環境,從瑣碎生活、到長遠前景,也和人類曾經歷過的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盡相同,甚至有極大的差異。

在這種態勢下,環境對基因的選擇壓力,顯然依舊存在,某些時候還會表現的很強大。

但,即便觀察到這一切,任憑科學家們如何建立數學模型、收集資料進行推演,也沒辦法準確的判斷出,NEP大區羣體的基因演化,會導向一種什麼樣的穩恆態。

基因變遷,長遠看來會讓東北太平洋大區裡的人,變成一種什麼樣的亞型,現在還未可知。

讀完這一篇學術報告,方然大致明白了科學家們的憂慮,但是,對他們進而提出的一些解決策略,卻沒有多大的興趣。

基因遷移,長遠看來是一種未知因素,那怎麼應對纔好。

在這一問題上,NEP_760與相關研究機構裡的研究者們,見解可謂五花八門,給出的解決方案,從“新生兒基因工程”到“繁衍控制與審查”,凡此種種,還真是讓方然大開眼界,意識到科學家的腦洞是有多大。

譬如說,爲有意識的干預、控制人口代際更替,不管使用什麼規則,某幾位科學家的聯名簽署,都認爲“繁衍控制”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具體的實施手段,是將治下男女的配對,從“自由交往”改爲“算法控制”,以一種比較安全的算法來決定誰應該與誰繁衍,用這種方式來擾亂哈迪——溫伯格定律,進而以人類的意志,塑造出想要的基因型分佈律。

這一手段,實施起來耗費甚巨,方然並沒有興趣。

並非不認可這一手段的有效性,更不是爲所謂“自由結合”而搖旗吶喊,這些瑣事,四十一歲的男人根本一點也不關心,他關心的,正如1月1日早晨所決定的那樣,主要是自己與NEP大區的眼前處境,而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將來。

基因型的分佈規律,再怎樣遷移、改變,也只是一種長遠的效應。

不僅如此,再仔細想一想的話,自己又何嘗需要關心人類的基因型分佈,畢竟“智力”本身,並非穩定遺傳的特質。

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二十六章 窺探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章 無限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二三〇章 敷衍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九十章 對策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五五八章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二六四章 崗位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四章 學習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章 希望第七七八章 語言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二八四章 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