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濱海

世界,陷於割據,當國家的概念不復存在,每一寸土地都會落入暴力掌控者之手,中大陸的情形想必也一樣,從這種角度,方然對海峽對岸的武裝力量,乃至統治者、管理員,並無特別的興趣。

對NEP大區而言,這似乎只是一種需要提防的威脅,僅此而已。

考慮到白令海峽對岸的不明勢力,NEP大區的安全形勢,會比同樣三面對敵的LNA、PCS大區更惡劣,方然卻不一定會認同這樣的看法。

研究小組的報告裡,對這一威脅,也語焉不詳的敘述過,因爲沒得到關於海峽、中大陸與沙羅的任何資料,這方面的敘述完全建立在預測之上,研究者們出於記憶,認爲海峽對岸也可能存在威脅,這是很自然的做法。

方然看過所有的資料,對海峽另一側的毗鄰區,多少有一些認識。

從西曆1489年8月19日起,全面核戰爆發後,北大陸立即陷入內戰,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搏擊,直到第二年,接近掌控了原有的NEP大區全境,方然一直沒精力關注邊境線外的情形,至多在忙碌之餘,瀏覽AI提交的邊境衝突報告。

再往後,到西曆1490年代初期,北大陸的戰火逐漸熄滅,進入暫時的“和平”狀態,白令海峽另一側的大區才逐漸進入方然的視野。

中大陸上的情形,無從得知,從北大陸發生的一切也不難推測。

相比於直接爲鄰的LNA、MIS與PCS大區,或者再加上大洋深處的“海盜”,海峽另一側的大區,不管是在誰的統治之下,實力如何,暫時對NEP大區並不構成嚴重的威脅,這是通用型AI的判斷。

方然的看法,與人工智能大致彷彿,查閱記錄,過去的幾年裡,白令海峽方向從未爆發過真正的武裝衝突,只有幾起因偵查而起的零星交火。

不論自己,還是海峽另一側的管理員,統治者,似乎都沒有越過海峽的打算。

對峙,而非開戰,這種情形在北大陸上十分常見,幾個毗鄰的大區之間都是這樣一種狀態,讓方然在意的,是前方武裝機器人、偵查體系的影像資料和報告。

隔着一條海峽,大半年時間裡都是海洋,NEP大區與海峽對岸的接觸並不頻繁。

但,撇開平時偶爾會有的船運物資,每年冬季的冰封時期,雙方的武裝機器人還是會在海峽中線附近相遇,有時按計劃交換一些物資集裝箱,更多的時候,則是炮口對炮口,眼睛對眼睛的提防着,直到對方從視線中消失。

來自另一片大陸的另一個大區,方然暫且稱之爲“濱海邊疆大區”、PSK。

分佈在遼闊的太平洋兩岸,NEP與PSK大區,僅通過狹窄的白令海峽一線相接,大洋深處的“海盜”是由聯邦海軍第Seventh、Third艦隊與海外基地蛻變而來,並不隸屬於PSK,等於是在兩者之間的屏障。

出於這種地緣上的態勢,對遙遠的PSK,方然一開始並不怎樣上心。

憑藉對舊時代之沙羅的綜合國力、特別是IT領域之實力的認識,他並不認爲背靠中大陸的PSK大區之管理員,能夠掌控多麼龐大的機器武裝,進而在應付必然存在的毗鄰者之餘,尚有餘力在白令海峽方向發動進攻。

幾年來,海峽方向的平靜一如既往,驗證了他的判斷。

那麼就將這一方向的對峙者,視爲空氣,這樣做沒問題嗎,一邊指示通用型AI照此辦理,僅在白令海峽東側留存5%、編制五十萬左右的機器武裝力量,方然謹慎的評估局面,認定AI的判斷大致合理。

假如,PSK大區從海峽方向攻來,在物資、生產單元相對匱乏的北方,其進攻也很難一鼓作氣的推進過來,只要後繼的機器大軍及時頂上,便不足爲慮。

說到底,對舊時代的沙羅,理聯解體後的孑遺之一,方然並不認爲其人口、資源與最關鍵的技術實力足夠雄厚,雄厚到能夠在覈戰後的短短几年時間裡,發展到足以與北大陸諸大區抗衡的程度。

如果說,認爲今天的NEP大區之實力,會在PSK之上,這一判斷也合情合理。

儘管如此,出於起碼的謹慎,方然之前也沒動過“或許可以主動開戰”的念頭,越過白令海峽去進攻PSK。

路線圖裡,經由海峽爲跳板,進佔幾乎無邊無際的中大陸,是一條既定策略。

但現在,方然並沒有足夠的把握去執行,他甚至無法判斷,倘若自己決意進攻PSK大區,勝算會有多大。

思維一直延伸到這裡,吃過午餐,是短暫的休息時間。

當天下午還要繼續與研究小組會晤,方然起身在住處走動,腦海中浮現的,則是有關PSK大區的浮光掠影,那些呈現在屏幕上的影像。

其中的一些資料,是藉助“替身”而在第一線獲得的,與毗鄰大區之武裝力量近距離接觸的寶貴記錄。

PSK大區的武裝力量之情形,詳細的訊息,蓋莫能知,但用不着派出偵查機器人、或者發射偵察衛星,方然都能借助“替身”的光學傳感器,直接觀察到一些令他意外的現象。

人類,武裝載具、或者戰鬥機器人之中的操縱人員,在一次偶然接觸中被發現。

在當今時代,從武器,到作戰平臺,乃至戰爭決策體系,機器在一切環節中都幾乎完全取代了人,槍林彈雨的戰鬥第一線,更不應該看到脆弱而耗費巨大的人類,這是生存在新時代的常識。

可是在於PSK大區的接觸,具體的講,在白令海峽對峙的觀察之中,方然卻不止一次的發現,那些隆隆作響的履帶式全地形戰車,炮管高昂的多足武裝機器人,龐大身軀內,似乎的確存在着“乘員艙”。

繼而,裡面操控着鋼鐵身軀的,也並非完全的AI與芯片,而是一個個血肉之軀的人。

爲什麼會這樣,在覈戰後的新時代,人類,不是已經被徹底逐出了戰場,甚至無法在蓋亞表面輕易生存了嗎。

從第一次見到人類操控的戰鬥機器後,這疑問,就時不時浮現在腦海中。

以前一直認爲這無關緊要,繼而,沒時間去深究,現在,評估NEP大區的地緣形勢,進而關注起PSK大區之情形時,這疑問就再次冒了出來,讓方然心生一絲警覺。

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二十三章 數據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八三章 相貌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十四章 適者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七三四章 案率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五九六章 關鍵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五五八章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九十章 對策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九五五章 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