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兩類

經歷過一番文明的地覆天翻,今天的NEP大區,碩果僅存的科研人員都是一些什麼情況,經過ASA篩查,方然已掌握的十分清楚。

在這樣一個時代,仍然甘於在NEP_7XX、甚至8XX裡研究科學,面對喜怒無常之大自然,而不怎麼考慮外面的世界會怎樣,人類的明天會怎樣,這樣的人,思維必定非同尋常,和早年間“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僱員根本就不是一路。

說白了,任憑世界風雲變幻,幾十億人口在兩三年內折損三分之二,仍然有心思搞科學技術的傢伙,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兩類人:

要麼一心探究自然奧秘,不問世間俗事,要麼就是內心極度自私,哪管洪水滔天。

在前者,方然不得不承認,包括理查德*費曼在內的一批自然科學研究者,多少都有類似的氣質,某種程度上講,越是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專家、學者,越容易志存高遠、從遠高於芸芸衆生的視角去看待這世界,繼而,衍生出一種超脫般的從容。

世界天翻地覆,文明,不知向何處去,但自然科學理論卻與這客觀世界一樣永恆。

不論文明興衰,人類存亡,宇宙的法則仍在,這,大概也是這些上下求索、朝聞道夕死可矣之人的內心寫照。

對這些人,方然的情緒是複雜的,說不上是景仰、還是嗟嘆。

而另一類研究者,在舊時代的IBM公司內部,就有不少,這些人的眼裡只有利益,具體的講,是甘心爲任何出得起價碼之人服務,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從事何種研究,根本也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這類人,方然也沒特別厭惡,也並不想對此橫加置喙、甚或大加批判。

不管是胸懷宇宙,還是隻顧自己,在NEP大區的研究機構裡,一概爲己所用,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可以。

至於從科研資源到仿真人小姐姐的一切用度,方然完全遵循實用主義的立場。

節省,在此時並無意義,所以也用不着絲毫吝嗇。

反正據通用型AI的解析,NEP大區每一年的資源總量,就是相當於五十五億噸標準煤的消耗,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投入軍事領域,另有接近百分之十投入“全產機”體系,餘者則在科研機構、民衆和管理員之間分配。

不管治下的若干研究機構,如何打報告說明情況,陳述自己的研究領域如何意義重大,一切始終要以AI的決策爲準。

AI,無法從事科技研發,也無法推測科技的發展大勢,但在實用層面,判斷則很精準。

一種基礎理論,究竟能否作用於應用層面,這種判斷,通用型AI是沒辦法解決,但可以讓大區內的應用科技研發機構來判斷,反正這些機構的成果,是否有用,是“全產機”體系很容易據FSCIM體系驗證的。

一干應用科技研發機構,要想出成果,獲得更多從科研資源、到仿真人小姐姐的收益,就得切實評估基礎研究機構的理論,是否有一定的價值。

進而,爲方然分配研究資源,提供一定的依據。

從基礎理論到應用技術,再到“全產機”,最後反映到實打實的暴力之上,一條NEP大區生死攸關的鏈條,就這樣串了起來。

不過,科學研究對管理員、對方然的意義,顯然並不止於此。

軍事領域,出於不言自明的嚴峻形勢,是任何管理員的首要保障領域,但除此之外,任何頭腦清醒、眼光長遠的大區管理員,割據者,都必然會考慮到一個相比之下甚至更本質、更迫切的問題。

自己的壽限,究竟有多大,自己距離告別這一世界,又還有多久。

不管其他大區的管理員怎樣想,又是怎樣做,時常會重溫夢境、因時間列車而精神緊張的方然,都一刻也不會忽視這至關重要的領域。

甚而,作爲永生的追尋者,永不下車纔是自己的終極目標。

至於投身IT領域,掌控關鍵系統,在時代洪流中攫取控制權,直到成爲稱霸一方的大區管理員,這些野心家的畢生追求,都只不過是自己追尋永生的手段,是過程,而非結果,這一點他從來都清醒得很。

正因如此,在全力保障軍事領域、確保NEP大區在北大陸的安全之餘,資源投放的重點領域,還有一個“生命科學”。

即便如此,生命科學領域的分支,待遇也是大有區別的。

整個大區的科研投入,向“醫學”、“遺傳工程”、“生物工程”等若干領域傾斜。

相比之下,諸如“植物學”、“考古生物學”之類領域,一不能保障自己眼前的健康存活,二不能探究長遠的永生之術,而完全被邊緣化。

不止生命科學,事實上,在方然的利弊取捨、資源權衡之下,人類迄今爲止的自然科學成就,彷彿一株發源自數學、哲學的參天大樹,被大刀闊斧的砍掉很多枝杈。

接近樹幹的部分,由於牽一髮而動全身,剩餘的還較多。

而越是接近枝葉的部分,則全憑對自己追尋的目標是否有幫助,而決定其存廢。

這樣一來,從科學研究的整體上講,整個自然科學體系遭遇了眼中的破壞,而變得不完整,這是必然會有的副作用。

收益則是,可以保證一衆研究機構的出力方向,儘可能與自己的目標契合。

整合大區內的科研力量,分配任務,提供資源,讓事關科技研發的一切走上正軌,這些事情花費了方然大量時間精力。

特別是,諸如“生命科學”這樣的領域,所需的條件更復雜一些,並不似“基礎物理”、“應用化工”這樣的領域,只要有足夠的物質資源和能量貫注,就可以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那麼還需要什麼呢:

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從醫學、到生物工程的一系列研究方向,仍無法完全憑計算機,而依然需要大量的生物材料。

在生命工程的研究過程中,計算機的作用,越來越大,但理論上的模擬、仿真與驗證,迄今爲止還無法取代實驗,至於從醫療技術、到延壽方法的一系列成果,更需要以人爲測試對象,才能切實的驗證其成效。

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九章 保障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七四五章 盡職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六五九章 社員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章 衰老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六八五章 嘶吼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六二九章 代價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十一章 中學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七六二章 近日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章 渺茫第六〇八章 天機第一〇五章 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