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做夢

先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服務設備,再是外表高度仿真的仿生人,技術的進步,讓有產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對曾經十分忌憚的勞苦大衆,也越來越滿不在乎。

想一想又爲什麼要在乎呢,今天的聯邦,民衆,遊蕩在頂層——奴隸——奴僕之三元體制外的兩億多無業遊民,對這一體制的價值,在不斷縮減,現如今更逐漸喪失了“爲體制補充奴僕”的資格,日益被整個世界邊緣化。

相對而言,也就剩下最後一個功能,“爲體制補充奴隸”,目前還無法被剝奪。

奴隸,在聯邦龐大生產體系裡忙碌的勞動者羣體,時至今日,早已經無法用“工人階層”之類的陳舊概念去理解,這其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的都是尖端的科技研發類工作。

按最新的統計口徑,聯邦登記在冊的全職僱員裡,接近百分之八十都分佈在聯邦的大量研究機構,另有百分之十則從事一些“過時或即將過時”的工作,譬如人機界面研發,流水線工藝控制等,至於最後的百分之十,則是混跡於這一生產體系之中,徒有勞動者之名的事實有產者們。

換言之,在新科技革命爆發的幾十年後,身爲發達國家的聯邦,已近乎於實現了一種完全的生產方式變革,“人”的因素,已基本退縮到研發層面,而不再在具體的生產流程中,以工人、工匠的身份出現。

這種變革,反映在“奴僕”的領域,情形也是一樣的令人不安。

自動化的機器,倒也還好,絕大部分領域裡機器早晚有一天會取代人,這是任何人都無從抗拒的大趨勢。

但是由仿生人替代人,斷絕的,卻是聯邦兩億多民衆的最後一條出路。

被龐大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體系排斥在外,遊蕩在聯邦廣袤國土上的兩億多民衆,已經被時代的變遷越甩越遠,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源去追趕信息技術的腳步,只能一臉茫然、內心憤懣的站在揚起塵土中,感嘆命運的不公平。

憤懣,迷惘,這一切都不難理解,然而單憑情緒,畢竟無法填飽他們的肚子。

社會秩序瓦解,民衆之間的經濟流動也隨之而蕩然無存,當環視四周,所有人兜裡都沒有一分錢時,民衆自發的經濟活動,也就無以爲繼,這一龐大羣體除仰賴微薄救濟外,便只有向有產者卑躬屈膝、犧牲尊嚴的一條路。

成爲奴僕,承擔從打掃房間、到承受輸出的凡此種種,並不是一樁美差。

但民衆卻別無選擇,弗林特市所發生的一切,明白無誤的告訴了他們,在尚能反抗時的麻木不仁,遲早會導致,在猛然驚醒時的一切已晚。

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當劃時代的變革纔剛剛開始,聯邦的有產者們,還必須倚仗底層民衆組成的暴力機器,來維繫自身地位與統治;聯邦的工場主們,還必須僱傭大量技術嫺熟的勞動力,來維持擴大再生產循環。

那時,一切本可以被改變,倘若勞動者們揭竿而起、萬衆一心,原本是很有可能戰勝萬惡的有產者,循着理想聯盟的腳步,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制度。

但他們卻做了什麼呢,他們,

什麼也沒有做。

是被聯邦的鼓吹手們洗了腦,還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追逐,這一切,時至今日都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機會尚存時不知奮起,四面楚歌時垂死掙扎,這樣的聯邦民衆,這樣的勞動者,自身之悲慘命運固然令人扼腕嘆息,卻也讓方然每一次想起時,都不禁戰慄,意識到這便正是宿命的可怕之處。

即便眼界超卓,提早預見到所有的一切,你也無法改變它,甚至無法迴避它;

宿命,就是如此,就是這樣的無可更迭。

但就在研發中心的高牆之內,一些頭腦簡單的同僚,也包括Emily這樣的天真幼稚者,卻對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渾然不覺,甚至還在爲其叫好。

這其中,就不乏基礎研發組的若干同事。

埋頭工作的托馬斯*安生,深居簡出,也很少與同事們打交道,但也會時常在餐廳、或者休息室打一些交道,從同事們的對話裡,他聽得出,有些人還在暢想仿生人帶來的變化,甚至還做起了左擁右抱、妻妾成羣的美夢。

這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乍一聽來,似乎還真有幾分道理,其實卻大謬不然。

仿生人,外表與人十分相似,甚至在容貌和身材上還略有誇張、勝過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自身條件,卻終究是臺機器,並沒有人的頭腦和思維,進而更不會有人的地位和權力,對每一個心有想法的人而言,這種存在,都隱含着某種不宜言說的意味。

正因如此,在見識到仿生人的水平後,一些愚者就開始做夢,幻想自己可以如何如何。

甚至於,多少年前的聯邦,還曾有很多人在幻想今天已經出現的這一新事物,以爲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有一天,幾可亂真的仿真人會被大量製造出來,到那時,聯邦的每一個人都能從絕對忠誠、條件出衆的仿真人身上,獲得極大的身心愉悅和滿足。

這種想法,放在烏托邦的幻想故事裡,還算一個挺不錯的情節。

但是在現實世界,方然很早之前就在網絡上見過這一切言論,他的評價,也是很直白的“白日做夢”。

這種白日夢,與聯邦老人們曾經做過的夢,何其相似,都在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享受到科技的進步,得到自動化、智能化機器的無微不至關懷,而無需在意眼前諸如“生育率下降”、“失業率上升”的瑣碎小事。

然而有產者卻又是怎樣想的呢:

一句話,他們所信奉的是,沒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那就不算是需求。

說的再直白點,護理機器人也好,美貌仿生人也罷,這些從製造出來的那一刻起就已有了主人、所有權與支配權完全歸於有產者的東西,憑什麼要分配給不名一文、手無寸鐵的聯邦民衆,讓這些活的垃圾白白享受;

這想法,顯然無恥之尤,卻正是有產者內心的真實寫照。

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一七章 變遷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十三章 沾染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二一二章 心靈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十六章 概率第五章 希望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四三九章 經費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十八章 社工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七六七章 掃雷第七六二章 近日第七十章 遷徙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一章 列車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五五八章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三三八章 小鎮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五九〇章 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