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變遷

歷經近一年的策劃、行動,爲徹底隱匿身份,方然前後付出了逾三百萬馬克的代價。

在這之中,大約二百萬馬克,用於波士頓和費城的兩座末日避難所,另有近百萬馬克的鉅款,則用來分批支付、收買聯邦龐大網絡體系中的若干名管理員、項目開發者和運維工程師,爲自己大開方便之門。

每一次的交易,價碼都不算低,方然倒並不太在乎,反而是交易前後的安全措施更重要。

以聯邦的三億人口之巨,活躍在IT領域的開發、運維人員也有上百萬。

按方然的推測,如果一位追尋永生者沒有誤入歧途,必定會投身IT,那麼可想而知,聯邦的絕大部分“同類”就潛藏在這百萬人之中。

基於這種考慮,在和同行們打交道時,方然很小心。

因爲他沒辦法在每一次交易前,都進行完全、徹底的背景調查,確認對方不是“同類”再合作,而只能相信這樣的判斷:

絕大部分同類,都會很低調,除非自身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否則一定不會先動手。

除此之外,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這種交流、利用系統漏洞的行爲,每一天都在大量發生,彷彿高分貝的背景噪音,也很好的掩護了自己的行爲。

西曆1476年,踏出不歸路上的關鍵一步,方然的身份替身打造完畢;

托馬斯*安生,在人類世界的旅途,就此結束。

但是以聯邦社會的視角、從公開的渠道去觀察,那麼,“托馬斯*安生”卻仍然活着:

是方然的遠程操控,接替了他,繼續着每一天的生活。

發達的信息時代,人的行爲,社會的運行模式,都在不知不覺間嬗變,一點點偏離數千年來形成的軌跡,每一點微小的變化,並不起眼,但是長年累月的積聚起來,驀然回首,就會讓人恍若穿越了時代,置身於一個茫然不知所措的異世界。

這樣的變遷,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其中,也分明能感受得到。

但要說利用這樣的變化,來做些什麼,就需要足夠縝密的頭腦,和相對超前的眼光。

今天的聯邦,絕大多數城市,乃至鄉村,居民之間彼此熟悉、頻繁走動的光景早已不復存在,街坊鄰里的密切聯繫,隨着老一代人的陸續辭世、或住進敬老院而成爲了歷史;取而代之的,則是基於網絡的、更頻繁也更浮躁的膚淺交流,每一個人都能控制自己對外界、他人所展示的內容,同時,也僅僅只能通過這樣一種被控制的渠道,去窺看對方的人生碎片。

虛擬社交的出現,發展,乃至極端繁盛,對托馬斯*安生這樣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講,都是如釋重負般的輕鬆。

和一般人的印象相反,人類,至少絕大多數人類,即便在名爲“文明”的大集體中度過一生,他們的祖先,也早在數百萬年前就習慣於羣居生活,潛藏在DNA深處的獨來獨往特質,卻沒有被完全湮滅。

本質上講,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生命體的獨行是一種優勢策略。

但是對人類的祖先——古猿而言,自身的孱弱體質,又迫使他們抱團取暖,直到演變出今天高度複雜的人類社會。

沉浸在同類構成的社會中,人的思想,早已習慣於這樣的生活狀態,叛逆的因子卻未消亡。

結果就是,在物質資料與生產技術近乎極大發達的今天,憑藉人類文明積累起來的,龐大而高效的生活維持體系,絕大多數人已不再需要頻繁與外界互動、與同類們打交道,也照樣能維持舒適、至少是湊合的生活。

生活帶來的壓力一旦緩解,公衆很快會發現,以外向、熱情爲標籤的聯邦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其實也只不過是在隨波逐流。

不同於所謂“黃金時代”成長起來、逐漸老去的那一代人,誕生在理想聯盟轟然崩塌、資本彷彿大獲全勝時代的聯邦年輕一代,他們所看到的,所見聞的,在每一天沉浸其中的社會現實,都充滿了變化,迷惘,緊張與彷徨。

他們眼中的資本,曾爲了對抗理想聯盟而虛情假意,對內披上溫情脈脈的面紗,現在卻一下子粗暴扯掉,向曾經拉攏的底層民衆張開血盆大口;經濟表面繁榮,基尼係數卻也隨之一飛沖天,馬克越賺越多,債務卻膨脹的更迅速,箇中原因,即使還看不透,每一個人也會樸素的感受到,人心不古,意識到這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冷酷。

不同於四肢發達的上一代人,新生代的頭腦,足夠冷靜。

他們知道,交際,人脈,不過是資源的變現手段,

他們也漸漸明白,外界,未必值得去接觸,人際交往,也並不是什麼頭等大事。

在聯邦社會中生活,冷眼旁觀,用不着親自體會,方然也能清晰的觀察到一樁樁世態炎涼。

最近若干年來,隨着聯邦社會形態的變遷,元旦的節日氣息,越來越淡,媒體熒屏上歌舞喧天,大多數普通民衆卻意興闌珊。

曾經隆重的元旦,現在也不過是一連幾天的假期,普通人,一邊窩在家裡吃喝玩樂,一邊圍觀那些仍抱着陳舊思維的遺老遺少,傻呵呵慶祝着他們臆想中的元旦,僅此而已。

元旦,冰天雪地的跨年節日,原本就是沿襲自聯邦農業時代的習俗。

在漫長的農業時代,生產力極不發達,一旦寒冬降臨,農作物的生長趨於停滯,人類活動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在相對最閒、最無事可做的冬季安排跨年節日,順便召喚一下在古人眼中未必註定會來的春天,就順理成章,而寒冷季節需要提前儲存食物、也有條件長期保存食物,讓元旦平添了諸多規矩,和熱鬧的忙碌。

然而時過境遷,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元旦,就越來越成爲一個莫名其妙的存在。

既然是莫名其妙,客觀上並沒有任何堅持下去的動機和必要,當經濟寒冬降臨時,人們最先放棄的,正是諸如“元旦”這般、意義已不復存在的勞碌。

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的極大發展,一方面是參與個體的身心俱疲,元旦的淡化,也就是必然。

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八二四章 復仇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七八八章 殘疾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五五八章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二六九章 業務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五八四章 成敗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四一二章 滑坡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三一九章 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