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陳家

東瑗領着袁太太和袁小姐去了榮德閣,老夫人正吩咐詹媽媽開箱籠拿些藥材給五姑娘薛東蓉。

剛剛薛東蓉的大丫鬟銀杏來回稟老夫人,五小姐吃了太醫開的藥,一下午無事,大約是好了,請老夫人放心。

老夫人很歡喜,便叫詹媽媽拿些補氣的藥材給薛東蓉送去。

見東瑗領了人來,老夫人定睛瞧了瞧,展顏笑道:“是袁三奶奶吧?”然後看了眼羞赧清秀的袁璞瑛,又笑,“這是瑛姐兒?哎喲,長成大姑娘了。”

大約從前就常常來,老夫人都還記得她們。既然從前是常客,還是要等五房的人領了纔敢往老夫人跟前來,這個袁太太是個知禮謹慎的,東瑗不免淡淡挑脣微笑。

袁太太和袁小姐則忙給老夫人行禮請安。

“去南邊五六年了,不成想老祖宗還記得我們。”袁太太很是感動的樣子,“您老的身體還是那麼健朗!”

“瞧着還好,實則不中用了!”老夫人呵呵笑,讓東瑗和詹媽媽扶起袁太太和袁小姐,又請她們母女挨着炕上坐了。拉過袁小姐的手,老夫人左右打量着,對袁太太笑道:“這才幾年啊,出落得這般齊整了,也比從前沉穩了不少。年紀大了,曉得害羞了。”

袁小姐雙頤生煙,喃喃叫了老祖宗。

“我記得,跟我們家瑗姐兒一般大,都是辛卯年的……”老夫人說的是袁璞瑛的年紀,又不太確定,問袁太太。

袁太太忙道:“她是辛卯年九月生的。”

從前袁太太來薛家,東瑗並不受寵,那時老夫人跟前最得意的孫女是四姑娘薛東婷。見着老夫人問,袁太太並不知道東瑗具體有多大,不敢接口,只得說自己女兒的生辰。

老夫人頷首,笑道:“我們瑗姐兒是正月的,比瑛姐兒大幾個月。”

略微坐了坐,袁太太亦只是過來敘敘舊情,並不是有事相求,瞧着天色將晚,亦不好留宿,便要起身回去,言改日再來給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讓東瑗送送,又對東瑗道:“你送袁三奶奶到穿堂,就不用過來問安了,今日也累了一整日,早早歇了吧。”

東瑗道是,領着袁太太和袁小姐出了榮德閣。

等袁太太一走,老夫人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對身邊的詹媽媽道:“袁夫人好久沒來了吧?你回頭跟侑哥兒媳婦提提,讓接了袁夫人家裡坐坐。”

袁夫人,就是建昭侯府侯爺夫人。

老夫人見到建昭侯旁枝的袁三奶奶,想起袁夫人不足爲奇。建昭侯夫人和世子夫人榮氏未嫁前便是閨中密友,如今更是來往親密。

詹媽媽笑了笑:“回頭世子夫人過來,我幫着提提。”

晚上世子夫人來問安,詹媽媽便在一旁提醒老夫人,問起了建昭侯袁夫人。

世子夫人榮氏微愣,直接笑道:“娘有什麼事吩咐媳婦嗎?”

“也不是讓你年內請袁夫人來,我知曉你過年人來客往事兒忙,只是你心中記着這事,等過了年抽空就接袁夫人家裡坐坐。”老夫人笑呵呵道。

“娘,上次她跟您提的她那個侄兒,如今還是沒說親。”世子夫人試探着問老夫人。

老夫人看了眼世子夫人,笑盈盈沒有答話。

世子夫人榮氏不敢再深說,說了會閒話,就起身告辭。

老夫人又囑咐她去看看五姑娘薛東蓉,順便把她下午尋出來的補藥帶過去。

世子夫人道是,轉身出去。回去的路上,她不禁琢磨老夫人的意思,怎麼從宮裡回來,就突然想起見袁夫人?

上次袁夫人陳氏跟老夫人提了提她孃家侄兒,想替侄兒迎娶東瑗。

老夫人以東瑗年紀小爲由推辭了。

後來老夫人跟世子夫人暗示了幾句,大概的意思是嫌棄建昭侯袁夫人的孃家侄兒身份配不上東瑗。

袁夫人的孃家姓陳,祖籍陝西岆城,靠販馬起家,十分富足。後來袁夫人的父親刻苦攻讀,官拜兵部侍郎中,又嫁女建昭侯府,陳家在京都纔算真正立足。

可老夫人還是瞧不上陳家的家底,除了富足,陳家發家史也太過於草莽,簪纓望族不屑。

袁夫人說替她孃家侄兒說親薛東瑗的時候,老夫人就心中怪袁夫人輕狂。有錢就了不得?東瑗可是三朝元勳鎮顯侯府的嫡親孫女,嫁到陳家去也太委屈了!

除了這件事,世子夫人想不到老夫人想見袁夫人的其他原因。

難道老夫人改了主意,同意把東瑗嫁到陳家?

世子夫人又想起今日進宮之事。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甚至薛貴妃娘娘都不太喜歡九姑娘東瑗。

世子夫人嘆氣,以貌取人的話,太后娘娘大約是覺得九姑娘太妖冶,這等女子放在皇帝身邊,皇帝只怕芙蓉帳暖度春宵,從此不早朝了,耽誤了朝政,成爲千古罪人吧?

而皇后娘娘和薛貴妃娘娘是擔心東瑗聖寵過旺,從此她們地位岌岌可危嗎?

世子夫人看得出,老夫人自然看得明白。

因爲進宮無望,所以想把東瑗說給袁夫人的孃家陳家?

陳家落戶京都根基淺,點着腳尖想巴結京都大戶,所以薛家嫡女嫁過去,陳家自然會禮遇萬分,對她客氣恭敬。

東瑗長得太穠豔了,嫁到其他人家,婆婆和妯娌會不會忌憚她,從此對她刻薄些?嫁到陳家,東瑗纔會得到敬重?

老夫人是這樣打算的嗎?

瞭解東瑗的脾氣心性後,世子夫人心中有些遺憾,像東瑗這般聰慧明理的媳婦,是婆家的福音。可人人第一印象都是她的容貌,反而不會認真思量她這個人,就否定了她是個賢妻良母!

倘若東瑗性子輕浮,怎得老夫人喜歡?

老夫人年輕時可是出了名的精明強幹的!

老夫人喜歡她,她的行事秉性就不會差,單單這一點,東瑗就是個值得迎娶的媳婦啊!

世子夫人想着,又是默默嘆氣一回,真可惜,還以爲可以送她進宮去,幫襯貴妃娘娘一把!可貴妃娘娘分明不是這樣想的,她也不想東瑗進宮。在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刻意冷落東瑗的時候,她並沒有提攜東瑗,而是故意視若不見。

東瑗嫁到陳家,是委屈了些;可婆家因爲地位不及鎮顯侯府,從而對她刮目相看,亦是好處之一。

世子夫人想着,心中雖遺憾,卻也忍不住笑一回:這下子,建昭侯陳氏要高興壞了。

第85節 壽宴(2)第98節 體諒第248節 意外(1)第22節 緣由第144節 抱孫第84節 壽宴(1)第250節 意外(3)第262節 結局(5)第88節 善後第73節 盛府秘密(2)第169節 處置第3節 字如其人第123節 子嗣單薄緣由(1)第16節 放丫鬟第238節 救命恩人(1)第244節 危機第54節 祈福(4)第170節 反應(1)第43節 挑撥第130節 不見(1)第65節 大婚(1)第242節 落紅(1)第114節 坦誠交心第239節 救命恩人(2)第20節 進宮第162節 前事第82節 回門(3)第5節 盛家謀劃第150節 滿月(1)第246節 請歸(1)第11節 風波前兆第244節 危機第67節 洞第130節 不見(1)第208節 報應第227節 叮囑第89節 坦白第107節 打架(1)第17節 贈送第242節 落紅(1)第54節 祈福(4)第250節 意外(3)第231節 過年(2)第224節 立場(1)第16節 放丫鬟第169節 處置第100節 寵愛(2)第148節 消災(1)第24節 裝病第189節 說媒(2)第59節 玉葫蘆第65節 大婚(1)第116節 臨行前一夜第195節 斥退第246節 請歸(1)第244節 危機第252節 救人(1)第201節 車禍第181節 殞落第184節 看透第25節 過繼第174節 風波(2)第7節 內宅路滑第173節 風波(1)第200節 恭賀(2)第62節 義女(2)第197節 補償(1)第53節 祈福(3)第195節 斥退第260節 結局(3)第25節 過繼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166節 誤導第75節 妾爭(2)第102節 喜訊第106節 出山(2)第216節 私情(1)第259節 結局(2)第47節 拒婚第36節 紅顏福薄第168節 巧妙第132節 團聚1第189節 說媒(2)第120節 元昌帝的怒第175節 太子人選第56節 祈福(6)第202節 心念(1)第170節 反應(2)第98節 體諒第159節 前兆第126節 歸期(1)第58節 詰問第79節 維護第234節 變故(1)第98節 體諒第197節 補償(1)第157節 告誡第168節 巧妙第56節 祈福(6)第167節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