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太子人選

靜攝院裡,東瑗同樣服侍盛修頤用膳。

而後,問他要不要睡會,盛修頤點點頭。

東瑗不讓丫鬟進內室,親自替盛修頤鋪牀,然後就問他宮裡到底出了何事。

盛修頤就把元昌帝遇刺遭遇講了一遍。

“他不是自小習武的嗎?”東瑗有些吃驚,回眸問盛修頤,“怎麼那麼容易就造了暗算?”

她記得祖母曾經告訴過她,元昌帝會武藝的。

盛修頤解釋道:“……一來是皇家林苑,平日裡戒備森嚴,皇帝狩獵前三日,侍衛就仔仔細細檢查過,確定無漏洞;二則正好遇上一頭野豬,陛下和身邊的護衛都在放箭。十幾把箭齊發,哪裡還能留意到有箭是衝着陛下去的?而且刺客就在侍衛裡,當時根本沒有防備……”

東瑗頓了頓,問:“已經沒事了嗎?”

“箭上淬了劇毒。幸而他善武藝,躲了一下,那箭射中的是胳膊,還是九死一生。掌院太醫喜好豢養毒蛇,有用蛇毒提煉的劇毒,正好與陛下中的毒相剋。因爲兩位貴妃娘娘一直攔着,怕掌院太醫害死陛下,直到薛老侯爺進宮,才同意以毒攻毒,堪堪保住了性命。”盛修頤上了牀躺下,語氣裡有些疲憊。

東瑗就替他壓了壓被角。

他挨枕就睡熟了,一直睡到掌燈時分才醒。

起來洗漱一番,去看了誠哥兒,然後和東瑗去元陽閣給盛夫人請安。

盛昌侯也回了內院,看到盛修頤夫妻,就冷哼一聲。因爲東瑗在場,到底沒有罵盛修頤。

請安回來,在路上東瑗就問盛修頤:“你怎麼惹得爹爹生氣了?”

盛修頤笑了笑,不回答。

到了晚上。他因爲下午睡過一覺,有些睡不着,才和東瑗說起盛昌侯爲何生氣的事。

“因爲立儲的事。”盛修頤這回沒有顧左右而言他,直接告訴了東瑗。

東瑗心頭一跳。

元昌帝年輕。皇子們年紀又小,所以立儲之事一拖再拖。如今元昌帝險遭大難,大臣們自然第一件事就是提議立儲。

早立儲君,以固國本。

盛昌侯卻因爲這件事而生盛修頤的氣,難道盛修頤不看好盛貴妃娘娘的三皇子嗎?

他難道支持東瑗堂姐薛貴妃娘娘的二皇子?

“陛下昏迷了一整日,今早才醒。醒來後,就把薛老侯爺和爹爹。還有兩個近臣招了進去,商議立後立儲之事。”盛修頤聲音平淡不起漣漪,靜靜跟東瑗說道。

東瑗接口道:“陛下大約也是後怕。倘若醒不來,後位和太子皆未定,禁|宮會是怎樣的一場風波啊。”

盛修頤輕聲笑了笑。

他覺得和東瑗說話很輕鬆,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她似乎超出了盛修頤對女人的理解。在盛修頤心目中的女子,或嫵媚動人、或賢惠貞淑,卻從來不認爲女子可以和男人做知己。能言談投機。

他以爲,男人的世界對於女人,特別是養在深宅內院的女兒而言。是陌生又複雜的,足不出戶的女子根本無法瞭解。

可是東瑗每每總能一語中的。

“就是這話。”盛修頤道,“陛下如今最看重的,除了爹爹,就是兵部尚書秦伯平和觀文殿學士柴文瀚。秦尚書是薛老侯爺的門生,柴大學士又最信賴薛老侯爺,二人皆覲見立二皇子爲太子。爹爹不服,差點在病榻同他們三人爭吵起來。薛老侯爺便對陛下說,問問我的意思……”

東瑗一愣。

旋即想起清除蕭太傅那件事中,盛家封了個一品太傅。一個世襲三代的沐恩伯,薛家可是什麼都沒有得到。

難道祖父早已留着這手?

“你也覲言立二皇子爲儲?”東瑗問盛修頤。

他點頭。

東瑗停頓了片刻,才道:“天和,你心裡可有怪我祖父?”

盛修頤摟着她腰的手一緊,問道:“這話從何而來?”

“因爲我祖父算計你和盛家,還有三皇子。你是知道的啊。”東瑗輕聲道,“你從西北歸來,陛下許諾兵部侍郎,你卻推辭,祖父定能看得出,你很怕家族太滿則溢的心思。如今爹爹的地位,恰似當年的蕭太傅,陛下心裡又怎能沒有顧忌?你爲了爹爹,亦爲了三皇子和貴妃娘娘長久,自然不會舉薦三皇子,而是會舉薦二皇子。這一切,難道不是都在我祖父的算計之中嗎?”

盛修頤摟住她的手就再緊了一分,將她圈在自己的懷裡,生怕她會消失了一般。

“你說對了一半!”盛修頤笑起來,“我沒有舉薦三皇子而選二皇子,的確是怕陛下忌憚盛家和三皇子。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二皇子更有爲人君者的氣度,他更加適合踐祚九五。”

東瑗挑眉,問爲何。

盛修頤道:“前年中秋,陛下賞賜家宴,親自宴請文武大臣,兩位皇子作陪。兩位皇子年紀相差不到一歲,二皇子七歲,三皇子六歲半,時常一處讀書、習武,教養完全相同。宴席過後,文回宮擺了戲臺,請了民間藝人表演。便有個子矮小的侏儒短人舞劍。那數名侏儒短人皆只有兩位皇子一般高矮。因兩位皇子自幼習武,三皇子便對陛下說,想同侏儒短人比試劍法。陛下誇三皇子勇敢,就問二皇子是否願意也跟着上去比劍。二皇子則說,他不敢……”

東瑗靜靜聽着,聽到此處才微微吃驚。

聽聞陛下一直喜歡三皇子多過二皇子,是不是覺得二皇子太懦弱?

“爲何不敢?”東瑗問。

盛修頤笑:“陛下也是這樣問。你猜二皇子如何回答?”

東瑗想了想,笑道:“猜不着。總不會說,他劍法不精,怕輸給侏儒短人吧?”

“你猜對了,二皇子便是這樣回答陛下的!”盛修頤哈哈大笑,“當時陛下臉色就不太好看,而三皇子躍躍欲試。因爲是皇子,那同他比劍的侏儒短人自然會輸給他,這是穩贏不輸的事,而二皇子居然說怕輸,讓陛下很生氣。”

東瑗疑惑不解。

“三皇子最後同侏儒短人比劍,贏得滿堂喝彩。”盛修頤繼續道,“二皇子下來後,就坐在薛老侯爺身邊。我的位置正好在其對面。我聽到薛老侯爺問二皇子,爲何不敢比劍,二皇子說,‘贏了侏儒短人,旁人會說我英雄氣概。’”

東瑗就笑出來:“英雄氣概不好嗎?”

盛修頤道:“所以我也吃了一驚,就認真聽着下文。薛老侯爺顯然也被二皇子的話愣住,問他爲何不願被人認爲有英雄氣概。二皇子說,‘師傅說,太平盛世,浪遏飛舟,中流擊水是英雄男兒,可將兵;溫和厚重,容相有度,方可將將。’”

東瑗臉上的笑便微微凝住。

她懂這話之意。將兵者,乃是領兵打仗,陣前英勇;將將者,纔是運籌帷幄,統帥將領,成爲天下霸主。

二皇子的話是說,愛表現逞英雄,不過是小勇小智;而識大體、謹言行,纔是大智謀略,才能爲人君者!

才七歲的孩子,能有這般言行,怪不得盛修頤覺得他更加適合儲君之位。

就是東瑗聽了,也心有臣服。

他一直在學爲君之道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盛修頤感嘆道,“如今天下太平,皇帝可以不需要陣前勇猛,卻必須識大體、懂取捨、明進退。年紀相仿,三皇子似個懵懂頑童,二皇子已在學習帝王之道。他比三皇子更加合適……”

甚至比元昌帝更加適合吧?

東瑗雖然和元昌帝交集不多,可幾次相遇,她覺得元昌帝就是三皇子那等性格,沒有曠世明君的氣度。

怪不得當初大伯母說元昌帝更加喜歡三皇子。

他大約覺得三皇子更加像他吧?

“婁公公請我進去,陛下虛弱不堪,問我覺得到底哪位皇子更加合適,我說了二皇子。陛下就微微頜首,他同意了……”盛修頤道,“爹爹當時臉色鐵青。出宮的時候,我跟他解釋,陛下從未想過讓三皇子繼承大統……”

“你怎麼知道?”

“沒有哪個君王不怕外戚干政。陛下擢升爹爹做了三公之首的太傅,就等於在告訴盛家,三皇子不可能被選爲東|宮。”盛修頤緩慢道,“而且我回京之時,三弟對我說,皇后崩後,後位引來衆多猜測,陛下卻時常去盛貴妃娘娘宮裡。倘若他想讓盛貴妃娘娘掌管六宮,母儀天下,就應該在那個風口浪尖讓娘娘避開流言蜚語,應該少踏進娘娘的宮殿。他時常去娘娘那裡,無非就是轉移注意力,禍水東引,引到娘娘身上,從而保護他心中真正的後位人選。

這些道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爹爹身在局裡,可能看不清楚。而薛老侯爺自然是清楚的。所以蕭太傅被除,薛家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而薛老侯爺居然一聲不吭。因爲他明白陛下的用意…….這些陛下早就想好了的,我又何必反對他,讓他不快?”

第2節 最受寵愛第84節 壽宴(1)第83節 安排第119節 拒絕第176節 盡孝第117節 五姐出嫁(1)第220節 通房(1)第240節 告密第2節 最受寵愛第63節 陪嫁(1)第61節 義女(1)第32節 郡主第47節 拒婚第262節 結局(5)第61節 義女(1)第123節 子嗣單薄緣由(1)第258節 結局(1)第33節 罵槐第6節 觀念不同第80節 回門(1)第206節 拒絕(2)第118節 蕭五公子第34節 保密第92節 偷窺天機(2)第80節 回門(1)第64節 陪嫁(2)第62節 義女(2)第68節 洞第18節 不爭第236節 國喪第159節 前兆第245節 大赦第90節 留飯第25節 過繼第208節 報應第157節 告誡第38節 勢利第163節 投機第147節 不慈不孝(3)第46節 作孽第79節 維護第130節 不見(1)第53節 祈福(3)第4節 親事待定第210節 進宮(1)第151節 滿月(2)第31節 聖旨第8節 丟失玉佩第170節 反應(1)第256節 喜訊(2)第124節 子嗣單薄緣由(2)第246節 請歸(1)第75節 妾爭(2)第94節 感動第56節 祈福(6)第68節 洞第68節 洞第93節 敗露第113節 字體相仿第21節 訴委屈第236節 國喪第70節 成婦禮第2節 最受寵愛第43節 挑撥第77節 子嗣(2)第179節 護子(3)第101節 專寵第177節 護子(1)第104節 反常(2)第247節 請歸(2)第118節 蕭五公子第152節 滿月(3)第116節 臨行前一夜第10節 故人他行第188節 說媒(1)第244節 危機第31節 聖旨第191節 生氣(2)第90節 留飯第60節 玉葫蘆(2)第45節 硯臺第137節 尋珠(1)第179節 護子(3)第105節 出山(1)第154節 曖第257節 喜訊(3)第214節 站隊(2)第197節 補償(1)第139節 尋珠(3)第252節 救人(1)第156節 選擇(2)第141節 還珠(1)第237節 外室第177節 護子(1)第221節 通房(2)第254節 安好第255節 喜訊(1)第50節 閒話第152節 滿月(3)第110節 範姨娘的心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