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紅盆逃生(2)

沒孃的孩兒天將就好看的小說。紅骨朵就由乳孃喜嬸子一口奶一口飯地幫着養大。其實喜嬸子給取下的這個叫紅骨朵的名字,並非深思熟慮,而是順從當地衆口流傳的一首童謠裡揀出來的。那首童謠雖無深意,念起來卻是極爲上口:“紅骨朵紅,白骨朵白,我上羅村叫姐姐,姐姐想吃馬齒菜,哪剜?道上剜;哪曬?牆頭曬。一曬曬個花奶奶,腳又大嘴又歪,氣得娘娘起不來。爺爺你走吧,娘娘好了你再來,前頭敲着嘣嘣鼓,後邊擡着柳木材,擡到墳上沒人埋,兩根草棍夾回來……”

紅骨朵幼兒時期的文化薰陶便主要來自乳孃喜嬸子的兒歌民謠,喜嬸子會唱的歌謠可是海了去啦,經常是一邊教紅骨朵捻線搓繩,一邊教她唱:“白蘿蔔爺爺坐天下,紅蘿蔔娘娘掌正宮好看的小說。白菜打着黃羅傘,小蔥挺起槍一根。豆角蔓上提兵馬,眉豆架上動刀兵。嚇得黃瓜上了吊,嚇得茄子紫不棱登。嚇得北瓜紅了肚,嚇得芫荽亂蓬蓬。”還有更精彩的,讓人聽後過耳難忘:“紅羅圈,綠羅圈,姐妹兩個上高山,高山頂上有碾磨,猴推碾,鷹扇簸。狼打柴,狗燒火,貓在炕上捏窩窩,老鼠掏飯打了鍋,長蟲提水傷着腳。哈哈哈,笑死我。”

白天,紅骨朵在喜嬸子的歌謠裡振奮;晚上,也在歌謠的哼唱中入眠。當然也經常地野貓子一樣跑出去找小夥伴們玩耍,有時也跟着老爹上山放羊。

喜嬸子的獨根苗兒子山柱比紅骨朵大兩歲半,因爲同吃的是一**頭,又常在一個鍋裡攪稠稀,也就像親生兄妹一樣如影相隨。然而這紅骨朵天生膽大好奇,倒經常願意去和大好幾歲的男孩子們扎堆跳方、趕地牛或是爬山尋野雞蛋。

在火爆日頭的六七月,他們腳踏着燙土,手撥着荊蓬,翻溝上嶺在喜嬸子童謠“梧桐樹闆闆柴,野雞下蛋土裡埋”的啓發下,尋找童趣和美味。紅土凹坡上望京臺喬家的兩兄弟峻嶺和峻山,便經常成了紅骨朵兄妹的同路人和守護神。蓋四海多半輩子生命的時光都用在了侍弄羊羣上,特別是老伴走後,兩個大女兒也相繼出嫁,紅骨朵又有喜嬸子給收留着,三眼破窯洞和板打牆的柴門院,對他就更淡化了“家”的意義。他的生活節奏是服從於羊羣的需要,在一羣白花花、黑絨絨的鮮活生命中,他毫不吝嗇地揮灑着心血汗水乃至感情的投入。而對於他的親生骨肉,第六個小妮子紅骨朵,隔三差五也還要回去看看,也還是非常喜歡聽她甜甜地叫一聲“爹”的。畢竟羊羣裡的“綿綿”聲還不能統治牧羊人生活的全部。雖然七情六慾已經在慢慢地消退,趕坡放羊的生活也讓他居無定所、食無常規,可他還是挺硬了腰桿和命運去抗爭全文字小說。

有多少時候他看着啃草的羊兒發呆,又有多少時候看着比翼的飛鳥愣神,還有多少時候他也是異常的苦悶和孤獨。紅骨朵娘那張憔悴而泛黃臉相的底片,曾經很久很久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但是他卻從沒有萌生過續絃的念頭。

22。澆三縣

應該說是與蓋四海每天爬山越嶺職業磨練的遺傳基因有關,紅骨朵不僅是柔風擺柳一樣的腰身,而且生就一雙繃直的快腿,爬山越嶺如履平地。

山石的摔打、泥土的濡染、風霜的砥礪、雨露的滋潤,生活的萬般艱辛,都讓從紅盆裡逃生出來的紅骨朵飽嘗了苦辣甜酸。從五六歲開始,就用紅頭繩紮起了兩根挺秀的羊角丫,似乎在顯示着要向生存環境挑戰的生命力。爭強是她深厚的意趣,友愛又是她最牢固的信念。以善度人、不計交惡,喜嬸子廣結善緣的習性,通過乳汁和身教言傳,讓紅骨朵耳濡目染。

山泉育靈秀,石土蓄厚朴。太行深山的鄉風地脈,充實了紅骨朵的生長空間。小時候,她只戴個紅肚兜,就敢和幾個比她大的男孩子們玩“高山流水”的遊戲。經常的遊樂場就是喜嬸子家門前陽坡地的一個紅土堆上。紅骨朵和大哥峻嶺、二哥峻山、三哥山柱用一把破鐵壺提水,把紅土泡軟成泥,將石塊沾泥壘成山峰,又在峰隙間留出水道,而後提壺放水造瀑,經常是衝得紅泥水氾濫,山倒石落。

男子漢真方便全文字小說。有很多時候水不夠了,或不夠猛,淘氣的男孩子們就掏出**來人工噴泉。紅骨朵雖然沒有這一樣方便,但可以撒嬌,牢牢控制提壺放水權。

常玩“高山流水”的遊戲,使得生性木訥的山柱在上小學四年級作文的時候還出了一則笑話。他想寫“高山流水響叮噹,忽然想起我的家鄉”,可是寫到響叮噹三個字不會寫了,就畫了三個OOO,第二句後三個字又不會寫,加上句號又畫了三個OOO。老師在課堂上評點作文的時候,就給念成了“高山流水孔孔孔,忽然想起我的孔孔孔。”

這個笑話一出以後,讓人特傷自尊,本來就不善言詞的山柱更成了個扎嘴的葫蘆了。

峻嶺、峻山、山柱三個和尚頭與丫頭片子紅骨朵最意義重大的一次遠足旅行,是在某一年的中秋節。

秋高氣爽的太行山裡不僅是景色迷人,而且山葡萄、紅藕梨、野酸棗、皮片紫等野果美味也隨處可尋。

孩子們野果吃飽了,肚圓了,自然就忘了回家,一直跑到了三縣堖主峰上。

紅骨朵在灌木叢裡尋找野雞的尾翎,想扎兩條在舞臺上唱戲用的**翎。尋來尋去耽擱了時間,於是就落在了後邊。

三個男孩子在主峰的界碑周圍攀上爬下地玩累了,就坐在界碑上一邊等紅骨朵,一邊打起賭來。

聽老輩子人說咱這三縣堖曾是三省的地界,現在雖不濟了,也還是三縣都搭邊好看的小說。曾有一尿澆三縣的俗語,意思好像是說誰要是一泡尿能圍繞此石碑夠澆個大圈,以後肯定能當大官。澆不了圈,恐怕就只能當平頭百姓了。

三個男孩子花拳拉鉤排定,從山柱開始,峻山、峻嶺先小後大開始比賽。山柱先澆,只走了六七步,怎奈尿泡太小,腹中羞澀,便再也擠不出水來了。於是就只好認命說,看來咱是當不了官的,那就以後去替四海叔當羊倌也行。峻山接着再澆,倒是比山柱多走了三四步,也就官運斷脈了。只有峻嶺正憋了一大泡尿還沒去撒,就一氣滋了二十幾步,不僅是將山柱、峻山滋過的地方全面覆蓋,而且搭住茬後又澆了小半圈。

“好嘍!大哥一定能當上大官嘍!”正當哥仨喜不自勝歡呼雀躍的時候,紅骨朵兩根瓣子上都插上了漂亮的野雞翎,手裡又攥着一把五彩翎,興高采烈地爬上界碑嶺。

她不知道他們爲什麼高興。她看着三縣堖界碑根一溜長長的水圈,眼裡甩出了一溜迷離的問號。

23。聖賢洞

這一天的遠足她和他們玩得特別開心。

從三縣堖主峰上下來,四個孩子抄仙洞溝的羊腸小路往村裡的方向走去。經村裡到八聖山主峰三縣堖界碑通常有兩條道可走,一條西北方向的盤山路,是民國時期晉奉戰爭中抓了幾千民工修成的。雖然山高,因爲這條道可以跨省,所以歷經戰事、戰壕、工事、單兵掩體等戰爭遺蹟隨處可見,很多時候玩耍的孩子們還撿到了鏽跡斑斑的彈殼和啞了火的手榴彈。

另一條道就是孩子們走的西南方向仙洞溝這條山道好看的小說。兩條路此上彼下,大道像條龍,一會兒在山窪裡盤旋,一會兒又在山樑上掠過;小道像條蛇,大部分路段跨坡越澗都是在原始次生林中穿過。兩條道一大一小,北上南下,又都在主峰上的三縣堖界碑處交匯,在這崇山峻嶺間蜿蜒連結成一個人畜用鞋底和蹄爪造成的大亮環。登高鳥瞰,倒像是一條龍追着一條蛇在這崇山密林中亂竄。

驚蛇一樣的小道穿過仙洞溝底的溪流,繞到半山腰上的大石坎裡去了。聖賢洞口就隱匿在這石坎下面。三縣堖包括所屬兩個自然村望京臺和紅土凹的老老少少,都知道祖輩給三縣堖流傳下來一個美麗的傳說:王小放羊避雨觀棋得道成仙。

洞口在仙洞溝半山腰的聖賢洞,距三縣堖村六華里。

王小成仙的故事發生在春天。把羊毛都剪光以後出坡放羊遇雨,剛剪毛的羊最怕冷雨,王小就把羊趕到了大石坎下避雨。因爲路滑,怕把羊鞭弄壞,王小就折了根柳木棍子拄着上山。

春寒料峭的太行山裡,再經冷雨一澆,羊羣都抖抖瑟瑟地擠在大石坎下躲雨避風。王小無意中往聖賢洞裡一看,只見洞中毫光隱隱,玉柱倒立,還能聽到叮咚叮咚的瀑泉鳴濺聲。王小奇心大起,就把羊鞭掛在崖坎下,柳木棍也插在了洞口,徑自向洞中走去。

越走越黑,王小隻好摸着黑黝黝、陰森森的石壁前行。瞎子摸象一樣試探着摸過了幾道石門石坎,忽見洞壁微微呈光,越走越明,兩繞三拐之後豁然開朗。但見山上蒼松翠柏,古木參天;山下流水淙淙,魚翔淺底。兩旁瓊樓玉閣,金碧輝煌,水榭亭臺,柳綠蓮紅;鳥語花香,蜂飛蝶舞。兩樓閣之間的玉帶橋上,兩位鶴髮童顏的老翁,正在捻鬚對弈。

王小知道“觀棋不語真君子”的古訓,一直呆呆地出神觀看全文字小說。半晌之後,實在耐不住飢腸如鼓,就向老翁要了一個桃子充飢。太陽落山了,兩位老翁握手言和,而後手持拂塵向閣樓走去。王小猛然想起羊羣還被扔在大石坎下,於是就急急忙忙循來路走出洞外。

一出洞口,王小驚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羊羣都不見了,崖坎下的羊鞭也沒有了。在他插柳木棍子的地方是一棵合抱粗空了心的大柳樹,正在秋風中飄落着金黃的柳葉。再看山上山下,不僅是季節變了,一切都不是來時舊樣。這可太奇怪了,王小捶胸頓足,後悔莫及;羊不見了,回去如何向東家交待?尋思了半天,無計可施,只好還是沿着小道走回村去。到了村口,一看牌樓上分明還是寫着原來的村名,只是牌樓下的石柱都已被太陽曬得變成了白色。王小進村後找不到一家相識的人,只好向路邊的一位白髮老者求問:“大爺,您老可知道咱村有個叫王小的放羊人嗎?”

老者敲着腦門兒想了老大一會兒才說:“聽我爺爺的爺爺說,很早以前咱村是有個叫王小的放羊人,他把羊羣趕到了‘聖賢洞’口,直到天黑只見羊羣不見人了。東家覓了好多人去四處尋找,歸底也沒見人影。”

王小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所到之處乃是仙家世界,世外桃源,兩位對弈老者,肯定是仙翁。自己因看仙人對弈又吃了仙桃所以長生不老。這就正好應了一句古語:洞中方半日,世上已千年。

四個孩子在仙人下棋的石桌上下週圍玩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仙翁。天色已經不早,就忙着尋道回村。一路上孩子們還在不停地討論,既然王小和我們是同村人,他到底姓喬還是姓蓋?他趕的那羣羊多還是四海叔趕的羊多?沒準四海叔趕的那羣羊就是王小走丟了羊羣的多少代子孫呢?

24好看的小說。桑樹溝

紅土凹坡臺上是望京臺,望京臺嶺北面三華里便是桑樹溝。桑樹溝是坡樑之間的一個山谷地名,曾經是三縣堖這幾個自然小山村裡孩子們的樂園。

特別是在麥黃梢前後的季節。

農曆五月麥梢黃,這就到了山裡人赤腳亮臂的時節,也是一年中飢腸最響的日月。俗話中說的“青黃不接”,具體針對的就是這段日子,因爲具有“糠菜半年糧”窮光榮傳統的太行山革命老區,較爲貧困的農戶越冬又經春,到這時候大部分去年的秋糧已盡,而新糧是麥穗剛灌了漿,還長在麥稈上就造成很多家戶糧食接不上氣,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

到了麥黃梢的時節,山裡面百花競榮,綠肥紅瘦的季節早已過去,滿山遍野的酸棗、核桃、野葡萄等都還在青枝綠葉的孕育中。摘到口裡就能充飢的野果,只有桑葚和藕梨。

藕梨是一種生長在地角岸邊的當年生草棵形地蓬野果,不僅稀有,而且奇酸,一般人只能入口一兩顆,連續吃三顆,就會讓你上下牙齒又酸又癢,不敢再對咬口嚼。只有紅了嘴的桑葚可供孩子們充飢,而這其中半紅半紫的桑葚口感最佳,酸甜適口,只要咬上一口,口水就和葚汁融匯成蜜糖,不僅滋腸潤肺,而且醒腦提神。對讓飢腸困擾時日許久的山裡娃們,飽餐一頓紅桑葚、紫桑葚,也大大勝於孫悟空赴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喜嬸子傳誦給紅骨朵的兒歌中,也曾有關於紅桑葚、紫桑葚的描述:

“紅桑葚、紫桑葚,

綠衫子、紅短裙,

妹到十六嫁郎君;

鋪棉氈,蓋熱被,

花花枕頭有兩對全文字小說。

鋪的厚,蓋的厚,

不如親親肉挨肉。”

古往今來,飲食男女的事總是隨處可見,並不是因爲山高溝深或偏僻荒涼丘比特的愛神之箭就不彎弓。而況三縣堖主峰下的八聖山這方水土,相對來說在太行深山裡還算相對富庶的地方。幾乎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夏河源無數噴涌的泉流滋潤,有三縣堖、望京臺、紅土凹坐落下幾十丈厚土載衆,有山有水,靈巖厚土,古蹟衆多,能說不是好地方嗎?

據古時候的州府縣誌記載,三縣堖主峰下的八聖山一帶,因爲山高水豐,靈巖厚土,曾經是很有名氣的“桑麻之鄉”。只不過到了近代隨着紡織業的現代化進程,桑麻的種植日見稀少,只有桑樹溝大大小小數千棵桑樹,算是曾經興盛的“桑麻之鄉”留下的尾韻。

到了麥黃梢的時候,貪吃桑葉的蠶姑娘大部分都已結繭準備化蝶了。採桑葉的人來得就很少了,桑樹溝的綠蔭漸濃,紅桑葚、紫桑葚日見豐盈的體態,也就羞切切、顫酥酥地在碧綠的桑葉懷中展現出誘人的笑臉。

孩提時代,紅骨朵和峻嶺、峻山、山柱三個哥哥都是經常在一塊玩耍的莫逆之交,隨着年齡的增長,前後都進入了識文斷字的學生時代,就不成天在一塊做耍子了好看的小說。草黃又綠,花謝再開,朦朧中兩情相悅的籽粒便都在各自的心中滋生暗長,但是,誰也不知道其他三個人心裡的“小九九”。

紅骨朵喜歡峻嶺的帥氣持重和有主見,大事小事找個由頭就願意和他接近。自然,大家也都喜歡紅骨朵玉竹一樣日見高挑的身影,紅白相間山明水秀的笑臉。

少女和自己心儀的小夥子接近,總是願意避開第三個人的。這是在麥收前的一個星期天,發生的故事很有些伊甸園的色彩。那時候,紅骨朵的名字已經讓老師給改成蓋紅梅了。而在已經血氣方剛的喬峻嶺心目中,她還是自己心目中的小紅骨朵,是那樣花季仙姝般的紅骨朵喲。雖不是本家姐妹,從來也都把她當親生姐妹一樣看待。雖然青春的心臟日夜像小牛犢吃奶似的碰撞,卻從無一點不潔的念頭。

紅骨朵(暫時還叫紅骨朵吧)經常挎着揹簍打豬草的簍拘,因不堪多年的重負折斷了。這方百姓用的揹簍叫挎簍,簍筐都是用山裡的荊條編成的。她的老爹蓋四海老漢就是編筐的好手。每年過了伏天以後,一邊放羊他就要挑揀着割些好的荊條,存起來編筐編簍,也編花籃。時不時還能到羅村集上去賣幾挑他的筐、簍、籃、山貨,換回幾個量鹽打油吸旱菸的零用錢。

那個曾磨破紅骨朵多少布衫肩坎的簍拘,是根雞蛋粗細的桑木彎成“n”形的一張深弓,挎簍就綁紮在這張“n”形的弓柱上,往肩上一挎,剜菜、打草或拾糞都可以使用。

喬峻嶺對紅骨朵小妹的事是有求必應的,何況只是到桑樹溝去砍根桑木彎簍拘呢。他磨快了鐮刀,拿了根繮繩,裝了盒火柴在衣兜裡,倆人就相跟着進了桑樹溝。

第5章 禍福相依(9)第5章 禍福相依(15)第3章 河源探險(15)第1章 盛典情懷(24)第1章 盛典情懷(27)第4章 銀濤濁浪(17)第3章 河源探險(23)第1章 盛典情懷(5)第2章 紅盆逃生(8)第5章 禍福相依(17)第1章 盛典情懷(25)第4章 銀濤濁浪(16)第5章 禍福相依(8)第4章 銀濤濁浪(16)第3章 河源探險(20)第1章 盛典情懷(26)第1章 盛典情懷(30)第5章 禍福相依(6)第4章 銀濤濁浪(1)第4章 銀濤濁浪(10)第3章 河源探險(16)第2章 紅盆逃生(9)第5章 禍福相依(16)第5章 禍福相依(6)第2章 紅盆逃生(6)第4章 銀濤濁浪(15)第2章 紅盆逃生(13)第5章 禍福相依(1)第4章 銀濤濁浪(8)第2章 紅盆逃生(7)第1章 盛典情懷(9)第5章 禍福相依(17)第1章 盛典情懷(8)第4章 銀濤濁浪(2)第1章 盛典情懷(23)第3章 河源探險(16)第3章 河源探險(21)第2章 紅盆逃生(8)第3章 河源探險(2)第5章 禍福相依(18)第4章 銀濤濁浪(1)第4章 銀濤濁浪(6)第1章 盛典情懷(9)第2章 紅盆逃生(1)第4章 銀濤濁浪(15)第5章 禍福相依(7)第1章 盛典情懷(12)第3章 河源探險(23)第1章 盛典情懷(1)第1章 盛典情懷(29)第5章 禍福相依(14)第5章 禍福相依(8)第2章 紅盆逃生(2)第4章 銀濤濁浪(1)第2章 紅盆逃生(1)第3章 河源探險(1)第4章 銀濤濁浪(13)第5章 禍福相依(17)第2章 紅盆逃生(11)第5章 禍福相依(19)第3章 河源探險(15)第1章 盛典情懷(6)第5章 禍福相依(4)第2章 紅盆逃生(10)第1章 盛典情懷(11)第3章 河源探險(19)第4章 銀濤濁浪(1)第3章 河源探險(21)第4章 銀濤濁浪(10)第3章 河源探險(25)第4章 銀濤濁浪(1)第2章 紅盆逃生(3)第1章 盛典情懷(14)第1章 盛典情懷(24)第1章 盛典情懷(9)第3章 河源探險(16)第4章 銀濤濁浪(1)第3章 河源探險(24)第1章 盛典情懷(28)第1章 盛典情懷(19)第4章 銀濤濁浪(10)第1章 盛典情懷(22)第3章 河源探險(15)第3章 河源探險(14)第3章 河源探險(17)第3章 河源探險(19)第4章 銀濤濁浪(6)第3章 河源探險(22)第3章 河源探險(19)第5章 禍福相依(7)第5章 禍福相依(15)第2章 紅盆逃生(9)第3章 河源探險(3)第3章 河源探險(6)第5章 禍福相依(4)第1章 盛典情懷(7)第1章 盛典情懷(26)第1章 盛典情懷(24)第1章 盛典情懷(21)第3章 河源探險(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