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驅狼吞虎

與犬戎的戰鬥雖然還沒開始,可是嬴徵已經預見到了結局,這也是他敢放出血洗犬戎八百里的原因所在。

秦國民衆與犬戎積怨甚深,嬴徵喊出這個口號可以調動起秦國民衆的決心和士氣。在建國初期根基未穩的時候,這些纔是嬴徵最看重的。如果接下來能夠在戰爭上取得一系列的勝利,尤其是面對犬戎這個世仇的軍事戰爭上,那麼嬴徵在秦國的聲望絕對是如日中天,再推行任何政策都不會受到半點質疑和阻礙。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秦與大楚國邊境的商於等地也順利的交接,大楚國的確是誠心歸還城池,沒有半點推諉。可奇怪的是,大楚國方面交接的人都是副手小吏之類的小官,正主一個都沒見到,於是秦國方面對這次的交接升起了大大的疑慮。

秦國官員還以爲大楚國的官員臨走時會大肆搜刮一番,畢竟城池就要交出去了,不撈白不撈,可沒想到的是,秦國官員剛過去就看到城頭上吊着的一流帶血的人頭。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些人都是搜刮錢財被捅到了楚王跟前,楚王不但將他們處斬,更是株連他們的家族。

至此,秦國方面的官員終於放下心來。

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賬目,覈查倉廩,卻發現,所有的賬目都清清楚楚,所有的死帳爛帳都被清算完畢,不但沒有半點虧欠,還有許多盈餘。而倉廩中,則是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都是秦國立國時楚王贈與的禮物。消息傳回去,秦國處處瀰漫着喜慶的氣氛,而那一車車接連幾十裡的貨物長龍更讓這個氣氛推至頂點。

大楚國歸還領土雖然不是通過戰爭手段解決的,可畢竟是領土的收復,而這些,都被歸功於嬴徵,畢竟這是嬴徵當政期間。

又過了幾日,東方傳來消息,大齊國不滿越國驕狂,令越國的鄰國吳國向其發動戰爭。

吳國雖然與越國是鄰國,但是吳國一向看不起越國人的卑劣,而且吳國是大齊的鐵桿小弟,一接到齊王的授意,立刻就整軍備戰。

吳國雖然不是大國,但在東南也是一霸,尤其是國民驍勇善戰,國內著名的修煉門派斬龍山除了修煉,門中弟子還精研兵法,許多弟子修爲不得存進脫離師門後多在吳國軍隊擔任將領,吳國軍隊作戰能力可想而知。

據可靠消息,吳軍水陸並進,水陸並進,日拔八十一寨,夜取三十六城,出兵一日夜長驅越國腹地千里,第三日便圍困越國國都。

吳國大軍圍城的時候,越國的飛馬探報竟然還在回國都會稽的路上,所以,越王還在宮中飲酒作樂,直到大臣不顧體面的把他拉出來,他才慌里慌張的穿衣服,畏畏縮縮的登上城頭。一看到下方陣容整齊的吳國大軍,越王一陣頭暈目眩,好在侍衛救援及時纔沒從城頭上跌下去。

越王醒過來就派人去吳軍大營打聽消息,吳國將領只管打仗,哪知道爲什麼打。雖然此次隨行的有文官,可是文官哪裡跟得上急行軍的速度,連越國的飛馬探報都還沒到地方呢,文官自然還在更後方滿滿的吊着。所以,吳將根本就不接見越國的使者。

如此一來,卻令越王誤會更深,以爲吳國不願意與自己和談,打定主意要滅了越國宗廟。於是越王越想越擔心,越想越慚愧,悔恨自己這麼多年來尋歡作樂荒蕪朝政。自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的越王當夜就舉火**了。

吳國將領倒不是不想攻克會稽,只是會稽城畢竟經營了幾百年,城池堅固高大,而吳軍又是輕裝疾行,根本沒帶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強攻之下反而會激起城內越國人死志,令己方損失慘重。所以吳將只是圍而不攻,等待後方的輜重部隊。卻沒想到把越王逼得**了。

而這時候,從秦國一路躲躲藏藏偷偷摸摸,如同叫花子似地勾火終於來到了會稽地界。

勾火一想到自己在秦國受到的屈辱就怒火中燒,尤其是後來險些喪命在秦國,要不是有高人相助,只怕早已經成了野狼的腹中之物了。

此時看到遠房那熟悉的城池輪廓,勾火立刻決定,回去之後就向各個屬國修書,讓他們給秦國找點麻煩,還決定跟吳王談一談,把吳國也拉到自己這邊。

勾火還忍不住想到,當初吳王想把他那妹妹嫁給自己,只是他那妹妹剽悍潑辣,誰敢要啊。不過這次爲了拉攏吳國,就忍痛應了這門親事吧。以後多納點小妾就是了。秦國這個野蠻的三流國家,竟然也敢跟越國叫板,還敢宣戰,非要把他們搞死搞殘,讓他們知道,有人是他們得罪不起的。

就在勾火一路YY的走近會稽時,卻冷不丁的看到城外迎風飄揚的吳國旗幟。起初勾火還以爲是自己多日奔波,有點眼花,可是使勁揉眼,揉的眼都疼了,那還是吳國的旗幟。

一種不妙的感覺從勾火心頭升起。勾火忍不住想到,該不會是秦國給了吳國好處,說動吳國對自己出兵了吧。

因爲有嬴徵那宣戰的話語,勾火越想越是這個道理。堅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勾火小腿肚子一抽,轉身就想跑。

可還沒等他跑出幾步,就被一幫子吳國士兵給圍住了。

畢竟這裡是吳軍的大營,勾火在這明目張膽的窺視,不是把吳國的哨探當擺設麼,哪有不被發現的道理。

勾火雖然修煉過,可是水平實在不怎麼高,一人兩人還能對付,可是眼前這整整一個小隊的吳軍,而勾火的隨從們則都被術殺得一乾二淨,就光桿一個。面對身前十幾人,前排刀盾,後排弓箭,勾火立刻就熊包了。

勾火謊稱自己是鄉下來的,投奔會稽親戚的,那吳軍檢查一番,倒也沒查出什麼。而且此時上面的命令就是圍而不攻。會稽城內的民衆不能外出,但是外面的可以進去。這也是圍城時常用的手段,畢竟被圍城市的民衆迫切希望得到外界消息,如果來人帶來的是毫無外援的噩耗,能夠很好的打擊城內士氣和抵抗決心,同時也能加速城內糧食的消耗。所以,勾火有驚無險的進城了。

越王**,王子勾火不在國內,越國一衆大臣都要商議着開門獻城了,可這時候勾火冷不丁的出現了。那些大臣立刻一個個情緒激動的高喊着誓與會稽共存亡。不管他們是真是假,但是都把勾火當做主心骨了。

勾火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哪裡還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得罪了齊王才招致今天的禍事。可是這時候再後悔也於事無補,於是勾火草草的爲父親辦理喪事,然後登基即位,成了新的越國國君。

坐在往日裡垂涎三尺的寶座上,勾火腦子裡總是浮現出嬴徵登基時列國朝賀的盛況,再想起自己今日的落魄全是因嬴徵而起,勾火心中的怨恨已經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嬴徵目前得到的消息就這麼多,當然,受兩地距離與消息來源等方面的制約,嬴徵得到的消息遠沒有這麼詳盡細緻。

雖然曾經說過對越國開戰,並且不死不休,可是真說起打,嬴徵心中也是沒底。正如勾火所料的那樣,兩國八竿子打不着,直接出兵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不能像犬戎這樣直接動武。不過吳國對越國出兵卻讓嬴徵看到一分機會,與術一通合計,兩人頓時陰笑連連。

術本就是擅長權謀詭計,論及鬥心眼玩手段,那是家常便飯,而嬴徵在這方面也不俗,兩個人炮製的計劃立刻就開始施展。於是一支秘密護送的使節被靈言宗高人帶着,星夜趕往吳國國都姑蘇。

秦使節先是一份厚禮送上,吳王大感歡愉。畢竟秦國立國時的聲勢十分浩大,秦王嬴徵的個人聲望也如日中天,能夠受到秦國的禮遇,吳王哪裡會不高興呢。

能夠當使節的人自然是能言善辯的,而且出門前又受過嬴徵和術的耳提面命,於是選了個合適的時機,讓吳王屏退左右。吳國也是當了幾十年國君的人了,哪裡不知道秦使這是有機密的事情商量,於是連忙打起精神。

秦使先是闡述了一番吳越兩國的過往,然後剖析兩國同處東南,東南地狹,兩國認定日益滋生,必因水土資源大動干戈。

吳王此時已經年過半百,只想着守成,早已經沒有那麼多雄心,所以對秦使的鼓動興趣缺缺,於是草草應付幾句就推辭了。秦使沒想到出師不利,又不甘心這樣灰溜溜的回去,於是執行期第二套計劃,去吳國王子府中。

吳國王子慶斌自幼在斬龍山修煉,成年後纔回到姑蘇。因爲自幼耳目渲染的都是兵法武略,所以慶斌對武事十分看重。而且慶斌十分有遠見和大局觀,早已經看出,吳國若想躋身大國之列,必然要兼併周邊小國,自內而外的強盛起來,而大國計劃的首衝之敵和腹心之害就是越國。

見到慶斌有意,秦國使節頓時大喜,於是繼續分析道:吳越同處東南,都是大齊國的從屬,吳國想躋身大國,必然會招致大齊的不滿和越國的不安,所以大齊定會授意越國在腹心拖吳國後腿甚至直接出兵干涉,這會令吳國的王圖霸業功虧一簣。

王圖霸業四字重重的敲擊在慶斌心頭,他眸子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以慶斌的才智,自然知道秦國來使的意圖和用意,可是秦國使節說的句句在理,每一言每一語都是盡心竭力爲吳國謀劃,讓慶斌不得不按着秦國鋪好的道路走。

看到慶斌心中掙扎,秦使淡淡的說道:“王子,齊王今日因越國驕狂,便能令吳國伐越,他日吳國自立,齊王豈會置之不理?只怕他日吳國面臨危局將十倍于越。”

慶斌頓時滿頭冷汗。

“王子,吳國地處東南,東臨大海,難接十萬大山,皆無天敵。可慮者唯北之大齊,西之大楚。然大楚後起之秀,早已不滿大齊一家獨大,是故屢屢挑釁大齊權威,將來必有一戰。吳國地處兩大國之間,本可左右逢源,卻何故甘爲馬前卒,任憑大齊驅使?”

秦使說的話也是慶斌的疑問。自己的國家雖然不是大國,可也差不了多遠了,爲什麼像狗一樣被大齊呼來喝去呢?就拿這次來說,齊王不滿越國,自己不去出兵,卻讓吳國打頭陣,而且吳國辛辛苦苦一場,齊王半點好處都不給,想讓馬兒跑又不想讓馬兒吃草,這叫什麼道理。

權衡良久,慶斌終於下定決心,誠心的看着秦使,說道:“敢問,秦王有何囑咐?”

一聽慶斌提起秦王,秦使連忙從坐席站起,朝着西方拜了一拜,這才轉過身來,說道:“我王勸告王子:吞併越國,永絕後患,以東南之天險,退可自守一隅,進可圖謀中原。今後大國之列,必有吳國一席之地。”

慶斌送走秦使,立刻前去覲見父親。

吳王老神自在的端坐在那裡,他旁邊還有一個絕色女子,此女子二十出頭的樣子,看上去和慶斌一般大小。若是旁人,定然將其當做吳王的妃嬪,可奇怪的是,這個並未梳髻,眉眼也沒開,眉間脣上還能看到處子絨毛,顯然還是未嫁之身。

“孩兒見過父親,見過姑姑。”

那年輕女子竟然是慶斌的姑姑,也就是被勾火畏之如虎不敢問津的悍婦。只是此時的她溫婉如一汪秋水,很難想象這個說法的由來。

“你是被秦使說服了吧。”

吳王定定的看着慶斌,顯然,他對慶斌的舉動都瞭如指掌。

“父親目光如炬,孩兒瞞不過父王。”

說完話,慶斌心中很奇怪的想到,自己父親明察秋毫,可是對於大齊和越國之間的關係怎麼就那麼糊塗呢。

“很好……很好……”

吳王接連說了兩個很好,隨後取出一個詔書交給旁邊的妹妹,那女子接過,腳步款款的來到慶斌身邊,將詔書遞給慶斌。

本來想開口勸諫父親的慶斌一頭霧水,不過還是按耐住,打開詔書看了起來,可是隻看了開頭的那一行字慶斌就傻眼了,這竟然是一份傳位詔書。

吳王語氣悠悠的說道:“爲父也有雄心,可是天下格局如此,大齊始終如同一座大山,橫更在爲父頭上。爲父只能按捺、隱忍、圖強,卻一直對大齊恭順,不敢有半點忤逆。爲父知道,你會覺得爲父目光短淺,窩囊。確實,爲父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但是你今日沒有兵諫,爲父心中很是欣慰。這國家,早一日交給你晚一日交給你也都無所謂了。年輕人,終究是要闖一闖。爲父不能給你別的什麼,唯一的,也就是爲父兢兢業業經營了三十餘載的吳國!”

慶斌聽到父親一席話,這才知道自己對父親的誤解是多麼深,一時間淚流滿面。可是聽到父親後面的話語,又只能緊緊的繃着嘴,額頭重重的磕在地上。

~~~~~~~~~~~

PS:今天一個朋友出差回來,很長時間沒見,明天又急着走,所以我們倆想聚一聚。今天外面還下着雨,晚上又沒車了,我只好打着雨傘,蹬着車子跑到市區,一來一回,渾身溼透。寫這一章的時候狀態也不怎麼好,下一章得晚一些才能送上,先說一聲對不起了。

;

第151章 計中計第179章 夜修士第168章 栽贓千騎第208章 擠兌晉王第470章 威武不能屈第303章 趙國攻略(四)第123章 再見姬天心第74章 又回來了第130章 方智的怒火第356章 倒黴的大楚國第116章 心刺第201章 唯一的忠臣第136章 最後的試探第97章 兄弟相會第385章 嫌疑第363章 巫神由來第94章 嬴徵的不凡第331章 火牛陣第195章 提親第120章 關係網第138章 楚王第69章 扶植代理第101章 匪患第246章 沙場破陣第190章 趙嫣然師叔第467章 身份第254章 相與命第348章 第一個十年第217章 深入二百六十三章 劍童子和十二金人第138章 楚王第67章 嬴氏奴才第423章 死亡倒計時第169章 分化犬戎第171章 回到咸陽第34章 長清宮第100章 執政第一步第25章 柔情第87章 貴人第450章 慶斌第245章 血色兵馬俑第52章 合作第55章 太清峰來客第339章 巴蜀之利第249章 下一場第276章 悲催的羽王子第348章 第一個十年第395章 陰間第116章 心刺第265章 第三個兵俑第261章 進入第三層第314章 大國第307章 秦趙合一(二)第255章 血光尖塔開啓第435章 秘密第101章 匪患第255章 血光尖塔開啓第208章 擠兌晉王第186章 忽悠傲邪雲第51章 誠意第412章 爆炸第430章 不打自招第464章 起事第244章 寶藏開啓第238章 收刮寶庫第134章 誤解第11章 反擊費武第119章 立國謀劃第55章 太清峰來客第237章 彥明的反擊第105章 定策第401章 鬼王之爭第145章 名垂青史第92章 完殺第446章 屈服第238章 收刮寶庫第148章 義渠國第355章 合力抗秦第367章 對決第202章 固執的澹臺冰河第232章 全部留下第四百一十八 掌大帝之女第87章 貴人第90章 西行第308章 秦趙合一(三)第185章 交手第352章 漢州第79章 塵封的芳華第395章 陰間二百六十三章 劍童子和十二金人第364章 分歧第442章 對峙第253章 真皇之體第219章 萬年鬼力第21章 真的很會裝第124章 雍州建設第392章 收穫第379章 祖龍世界第412章 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