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南國方略

南京兵部尚書的人選在拖了一個月後才任命下來,原先鄭三俊他們所推舉的錢象坤改任爲國子監祭酒,南京兵部尚書卻是由南京戶部右侍郎呂維祺當任,呂維祺空出來的缺位照吏部考功檔案擇優補上。這個任命又讓朝中的大臣愕然了好一陣,這是繼曹文詔駐守朝鮮,宋獻策出使察哈爾後的又一出乎意料的旨意。

曹文詔領兵也就罷了,偏這聲名都碌碌無聞的宋獻策出使察哈爾,這委實讓人匪夷所思,即使這宋獻策在襄陽救駕有功,那也不能這麼快就升到禮部郎中,而且出使察哈爾關係到大明在遼東的局勢,如何能輕易交給一個連政務都還不熟悉的江湖騙子!朝中穩重的大臣自然少不了聯名上奏,但奏摺上去都沒有消息。更令他們鬱悶的是,內閣大臣與皇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對此大臣們也不敢做出什麼過激行爲,畢竟皇上在用人方面還沒有出現什麼大錯,而且從登基以來所提拔的小吏都有一番作爲。

這不,從一個戶部小官升上來的李原吉帶着鄭芝龍幾兄弟回京述職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皇上對他們是恩典正隆,每年過節都是賞賜不斷,李原吉的官階更是做到了正三品,這次回來自然又是加官進爵!朝中的大臣們眼熱的,嫉妒的,鄙視的不一而足。但這些登科進仕的大臣私下仍舊對他們不屑得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纔是讀書人所信奉的,李原吉他們卻是破壞祖制靠行商來沽寵取媚皇上。仕,農,工,商,商是在末尾,讀書人行商已是丟了面子,何況鄭芝龍他們幾個還是海盜出身!

不過無論他們心裡怎麼想,可皇命不可違,在李原吉他們進京的那天,六部四品以下都要求去崇文門迎接。當中領頭的是戶部尚書程國祥,一則李原吉是他們戶部的人,二來李原吉爲戶部分擔了極大的財政壓力。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李原吉他們改用官船到了崇文門外,正想着先到城外的驛站住下,然後才請旨求見,卻沒有想到在崇文門外居然站着黑壓壓的一片官員。官員們按着六部分列站好,順天府衙門的兵丁守立兩旁,周圍更有不少圍觀的百姓。李原吉看着心裡一陣激動,這是來迎接他們的嗎?!特別是站在首位的就是他的本部長官,今日南邊除了他們已經沒有其他人進京,這自然是來迎接他們的。李原吉邊走邊極力保持鎮靜,鄭家兄弟作海賊慣了,何曾有過這種榮耀,差點就忘記了自己姓啥,耀武揚威的走了過來。

程國祥見到他們上了岸便吩咐奏樂,在一片禮樂聲中李原吉幾人走近,未待出聲,衆官員躬身道:“恭迎李大人,鄭將軍!”

李原吉顧不得走什麼官步連忙上前道:“下官?見過各位大人,各位大人在城外遠迎,下官惶恐之至!”

程國祥笑呵呵道:“李大人及諸位將軍一路南來,舟馬勞頓的就不必客氣了,這是皇上的恩典。皇上命我等在此迎接你們,你們就此隨我前去面聖吧!”

李原吉躬身道:“下官遵命,大人先請!”

一行人都做轎上馬,六部官員待李原吉他們遠去才散了回各部。

而此時我坐在乾清宮正有點鬱悶,對於我如此超規格的安排官員去迎接李原吉他們回京,內閣大臣們雖然沒有正式上摺子,但今天一早都過來跟我發表的異議。他們都認爲這麼做會讓外邊的臣子懷有不滿之心。

“今日皇上以四品官員恭迎李原吉,若九邊將士回京,江南各省巡撫,湖廣巡撫述職,皇上又以何禮迎接?若具按四品,外臣不滿,衆京官無面,亦傷及朝廷禮制,皇上不可不慎啊!”

這就是韓鑛給我苦口婆心說的一番話,老實說韓鑛講的很有道理。我確實沒有考慮到這麼多,也許各處的封疆大吏都認爲自己勞苦功高,既然一個小小的李原吉沒出什麼力氣都可以獲得這樣的恩寵,那麼他們也是應當的。要是沒有則心裡懷有對朝廷的怨恚,以後也不實心辦差了;如果朝廷的都如此一視同仁,不僅挫傷了李原吉他們的積極性,也讓京官們沒了面子。

但這事實上是我也是沒有辦法,李原吉他們是立了功勞,近千萬的銀子爲我解決了多少的煩惱。如果朝廷拿不出讓他們感恩戴德的恩寵,只怕後面就難了。如今遼東的事情懸而未決,各處地方都要用銀子。大明除了福建水師,浙江水師,遼東水師外都還沒有再另外組建新的艦隊,在南洋,鄭芝龍的家族艦隊可以說的上是一家獨大,這幾年更是聯合福建水師把南洋海面上的海寇清了個乾淨,就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幾國也不敢輕易挑釁大明船隊。

李原吉尚好,畢竟是從京官裡提拔上來的。但鄭家的人可就不一樣了,若他們心懷反心,乘機兼併了福建水師,就單憑浙江水師,只怕南國海域內無人能製得住他們。如此一來,不僅朝廷每年少了幾百萬的收入,以後要想剿滅他們也大費周折。所以要攏住鄭芝龍他們的心,朝廷不能不做出些姿態來。

另外海貿上還有田弘遇一家,田家雖然是外戚,但每年從關外貿易回來的銀子也不比李原吉他們的少。這幾年,田家不僅把商業的觸角伸到了朝鮮,還連接到了日本。從遼東運回的皮毛,人蔘不僅運到江南,甚至還直接出口到日本換回白銀;在大明許多繁華之地都有田家的商鋪分號。對於田家我也不能吝嗇,再封田弘遇爵位是不行,只能封蔭妻子。

正當我還在思想之際,內侍就來稟報李原吉他們到了。我宣了他們進來,李原吉幾年不見,人還是老樣,多了點風霜之色,鄭芝龍也差不多,隨他們來的還有一個孔武有力的魯漢子低着頭緊跟在鄭芝龍後邊,應該是奏摺上說的鄭芝豹,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敢在運河開炮,現在他一副侷促的樣子,看來天子的威儀還是有些作用的。

“臣,李原吉(鄭芝龍,鄭,鄭芝豹)叩見我皇,願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們說話有些激動,臉上放着紅光。可以看的出他們應該被城外的迎接喜得激動異常,到這都還沒有平復下來。

“三位愛卿平身,自元年一別,朕已有三年未見愛卿。衆愛卿在南三年,出行萬里揚威海外,朕着實歡喜。卿等三年勞苦,爲大明增數百萬賦稅,朕必爲你們表功。”

“此乃皇上聖明,臣等不敢邀功。”

“呵呵,有功必賞,這沒有什麼好推辭的。福建巡撫熊文燦來的奏摺寫得很詳細,你們把沿海四省的海關建了起來花了不少力氣。另外你們能夠想到開發臺灣,朕高興得很啊。”

“皇上…”李原吉說話有些哽咽,開始他還擔心言官就此事來彈劾他們,不想得到的是皇上的表揚,心中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差點掉下淚來。

“你們都是大明海外貿易的先行者,來,跟朕說說,如今跟南洋一帶的外貿如何?”

李原吉平復了下心情道:“臣等在南疆緊遵皇上聖諭,建立海關,引導民衆出海。先時海關所得都是靠朝廷船隻,百姓見官家獲利後,不少大的鄉紳也出資造船,其後百姓更是爭先出海,載着貨物到渤泥(今加裡曼丹)、滿剌加(今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彭亨(在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舊港(今蘇門答臘島巨港)、三佛齊(今巨港一帶)、爪哇、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羣島)、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暹羅(今泰國)、榜葛刺(今孟加拉)交易,船隊最遠的還去到了古裡(今印度西海岸科澤科德)。這全耐鄭將軍的水師掃除了海域內的匪患,百姓們纔敢放心出航。”

“恩,鄭將軍果然是我大明的水師將才。”

“皇上謬讚,臣愧不敢當。”鄭芝龍謙遜道。

“你們做得不錯,不過怎麼沒有船隊去日本的?”我順口就問出了這一句話,我記得史書記載早在鄭芝龍歸順前,他們就已經跟日本開展貿易了。

沒想到皇上會有這麼一問,委實讓鄭家兄弟頭上有些冒汗。因爲國內的船隻對於日本這條航線不清楚,一直來都還是鄭家兄弟所屬的商隊所壟斷。這件事李原吉也是知道的,因爲他們也繳稅,所以只好睜隻眼閉隻眼。但這確實嚴重違制,如今皇上問起,能不緊張嗎?!

鄭芝龍吞了吞口水道:“因爲由福建到日本,航線難行,只有臣的水師方可擋得住風浪,是以百姓尚未敢前往。臣如今正率領水師勘探航線,相信不久可以通航。”

看他們的表情也知道怎麼一回事,我沒有多說什麼,畢竟是鞭長莫及。我不想糾纏這個問題便轉移話題道:“怎麼只有你們兩兄弟前來述職?鄭愛卿其他的手足呢?”

鄭芝龍見皇上並沒有追究,不禁鬆了口氣:“回稟皇上,臣弟鄭芝虎領着水師操練,鄭鴻逵在臺灣安定福建過來的移民,只有臣的三弟鄭芝豹跟臣前來陛見聖顏。”

“好,果然是朕之忠臣良將!你們在江南的的表現朕很滿意,朕已經決意讓你們再遷一任,有功之人都升一級,希望你們把大明的南疆經營好!”

李原吉他們等我說完,趕緊謝恩,又說了些歌功頌德,感恩圖報的話。

“至於其後海域的事情,你們要留心那些西邊來的夷人,若是些有能力的,懂得造船炮的夷人都給我請到京師來。大明要用他們造船造炮!”

“臣等遵旨!”

“臺灣如今有佛朗機人在築城,如今臺灣又遷入這麼多大明的子民,你們可要看好了。大明乃天朝上國,跟那些夷人爭執,有失我大國體面。不可故意挑釁,須得以和爲貴。”

“臣等遵旨!”

“朕上回聽聞安南內戰又起,不知現在如何?”

李原吉回道:“回皇上,如今兩家陷入僵持階段,安南國主雖實力較強,但要滅去叛臣阮潢只怕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恩,舊年朕不是批准你們賣了些火繩槍給安南國嗎?怎麼得到大明援助仍舊打不下來!”

“回稟皇上,大明火繩槍較安南原先的火繩槍火力更猛,攜帶方便。三月出兵之時,安南國勢如破竹,但到了六月,安南國兵進入山林,其時安南多雨,火藥常溼,火繩槍空有其利,被阮潢打了個措手不及,就此相持下來。”

“哦,這事只怕使得安南國內已無多少米糧跟我大明交易了吧!”

“皇上英明,今年海外運糧全靠暹羅,老撾及蘇祿等南洋諸島。”

“對於這些南洋諸國,大明要示以友善,安南力爲我大明藩國,如今他們內亂,朕也不忍見。你們到安南時,可向他們國主轉達朕的意思。聽聞安南鄭氏乃跋扈之臣,他若敢行陳朝外戚胡季嫠之事,朕必不會坐視不理。”

鄭芝龍兄弟自小未曾多讀書,是以皇上說的後面幾句他們也只是聽得半懂,李原吉可是正經的科考出身,自然知道皇上話語其中的含義。陳朝外戚胡季嫠專權,乘機殺死陳朝皇子,謊稱無嗣,騙過了大明篡奪王位,得到大明的冊封建立胡朝。其後謊言揭穿,大明發兵攻打安南,佔領了當時的首府升龍。由於無嗣,大明曾設置郡府歸到了大明統治之下。領兵的將領就是英國公張惟賢的先祖張輔,英國公的爵位也是因爲那一次戰功纔有的。如今皇上這麼說,也就是暗示大明支持的是黎氏,讓鄭氏不要輕舉妄動。而在軍備上援助安南國,剿滅阮家,確保安南國主的名位。

李原吉不敢多做深想,躬身道:“臣等遵旨!”

只是李原吉沒有想到,我只所以這麼說就是不想這麼快在南疆出現一個統一的安南國,雖然賣武器是爲了盈利,但只要他們朝廷內不合,不能統一行事,我就不用擔心安南人鬧事。

之所以不支持順義的阮潢,是因爲安南長期內亂也不利於貿易,何況如果大明支持一個叛臣,這名聲委實不好,怎麼說忠君愛國可是我要提倡的。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吧,幾位愛卿一路辛苦,朕特意讓光祿寺準備了午膳,你們用過飯再到各部報到。”

“臣等謝皇上賜宴!”

我滿意的看着他們的表現,安頓好南邊,我纔有精力來對付北面的女真跟蒙古人。只要大明朝廷全力對付遼東,還怕女真人不亡國?

第197章 屠戮(中)第17章 接連交錯第44章 皇子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158章 商討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74章 青樓才女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47章 驚惶失措第226章 調動第8章 閹黨盡除第256章 封賞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10章 陝西流民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179章 提議第283章 富餘糧食第320章 説客第314章 提審第318章 雙管第249章 消息第16章 另設太學第80章 喜事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297章 報紙第221章 升空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317章 坐等第281章 問題(上)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9章 安南之行第78章 假紅毛番子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36章 角逐第74章 噩耗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175章 遇見第138章 呼嘯而來(上)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25章 廷訓第245章 詳情第49章 買賣第251章 會師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32章 沒事瞎轉第37章 二度失利第315章 鐵案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45章 詳情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250章 反覆第22章 餘塵未了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321章 應允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22章 餘塵未了第41章 會戰第62章 偷襲?!第76章 風雨欲來第211章 戰意第62章 偷襲?!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02章 處理結果第240章 選擇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7章 新皇登基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274章 歸來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98章 屠戮(下)第52章 親征第39章 東巡第69章 京察(中)第7章 突生橫變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318章 雙管第85章 南京兵部尚書第258章 冊封第137章 兩向夾攻第62章 偷襲?!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248章 怠慢第8章 南糧北調(中)第38章 堅守待援第218章 又見陷阱